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礼有哪些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11:46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31 16:42
仅仅行的礼话,分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日空首,四曰振动,五日吉拜,六日凶拜,七日奇拜,八日褒拜,九曰肃拜。”这是不同等级、不同身份的社会成员,在不同场合所使用的规定礼仪。
稽首,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头至地须停留一段时间,手在膝前,头在后。是拜礼中最重者。 顿首, 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是拜礼中次重者。 空首, 是两手拱地,引头至手而不着地,是拜礼中较轻者。这三拜是正拜。 振动,是两手相击,振动其身而拜。 吉拜,是先拜而后稽颡,即将额头触地。 凶拜,是先稽颡而后再拜,头触地时表情严肃。 奇拜,先屈一膝而拜,又称“雅拜”。 褒拜,是行拜礼后为回报他人行礼的再拜,也称“报拜”。 肃拜,是拱手礼,并不下跪,俯身拱身行礼。推手为揖,引手为肃。其实也就是揖。这是军礼,军人身披甲胄,不便跪拜,所以用肃拜。其他几种拜礼都是正拜的变通。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31 16:42
冠礼
古代的男子到一定年龄(士大夫是20岁,天子诸侯为12岁)时所举行的一种头发加冠的极为隆重的礼节,它属于古代“五礼”(吉礼、嘉礼、宾礼、军礼、凶礼)中的“嘉礼”。
可分为三个步骤:
1.卜筮。就是冠礼举行之前事先卜筮举行冠礼的时间和举行冠礼时所应邀请的来宾。
2.挽髻。加冠的准备工作。
3.加冠。加冠由来宾中有威望的人进行。首先加布缁冠,即用黑麻布做成的帽子。其次加皮弁冠,即用白鹿皮做的帽子,大多缀饰有玉,尖尖的冠顶常用象骨制成。最后加爵弁冠,也叫雀弃冠,这是仅次于冕的一种帽子。
以上为一般士人的冠礼,其冠为三加。若是诸侯的冠礼,其冠则为四加(四加玄冕),若是天子的冠礼,其冠则为五加(五加衮冕)。
冠礼完成后,表示孩子已长大*,此后他不仅可以服兵役,参加祭祀和出仕做官,而且可以一娶妻,成家立业,生儿育女。
古代表礼敬动作的称谓
揖、长揖,都是拱手自上向下的至膝为礼。上古即流行。
唱喏,揖的俗称。和揖不同的是,一面作揖,一面出声致敬。
寒暄,亦做“暄寒”、“暄凉”,见面问候起居寒暖的客套话。旧时多在拱手之同时道“久仰久仰”或“幸会幸会”,然后是询问其家人康泰否。
请教尊姓台甫,与人初次见面请问对方姓氏、表字,忌问名。“台”原为高而平的建筑物,亦用作官署名,如御史台。由此引发而用作对高级官吏的敬称,如抚台,又用作对一般人的敬称,如称兄为兄台。“甫”原为古代男子之美称,多附缀于表字之后。后遂与表敬的台字连缀而成表字之代称。
抗礼、亢礼,是长揖不败,不分尊卑的平等礼节。
拱、拱手,两手合抱以示敬意;右手在内,左手在外。
鞠躬,两脚并拢,两手下垂于大腿两侧,弯曲上身以表敬意。
拱揖,拱手作揖。
打恭,亦称“打躬”,屈身作揖行礼。
合掌、合十,两手当胸前,十指相合,表示敬意。原为印度的一般礼节,为佛教所沿用。
执手,古时国君用以待功臣之礼,在许多大臣的陪同下和乐声中,握住有功将领的手,以示亲热、慰问。
手拜,古代女子跪拜礼,两手点地而抬起拱合,同时低头至手。
敛衽,敛其衣襟,表示肃静之意。古代不分男女,均可说敛衽。后来专称女子之
拜曰敛衽(亦作“裣衽”)。
道万福,古代妇女对人行礼,口里说着“万福”,意为祝对方多福。后来用做妇女行礼的代称。行礼时双手手指相扣,放至左腰侧,弯腿屈身以示敬意。
簪笔,古代行礼时的冠饰,用毛装在五寸长的簪头上,插在冠前,又示礼敬。
磬折,像石磬一样的弯折身子鞠躬。
侍、侍立,站在尊长的旁边。
回拜,亦称回访,客人来访后,主人亦应前往复见客人。
投刺,投名片(帖)求见或代为拜贺。
式(轼),站在车上,俯身而抚车前的横木,表示敬意。
前行示敬,卑幼与尊长同行,不可率而领先,必推尊长前行,以示尊敬。
却行,向后退着走,表示对客人的恭敬。
侧行,偏侧着身子前进。
以趋示敬,卑幼拜见尊长,或经过尊长面前,均不得大摇大摆或要紧不慢地踱步,而要低头弯腰,小步疾行,以此示敬。
避席,离开座位站起来,表示对客人尊敬(另外还有表示郑重和严肃的意思)。
拂席,擦拭座席上的灰尘,请客人就座,以表示敬意。
扫榻,拂除榻上的尘垢,表示对宾客的欢迎。
虚左,古代乘车以左位为尊;虚左,是空出尊位。
郊迎,到郊外迎接,表示尊重。
至门请,登门拜访。
为寿、上寿,古时进酒爵于尊者之前,一面致词祝颂。叫“为寿”或“上寿”。
奉觞,举杯敬酒。
古人的跪拜礼
长跪,双膝跪地,上体伸直,离开小腿,叫“长跪”。行这种礼时以示庄重。
再拜,两手在胸前合抱,头向前俯,额触双手,叫“拜”,也叫“拜首”;拜两次叫“再拜”。行这种礼是再进一步表示敬意的意思。
顿首,拜时头手触地,触后即起。由于头触地面的时间很短暂,所以叫“顿首”。这种礼同现在的鞠躬礼近似,属于地位相等或平辈间相交的一般礼节。
稽首,顿首时,头在地上停留一段时间,叫“稽首”。“稽”就是留的意思。是臣子对君王表示必恭必敬的隆重大礼。
空首,所谓“空”就是头并没有真正叩在地面。行礼时拜跪在地上,先以两手拱至地,然后行头至手。这是国君回答臣下的拜礼。
坐、跪、跽、箕
古人席地而坐,坐的姿态与跪的姿态是相似的,但两者也有区别。以两膝着地,两股贴在脚跟上,是“坐”。两膝着地,直身,股不着脚跟,是“跪”。
跽,跪起,准备起身,膝尚在地上。
箕,两股着地伸直两腿,形似畚箕,叫做“箕踞”。这种姿势是表示傲视对方的意思。
四礼有哪些礼
1、开笔礼:是中国传统中对少儿开始识字习礼的一种启蒙教育形式。在古代,学童会在开学的第一天来到学堂,由启蒙老师教读书、写字,然后参拜孔子像,才可以入学。2、成人礼:是在少男少女达到成人年龄时举行的象征迈向成人阶段的仪式。中国古代的成人礼指冠礼和笄礼,这个传统从西周一直延续到明朝。3、...
中国的礼包括哪些要素?a礼法b礼貌c礼义d礼仪
中国的礼包括仪容、举止、表情、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礼在中国古代是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作为典章制度,它是社会政治制度的体现,是维护上层建筑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人与人交往中的礼节仪式。作为道德规范,它是领导者和贵族等一切行为的标准和要求。礼的四个原则 1、“尊重”原则:要求在各种...
中国古代五礼是什么?分指哪些方面
二、嘉礼:嘉礼是和合人际关系、沟通、联络感情的礼仪。嘉礼主要内容有:饮食之礼;婚、冠之礼;宾射之礼;飨燕之礼;脤膰之礼;贺庆之礼。三、宾礼:宾礼是接待宾客的礼仪。《周礼、春官、大宗伯》说:“以宾礼亲邦国”,这里讲天子与诸侯以及诸侯国之间交际之礼。宾礼包括:春见曰朝,夏见曰亲...
四礼有哪些礼
四礼包括:诞生礼、成年礼、婚礼、葬礼。四礼是一种传统的礼仪形式,是中国古代社会对于人生重要阶段的礼仪规范。以下是关于四礼的详细解释:1. 诞生礼 诞生礼是庆祝新生儿诞生的仪式。在古代,家庭对于新生儿的到来非常重视,会举行一系列的仪式来祈求婴儿健康成长。诞生礼包括婴儿的命名、洗三、满月等礼仪...
中国古代的"五礼"?
1、吉礼 古代五礼之一。即祭祀天神、地祇、人鬼等的礼仪活动。如郊天、大雩、大享明堂、祭日月、大蜡、祭社稷、祭山川、籍田、先蚕、祭天子宗庙、袼禘、功臣配享、上陵、释奠、祀先代帝王、祀孔子、巡狩封禅、祭高禖等。历代兴革不一,但极为统治阶级所重视。2、凶礼 凶礼,就是跟凶丧有关的...
古代的礼主要指什么?
古代礼的基本内容:五礼,主要包括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及嘉礼。在封建社会事情主要起着规范人们行为,调整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并最终维护国家统治次序的作用。礼的核心原则的亲亲尊尊。
古代六艺中的礼指什么
礼:指礼节,古代有五礼之说。五礼分别是:祭祀之事为吉礼,丧葬之事为凶礼,军旅之事为军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冠婚之事为嘉礼。古代的六艺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中国周朝的贵族教育体系,开始于公元前1046年的周王朝,周王官学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
古代的礼俗有哪些
祭社稷是祭地神和谷神,“社稷”是国家的代称。我国古代多神崇拜,如日神、云神、水神等。腊月二十三是祭灶节,祭的是灶神。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礼前,沐浴更衣,不喝酒,不吃荤,称为“斋戒”。2、婚姻 古代结婚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古代婚姻有“六礼”之说,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
古代的“礼”有哪些?
(1)、祀天。主要包括:圜丘祀天;祈谷,大雩,名堂;祭祀五帝;祭祀日月星辰。(2)、祀地。主要包括:方丘祭地,四望山川;封禅;祭祀社稷之神。(3)、宗庙祭祀。(4)、其他祭祀。二、嘉礼是和合人际关系,沟通、联络感情的礼仪。《周礼》说,嘉礼是用以“亲万民”的,主要内容有,饮食之礼,婚冠...
古代礼仪有哪些
古代礼仪主要包括见面礼、待客礼仪、餐桌礼仪以及婚礼礼仪等。一、见面礼仪 在古代,人们见面时有一套独特的礼仪形式。例如,有尊卑之分的见面场合,晚辈对长辈或下属对上司,会行鞠躬礼或者拜礼,以表示尊敬和臣服。同时,还有握手礼、作揖礼等。这些礼仪形式体现了古代社会的等级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