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是怎么回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2 00:23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12:49
中午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在中国的经济活动,突出表现为大量的资本输出,以及对中国财政、金融等经济命脉的控制,并加紧了争夺势力范围的斗争,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光绪二十六年,华北大地掀起了义和团反帝斗争的大潮。清廷为了自身利益的考虑,对义和团暂表支持,并一度对外宣战,引发了八国联军进攻北京。
义和团运动开始在山东兴起,聚民练拳,据说拳术高强,刀*不入,他们以“扶清灭洋”为号召,得到民众广泛的支持。清端郡王载漪得知此事后,令召来拳民面试,果然刀*不入,遂信以为真。此后,以主张“助拳灭洋”著称的卸任山东巡抚毓贤来京,也向载漪称道义和团忠勇可恃,载漪便认定可以借用义和团的力量来对抗西方列强。此后,载漪不但与义和团接触,还让他统率的虎神营练习义和团拳术,而极力说服慈禧以及其他人也接受“抚拳灭洋”的主张。以载漪为中心的主抚派对义和团的上述态度,为义和团的发展扫清障碍。光绪二十六年春,义和团迅速从山东发展到京津地区。三月,京城出现了一个义和团的坛口。五月初,义和团数万人进占涿州城,焚毁了丰台车站,并在北京城内发布了“保护中原,驱逐洋寇”的告白。五月十三日,慈禧召集宫廷秘密会议,商讨对策。经过辩论之后,载漪的主抚派占了上风。慈禧决定,利用义和团抗拒西方列强,并任载漪管理总理衙门,又增派主抚派启秀、溥兴进入总理衙门。在此期间,载漪采取种种措施,将义和团引导入京。到五月下旬,北京已有大小坛口一千个左右,团民十万人上下。
义和团运动,猛烈冲击了西方列强在华权益,他们纷纷向清*施加外交和军事压力,要求剿办义和团。四月二十三日,西方十一国驻华公使联合照会总理衙门,要求对义和团采取有力的**,如果在五天内得不到满意的答复,将提请各自的*批准派军队来华保护使馆和教堂。五月初英、俄等八国派出先遣队三百余人以保护使馆名义,强行进入北京使馆区。五月十一日,英国等国*授予驻华使馆和军队便宜行事之权。十三日,北京各国公使电召大沽各*队入侵北京。十四日,英国海军中将西摩率八国联军两千人向北京侵犯。在此危急关头,清廷内部又出现了主战和主和两种意见的激烈争论。五月二十日至二十三日,慈禧连续四次召集王公大臣、六部九卿御前会议,商讨对策。主和派认为,列强之所以出动军队,是因为义和团仇外排外,挽救危局的唯一办法是通过自行*义和团来阻止各国出兵干涉。光绪皇帝也支持这一意见。但以载漪为代表的主战派,打着“顺人心,抗外敌”的旗号,宣称义和团起自田间,不顾个人生死以赴国家之难,若以“乱民”加以诛杀,人心一解,国将何存?并强调“义民可持,其术甚神,可以报仇雪恨”。在载漪的带动下,七十余位主战的王公大臣痛哭陈词,力主对外宣战。五月二十五日,慈禧正式发布了招抚义和团和向列强宣战的上谕。
在对外宣战以后,载漪利用义和团的仇外情绪和爱国热情,亲自策划了围攻外国使馆的行动。董福祥的甘军和义和团列阵于东交民巷使馆区的西、北两面,武卫中军列阵于使馆区的东、南两面。由于使馆区各*队凭借坚固的工事和精良的武器,顽强抵抗,统帅武卫军的荣禄,对围攻使馆持消极态度,因而激战了二十四天,未能取得进展。荣禄在围攻外国使馆时,做了手脚,以其亲军布阵使馆四周,而不准义和团配合行动,对英、俄、美、德、法等被抢劫与焚毁后的圆明园大水法遗址国使馆则采取围而不攻态势。正是在荣禄这种“明攻暗保”策略的保护下,被围长达五十六天的英、俄等五国驻华使馆终得保存,避免一场不应有的涉外杀戮。
七月二十日,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次日,慈禧太后携光绪帝仓促逃往西安。留庆亲王奕勖在京会同李鸿章议和。光绪二十七年七月二十五日,李鸿章、奕勖代表清*与德、奥、比、西、美、英、意、日、荷、俄、法十一国驻华公使签订了《辛丑条约》。其内容多依据先前由列强拟具的《议和大纲》,这是对中国主权的又一次野蛮的践踏。《辛丑条约》规定,中国向各国赔款白银四亿五千万两,分三十九年偿付,本息合计近十亿两,关税、盐税都由列强控制,作为赔款之用;在北京设立东交民巷使馆区,使馆区及北京至大沽和山海关的铁路允许外*队驻守:由清*下令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反帝组织,违者处死。这里充分暴露了清*的**,听任帝国主义列强宰割。
义和团不怕洋人,提出“扶清灭洋”的精神是可贵的,但以他们的拳术抗拒洋人的*炮,还说他们的拳术高明、刀*不入、则是愚蠢的。清*利用义和团去抗拒西方列强,既愚昧无知,又**,最终引发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