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2 00:5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19:50
1、“星”字
表示星星的字本是“晶”,甲骨文“晶”用三个圆形表示天上发光的星体。后来因为“晶”被借作“形容光亮”(如“晶莹”)、“结晶”和水晶矿物用,于是另造了“星”。“晶”与“星”本一字分化。“星”在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中间是声旁“生”字;“生”的周围或两旁的“口”字形模拟夜空的星辰(图1、2)。周代中期“麓伯星父簋”里的“星”字的构形已变成“晶”下从“生”了(图3),这是金文,隶定写作“曐”。但到了战国时期(图5),便把“星”头三“日”省为一“日”,体现了中国文字的发展过程是不断简化的过程。以后,“星”字就以小篆为基础发展为的汉隶(图8、9)和楷书。
2、“蜀”字
“蜀”字最早见于商代的甲骨文。“蜀”名称的来历,史*载有两种说法:一说蜀就是蚕,是因古蜀王蚕丛教民栽桑养蚕,使四川成为中国最早养蚕的地方;另一种说法,在于蜀是一种形态类似桑蚕的毒虫,因此有专家认为“蜀”极可能是商朝统治者对蜀地人的蔑视性称呼。学者们推断是商朝人最先发明使用“蜀”字,并且有多达二十多种写法。每一种写法上,都有一个大大的“目”字,意思是“纵目”。最早,“蜀”字下面没有“虫”,“虫”是后来加上去的,金文将它固定下来,直到汉隶才固定为现在的“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