摘录两处亭上楹联,并简要写出赏析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30 16:48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21:02
“台榭漫芳塘,柳浪莲房,曲曲层层皆入画;烟霞笼别墅,莺歌蛙鼓,晴晴雨雨总宜人”,这是杭州西湖湖心亭的对联,对联中的一“漫”一“笼”,更兼“柳浪莲房”、“莺歌蛙鼓”,西湖的美景怎能不叫人流连忘返呢?
看云听潮亭这里是鹅鼻嘴风光最险绝的地方。亭上有一楹联,上联是“吴天低岸嘴,看云去云来,幻成今古”,下联是“东海叩亭阶,听潮生潮落,变尽沧桑”。此联既盛赞了鹅鼻嘴听潮涛的美景,又涵盖了江阴的历史沧桑,也暗指江阴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成就。
扩展资料:
千古绝对:顾名思义,就是古人所出,至今无人能对。 “绝对”有两个特点:
一、它是经过长时间在民间流传下来的,有的已经对得出,有的还未对得出。
二、它的难度很高,凡是可以称得上“绝对”,总有一些“古古怪怪”的条件*。
其实近年来诸多绝对已被今人对出,而只能称为名对了。
例如:
上联:寂寞寒窗空守寡
故事说的是明末清初年间,在中国有一江南女子,才貌倾城,后却因为人事哀怨随即遁入空门,不问*。该女子在寺门外的墙上写出一句上联——“寂寞寒窗空守寡”,并坦言凡能有应对者,便身心相许,重返红尘。
一时间,前去应对的文人雅士们络绎不绝,但最后又无不悻悻而归。
究其缘由,概因为这上联字字嵌有同一偏旁,而语意又流畅贯通,如若没有神来之笔,光凭一两个凡夫俗子岂能随意点破? 该故事的结尾甚为遗憾:看到前路全无知己,那小女子便心灰意冷,当真在庙里空守了一辈子寒窗,直到寂寞死去。
“寂寞寒窗空守寡”之所以是句绝联,直到今天都无人可以解对,其实并不是因为那文字里的精巧机关,而是实在没有下文可以配得上这“寂寞”二字。
至于那个摒弃了红尘的小女子,诚然她终其一生地持守在了暮鼓晨钟里,但她的寂寞也未必是所愿的。这样的孤独,连她自己都看不懂,忍不住,试问还有谁能够解救?
就像 那个“独钓寒江雪”的老人,一幅《题秋江独钓图》至今还存放于故宫之中,这一钓怎么算也有千余年之久,并且好像完全没有就此打住,收杆归家的念头。
另一版本,话此联乃一尼姑出,谁能对上即还俗嫁人,终未得佳对。
下联:泪涟深渊滋溃流
上下联意境一致,都是在写女子感情之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对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看云听潮亭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21:02
苏州沧浪亭经典对联: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
上联出自欧阳修《沧浪亭》诗“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下联出自苏舜钦《过苏州》诗“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清嘉庆年间,江苏巡抚、楹联大师梁章钜在修复沧浪亭时,集成此妙联。那楹联的旨意,情不淡泊,妙语连珠且工稳贴切。这些年来,本人也曾走南闯北,浪迹天涯,每到风景明丽之处,瞻望山川胜景之时,这副对联所营造出的清新雅致的意境总是情不自禁涌上心头。吟诗赏景,每每勾起我对诗人的怀念,感悟诗人坦荡的胸怀,并使自己也不期然地进入了一个如沧浪般洁净的山水画境之中。
细想起来,诸多先贤对于自然的崇尚,或者说是对精神的崇尚,真是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那“清风明月”本是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却被诗人看作是“无价”之物,“近水远山”在一般人眼中,也只是熟视无睹的景观而已,却被升华到“皆有情”的高度,足见我们的先贤,很早就已经在追求着人与自然的那种精神关系了。人的生命无疑是具有双重属性的,作为物质形态的人是它的第一属性,是生命的载体,但这并不是人的生命的全部。人的生命的本质属性在于对人性中的真、善、美的陶冶,在于对生命价值与人生意义的积极追求与履践。所以西方哲学家柏拉图早就告诫我们:“人如果从美的东西中得食粮而成长,那么他自己也就会变成优美高尚的人。”追怀古人,我们不难看到,我国历史上从屈原开始的诸多贤达官宦,矢志以天下为己任,抱定救民于水火之中的宗旨,即便是蒙冤受屈,遭到贬谪,仍然不放弃初衷,“位卑未敢忘忧国”,无论是在怎样的逆境之中,都能努力去挖掘生活中的真、善、美来充实自己,鞭策自己。所以在他们的眼里,那“清风明月”是无价的,“近水远山”是有情的,其实那“价”与“情”都只是人的一种理想主义追求而已,这种理想主义的追求,便是他们产生精神力量的渊源。
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毋庸讳言,人要生存离不开诸如衣食住行等基本的生活条件,所以人们大可不必讳言占有,即获得生存与发展的必需。但人最可悲的是在物质占有上的贪婪,如果占有超过了界限,一切便都要逆转,其结果往往不是人占有了外物,而是外物支配了人。常常看到和听到某些曾经声名显赫的人,为了物质上的富足而坠入另一种贫穷———精神上的贫穷,为了眼前一时的幸福而牺牲了永远的幸福,那么他们为财富所作出的一切努力和付出还有什么意义呢?人的生命本身是伟大的,美丽的,这是因为造物主赋予了人特殊的肢体与容颜,使人有别于其他的生命;而造物主又赋予了人以头脑、思想和创造力,让人们有七情六欲,让不同层面上的人都能去创造生活,享受生活。因此,在有生之年,充分施展自己的创造力,使自己短暂的一生都生活在思想中、创造中、情感中、活动中,才能显示自己生命的伟大和美丽。因此,只要一个人在劳动着、工作着、思想着、爱恋着、忧郁着,都应该说是伟大而美丽的。即便是对自己的生命并无奢求,只想平平淡淡走完一生,那也总要让自己活得开心,要有一定的创造和作为,至少应当知道生活中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也好证明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曾经活过。
让我感到有些茫然和悲凉的是,曾经是富于理想的一些人,由于生存的压力和社会上各种时尚、利益的*,很多人把眼光和精力投向外部世界,不再关心自己的内心精神世界了,只剩下了一个世界上忙碌不休的躯体。
现在的人确实是变得越来越实际了,“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个中的道理其实是不难理解的。但“清风明月”也好,“近水远山”也好,毕竟换不来香车豪宅,于是更多的人才把目光投向了财富,投向了“物”,致使许多人正在变成“物”之奴隶。然而对物质占有的时间永远不能超过一个人生存的跨度,而人的思想和精神却可以通过时光的流转而超越人生的跨度,如伟大的马克思,在他的生命之树上,当年曾同时盛开着思想、事业、爱情的花朵。尽管他早已升入了历史的星空,但他的生命之树至今仍然有着不褪的鲜红,不去的青葱。
窗外隐隐传来一阵悠扬的乐曲,我听得出那是《春江花月夜》的曲调。随着乐曲的音响,我眼前出现了疏朗的月光、倾诉的流水、宁静的江畔……我想,无论是陷入怎样沮丧和困顿的人,在这悠扬的乐曲声中,精神也会为之一振的。我衷心期盼着更多的人从各种*中解放出来,让自己时常沉浸于陶冶精神世界所必需的沉静与思考之中,认真去感悟清风明月、近水远山的恒久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