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物博依,义皎而朗是什么意思?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1 12:28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03:04
假物博依,义皎而朗: 假物博依,义皎而朗:比喻 天人合一,物我融通: 天人合一,物我融通:比拟 虚构事象,历历在目: 虚构事象,历历在目:示现 一词一景,幻化无穷: 一词一景,幻化无穷:列锦 直录语误,毕显原形: 直录语误,毕显原形:飞白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03:04
借物喻意,其意义较易明白.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03:05
假物博依,义皎而朗:比喻
比喻,是一种通过联想将两个在本质上
根本不同的事物由某一相似性特点而直接
联系于一起的修辞文本模式。
这种修辞文本的建构,在表达上有增强
所叙写对象内容的生动性和形象性的效果;
在接受上,有利于调动接受者的接受兴趣,
使其可以准确地解读出文本的意蕴,而且
可以经由接受者的再造性想象,扩添文本
所叙写对象内容的内涵意象,从而获得大
于文本形象内容的解读快慰与审美享受。
例如:
方鸿渐受到两面夹攻,才知道留学文凭的
重要。这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
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方纸能
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遮掩起来。
(钱钟书《围城》)
二)比喻的分类
1、基本式比喻:根据本体、喻体、喻词的
异同和隐现划分出的比喻类别。
1)明喻:典型格式是“A像B”。A是本体,
B是喻体,“像”是比喻词。
这类比喻是明显地在打比方。本体、喻
体、喻词都出现,喻词常用“好像、好似、
宛如、恰似、仿佛、犹如、似、像、如”等
等。有时后面出现“似的、一般、一样”等
词语相呼应。例如: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2)暗喻(隐喻):典型格式是“A是B”、
“A,B”(此格式,古汉语较常见。如
“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
(《孟子·滕文公上》)
这类比喻的相类关系不太明显,具有
暗示性。本体、喻体都出现,比喻词通常
用“是”或“成为、变作、化作、当作”
等,也有不用比喻词的。例如: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借喻:典型格式是“B(代A)”
这类比喻本体、喻词均不出现,直接用
喻体代替本体,表面上看不出是比喻,是比
喻的一种隐奥的形式,在接受时需要接受者
用心体会和解读。这类比喻在知识阶层、文
学界人士中比较爱用。例如:
尽管妈妈愈老愈爱向我告爸爸的状,我仍然
觉得:妈妈能嫁给爸爸,这是她前生修来的福
气。……今年四月底我回去,母亲又跟我告父
亲的状:
“你阿爸啊!身体略略好一点,又趴趴四处
走!一点都不顾屋里事,他哪,一世人不改,
以前——。”
哈!妈妈又在翻爸爸的陈年老账了!老小老
小,真是不错。想从前,我小时候常向妈妈告
姊姊弟弟的状,如今,倒过来了。……
(丘秀芷《两老》)
2、变式比喻:由基本式结构变化而成的比
喻。
1)引喻:又称“对喻”、“扩喻”、“类
比”。这一类比喻,有本体,有喻体,但
省略比喻词。在语序上可以分两类。一是
本体在前,喻体在后的;另一种是喻体在
前,本体在后的。例如:
卑下低劣的群体里,不可能有真正的
文学产生。河流污染了,我不相信其间生
出的鱼类会是洁净的、鲜活的。
(杨闻宇《混沌小语》)
本体在前,喻体在后。
坐在轮椅上的罗斯福,是美国历届总统中
的佼佼者,也是“二战”中世界公认的反法西
斯英雄。然而,大山近处不显高,仆人眼里无
伟人。罗氏尤喜在椭圆形的总统办公室里与美
人单独幽会。……
(李存葆《飘逝的绝唱》)
喻体在前,本体在后。
2)较喻:本体、喻体之间不仅有比喻关系,
而且有比较关系。根据两者之间在强弱、轻
重方面的差别,可以分为强喻、等喻、弱喻
三小类。
A、强喻:即本体胜过喻体的。例如:
因此就想起那些山水,那些花鸟,那
些隔在病室之外的世界。诗诗,我曾狂热
的爱过那一切,但现在,我却被禁锢,每
天等待四小时一次的会面,等待你红于樱
的小脸。
(张晓风《初绽的诗篇》)
B、等喻:即本体与喻体相当、相等的。
例如:
我睡去,无异于一只羊,一匹马,
一头骆驼,一株草。
(张晓风《戈壁行脚》)
C、弱喻:即本体不如喻体的。例如:
她做丫头的时候,主人当她是一件东
西,主人当她是没有灵性的东西,比猫狗
还不如。……
(茅盾《残冬》)
3)反喻:又称“非喻”、“否定式比
喻”,是一种从否定角度设喻,往往以
“并非”、“不像”、“不是”之类喻
词绾合本体和喻体。例如:
适合你的事业,白桦林不靠天赐,主
要靠自我寻找。这不但因为相宜的事业,
并非像雨后的菌子一样,俯拾即是,而是
因为我们对自身的认识,也是抽丝剥茧,
需要水落石出的流程。
(毕淑敏《精神的三间小屋》)
4)交喻:是一种用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
喻体从正反两个角度说明同一本体的比
喻。交喻有两种情况,一是先从反面比
喻,再从正面比喻。例如:
如今,出身不再是我们之间的鸿沟,
然而我看见了新的裂痕,失去了自己心爱
的工作,离开了生我养我的土地,我不再
是风,不再是水,不再是港湾,我只是一
朵飘在空中的云,无依无靠……
(王周生《陪读夫人》)
交喻的第二种情况是先从正面比喻,
再从反面比喻。例如:
这样的风气的民众是灰尘,不是泥
土,在他这里长不出好花和乔木来。
(鲁迅《未有天才之前》)
5)回喻:又称“迂喻”、“迂回喻”,
是一种先提出喻体,再否定喻体,然后
引出本体的比喻。例如:
站在高山向西看,一条白带绕丛山,不
是带,原是新开公路上岭来。
站在高山向西瞧,朵朵白云山上飘,不
是云,原是钻井工房搭山顶。(青海民歌)
6)博喻:又称“多项喻”、“莎士比亚
式比喻”,是一种以多个喻体对某一事
物或某事物的几个方面进行说明描写的
比喻。又可分两小类,一称“复喻”,
是用几个喻体来说明事物的一个方面。
例如:
有人打哈欠还带音乐的,其声呜呜然,
如吹号角,如鸣警报,如猿啼,如鹤鸣,
音容并茂……
(梁实秋《旁若无人》)
另一类称为“联喻”,是用几个喻体来
说明事物的几个方面。例如:
道尔济是文化协会派来与我们同行的,他办
起事来阴错阳差,天昏地暗,可是他只要一开
腔唱歌,我们就立刻原谅了他。他使我们了解
什么是“大漠之音”。和西南民族比较,西南
民族是“山之音”,其声仄*直行,细致凄婉。
草原之音却亮烈宏阔。欢快处如万马齐鸣,哀
婉时则是白杨悲风。(张晓风《戈壁行脚》)
7)进喻:又称“叉喻”,是在原有比喻
的基础上再进一步设喻,前后连贯,层
层加深。例如:
自然科学的皇后是数学。数学的皇冠是数
论,歌德*猜想,则是皇冠上的明珠。
(徐迟《歌德*猜想》)
8)互喻:又称“环喻”,是“以甲喻乙”
和“以乙喻甲”两个可逆性比喻同时出现
的比喻。例如:
日光白如飞尘,飞尘白如日光,呛鼻的干
燥中,只有深圳河是永不止息的泪沟。
(张晓风《不是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