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1-28 18:3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3 18:43
文∕连以晴
50 岁的陈妈妈因 *** 定期检查时被 A 医师诊断罹患乳癌, A 医师评估肿瘤状况后建议手术切除整个 *** ,陈妈妈很难过,女儿也在网路上找了一些放射线治疗、荷尔蒙疗法,甚至是 *** 保留手术的资讯,但 A 医师是这家医院颇具权威的主任医师,陈妈妈不好意思直接跟 A 医师讨论是不是能用其他的治疗方法,但她又很不希望切除 *** ,真的是左右为难。陈妈妈的妹妹长期旅居美国,妹夫是美国的医师,知道陈妈妈的烦恼之后,透过妹妹告诉陈妈妈:「何不考虑寻求第二医疗意见呢?」
在欧美先进国家,第二意见( Second Opinion )咨询已经行之有年,乃是一种常见的医疗行为,台湾也有一些医师及医院渐渐导入这个观念。坊间也有探讨第二意见的书籍,主要是希望能够让患者在对疾病的诊断或治疗有所疑虑时,多听取其他独立、专业的医师意见,再思考、抉择对自己最好的医疗服务。
亚东医院放射肿瘤科主任医师熊佩韦就是在台湾推广第二意见的其中一人。熊佩韦 1999 年以访问科学家的名义,透过亚东医院推荐,前往美国德州 Anderson Cancer Center 访问一年, Anderson Cancer Center 不只是美国数一数二的癌症治疗中心,也是国际知名的专业癌症医疗研究中心。在这一年访问期间,熊佩韦见识到第二意见的精髓, Anderson Cancer Center 欢迎所有患者来此咨询第二意见,而且不强迫患者转诊至 Anderson 就医治疗。若非参与临床试验,他们更希望患者在此取得值得信任的第二意见之后,再回到家乡就近获得最适切的医疗照顾。
2000 年熊佩韦回到台湾后,除积极钻研及推展高科技放射线治疗外,更将第二意见放入门诊服务当中,让对自己疾病有所疑虑的患者,多了一个管道取得医疗意见。
寻求第二意见的时机
1. 对 A 医师疾病诊断有所怀疑时,例如对检查报告结果判读有疑虑,思考要不要再自费做更精细但昂贵的正子断层( PET )检查的人,或对医院切片后的病理报告、癌症分期或建议的治疗方式有疑虑的人。
2. 在重大疾病进行治疗之前,如恶性肿瘤、致命性良性肿瘤(动脉瘤、听神经瘤、脑部血管瘤等)、心脏血管病(像李*前总统之前因颈部动脉阻塞进行的颈动脉支架置放术等情况)、中风、爱滋病、罕见疾病、肝病、不孕、失明、器官移植等患者,对于 A 医师提出的治疗方针感到疑惑、担心或害怕者。
3. 对自己的病情或治疗由 A 医师那里都得到充分的解释,只是单纯想听取 B 医师的想法或决定。
4. 由 A 医师本人主动建议患者寻求第二医疗意见时,医师非全能,相信不少医师都很能理解这种情境。当碰到困难或少见的病案, A 医师自己或是团队的经验不足时,如果换成是他自己或其亲友也面临相同问题时,相信 A 医师也会建议寻求其他专家的意见,甚或转诊其他医院。另外, A 医师了解病患在面临重大疾患的诊断或治疗所带来并发症风险下的焦虑与犹豫,除安慰鼓励患者外,也鼓励患者寻求第二意见。
备足资料,避免重复检查
就陈妈妈的情况来说,正是上述的第二种状况,对于 A 医师建议全乳切除的治疗感到不安,这时除了与 A 医师继续沟通讨论之外,也可咨询另一家医院或不认识 A 医师(独立)的乳癌专科(专业) B 医师的治疗意见。 B 医师的建议或许跟 A 医师完全不同,可能建议局部 *** 切除再加上放射线治疗,这时患者就多了一个治疗选项。
熊佩韦表示,当陈妈妈要去询问第二意见时,可不能两手空空的去找第二意见医师,应该先向医院申请所有做过的检查报告,如抽血检查报告、肿瘤的病理切片、超音波、磁振造影( MRI )、电脑断层( CT )……等影像检查的光碟片、住院病历摘要、手术记录等资讯,帮助第二意见医师,针对这些相关文件与问诊提供适切、客观的医疗照顾,并避免重复、不必要的检查。
第二意见的优缺点
国外的临床统计发现,癌症诊断容易因为医师经验或仪器局限,甚至是患者生活习惯、体质、基因等,影响了每个人病情发展速度的不同。因此,诊断初期较容易发生病情延误或疏失的情况,而中立的第二意见,则可适度提供第一意见医师参考,弥补当时可能漏掉的资讯,也能协助患者多听取另一方意见,维护患者的就医权益。
若第二意见与第一意见相同,相信能帮助患者更加笃定、踏实,快速积极地接受病情或治疗方法;但若是与第一意见不同,则可能反而会让患者感到困扰,不知如何是好。这时患者也可以再寻求第三意见,或是与第一意见医师沟通,取得两方意见的平衡点。
第二医疗意见在台湾尚未非常普及,对部分医师或是患者来说,都是新颖的观念,因此,有时第二意见也会造成医师与患者间的摩擦或紧张。熊佩韦表示,就曾经有患者抱怨第一意见医师,说医师后来不愿意再帮患者治疗,或要患者直接去找其他医师诊治,等于一切重头再来,可能因此延误病情又浪费医疗资源。
医病皆应建立第二意见观念
熊佩韦提醒,第二意见不一定就会比第一意见来得好,但可以借由支持第一意见或有另一种不同的观点,让患者与医师能共同做更切题或深入的讨论,选择更适切的治疗,以增加患者对医疗的信心。因此,熊佩韦希望不论是医师或患者,都应该建立正确、健康的第二意见观念。
◆对医师而言
1. 患者咨询第二意见并不是挑战医师专业或权威,而是患者有参与医疗决策的权利。
2. 应以开放态度看待第二意见,尊重病患想获得更多资讯的想法。
◆对患者而言
1. 第二意见不等同于「多医就诊( doctor shopping )」。以往有许多患者习惯「逛医院」,举例来说,小李因肚子痛而至 A 医院看肠胃科 A 医师,拿了药后又继续挂 A 医院家医科 B 医师,甚至耳鼻喉科等不同科的 C 、 D 、 E 医师,或是跑到 B 医院找 G 医师再看一次同样的病症、接受一样检查,再拿一次药。这种 doctor shopping 的行为,是造成医疗资源浪费原因之一。
2. 患者应与医师建立信赖感,而不是胡乱挑战医师的专业,应先跟第一意见医师进行良性沟通,若真的出现沟通不良的状况,才是寻求第二意见的时机。
3. 在美国医界对第二意见的态度,大都采正面及开放的态度。基本上建议患者告诉 A 医师将寻求第二甚至第三意见再做决定,但由于目前台湾医师对第二意见的态度还未全面接受,因此,患者不一定要告知第一意见医师自己想去寻求第二意见。但当咨询第二意见之后,应该以和缓的语气、态度与第一意见医师针对有疑问的状况再次讨论,患者可将第二意见当作自己的亲友经验、杂志网路爬文所看到的资讯,来与医师讨论,尊重第一意见医师的专业,良性互动,避免高调质问。
就医受尊重有保障
对于多数民众来说,中医一直都是心目中「第二意见」的代名词,常常看完西医后,就会再去中医寻求较不侵入的治疗方式或服用温和的中药。不过,若是针对肿瘤等重大疾病,熊佩韦则认为,还是应以西医为第二意见的咨询对象。从肿瘤诊疗的角度而言,「西医为主,中医为辅」是主流的医学方针,因为中医药的角色,主要是在辅助降低西医的副作用或并发症,舒缓患者的不适感,但较不介入主要治疗。
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