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岛的战士是怎么生活的?1023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1-05 07:47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25 17:39
有记者曾经来到东部战区陆军某海防旅,体验官兵卫国守岛的“特别”海岛生活。
1、与蛇虫为伴
“岛上毒蛇多。”看到记者吃惊的样子,驻西洋岛某海防连指导员李响说,“不过冬天蛇冬眠,不常见。”
西洋岛,又称“蛇岛”,有10多种蛇,其中又以剧毒的金环蛇、银环蛇和眼镜蛇居多。被毒蛇咬伤可不是闹着玩的,平时战备训练除了武器装备,官兵检查最多的就是裤腿有没有扎紧。
为了与蛇和谐相处,大家绞尽脑汁,想出了许多防蛇办法,最有效的还数“树上吊坠子法”——把雄黄包在布条里,用废旧饮料瓶罩住,用绳子吊在营区周边树桩上。下雨淋不湿,大风吹不跑,筑起了一道“防蛇墙”。
与西洋岛相邻的北礵岛,被官兵们称为“三多岛”:蛇多、虫多、蛤蟆多。为了安全,连队发放蛇药、驱虫液,要求官兵必须扎紧袖口领口,穿作战靴。班排每周整治环境卫生,卫生员定期喷洒消毒液、雄黄水,尽可能驱蛇防虫。
2、到坑道里躲台风
“台风一般从哪个方向来?”记者问。
“海岛上,台风是从四面八方来的,毫无规律可言!”指导员李响说。
台风擅长摧毁。长期与台风抗争的守岛官兵“心态平和”:你破坏你的,我建设我的。
每次台风来之前,西洋岛官兵都有一套“组合措施”:关好门窗,疏通水沟水槽,清理高处杂物。用重物压住篮球架,把室外训练器材捆绑起来。还要把室外的铁锹、镐头等物品搬进室内,否则台风过后,它们就可能再也找不到了。
“在北礵岛,每次台风来临,官兵们都要严密防范,甚至撤到坑道里躲避台风。”孙斌说,“炊事班要把干粮备足备齐,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断水断电情况。”
3、告别“水库雨水”
偏远海岛的淡水资源匮乏。在西洋岛、北礵岛等岛上建有巨大蓄水池,官兵们称之为“水库”,用来收集雨水。
过去,官兵们日常饮用的就是经消毒等简单处理后的“水库雨水”。
“虽然雨水经过了简单净化处理,但水中大肠杆菌、矿物质等超标,官兵肾结石、胆结石、肠胃病等发病率高,守岛时间长的‘老海岛’往往脱发严重。”曾在3个海岛服役过的驻北礵岛某海防连指导员孙斌说。
那年,四级军士长李贵旺的妻子易素珍带着不满周岁的儿子第一次上岛探亲,恰逢台风来袭。由于连续几天饮用雨水,孩子突发高烧、呕吐,可海岛医疗条件有限,只能等台风过后才连夜将孩子送出岛急诊。
近年来,部队各级持续努力,海岛用水条件不断改善。特别是某海防旅调整组建后,旅党委注重改善海岛官兵守防环境,协调军地研发了新型纯净水处理设备,官兵们只要轻点按钮,设备即可开始运行。
扩展资料
守岛都要面对的问题
1、淡水资源
作为独立驻防的连队,首先面对的难关就是淡水稀缺的问题,同时,也要解决水质不达标、细菌超标的实际困难。为此,连队官兵如“探险家”般跑遍整个岛,寻找可用的淡水水源,待军医做好水质检测并消毒后,方能抽取饮用。
2、蛇虫关
驻守在北礵岛官兵曾私下称北礵岛为“北三多”:蛇多、虫多、蛤蟆多。尤其到了夏天,白天夏蝉鸣,中午蚊子扰,晚上蛤蟆吵。营区周边还时常出没银环蛇、眼镜蛇等毒蛇,官兵光是在这个月的执勤巡逻中,发现毒蛇出没次数就不下十余次。
为了保护自身安全,连队统一为官兵请领了蛇药、驱虫液,并分发到个人。同时,在出没杂草较多地带时,要求官兵必须扎紧袖口领口,着作战靴。班排每周组织环境卫生整治,卫生员定期喷洒消毒液、雄黄水,尽可能铲除蛇虫的生存空间。
3、防台关
在北礵岛,每年台风来临,官兵们都要周密准备、严密防范,撤驻坑道躲避台风。对于官兵而言,比台风来临更头疼的,是台风过境后的灾害。
为了尽可能减小损失,前期的加固、搬运、回撤工作必不可少。同时,对于容易出现塌方、断枝的地方,要提前进行清理排查,炊事后勤则要把干粮备足备齐,应对可能出现的断水断电情况。
4、补给关
民以食为天,北礵岛官兵如何解决日常补给问题呢?这就反映出北礵岛军民鱼水情的难能可贵。每3—4天往返于海陆两地的交通艇,就是官兵物资补给的“传递者”。
陆地供货方根据连队的订菜需求,依托民用交通艇将物资运送上岛,海岛官兵待艇停靠码头,如蚂蚁搬家般,逐批次运送物资回营。
淡水关、蛇虫关、 防台关、补给关,这四大难关看似普通,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才是最考验守岛官兵意志力的。他们早已与海岛融为一体,以岛为家。训练在这里,生活在这里,吃苦在这里,欢乐在这里,用飞扬青春书写着守岛的“无悔誓言”。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25 17:44
海岛上,常年高温、高湿、高盐,太阳毒、天气热,黝黑发亮的皮肤几乎是守岛官兵脸上的“标配”,战士们都说这叫“西沙黑”。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多彩的生活,沙滩和礁石是他们无声的战友,守岛的日子虽然艰苦,却无比自豪。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25 17:38
守岛部队的生活:刚运上去的菜会腐烂掉一半,守岛部队的人们吃掉岛上的罐头,会使他们的牙牙龈腐烂,那里的菜也很难生长,地貌不好。就是这种生活。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25 17:44
有记者曾经来到东部战区陆军某海防旅,体验官兵卫国守岛的“特别”海岛生活。
1、与蛇虫为伴
“岛上毒蛇多。”看到记者吃惊的样子,驻西洋岛某海防连指导员李响说,“不过冬天蛇冬眠,不常见。”
西洋岛,又称“蛇岛”,有10多种蛇,其中又以剧毒的金环蛇、银环蛇和眼镜蛇居多。被毒蛇咬伤可不是闹着玩的,平时战备训练除了武器装备,官兵检查最多的就是裤腿有没有扎紧。
为了与蛇和谐相处,大家绞尽脑汁,想出了许多防蛇办法,最有效的还数“树上吊坠子法”——把雄黄包在布条里,用废旧饮料瓶罩住,用绳子吊在营区周边树桩上。下雨淋不湿,大风吹不跑,筑起了一道“防蛇墙”。
与西洋岛相邻的北礵岛,被官兵们称为“三多岛”:蛇多、虫多、蛤蟆多。为了安全,连队发放蛇药、驱虫液,要求官兵必须扎紧袖口领口,穿作战靴。班排每周整治环境卫生,卫生员定期喷洒消毒液、雄黄水,尽可能驱蛇防虫。
2、到坑道里躲台风
“台风一般从哪个方向来?”记者问。
“海岛上,台风是从四面八方来的,毫无规律可言!”指导员李响说。
台风擅长摧毁。长期与台风抗争的守岛官兵“心态平和”:你破坏你的,我建设我的。
每次台风来之前,西洋岛官兵都有一套“组合措施”:关好门窗,疏通水沟水槽,清理高处杂物。用重物压住篮球架,把室外训练器材捆绑起来。还要把室外的铁锹、镐头等物品搬进室内,否则台风过后,它们就可能再也找不到了。
“在北礵岛,每次台风来临,官兵们都要严密防范,甚至撤到坑道里躲避台风。”孙斌说,“炊事班要把干粮备足备齐,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断水断电情况。”
3、告别“水库雨水”
偏远海岛的淡水资源匮乏。在西洋岛、北礵岛等岛上建有巨大蓄水池,官兵们称之为“水库”,用来收集雨水。
过去,官兵们日常饮用的就是经消毒等简单处理后的“水库雨水”。
“虽然雨水经过了简单净化处理,但水中大肠杆菌、矿物质等超标,官兵肾结石、胆结石、肠胃病等发病率高,守岛时间长的‘老海岛’往往脱发严重。”曾在3个海岛服役过的驻北礵岛某海防连指导员孙斌说。
那年,四级军士长李贵旺的妻子易素珍带着不满周岁的儿子第一次上岛探亲,恰逢台风来袭。由于连续几天饮用雨水,孩子突发高烧、呕吐,可海岛医疗条件有限,只能等台风过后才连夜将孩子送出岛急诊。
近年来,部队各级持续努力,海岛用水条件不断改善。特别是某海防旅调整组建后,旅党委注重改善海岛官兵守防环境,协调军地研发了新型纯净水处理设备,官兵们只要轻点按钮,设备即可开始运行。
扩展资料
守岛都要面对的问题
1、淡水资源
作为独立驻防的连队,首先面对的难关就是淡水稀缺的问题,同时,也要解决水质不达标、细菌超标的实际困难。为此,连队官兵如“探险家”般跑遍整个岛,寻找可用的淡水水源,待军医做好水质检测并消毒后,方能抽取饮用。
2、蛇虫关
驻守在北礵岛官兵曾私下称北礵岛为“北三多”:蛇多、虫多、蛤蟆多。尤其到了夏天,白天夏蝉鸣,中午蚊子扰,晚上蛤蟆吵。营区周边还时常出没银环蛇、眼镜蛇等毒蛇,官兵光是在这个月的执勤巡逻中,发现毒蛇出没次数就不下十余次。
为了保护自身安全,连队统一为官兵请领了蛇药、驱虫液,并分发到个人。同时,在出没杂草较多地带时,要求官兵必须扎紧袖口领口,着作战靴。班排每周组织环境卫生整治,卫生员定期喷洒消毒液、雄黄水,尽可能铲除蛇虫的生存空间。
3、防台关
在北礵岛,每年台风来临,官兵们都要周密准备、严密防范,撤驻坑道躲避台风。对于官兵而言,比台风来临更头疼的,是台风过境后的灾害。
为了尽可能减小损失,前期的加固、搬运、回撤工作必不可少。同时,对于容易出现塌方、断枝的地方,要提前进行清理排查,炊事后勤则要把干粮备足备齐,应对可能出现的断水断电情况。
4、补给关
民以食为天,北礵岛官兵如何解决日常补给问题呢?这就反映出北礵岛军民鱼水情的难能可贵。每3—4天往返于海陆两地的交通艇,就是官兵物资补给的“传递者”。
陆地供货方根据连队的订菜需求,依托民用交通艇将物资运送上岛,海岛官兵待艇停靠码头,如蚂蚁搬家般,逐批次运送物资回营。
淡水关、蛇虫关、 防台关、补给关,这四大难关看似普通,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才是最考验守岛官兵意志力的。他们早已与海岛融为一体,以岛为家。训练在这里,生活在这里,吃苦在这里,欢乐在这里,用飞扬青春书写着守岛的“无悔誓言”。
编辑于 2020-10-02
TA的回答是否帮助到你了?
能够帮助到你是知道答主们最快乐的事啦!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25 17:44
阳光照在海面上反射出刺眼的光亮,裹挟着黄沙的海水翻滚咆哮,海风夹着咸腥味儿一阵阵刮过来。这是开山岛上多年不变的风景,很多人说,在这守岛就好比是“坐水牢”。
岛上的生活比王仕花想象的更加艰难。听说从岛外运水成本很高,王继才向组织提出,“不用送水,我们自己能解决喝水问题。”从此,夫妻俩只能喝雨水窖里的雨水,“他把泥鳅放进去,吃水里的虫子,净化水再喝。”
岛上没有电,只能点煤油灯;吃的一根葱、一棵菜都要托过往的渔船从岛外捎上来。
夏天岛上湿热,蚊虫奇多,夫妻俩只好睡到房顶上;冬天阴冷难忍,两人不得不搬进海风吹不透的山洞里过夜。没过多久,他们都患上了风湿性关节炎和严重的湿疹,硬币大小的白色斑点布满了身上,疼痒难忍,常常半夜里疼醒,只能互相敲打着,度过一个个不眠之夜。
台风来时,船只无法出海,开山岛就真正成了与世隔绝的孤岛。“茫茫大海上只有我们两个人,断粮断水的日子每年都会遇到几回。”王仕花回忆,一次,连续刮了17天大风,柴火都用光了,没法做饭,“我们饿得头晕眼花,两腿发软,只能把生米用水泡酥后,捞起来干嚼,像嚼沙子一样,那滋味实在难以接受。一连嚼了5天生米,饿得话都说不出来。”
日子虽苦,但王继才夫妇每天雷打不动的工作依旧是:升旗、巡岛、观天象、护航标、写日志……如今守岛日志摞起来有一人多高,32年间开山岛的每一天都有据可查。
岛上风大湿度大,阳光照射强烈,国旗很容易褪色破损,这些年,王继才夫妻俩自己掏钱买了300多面国旗。2012年元旦,天安门国旗护卫队听说他们的故事后,专门从北京送来一座全钢移动升旗台和不锈钢旗杆,还送给他们一面曾经在天安门广场飘扬过的国旗。
王继才将这面国旗视若珍宝。王仕花记得,有一次因为海上突然刮起大风,王继才生怕把国旗刮破,冒着风雨把国旗收下来抱在怀里,可脚下一滑跌下石阶,“那一次摔断了几根肋骨。”
危险和诱惑都曾出现在王继才面前。有“蛇头”私下上岛找到王继才,当场掏出10万元现金要他在岛上留几个“客人”住几天。王继才一口拒绝,“我是民兵,只要我在这个岛,你们休想把这里弄脏!”对方恼羞成怒,以他子女的安全来要挟,甚至还曾对他施以暴力,但因为王继才的坚持不屈而未能得手。最终在王继才的协助下,那些犯罪分子被警方抓获。
最让王仕花揪心的一次,是她和老王沿海边巡逻,突然一个大浪打过来,老王整个人都被卷到海里去了,“我想这下完了,老王命没了!”王仕花拼命往海边跑,发现又一个浪头过来,把浑身湿透的老王打到另一块岩石上,“我赶紧跑过去,一把将他拽上来。”
从那以后,夫妻俩出去巡逻,就多了一根背包绳,拴在两人腰间,万一出现意外,也好相互有个照应。这些年来,这根普普通通的背包绳,把夫妻俩的生命拴在了一起,而且把他们的命运也和开山岛紧紧拴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