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12:35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0 23:56
一、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又称自救运动、自强运动。是19世纪60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维护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前期口号为“自强”,后期口号为“求富”。
洋务运动进行30多年虽然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二、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维新变法、维新运动,是晚清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戊戌变法是一次具有爱国救亡意义的变法维新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对社会进步和思想文化的发展,促进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三、币制改革
1935年国民*废止银本位制﹐实行纸币制的一次币制改革。1935年11月 4日起实行。中国疆城辽阔﹐货币制度一直很复杂混乱﹐严重地影响了商品的流通和交易。
并且不利于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财政金融的稳定。1933年3月﹐国民*废两改元﹐实行银本位制﹐虽对货币制度进行了一次改革﹐但整个中国的币制仍非常紊乱。
四、土地改革
一九四七年九月,中国*党在河北省石家庄市西柏坡村举行全国土地会议,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于同年十月十日由**公布。
1947年11月至12月,一个以土地改革为中心的波澜壮阔的群众运动,很快在陕甘宁、晋绥、晋察冀、晋冀鲁豫、华东等老解放区,东北等半老解放区,以及鄂豫皖、豫皖苏、豫陕鄂、江汉、桐柏等新解放区广泛开展起来。
五、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中国的对内改革先从农村开始。
1978年11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包干),拉开了中国对内改革的大幕。在城市,国营企业的自主经营权得到了明显改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0 23:56
A 中国近现代史上有哪几次改革?
一、洋务运动:1860年至1895年
背景:
1、清*内忧外患,内有人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外有列强侵略——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朝统治集团不得不积极寻找巩固统治的出路。
2、列强侵略中国的同时也让中国人看到了他们技术的先进。
3、“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已经产生,为统治集团寻找出路提供了参考。
4、统治集团中少数先进人物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实现“自强”,形成洋务派,在*以奕欣、地方以李鸿章、曾国藩等为代表。
5、一方面为了克服内忧外患,另一方面也为了巩固自身地位,在洋务派和顽固派的纷争中,新掌权的慈禧太后站到了在地方和*都拥有巨大实力的洋务派一边,对洋务运动的兴起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6、总理衙门成立,成为推动洋务运动的*机构。
内容:
1、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2、以“求富”为旗号,创办一批近代民用工业;
3、70年代中期起积极筹划海防,建立近代海军。
4、创办新式学校,选送留学生、进修生出国深造,培养洋务人才。
评价(含意义):
1、洋务派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目的,单纯引进西方技术和设备,而不能彻底变革封建制度,注定了洋务运动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2、但洋务运动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引进了一些西方近代科技和先进工具;培养了一批初步掌握近代科技的知识分子技术工人;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诱导和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早期发展;在改革封建文化教育制度上打开了缺口。
二、百日维新:1896年至1898年。
背景:
1、*上:甲午战争的失败和民族的危亡激发民族意识;
2、经济上: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
3、思想上:维新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内容:
1、*方面,改革行政机构,裁汰冗员;
2、经济方面,保护农工商,提倡开办实业,改革财政;
3、军事方面,裁撤绿营,改练新式陆军,采用西洋兵制等;
4、文教方面,改革科举制度,废八股,广设学堂,提倡西学。
评价:
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的先进文化科学的传播都是十分有利的,给了开明绅士和民族资产阶级参政的机会,打击了封建官僚制度。但是没有提“君主立宪”,没有触动清朝统治基础,改革并不彻底。
意义:
1、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2、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
3、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4、在改革社会风气方面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三、清末新政与立宪:1901年至1911年。
1、背景:
清朝末年,由于义和团运动等野蛮的排外*事件造成列强大举入侵,酿成弥天大祸。加上列强的*压力,要求清*迅速改变当前的*状态。当时的清*和军队已经无法应付当时的*局势,财政上也出现了严重的亏空,这使清朝统治着感到自己的统治地位已经开始动摇。因此,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成为统治者们面临的重要课题。于是,1901年,慈禧太后正式宣布实行“新政”。
2、主要内容:
筹措军饷,训练新兵。振兴商务,奖励实业废除科举,育才兴学改革官制,整顿吏治。
3、意义:.
(1)*:增设新机构,裁撤冗官、冗衙。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封建顽固势力,但也反映出清*已沦为维护帝国主义的工具,增设机构维护帝国主义利益。
(2)军事:编练新军。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中国国防实力,但后来兵为将有,形成了近代军阀。
(3)文化教育:废科举,颁行新学制和设立各式新学堂、派遣留学生。形成了重视西方科技与社会*学说的风气,培养了近代科技、教育、法政、军事人才。
(4)振兴商务、奖励事业。促进了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
然而,清末新政说到底是为了维护清朝统治,不可能真正促进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它只是一个*,改革并未使矛盾缓和。
四、改革开放:1978年至今
1、背景:
一方面,从我国自身的情况看,“文化大*”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严重挫折和损失。*同志曾经说,“文化大*”结束时,“就整个*局面来说,是一个混乱状态;就整个经济情况来说,实际上是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状态。”我们必须通过改革开放,增强我国社会主义的生机活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
另一方面,从外部环境看,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我们必须通过改革开放,带领人民追赶时代前进潮。
2、内容:
改革开放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根本方针。
(1)改革:
包括经济*改革,即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改革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改革,包括发展民主,加强法制,实现政企分开、精简机构,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维护安定团结。
(2)开放:
主要指对外开放,在广泛意义上还包括对内开放。改革开放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基本点之一,是中国走向富强的必经之路。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着巨大影响。
3、意义:
为尽快提升经济发展速度,邓公与党内的开明派开始逐一解决这些问题,并试图改变人民心目中对*党和社会主义根深蒂固的形象,这场改革运动的目的是以维持社会主义制度为前提,改变生产中不适应生产发展的管理*和*,并建立社会主义下的市场经济。这场改革的经济方面在农村取得了率先突破,并随之迅速在全国各经济领域内推行改革。
五、中国近代历次*。
1、旧民主主义*:民族资产阶级对中国“三座大山”(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进行*,代表人物孙中山,黄兴。如;辛亥*。
2、新民主主义*:无产阶级对中国“三座大山”进行*。 如五四运动,国民*,抗日战争(土地*)。
3、社会主义*:革一切剥削,压迫,私有制 如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六、中国国际地位变化
1、1840---1919
国际地位下降,《南京条约》——《天津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二十一条》,两半社会逐渐加深,其国际地位不断弱化,直至下降到最低点。
2、1919---1949
国际地位恢复,巴黎和会中国拒绝签字,改订新约运动(五四运动),成为联合国创世会员及常任理事会。
3、1949---至今
国际地位上升,加入社会主义阵营,和苏联建交,抗美援朝,成为第三世界重要成员国,万隆会议;改革开放后,与西方联系频繁,港澳回归,日内瓦会议,加入wto,GDP世界排名第二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