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三缄其口”的典故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3-29 19:36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29 21:05
孔子崇尚周礼,曾专程到周王朝考察文物礼仪
制度。据《说苑。敬慎》载,孔子在参观周王祭先祖的太庙时,看到台阶右侧立着一个铜铸的
人,但嘴被扎了三道封条,在这个铜人的背面。刻着一行字:“古之慎言人也”。意思是:这是古代一位说话极其慎重的人。大概这给孔子以极大的震动和启发,所以孔子在谆谆教诲弟子时,总是十分强调“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后来人们便以“三缄其口”比喻“慎言”了。人们常用的“缄默不语”也是由此演化而来的。
题名:
三缄其口
所属朝代:
汉代
拼音:
sān
jiān
qí
kǒu
出处
汉·刘向《说苑·敬慎》:“孔子之周,观于太庙,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戒之哉!无多言,多言多败。’”
解释
缄:封。在他嘴上贴了三张封条。形容说话谨慎。现在也用来形容不肯或不敢开口。
相关例句
危行言逊,祸免生肘;金人示诫,~。(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三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