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19:5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21 22:53
文字:瞻彼淇奥,绿竹猗猗。
拼音:zhān bǐ qí yù,lù zhú yī yī
释义:看那淇水弯弯岸,墨竹碧绿竹林片片连。奥,读yù,通"隩",指水边弯曲的地方。
出处:《诗经·卫风·淇奥》:“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大学》(二十四)瞻彼淇澳,菉竹猗猗
标签:如切如磋孔颖达张居正论语瞻彼淇澳
《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
瞻望那淇水弯曲的去处,绿竹婀娜,郁郁葱葱,站着一位文采奕奕的君子。
“如切如磋”者,道学也。
“骨曰切,象曰磋,玉曰琢,石曰磨。”(参考《唐宋注疏十三经·礼记·孔颖达疏》)古代把加工兽骨、象牙、玉、石分别称为切、磋、琢、磨。
在制作一个器物的时候,首先要把不必要的部分去掉,我们在完善自身修养的时候,也要把不完美的品行抛弃掉。
老子曰:为学日益,为道日损。(《道德经·四十八章》)学问是越多越好,但修道却正相反,不但不好的要丢弃,连好的也要逐渐淡漠,意谓心不贪执、没有挂碍的意思。
“如琢如磨”者,自修也。
对待自己,就要象打磨玉石一样,把身上的污点一点点去除掉。古语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玉成器都需要打磨,我们为人不在自身上用功,能形成自己完善的人格吗?除非我们并不想让自己完美。
道学是外在的,自修是内在的吗?或者说,修道和自修是两件事吗?离开自身的修养,还有一个道吗?修道就是修自身,修自身就是修道,两者是不可分的,虽然是分开说,但说的是一件事。
“瑟兮僴兮”者,恂栗也。
瑟,矜庄貌;僴,宽大;恂,严谨貌,温恭貌;栗,惧也;(参考《康熙字典》)瑟兮僴兮,严谨宽大之意;恂栗,谨慎、戒惧之意。
这是描述一位君子的样子,看起来似乎有些矛盾,参考论语中对孔子外貌的描述就比较清晰了:“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论语·述而第七》)
“赫兮喧兮”者,威仪也。
赫,光明盛大之意;喧,大语也,引申来说,就是声音洪亮。这也是描述君子外貌,仪表堂堂,说话声音洪亮而有力,待人接物不会畏畏缩缩。
一个人的身相也是他个人修养的表现,在1991年春晚陈佩斯表演的《*与小偷》小品中,小偷的贼眉鼠眼的形象被他表演的惟妙惟肖,而*威严的目光也由朱时茂传神的体现出来。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依,勿箕踞,勿摇髀。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这些都是《弟子规》中对个人行为的描述,一个人的个人行为体现着个人的修养。
如果我们对这些还感到有些繁琐、不适应,那么,当你看到佛教对出家人三千威仪,八万细行的要求就真正令人震惊和目瞪口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