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12:24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22 02:47
1、冬节:旧俗冬节要祭祀神明和祖先,全家大小吃甜糯米圆,以表示大团圆。另冬至有祭祖先、吃甜丸、上坟扫墓等。
2、劳热:对土地崇拜导致土地之神一说的产生。潮州人在店铺、家里、工厂,都会供奉土地公。
3、潮汕婚俗:潮汕婚俗旧时较注重明媒正聘。其礼俗虽各地繁简有异,但较一致的提法和仪礼是提亲、合婚、定亲、行聘、请期、迎亲,俗称六礼。
4、吊灯习俗:从正月十一到正月十八,特别是元宵此日,潮汕家家户户有点灯、吊灯的习俗。
5、出花园:出花园是潮汕地区一种独有的*礼习俗凡是有15岁的男、女孩子家庭,要在阴历七月初七乞巧节和七月十五中元节或另择日为孩子备办三牲(雄鸡、鸭、猪肉)果品拜别公婆神(俗称公婆母),表示孩子已长大,从此可以走出花园。
中秋节的晚上,当皓月初升时,妇女们便在庭院、埕口或阳台设香案,摆上供品,等候月娘*。中秋时节,柚、柿、杨桃、石榴、油甘、菠萝、林檎、芋头等果蔬,一齐登场,人们就将这些当时物产和月饼、糕点、油饼等奉献给月娘。
有孩子在上学的母亲也会将新买的文具和作业簿摆上供桌,祈盼月娘保佑孩子读书聪明,成绩优秀,将来出人头地。
拜月娘,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待字闺中的女子拜月娘企盼能嫁得个好夫婿,潮汕有首歌谣就唱道:“中秋夜,月娘娘。深深拜,团团圆。好夫婿,结良缘。今年团圆,明年团圆,年年团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22 02:48
1、功夫茶。进入潮汕家庭,你会发现,家家户户都有功夫茶具,功夫茶是潮汕风俗之一,特别是待人接物必备工具,功夫茶,是因为这种泡茶的方式极为讲究,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功夫。泡茶有泡茶的手法,喝茶有喝茶的禁忌。
2、打油火入新宅。“打油火”是潮汕入新宅的特色风俗,建了新宅,入宅居住之前,宅主会请人来新宅驱去室内污秽之物,这样的方式也是一种信仰,以这种方式求合家居住平安。部分人会觉得迷信,但是这个也成为了潮汕地区当地的传统,更多的是一种信仰,一种传承。
3、出花园*礼。潮汕地区的*礼称为出花园,男孩女孩到了15岁的年纪,也就意味着已经是一个成年人的状态了,需要接受这一种成年仪式的洗礼。
传统的潮汕人从小孩子阶段直到15岁的到来,也意味着童年时代转向成年时代承担责任这一个时代的转变,所以要从“花园”中踏出,走向成年的门槛,从此要对自己,对社会负责。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22 02:48
潮汕地区有句话叫:“过日子,勿忘时年八节。 ”潮汕地区“岁时节日”的各种活动,世代沿袭相传,蔚然为俗。或纪念,或寓意,或祈福,富有民俗蕴义。潮汕人多于这些节日回家与亲友团聚,增进彼此的情感和凝聚力。
潮汕,海外和旧时称潮州,是一个以潮汕方言为母语的汉族民系,是中国岭南沿海广东、香港、澳门、台湾等地的本地人之一,潮汕民系是广东三大汉族民系之一。
潮汕人以广东潮汕地区为集中地与祖籍地,主要遍布在中国岭南沿海的广东、香港、澳门、台湾、海南等地,并于宋元时期开始, 大量外迁到泰国、柬埔寨、新加坡、法国 、美国 、加拿大 、新西兰、印尼 等世界100多个国家和沿海地区 。潮汕是3000多万海外潮汕人魂牵梦绕的家乡。 潮汕侨批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
工夫茶、潮州音乐、潮州筝、英歌舞等被列入国家级的非遗名录达46项(占广东非遗总数的1/4)。 蕴涵浓郁中古遗风的潮汕文化,被汉学家誉为"中原文化的典橱" 自唐代以来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门户、对台的主要通道。 宋代以来享有"岭海名邦、南国邦郡、海滨邹鲁"之称。当代著名作家老舍作诗称"渴慕潮汕几十秋" 。
春节习俗
农历正月初一称元日,为新岁之首,在潮汕地区,过年一般要热闹四、五天。春节当晚,大街小巷,家家产户贴春联,张灯结彩。吃团圆饭。春节一早,大人携小孩子带上一对或二对生柑(称“大吉”),到亲友家拜年互敬如意。春节的文娱活动有英歌舞、营大锣鼓、擎大标、布马舞、舞龙、狮、鲤鱼等。
元宵节习俗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古称“上元节”。俗称“灯节”,潮汕人叫“正月半”,历来有“小初一,大十五”之说。当天家家户户门楣上都要插上榕叶、竹枝,以保平安;庆元宵的节目主要有:营老爷、赏花灯、添灯、猜灯谜、抛钱掷弥勒佛等。
清明节习俗
清明节在潮汕各地上坟扫墓的习俗十分盛行,扫墓俗“过纸”。旧时要到祖宗墓地上填土整坟,扫除沙尘杂草,用红漆油出新石碑号,并在墓碑及墓堆上挂黄白两色纸条,举行祭礼。
端午节习俗
潮汕人称端午节为“五月节”,潮汕赛龙舟分“真龙”和“假龙”两种。在包粽方面则有“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的气象谚语,潮汕人家,端午要在门楣、门环以至屋檐下,悬挂一束束用“红头绳”系扎着的艾草、菖蒲、榴花、蒜头、龙船花共合为五种称“五瑞”。
中元节习俗
农历七月十五为中元节。俗称“七月半”、“施孤”、“鬼节”,也叫“盂兰胜会”。“施姑”当天,潮州人或以村为单位搭台“施孤”,或在自家门口摆上祭品、钱纸,祭毕烧钱纸、撒白米于地上,焚香祷祝,并把香插在房前屋后的地上。
中秋节习俗
俗称“八月半”,主要节目有:1.芋头祭祖。潮汕有句俗谚:“河溪对嘴,芋仔食到畏。”;2.拜月娘,多数人家会在中秋前一个月精心制作工艺品用以拜月,拜月当晚必不可少的物品还有如八仙桌、“(八仙)宝仔”、大香、各类水果、馅饼等,拜月者主要是妇女和小孩,所以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俗谚。3.烧塔。这些节目的每一个元素几乎与潮汕人的抗元历史有关(传递信息)
冬节习俗
冬节即是二十四节候中的冬至,时逢农事空隙,一年将尽,因此也称小过年。旧俗冬节要祭祀神明和祖先,全家大小吃甜糯米圆,以表示大团圆。另冬至有祭祖先、吃甜丸(吃上“冬节丸”便长一岁)、上坟扫墓等(清明行“过春纸”,冬至行“过冬纸”)
除夕习俗
潮汕人称之为“年夜”或“大年三十”。年夜节日活动是从祭祀祖先开始的,下午,一家老少理发沐浴换新衣,然后开始祭祖。祭品和仪式,祭过祖先,把大门、厅门、房门的旧对联都撕下来,贴上新春联。而后有“围炉”吃团年饭、给压岁钱(又叫“压腰”)。和守岁诸环节。
劳热习俗
“劳热 ”民俗起源于潮州人民对土地的无比崇拜,对土地崇拜导致“土地之神”一说的产生。土地之神,古人称之为“社”,潮州人则将其称为土地公或伯公(值得一提的是,潮州人在店铺、家里、工厂,都会供奉土地公,在茗翁茶庄也可以见到),“劳热”这一民俗活动在潮州传承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潮汕婚俗旧时较注重“明媒正聘”。其礼俗虽各地繁简有异,但较一致的提法和仪礼是:提亲、合婚、定亲、行聘、请期、迎亲,俗称“六礼”。也有将其概括成“四礼”:文定、请期、送聘、迎娶。
托媒提亲 合婚定亲
“提亲”、“合婚”、“定亲”,即“四礼”的“文定”。
“定亲”又称 “订婚”、“行定”、“食定”,
行聘择吉 操办嫁妆
“行聘”又称“送聘”,是比较隆重的礼节,婚书帖式、聘礼等都有严格规定。
“请期”也称 “择日”、“送日”、“提日”。
迎娶新娘 仪式隆重
最后一礼是“迎亲(迎娶)”,迎亲的程序繁多,仪式隆重。
除上述仪礼外,新娘在新婚的第三天要举行“开井”、“舂米头”、“搅泔”等仪式;满十二天或满四个月要行“归宁”礼——“返厝”。头、二“返厝”,新娘在娘家炊烟起时返回,“三返厝”方可在娘家过夜。 “出花园” :出花园是潮汕地区一种独有的*礼习俗,15岁(虚岁)的孩子要“出花园”。 凡是有15岁的男、女孩子家庭,要在阴历七月初七乞巧节和七月十五中元节或另择日为孩子备办三牲(雄鸡、鸭、猪肉)果品拜别公婆神(俗称公婆母),表示孩子已经长大,从此可以走出花园,不再是终日在花园里玩闹的孩童了。
传说记载:“出花园”中穿红皮屐和吃公鸡头的习俗,传说于明嘉靖年间潮州府状元林大钦有关。
吊灯习俗
从正月十一到正月十八,特别是元宵此日,潮汕家家户户有点灯、吊灯的习俗。因潮语“灯”和“丁”同音,点灯和添丁是近音,故潮人认为点灯即为添丁的佳兆。元宵此日,人们纷纷提着灯笼、备齐纸银香烛,到乡中神庙点火,回来分别吊在家里的神龛和床头,这叫做“吊喜灯”。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22 02:49
潮汕习俗有很多,以下是其中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