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的教养方式与认知发展的关系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1 09:41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17:34
家庭是儿童生活的最初场所,其最初的认知发展、个性形成、社会角色扮演等,都是由家庭这个小社会系统提供的,父母作为家庭中的重要成员,其教养方式在儿童各方面发展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教养方式,可以让孩子随同父母一起成长,反之不良的教养方式,则在不同程度上阻碍了儿童的发展。
一、父母教养方式
张文新曾对父母教养方式作了定义,他认为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的教养观念、教养行为及其对儿童的情感所表现的一种组合方式。这种组合方式相对稳定,不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它反映了亲子交往的实质。[1]国外最早研究父母教养方式的是鲍姆令特,他将父母的教养方式分为三类:权威型、*型和放任型。[2]后来,麦考贝和玛丁在鲍姆令特的研究基础上,将放任型教养方式进一步细化为沉溺型和忽视型。通过对过去文献的研究总结,本文将父母的教养方式分为以下几类:
(一)民主型的教养方式——适度的爱与约束
简单来说,民主型父母能够很好地把握对孩子的爱与约束的度,即适度的爱与约束。民主型教养方式家庭里的每一个成员都是平等的,父母会将儿童看作是独立的个体,并给以理解与尊重,当儿童出现问题时,他们不会用简单、粗暴的方法教育孩子,而是引导式的教育,他们能够及时察觉儿童需要,并做出合理回应与帮助。此类家庭下的子女可以时刻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
(二)*型的教养方式——过分的约束
*型的教养方式给予孩子更多的是约束,鲜少有爱。在这种家庭中,父母的指责是常态,孩子的人格、自尊、意志、权利、隐私等不被尊重。此类父母不容许儿童挑战自己的权威,要求儿童的绝对服从,很少尊重儿童的实际需要。他们经常性的为子女计划好一切,帮助子女做决定,当儿童出现不符合自己要求的行为的时候,他们往往会表现出强烈的不满,甚至会对其进行惩罚。
(三)溺爱型的教养方式——过分的爱
溺爱型家庭里呈现出来的特点是过多的爱,几乎没有约束。溺爱型父母往往对孩子管教比较松懈,爱的有失理智,对于孩子的各种要求基本会一并应允,比较娇惯孩子。在这种过多的爱和较少的约束的情况下,儿童容易形成自私霸道的特质。
(四)忽略型的教养方式——少有约束少有爱
忽略型教养方式既缺少爱又缺少管束。父母对孩子没有责任感,生而不养不教,完全任其自由发展。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儿童连最基本的指导都得不到,更别说正常的关心与约束。此种教养方式下的儿童容易不自信、性格冷漠。
二、不同教养方式对儿童各方面发展的影响
(一)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
儿童认知的发展是儿童对客观世界逐步认识的过程。奥地利著名生物学家洛伦兹曾提出著名的“关键期”理论,认为在人的不同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发展侧重。婴幼儿时期是认知发展的关键期,中国也有句俗语叫“三岁看老”,父母作为这一阶段重要监护人,其教养方式必然对儿童的认知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主要集中在认知的水平、认知的内容、认知发展的快慢等方面。研究表明,采取民主的教养方式的父母往往会给予儿童合理的空间与自由,在儿童自由发展的同时在旁给予及时的指导,给予肯定,帮助儿童正确认知的形成。反观其他教养方式,*型的教养方式下的过多约束使得儿童缩手缩脚,阻碍了其对外界的探知,继而阻碍了其认知的发展;溺爱型和忽视型教养方式下的儿童,前者很少被父母否决,后者很少被父母关注,前者容易自以为是,后者容易不辨是非,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最终产生的结果是儿童认知出现偏差。
(二)对儿童个性与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1.对儿童个性的影响
帕金森把家庭看成是“制造人格的工厂”。[3]家庭是儿童早期生活的环境,作为家庭重要成员的父母,其教养方式对儿童个性的形成有着重大影响。良好的教养方式能够使儿童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发展,反之则不利于儿童良好个性的形成。
在*型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孩子,由于受*比较多,容易没有自我的主张与思想,性格比较弱;溺爱型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受父母宠爱比较多,很少被反对,长此以往,性格会比较急躁,缺乏耐心,容易焦虑,受挫能力比较低;忽略型教养方式下的孩子,父母的漠不关心会让他们安全感缺失,缺乏自信,同时也会比较冷漠;而民主型的家庭中,父母适度的爱与适度的约束,使得儿童能够清楚的认识自我,很好地管理自我情绪,形成比较健全的性格。
2.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涉及多个方面,包括社会规则的认识、社会技能的发展、道德观念的发展等。父母是儿童接触的最早的社会人,其社会观念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儿童。在不同的教养方式下,儿童建构起不同的社会价值观,表现出不同的社会行为。
中国曾开展了3-9岁儿童的社会性发展研究,其中就探析了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相关性,数据显示,民主型教养方式下的儿童,其社会性发展更为良好。[4]*型教养方式的父母,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过多的保护和干预孩子,儿童单独接触外界的机会很少,自身的教育功能得不到发挥,长此以往,其社会性发展仅仅局限于父母这个狭小的圈子;而在溺爱型和忽略型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孩子,相比于民主型,其社会性发展也是不健全的。
三、改进教养方式,让儿童健康自由发展
(一)致力于民主型教养方式打造,营造和谐家庭氛围
在家庭日常生活中,父母应该尽可能的选*主型的教养方式,为儿童营造一个民主而和谐的家庭氛围。将孩子看作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给予平等与尊重,生活中的事情让孩子尝试着独立做出选择,必要时候父母可以给予适当引导建议。民主型教养方式下的家庭充满着自由、平等与爱,在这种环境氛围下成长的儿童安全感充足,更容易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人格。
(二)顺应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合理调整教养方式
儿童的身心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身心特点,父母要根据孩子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规律,适时合理的调整教养方式。譬如幼儿阶段,此时儿童缺乏对外界的认知但又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个阶段不仅需要父母的耐心细致教育,而且需要父母对儿童做出适当的控制,在保证他们不受伤害的前提下,让他们自己去探索世界,保护他们兴趣与勇气;上学之后,儿童开始独自去面对陌生的环境,独自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时父母应该学会“放手”,减少一些约束管教,让孩子有自由发展的空间,有意识的锻炼孩子的独立意识与能力。
(三)父母应协同一致,发挥教育合力
家庭教养方式怎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其教育作用呢?答案是父母教养方式的协同一致。在家庭中,父亲与母亲往往有着不同的社会角色,不同的社会家庭地位,有着不同的文化修养和素质,其教育方式也不尽相同。一旦其中一方的教养方式不恰当,势必会对正确的教养方式产生一定影响甚至是抵消作用。因此,如果想更大的发挥教育合力促进儿童发展,应该使父母教养方式恰当统一起来,协同一致的教养观念才能让儿童更好地成长发展。
四、结语
近年来,儿童的发展与教育越来越受到父母与教育者的关注,父母作为儿童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应时刻注意自己教养方式的选择,努力向民主型的教养方式改进,用爱和温暖来教育孩子,保持儿童个性与社会性的健康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