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礼教吃人这个新文化运动中的命题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1 09:24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11:37
最先提出中国礼教“吃人”这一说法的不是鲁迅,而是被胡适称为“只手打翻孔家店的老英雄”吴虞。
1919年11月,吴虞在《新青年》6卷6号发表《吃人与礼教》一文,对鲁迅小说《狂人日记》的主旨作出了精辟的揭示。文章把“吃人”与“礼教”这两个看来对立的概念醒目地提取出来,并列在一起。又举出历史上种种吃人的实例,之后都归结到礼教的残酷本质上来。结尾大声呼吁道:“孔二先生的礼教讲到极点,就非杀人吃人不成功,真是残酷极了——到了如今,我们应该觉悟!我们不是为君主而生的!不是为圣贤而生的!也不是为纲常礼教而生的!甚么‘文节公’呀,‘忠烈公’呀,都是那些吃人的人设的www.zhao-kao.com圈套,来诓骗我们的!我们如今该明白了!吃人的就是讲礼教的!讲礼教的就是吃人的呀!”吴虞的疾呼佐证了《狂人日记》巨大的精神震撼力。
吴虞(1872-1949),原名姬传、永宽,字又陵。成都市新都人。早年入成都尊经书院学习经学,戊戌变法后,转而学习西方社会*学说,为“成都言新学之最先者”。1905年曾赴日本就读于东京法政大学,1907年回国后,先后在四川公立法政专门学校、
北京大学、四川大学任教。曾任《西成报》等报纸主编。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他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家族制度为*主义之根据论》、《吃人与礼教》等文章,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历史学家唐振常在《吴虞集》的序中说,吴虞坚定地走上非儒道路,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其早年的家庭遭遇。1910年,吴虞因父亲品行不端而与之发生冲突,将父亲诉至官府,被*指为“非理非法”的“忤逆”子。吴虞为了辩白是非,作《家庭苦趣》并油印散发,因此又犯了“家丑不可外扬”之罪。这在当时成了轰动成都“上等社会”的“家庭*”。时任四川教育总会会长的徐炯,召开会议申讨,并将他逐出教育界。咨询局亦进行纠举,呈请四川护理总督王人文予以逮捕。本来就接受了一些西方平等民主观念的吴虞经此事,对儒教的家庭等次观念和礼教恨之入骨,坚定地走上了非儒的道路。
1920年1月,吴虞在《星期日》上发表了一篇《说孝》。吴虞指出,教忠、教孝、“忠孝并用”、“君父尊”是为了使子民恭顺,“把中国弄成一个‘制造顺民的大工厂’”,以遂君主、家长的“*私心”,并历数古代由孝而生发出的“活埋其子”、“自割其身”、“大悖人道”之事的荒谬残忍,把纳妾制度、男尊女卑、*婚姻以及国民的愚昧都归因于“孝”。
但在吴虞的实际生活中,忠孝观念深深锲入其观念的内核。吴虞对女儿们如何待他非常敏感,在日记中常常因小事抱怨女儿不孝。如女儿没有放好他的书报、爱惜他的墨水盒,吴虞认为其“恶习太深”、“无父母情谊”。吴虞父女的矛盾,就像当年他跟父亲的矛盾一样不可调和。
具有戏剧色彩的是,其女似乎传承了他的“*”精神,在受吴虞这般待遇后,认为生在这样“不近人情的家庭中”,“非起大*不可了”(1923年10月12日)。吴虞由家庭*的发动者变成了被*的对象,或许他自己也没有料到,自己早年提倡的“家族*”竟成了砸自己脚的石头。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11:37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礼教的好的方面是教人讲规矩,但同时也起到束缚人思想的作用。新文化运动的核心思想是打破旧的规矩把人们的思想从束缚中解放出来。问题是到目前为止新规矩没有深入到人心,旧规矩又丢掉了。这是造成现在人们举止行为不成体统的主要方面。新文化运动到现在己经过去近百年了,对它的评价不能一味的肯定,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深远的。现在国家正在重视这个问题,重新提孔学讲儒道,回归人性,解决道德层面的问题。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11:37
你是说?追问狂人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