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这是紫叶酢浆草什么病虫害?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1 14:21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03:54

紫叶酢(cù )浆草也叫红叶酢浆草,三角酢浆草,多年生宿根草本,花期4-11月。释名:酸浆、三叶酸、三角酸、酸母、醋母、酸箕、鸠酸、雀林草、小酸茅、赤孙施 果实为蒴果。果实成熟后自动开裂,要及时采摘。花、叶对光敏感。晴天开放,夜间及阴天光照不足时会闭合。喜温暖湿润环境。在肥活而湿润的土壤中生长旺盛,叶片肥大。较耐寒,冬季温度不低于0℃。
病虫害防治是园林植物栽培养护的主要内容之一。紫叶酢浆草常见病害有叶斑病、根腐病和灰霉病,虫害有朱砂叶螨、紫酢浆草岩螨、烟蓟马、桃蚜、华北蝼蛄、同型巴蜗牛和野蛞蝓。发病原因和症状,危害特点和规律及其防治措施如下。
叶斑病
1. 发病症状
叶斑病危害紫叶酢浆草的叶片。发病时,叶片上产生淡紫色水渍状不规则的病斑,有的

紫叶山本酢浆草(4张)
有明显的边缘,与健康部位分界清楚;有的则不清晰。病斑变成黄褐色后逐渐扩大,*变成灰色,边缘变成褐色。几块病斑合并后,病斑之间的组织转黄、枯死。潮湿时,病斑部位产生黑色粉末状霉层。受害严重的叶片会干枯、卷缩。
2. 发病规律
紫叶酢浆草在生长季节叶片生长茂密,下部通风透光性较差,栽植过密时,易发生叶斑病。病残植株及土中植株残体是病菌的越冬场所,借助气流和雨水传播分生孢子,高温多湿的环境有利于病害的传播和蔓延,从气孔或伤口侵入紫叶酢浆草体内。病害从5 月上旬至9月上旬均可发生,温室中则可全年发生。温度在24-35℃,相对湿度在90%以上时,发病最严重,雨季更普遍。土壤连作发病严重。
3. 防治措施
①农业防治:加强田间管理,结合紫叶酢浆草的整形修剪,及时清除保护地内的病叶、残叶和枯叶等侵染源。尽量避免连茬种植,应采用两年以上的轮作。加强栽培养护,合理施肥浇水,注意通风透光,保持土壤湿度适中。
②化学防治:发病初期使用70%的甲基托布津1000 倍液、50%的多菌灵500 倍液,交替喷洒紫叶酢浆草叶片,每隔7-10d 喷洒一次,连续喷洒2-3 次。也可用草木灰3kg、生石灰粉1kg 混合拌匀后撒施,每盆施用40-60g,对紫叶酢浆草叶斑病有明显的防治效果。
根腐病
1. 发病症状
根腐病危害紫叶酢浆草的根系和鳞茎。受害植株白天在日光照射下表现出萎蔫状态, 入夜至

紫叶山本酢浆草(2张)
凌晨有所恢复。初期症状是紫叶酢浆草的叶片表现出类似缺肥失紫的状态;根部出现皱缩现象;须根较少,呈淡黄褐色;主根没有明显的症状。随着病情加重,植株长势越来越差,叶片开始变黄枯萎,须根完全腐烂,主根变成黑褐色也逐渐腐烂;挤压后,根部皮层很易剥落;鳞茎基部有时可见到黑褐色霉层及胶液。最后,植株缺水加重,紫叶酢浆草叶片全部萎蔫,植株枯死。该病发病初期不易被发现。
2. 发病规律
病菌在土壤中及病株残体上越冬。病菌从根部伤口侵入紫叶酢浆草体内,后在病部产生分生孢子,借助雨水或灌溉水传播和蔓延,进行再次侵染,高温多湿的环境有利于其发病。除环境条件外,病害发生与栽培管理关系密切,连作地未进行土壤消毒,局部低洼积水,使用未腐熟的肥料,地下害虫发生多或农事作业造成伤根等,病害往往会比较严重。一般以高温季节发生较为严重,在土壤含水量较高时也极易发生。
3. 防治措施
①农业防治:及时清洁栽培场所,科学施肥浇水,防止大水漫灌,保持土壤湿度适中。栽培紫叶酢浆草之前,对基质进行数次的数种杀菌剂的交替喷施,做好消毒。可以使用五氯硝基苯或*消毒。发现病株及时拔除销毁。根腐病菌是厌氧菌,紫叶酢浆草定植后,3-5d松土1次,增强土壤透气性,是有效的防治措施。
②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喷洒或灌根50%的甲基托布津500倍液、50%的多菌灵500倍液等。发病后可用50%的退菌特700倍液、50%的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65%的敌克松600-800倍液、75%的百菌清600倍液等药剂灌根或喷雾。
灰霉病
1. 发病症状
灰霉病危害紫叶酢浆草的叶片和鳞茎。受害叶片的叶缘或叶角出现黄褐色水渍状病斑(如开水烫伤),并不断向内扩展下陷,使叶片干枯;鳞茎受害后,出现褐色斑块,温、湿度适合时,病斑迅速向四周扩展,病部易腐烂并从侵染处折断。空气潮湿时,各发病部位表面密生灰色霉层,即为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发病后期,有的病部可见菌核。发病严重时,整叶、整株枯死。
2. 发病规律
灰霉病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及菌核附着在病株残体上,或遗留在土壤中越冬。多于早春、

紫叶山本酢浆草(3张)
晚秋或冬季出现在低温高湿条件下发生流行。温度在18-25℃,相对湿度保持在90%以上,1-2d内即可发病。灰霉病病菌的发育温度是4-32℃,高于32℃病菌停止生长发育和繁殖。气候潮湿的夏季,如果连续几日阴天,灰霉病也容易发生。昼夜温差过大、通风不良的环境适宜病菌生长繁殖。紫叶酢浆草种植过密,盆花放置过于拥挤,喷淋浇水时发病严重。
3. 防治措施
①农业防治:加强田间管理,合理密植,以保证植株间通风透光;科学浇水,发病后控制浇水,必要时在叶片和鳞茎周围淋浇。温室要及时通风换气,降低湿度到80%以下,尤其是在连阴之后晴天升温时,要及时做好此项工作。定植时施足基肥,尽量施用腐熟的有机肥,增施磷、钾肥,控制氮肥用量,以保持植株健壮,提高抗病能力。发现枯花病叶应及时清除,集中起来进行高温堆沤或深埋。生长季节结束时,应将植株残体清理干净,以减少病菌生存的场所。
②化学防治:在无风的浓密地块或封闭温室内进行喷粉,使用5%的百菌清复合粉剂、6.5%的万霉灵,9-10d喷施1次,连用或与其他方法交替使用2-3次,喷粉时对准紫叶酢浆草上方,傍晚或阴雨后发病高峰期喷施效果较好。在雨季到来之前或发病初期可使用50%的灭霉灵800倍液、50%的多菌灵500-800倍液、70%的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等防治。
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
1. 形态特征
朱砂叶螨虫害
朱砂叶螨属于真螨目(Acariformes)叶螨科(Tetranychidea),又名红蜘蛛。朱砂叶螨成虫体色变化大,但是多为锈红色或深红色;雌螨体长0.4-0.5mm,梨圆形;雄螨体长0.3mm 左右,腹部末端尖细,楔形,棕褐色;卵圆球形,白色透明;幼虫体圆形,初为*,取食后变为褐绿色。
2. 发生规律
朱砂叶螨周年发生12-15代,秋季雌成虫群集在枯叶内、杂草根际、土块缝隙或树皮缝内越冬,翌年6月上旬复苏后离开越冬场所取食产卵。冬季在温室内也能够危害紫叶酢浆草,发生代数还要多。温度高低和湿度大小对朱砂叶螨密度的影响较大。温度在25-30℃,湿度在35-55%时,虫害最严重。6月中旬到8月中旬为该螨盛发期,温室内3-6月份和9-11月份为盛发期。所以,高温干燥的环境是朱砂叶螨猖獗的主要因素。早春的低温多雨和夏、秋季节的急风暴雨,都能明显抑制其生长发育和繁殖,可降低虫口密度。
3. 危害特点
朱砂叶螨主要危害紫叶酢浆草的叶片,其次危害萼片和花朵。朱砂叶螨喜栖在叶片背面

紫叶山本酢浆草(3张)
用刺吸式口器吸取紫叶酢浆草的汁液,受害初期叶片正面呈现黄白色或黄绿色小斑点。检查叶片背面可以发现虫体、卵粒、丝网及分泌物等杂物。严重时全叶片呈现褐色灼伤状,叶片背面有丝网。后期逐渐扩展到全叶,造成叶片枯黄、萎蔫。大量发生结网危害时,造成植株生长停滞,叶片褪紫、枯黄、衰败,甚至植株死亡。
4. 防治措施
①农业防治:紫叶酢浆草花多叶繁,应及时进行整形修剪,彻底清除枯花败叶及周围杂草,减少虫源,增加湿度,恶化朱砂叶螨的生存条件。强化日常养护管理,叶片上出现黄白色或黄绿色小斑点时,摘除并集中销毁。
②化学防治:4 月份温度升高时开始喷施40%的三氯杀螨醇乳油1000-1500 倍液、20%的三氯杀螨砜500-800 倍液,不能等到朱砂叶螨大规模发生时才进行防治。家庭栽培紫叶酢浆草可自制杀虫药,用烟叶50g 加清水500g 煮沸30-40min,去渣取清液喷洒即可。也可用大蒜浸液或红辣椒熬煮后过滤按1∶500 倍液喷施对朱砂叶螨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尤其对朱砂叶螨这类个体小的害螨效果更好。
③生物防治:保护朱砂叶螨的天敌,如中华草蛉(Chrysopa sinica)、小花蝽(Oriusminutus)、大草蛉(Chrysopa septempunctata)、深斑食螨瓢虫(Stethorus punctillum)、塔六点蓟马(Scolothrips takahashia)等,对朱砂叶螨的种群数量消长,起着显著的抑制作用。
酢浆草岩螨(Petrobia harti)
1. 形态特征[1]

紫叶酢浆草(2张)
酢浆草岩螨
酢浆草岩螨属于蜱螨目(Acarina)叶螨科(Tetranychidea),又名酢浆草如叶螨。雌螨体长0.71mm,体宽0.49mm;体椭圆形,深红色;足细长,长度约为体长的2倍。雄螨体长0.35mm,体宽0.22mm;体色桔黄,体背两侧有明显黑斑;足的长度几乎为体长的3倍。
2. 发生规律
酢浆草岩螨周年发生多代,雌螨在紫叶酢浆草根际附近的土缝内越冬。全年有初夏和仲秋2个虫量高峰。卵多数产在紫叶酢浆草叶片背面,少数产在叶正面和叶柄上。有越夏习性,秋季阴雨低温时,返回植株上取食危害。幼螨和成螨在叶背刺吸叶片汁液。受害叶片正面呈黄白色或黄绿色小斑点,严重时叶片发黄、皱缩,甚至枯焦、萎蔫。酢浆草岩螨不结丝网,在叶片正、反面均可危害,在同一危害期,有卵、幼螨、若螨、成螨同时存在。
3. 危害特点
酢浆草岩螨主要危害紫叶酢浆草的叶片。该螨在紫叶酢浆草中聚集发生,常导致紫叶酢浆草成片枯黄,甚至枯焦或只剩少量叶柄,严重影响紫叶酢浆草的正常生长。虫口密度高、发生早的植株在5月下旬就出现成片枯焦的现象,多数紫叶酢浆草在6月上旬至7月下旬陆续发黄。夏季,紫叶酢浆草因该螨危害和高温干燥环境,整株枯黄无叶。在同一株紫叶酢浆草中,酢浆草岩螨先在边缘危害,后扩展到植株中间。
4. 防治措施
对酢浆草岩螨宜采用化学防治,以50%的久效磷乳油、40%的乐果乳油1500倍液防治效果较好。一般的触杀性杀螨剂基本无效,其原因是紫叶酢浆草株丛低矮,药剂难以喷施到叶片背面,酢浆草岩螨接触不到药剂。久效磷毒性较强,使用时要注意安全。为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建议防治酢浆草岩螨时应抓住其点片发生阶段即酢浆草岩螨危害扩散前,在中心及其周围喷药防治。由于该螨世代重叠,同时种群中有很多的卵,因此喷药需连续进行几次,每次间隔7d左右。此外要注意不要长期使用单一品种的杀虫剂,以免诱发该螨的抗药性。
烟蓟马(Thrips tabaci)
1. 形态特征
烟蓟马危害
烟蓟马属于缨翅目(Thysanoptera)蓟马科(Thripidea),又名葱蓟马。烟蓟马体形微小, 体长1.1-1.3mm;体色变化大,以黑色、褐色或*为主;锉吸式口器;触角6-9节,线状;翅狭长,有长而整齐的边缘毛;爪退化。
2. 发生规律
烟蓟马温室内周年发生12代以上,散产卵于叶片表皮下和叶脉内,繁殖能力较强。以成虫、若虫潜伏在土缝、土块、枯枝落叶或在田间的球根、部分植株的叶鞘内,也可以“蛹”态在土内越冬,但以成虫越冬为主。翌年3-4月开始活动。干燥无雨的环境对烟蓟马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有利,高温多湿或暴雨对其活动有抑制作用。因怕光,烟蓟马常在早晚及阴天湿度大时爬到叶片表面,晴天多在叶片背面和叶脉处取食。成虫活动性较强,能飞善跳,扩散
传播速度很快。
3. 危害特点
烟蓟马危害紫叶酢浆草的叶片和花朵,对紫叶酢浆草的危害较严重。烟蓟马以锉吸式口器锉破植株表皮,吮吸其汁液。成虫和若虫多在叶柄和叶脉附近为害。幼叶受害后造成叶片扭曲、畸形,生长不良;叶片受害后在正、反面均会出现褪紫、*或褐色斑纹,带有微形斑点,叶组织变厚、变脆,以致造成叶片枯萎;花朵受害后会出现失色斑点。严重时致使植株生长停滞,衰败死亡。
4. 防治措施
①农业防治:及时灌水、喷水,彻底清除田间及周围植株残体和杂草,入冬前深翻土壤破环化蛹场所,减少烟蓟马基数。
②物理防治:以蓝色水盘或蓝色粘板诱杀烟蓟马。
③化学防治:选用10%的吡虫啉50g,加水250g于上午、傍晚在叶片背面或叶心处喷雾两次。喷施40%的氧化乐果、50%的杀螟硫磷等内吸剂1000倍液,氧化乐果对花色有影响,要慎用。应用蓟马粉虱净Ec的防治效果也较好。
④生物防治:保护并利用小花蝽(Orius minutus)、华姬蝽(Nabis sinoferus)、横纹蓟马(Aeolothrips fasciatus)等烟蓟马的自然天敌,对其种群数量消长,起着显著的抑制作用。
桃蚜(Myzus persicae)
1. 形态特征
桃蚜属于同翅目(Homoptera)蚜总科(Aphidoidea),又名赤蚜。桃蚜个体细小,雌蚜头、*黑色,触角6节,腹部绿、褐、黄绿或红褐色,背面有浅黑色条纹。雄蚜与雌蚜的秋季迁移蚜相似,腹部黑色斑点较大。卵长椭圆形,初产黄绿色,后变黑色,有光泽。
2. 发生规律
在北方地区,桃蚜周年可发生10余代,生活史复杂。部分是半周期型(留守型),另一部分桃蚜是全周期型(迁移型)。半周期型桃蚜,在北方以卵或胎生雌蚜在菜窖或温室内越冬。全周期型桃蚜,冬季以卵在蔷薇科果树的枝条、芽腋和裂缝等处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越冬卵孵化、取食、危害紫叶酢浆草。温度高于28℃或低于6℃,相对湿度高于80% 或低于40%,对桃蚜发育和繁殖不利,发生数量下降。夏季高温和暴雨对桃蚜有抑制作用。有翅桃蚜对*有趋性,绿色次之,而对银灰色有负趋性。
3. 危害特点
桃蚜聚集在紫叶酢浆草的幼叶和花蕾上,随着花蕾开放和幼叶展开,又转而危害花朵和叶片。桃蚜以刺吸式口器刺入植物组织内吸取汁液,使受害部位出现黄斑或黑斑,受害叶片皱曲,畸形生长,花蕾萎缩,严重时可使植株死亡。桃蚜能分泌蜜露,招致细菌生长,诱发其他病害。此外还能形成虫瘿。
4. 防治措施
①农业防治:结合园林抚育和养护管理,清洁保护地,铲除杂草,剪除残花败叶,特别注意剪去虫叶、间去虫苗,防止虫害传播和扩散。
②物理防治:可使用黄皿或*薄塑料板诱杀有翅桃蚜;在畦间或温室内张设铝箔条或覆盖银灰色塑料薄膜,避桃蚜效果显著。
③化学防治:在桃蚜危害初期可选用40%的乐果乳油50ml加水50kg、50%的马拉硫磷乳油50ml加水40kg喷雾。也可选用10%的吡虫啉50g加水150g喷雾,防治效果显著。
④生物防治:保护并利用桃蚜的自然天敌,如异色瓢虫(Leis axyridis)和龟纹瓢虫(Propylaea japonica)等进行防治。
华北蝼蛄(Gryllotalpa unispina)
1. 形态特征
华北蝼蛄危害
华北蝼蛄属于直翅目(Orthoptera)蝼蛄科(Gryllotalpidea),又名拉拉蛄。成虫体长36-55mm,呈黄褐色。翅短小,前足扁平强大,后足胫节内缘有刺一根,体末有尾须两根。卵椭圆形,初产时乳白色,有光泽,后变成黄褐色。
2 .发生规律
华北蝼蛄约3年发生1代,以成虫和8龄以上的各龄若虫在土中越冬,有时深达150cm。翌年4-5月间,开始活动取食。华北蝼蛄体形大,飞行能力差,嗜食有甜、香味的腐烂有机质,喜马粪及湿润土壤。华北蝼蛄昼伏夜出,21-22时是活动取食高峰。土壤质地与虫口密度也有一定关系。在盐碱地虫口密度大,壤土次之,黏土最少。
3. 危害特点
华北蝼蛄食性很杂,成虫、若虫均在土中活动,取食紫叶酢浆草的鳞茎、幼叶或咬断幼苗,受害的植株根部呈乱麻状。由于华北蝼蛄在地表穿行,形成很多隧道,使苗土分离,幼苗常因失水而干枯死亡。
4. 防治措施
①农业防治:华北蝼蛄不耐水淹,灌水会迫使成虫从土中浮出,便于捕杀。避免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查找华北蝼蛄的虫窝,将卵和雌虫一并消灭。
②物理防治:利用华北蝼蛄的趋光性,在其羽化期间,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
③化学防治:先将秕谷、麦麸、豆饼、棉籽饼或玉米碎粒5kg炒香,尔后用90%的敌百虫30倍液0.15kg,适量加水,拌潮为度,在无风闷热的傍晚撒施效果更佳。也可用40%的乐果乳油10倍液或其他杀虫剂拌制饵料。
同型巴蜗牛(Bradybaena similaris)
1. 形态特征
同型巴蜗牛属于柄眼目(Stylommatophora)巴蜗牛科(Bradybaenidae),又名水牛儿。成贝蜗壳扁球形,坚实而质厚,壳面黄褐色或红褐色,壳口马蹄形。卵圆球形,乳白色,有光泽。幼贝体形较小,形态与成贝相似。其口在头部的腹面,口有齿舌,齿舌上生长着很多排列整齐的小齿,用来咀嚼和磨碎食物。
2. 发生规律
同型巴蜗牛周年发生1-3代,以成贝和幼贝在温室的潮湿阴暗处越冬。壳口有白膜封闭。在北方,越冬的同型巴蜗牛一般于翌年春3月初逐渐开始活动取食,9月下旬逐渐转入越冬。同型巴蜗牛5-6月份和8-9月份为产卵盛期,多产于潮湿疏松的土缝、草根、枯叶或石块下,土壤干燥或卵裸露地表则不能孵化,地表的卵粒在阳光照射下易爆裂。同型巴蜗牛喜温暖、阴暗、潮湿的环境,昼伏夜出,傍晚或清晨取食,遇到阴雨天则整天栖息在植株上或阴暗处。
3. 危害特点
同型巴蜗牛取食紫叶酢浆草的叶片和叶柄。成贝和幼贝用齿舌刮食紫叶酢浆草的叶片和叶柄,造成空洞或缺刻,严重时吃光叶片,咬断植株根茎,造成缺苗断垄,甚至毁种重植。取食造成的伤口有时还会诱发软腐病,导致叶片、鳞茎或根系腐烂坏死。同型巴蜗牛爬过的地方留下的白色发亮胶质及黑绿色虫粪,影响紫叶酢浆草的光合作用。
4. 防治措施
①农业防治:清洁田园,雨后中耕、松土,清除田间杂草、石块和植物残体等杂物,破坏同型巴蜗牛栖息地和产卵场所。秋季深翻土壤,造成部分越冬成贝和幼贝机械伤亡,并暴露地表被天敌啄食或冻死,卵被日晒爆裂。控制土壤中水分对防治同型巴蜗牛起着关键作用,上半年雨水较多,特别是地下水位高的地区,应及时开沟排除积水,降低土壤湿度。人工捕捉虽然费时,但很有效,坚持在其每天日出前或阴天活动时,在土壤表面和叶片上捕捉,捕捉的同型巴蜗牛一定要杀死,不能弃之不管,以防其体内的卵在母体死亡后孵化。
②化学防治:当清晨同型巴蜗牛潜入土中时(阴天可在上午)用硫酸铜1﹕800倍液或1%的食盐水喷洒防治。用灭蜗灵800-1000倍液或氨水70-400倍液喷洒防治。建议对上述药品交替使用,以保证杀蜗保叶,并延缓同型巴蜗牛对药剂产生抗药性。用多聚乙醛、薯瘟锡、密达等药剂配成毒土于傍晚撒施也有一定的效果。也可以撒施茶籽饼粉末、在根际土面上撒施8%的灭蜗灵颗粒剂,同样可以起到防治同型巴蜗牛的效果,在花盆周围喷洒敌百虫、溴氰菊酯、石灰粉都能够有效杀死或驱走同型巴蜗牛。
野蛞蝓(Agriolimax agrestis)
1. 形态特征
野蛞蝓属于柄眼目(Stylommatophora)蛞蝓科(Limacidae),又名鼻涕虫。成体纺锤形,长20-25mm,宽4-6mm;体表光滑,无外壳,暗灰色、黄白色或灰红色;触角两对,暗黑色,眼在后触角端部;体背前端具外套膜,边缘卷起,上有明显的同心圆生长线,黏液无色;卵为白色透明,胶质状椭圆形,聚集成块于卵囊内;幼体初孵时淡褐色,体似成体。
2. 发生规律
野蛞蝓周年发生1-2代,以成体和幼体在植株根部湿土下越冬,春秋为害较重。气温在11.5-18.5℃,土壤含水量在20-30%对其繁殖有利。野蛞蝓白天潜伏紫叶酢浆草根部和土缝间,夜间爬出地面活动,危害紫叶酢浆草生长。它耐饥饿能力强,在食物缺乏或不良条件下能不吃、不动。野蛞蝓性喜阴暗、潮湿的环境,特别是春季温室的角隅处和植株密度大、通风差的环境危害最重。取食活动最盛的时间为傍晚到第二天天刚亮时。野蛞蝓遇不良环境如干燥、异味刺激等,能迅速将腹足收缩于壳内,并分泌粘液,在壳口外形成液膜,以保护自己渡过不良环境。但对糖有强烈的趋向性。野蛞蝓怕光,强日照下2-3h就会死亡。
3. 危害特点
野蛞蝓食性杂,喜食紫叶酢浆草的叶片和叶柄,形成不规则的缺刻、孔洞或死苗。受害叶片被刮食并被排留的粪便污染,失去观赏价值。野蛞蝓的身体带有多种病菌,其咬食过的部位所造成的伤口成为病菌入侵的通道,会致使菌类感染,使叶片腐烂。
4. 防治措施
野蛞蝓具有很强的隐蔽性,体表分泌大量粘液,药液不易直接到达虫体,一般杀虫剂难以奏效,是盆栽紫叶酢浆草一种较为难治的有害生物。
①农业防治:在大棚中挖好排水沟,注意排水,降低地下水位,及时清除杂草。晴天中耕除草,使卵暴露于土表自行死亡。在露地摆放紫叶酢浆草场所边缘撒石灰粉或草木灰,降低湿度,造成不利于野蛞蝓活动的环境,当野蛞蝓爬过后身体会因失水死亡。
②化学防治:于野蛞蝓盛发期喷洒碳酸氢铵100倍液、40%的蛞蝓敌浓水剂100倍液等药剂。由于蛞蝓白天不活动,药液不易喷到野蛞蝓体上,一般防治效果不理想。因此,在进行化学防治前应对温室内地面和花盆内浇水,增大环境湿度,以利蛞蝓活动,于傍晚施药。为了达到持续有效的防治效果,要连续进行2-3次防治。利用野蛞蝓的趋香习性,用蜗牛敌配成含有效成份4%的油枯粉或玉米粉毒饵,于傍晚撒于花盆缝隙间地面或花盆边缘处诱杀,化学防治试验表明,防治效果也可达85%以上。
紫叶酢浆草的病虫害防治是一项复杂的工作,综合性较强。应该以农事活动为基础,以防为主,杜绝病虫害的来源,结合物理方法、化学药剂和生物天敌进行综合治理。遵循“治早、治小、治了”的原则,将病虫害消灭在发生的初始阶段,而不能等到紫叶酢浆草受害严重后再去治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03:54

紫叶酢(cù )浆草也叫红叶酢浆草,三角酢浆草,多年生宿根草本,花期4-11月。释名:酸浆、三叶酸、三角酸、酸母、醋母、酸箕、鸠酸、雀林草、小酸茅、赤孙施 果实为蒴果。果实成熟后自动开裂,要及时采摘。花、叶对光敏感。晴天开放,夜间及阴天光照不足时会闭合。喜温暖湿润环境。在肥活而湿润的土壤中生长旺盛,叶片肥大。较耐寒,冬季温度不低于0℃。
病虫害防治是园林植物栽培养护的主要内容之一。紫叶酢浆草常见病害有叶斑病、根腐病和灰霉病,虫害有朱砂叶螨、紫酢浆草岩螨、烟蓟马、桃蚜、华北蝼蛄、同型巴蜗牛和野蛞蝓。发病原因和症状,危害特点和规律及其防治措施如下。
叶斑病
1. 发病症状
叶斑病危害紫叶酢浆草的叶片。发病时,叶片上产生淡紫色水渍状不规则的病斑,有的

紫叶山本酢浆草(4张)
有明显的边缘,与健康部位分界清楚;有的则不清晰。病斑变成黄褐色后逐渐扩大,*变成灰色,边缘变成褐色。几块病斑合并后,病斑之间的组织转黄、枯死。潮湿时,病斑部位产生黑色粉末状霉层。受害严重的叶片会干枯、卷缩。
2. 发病规律
紫叶酢浆草在生长季节叶片生长茂密,下部通风透光性较差,栽植过密时,易发生叶斑病。病残植株及土中植株残体是病菌的越冬场所,借助气流和雨水传播分生孢子,高温多湿的环境有利于病害的传播和蔓延,从气孔或伤口侵入紫叶酢浆草体内。病害从5 月上旬至9月上旬均可发生,温室中则可全年发生。温度在24-35℃,相对湿度在90%以上时,发病最严重,雨季更普遍。土壤连作发病严重。
3. 防治措施
①农业防治:加强田间管理,结合紫叶酢浆草的整形修剪,及时清除保护地内的病叶、残叶和枯叶等侵染源。尽量避免连茬种植,应采用两年以上的轮作。加强栽培养护,合理施肥浇水,注意通风透光,保持土壤湿度适中。
②化学防治:发病初期使用70%的甲基托布津1000 倍液、50%的多菌灵500 倍液,交替喷洒紫叶酢浆草叶片,每隔7-10d 喷洒一次,连续喷洒2-3 次。也可用草木灰3kg、生石灰粉1kg 混合拌匀后撒施,每盆施用40-60g,对紫叶酢浆草叶斑病有明显的防治效果。
根腐病
1. 发病症状
根腐病危害紫叶酢浆草的根系和鳞茎。受害植株白天在日光照射下表现出萎蔫状态, 入夜至

紫叶山本酢浆草(2张)
凌晨有所恢复。初期症状是紫叶酢浆草的叶片表现出类似缺肥失紫的状态;根部出现皱缩现象;须根较少,呈淡黄褐色;主根没有明显的症状。随着病情加重,植株长势越来越差,叶片开始变黄枯萎,须根完全腐烂,主根变成黑褐色也逐渐腐烂;挤压后,根部皮层很易剥落;鳞茎基部有时可见到黑褐色霉层及胶液。最后,植株缺水加重,紫叶酢浆草叶片全部萎蔫,植株枯死。该病发病初期不易被发现。
2. 发病规律
病菌在土壤中及病株残体上越冬。病菌从根部伤口侵入紫叶酢浆草体内,后在病部产生分生孢子,借助雨水或灌溉水传播和蔓延,进行再次侵染,高温多湿的环境有利于其发病。除环境条件外,病害发生与栽培管理关系密切,连作地未进行土壤消毒,局部低洼积水,使用未腐熟的肥料,地下害虫发生多或农事作业造成伤根等,病害往往会比较严重。一般以高温季节发生较为严重,在土壤含水量较高时也极易发生。
3. 防治措施
①农业防治:及时清洁栽培场所,科学施肥浇水,防止大水漫灌,保持土壤湿度适中。栽培紫叶酢浆草之前,对基质进行数次的数种杀菌剂的交替喷施,做好消毒。可以使用五氯硝基苯或*消毒。发现病株及时拔除销毁。根腐病菌是厌氧菌,紫叶酢浆草定植后,3-5d松土1次,增强土壤透气性,是有效的防治措施。
②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喷洒或灌根50%的甲基托布津500倍液、50%的多菌灵500倍液等。发病后可用50%的退菌特700倍液、50%的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65%的敌克松600-800倍液、75%的百菌清600倍液等药剂灌根或喷雾。
灰霉病
1. 发病症状
灰霉病危害紫叶酢浆草的叶片和鳞茎。受害叶片的叶缘或叶角出现黄褐色水渍状病斑(如开水烫伤),并不断向内扩展下陷,使叶片干枯;鳞茎受害后,出现褐色斑块,温、湿度适合时,病斑迅速向四周扩展,病部易腐烂并从侵染处折断。空气潮湿时,各发病部位表面密生灰色霉层,即为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发病后期,有的病部可见菌核。发病严重时,整叶、整株枯死。
2. 发病规律
灰霉病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及菌核附着在病株残体上,或遗留在土壤中越冬。多于早春、

紫叶山本酢浆草(3张)
晚秋或冬季出现在低温高湿条件下发生流行。温度在18-25℃,相对湿度保持在90%以上,1-2d内即可发病。灰霉病病菌的发育温度是4-32℃,高于32℃病菌停止生长发育和繁殖。气候潮湿的夏季,如果连续几日阴天,灰霉病也容易发生。昼夜温差过大、通风不良的环境适宜病菌生长繁殖。紫叶酢浆草种植过密,盆花放置过于拥挤,喷淋浇水时发病严重。
3. 防治措施
①农业防治:加强田间管理,合理密植,以保证植株间通风透光;科学浇水,发病后控制浇水,必要时在叶片和鳞茎周围淋浇。温室要及时通风换气,降低湿度到80%以下,尤其是在连阴之后晴天升温时,要及时做好此项工作。定植时施足基肥,尽量施用腐熟的有机肥,增施磷、钾肥,控制氮肥用量,以保持植株健壮,提高抗病能力。发现枯花病叶应及时清除,集中起来进行高温堆沤或深埋。生长季节结束时,应将植株残体清理干净,以减少病菌生存的场所。
②化学防治:在无风的浓密地块或封闭温室内进行喷粉,使用5%的百菌清复合粉剂、6.5%的万霉灵,9-10d喷施1次,连用或与其他方法交替使用2-3次,喷粉时对准紫叶酢浆草上方,傍晚或阴雨后发病高峰期喷施效果较好。在雨季到来之前或发病初期可使用50%的灭霉灵800倍液、50%的多菌灵500-800倍液、70%的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等防治。
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
1. 形态特征
朱砂叶螨虫害
朱砂叶螨属于真螨目(Acariformes)叶螨科(Tetranychidea),又名红蜘蛛。朱砂叶螨成虫体色变化大,但是多为锈红色或深红色;雌螨体长0.4-0.5mm,梨圆形;雄螨体长0.3mm 左右,腹部末端尖细,楔形,棕褐色;卵圆球形,白色透明;幼虫体圆形,初为*,取食后变为褐绿色。
2. 发生规律
朱砂叶螨周年发生12-15代,秋季雌成虫群集在枯叶内、杂草根际、土块缝隙或树皮缝内越冬,翌年6月上旬复苏后离开越冬场所取食产卵。冬季在温室内也能够危害紫叶酢浆草,发生代数还要多。温度高低和湿度大小对朱砂叶螨密度的影响较大。温度在25-30℃,湿度在35-55%时,虫害最严重。6月中旬到8月中旬为该螨盛发期,温室内3-6月份和9-11月份为盛发期。所以,高温干燥的环境是朱砂叶螨猖獗的主要因素。早春的低温多雨和夏、秋季节的急风暴雨,都能明显抑制其生长发育和繁殖,可降低虫口密度。
3. 危害特点
朱砂叶螨主要危害紫叶酢浆草的叶片,其次危害萼片和花朵。朱砂叶螨喜栖在叶片背面

紫叶山本酢浆草(3张)
用刺吸式口器吸取紫叶酢浆草的汁液,受害初期叶片正面呈现黄白色或黄绿色小斑点。检查叶片背面可以发现虫体、卵粒、丝网及分泌物等杂物。严重时全叶片呈现褐色灼伤状,叶片背面有丝网。后期逐渐扩展到全叶,造成叶片枯黄、萎蔫。大量发生结网危害时,造成植株生长停滞,叶片褪紫、枯黄、衰败,甚至植株死亡。
4. 防治措施
①农业防治:紫叶酢浆草花多叶繁,应及时进行整形修剪,彻底清除枯花败叶及周围杂草,减少虫源,增加湿度,恶化朱砂叶螨的生存条件。强化日常养护管理,叶片上出现黄白色或黄绿色小斑点时,摘除并集中销毁。
②化学防治:4 月份温度升高时开始喷施40%的三氯杀螨醇乳油1000-1500 倍液、20%的三氯杀螨砜500-800 倍液,不能等到朱砂叶螨大规模发生时才进行防治。家庭栽培紫叶酢浆草可自制杀虫药,用烟叶50g 加清水500g 煮沸30-40min,去渣取清液喷洒即可。也可用大蒜浸液或红辣椒熬煮后过滤按1∶500 倍液喷施对朱砂叶螨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尤其对朱砂叶螨这类个体小的害螨效果更好。
③生物防治:保护朱砂叶螨的天敌,如中华草蛉(Chrysopa sinica)、小花蝽(Oriusminutus)、大草蛉(Chrysopa septempunctata)、深斑食螨瓢虫(Stethorus punctillum)、塔六点蓟马(Scolothrips takahashia)等,对朱砂叶螨的种群数量消长,起着显著的抑制作用。
酢浆草岩螨(Petrobia harti)
1. 形态特征[1]

紫叶酢浆草(2张)
酢浆草岩螨
酢浆草岩螨属于蜱螨目(Acarina)叶螨科(Tetranychidea),又名酢浆草如叶螨。雌螨体长0.71mm,体宽0.49mm;体椭圆形,深红色;足细长,长度约为体长的2倍。雄螨体长0.35mm,体宽0.22mm;体色桔黄,体背两侧有明显黑斑;足的长度几乎为体长的3倍。
2. 发生规律
酢浆草岩螨周年发生多代,雌螨在紫叶酢浆草根际附近的土缝内越冬。全年有初夏和仲秋2个虫量高峰。卵多数产在紫叶酢浆草叶片背面,少数产在叶正面和叶柄上。有越夏习性,秋季阴雨低温时,返回植株上取食危害。幼螨和成螨在叶背刺吸叶片汁液。受害叶片正面呈黄白色或黄绿色小斑点,严重时叶片发黄、皱缩,甚至枯焦、萎蔫。酢浆草岩螨不结丝网,在叶片正、反面均可危害,在同一危害期,有卵、幼螨、若螨、成螨同时存在。
3. 危害特点
酢浆草岩螨主要危害紫叶酢浆草的叶片。该螨在紫叶酢浆草中聚集发生,常导致紫叶酢浆草成片枯黄,甚至枯焦或只剩少量叶柄,严重影响紫叶酢浆草的正常生长。虫口密度高、发生早的植株在5月下旬就出现成片枯焦的现象,多数紫叶酢浆草在6月上旬至7月下旬陆续发黄。夏季,紫叶酢浆草因该螨危害和高温干燥环境,整株枯黄无叶。在同一株紫叶酢浆草中,酢浆草岩螨先在边缘危害,后扩展到植株中间。
4. 防治措施
对酢浆草岩螨宜采用化学防治,以50%的久效磷乳油、40%的乐果乳油1500倍液防治效果较好。一般的触杀性杀螨剂基本无效,其原因是紫叶酢浆草株丛低矮,药剂难以喷施到叶片背面,酢浆草岩螨接触不到药剂。久效磷毒性较强,使用时要注意安全。为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建议防治酢浆草岩螨时应抓住其点片发生阶段即酢浆草岩螨危害扩散前,在中心及其周围喷药防治。由于该螨世代重叠,同时种群中有很多的卵,因此喷药需连续进行几次,每次间隔7d左右。此外要注意不要长期使用单一品种的杀虫剂,以免诱发该螨的抗药性。
烟蓟马(Thrips tabaci)
1. 形态特征
烟蓟马危害
烟蓟马属于缨翅目(Thysanoptera)蓟马科(Thripidea),又名葱蓟马。烟蓟马体形微小, 体长1.1-1.3mm;体色变化大,以黑色、褐色或*为主;锉吸式口器;触角6-9节,线状;翅狭长,有长而整齐的边缘毛;爪退化。
2. 发生规律
烟蓟马温室内周年发生12代以上,散产卵于叶片表皮下和叶脉内,繁殖能力较强。以成虫、若虫潜伏在土缝、土块、枯枝落叶或在田间的球根、部分植株的叶鞘内,也可以“蛹”态在土内越冬,但以成虫越冬为主。翌年3-4月开始活动。干燥无雨的环境对烟蓟马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有利,高温多湿或暴雨对其活动有抑制作用。因怕光,烟蓟马常在早晚及阴天湿度大时爬到叶片表面,晴天多在叶片背面和叶脉处取食。成虫活动性较强,能飞善跳,扩散
传播速度很快。
3. 危害特点
烟蓟马危害紫叶酢浆草的叶片和花朵,对紫叶酢浆草的危害较严重。烟蓟马以锉吸式口器锉破植株表皮,吮吸其汁液。成虫和若虫多在叶柄和叶脉附近为害。幼叶受害后造成叶片扭曲、畸形,生长不良;叶片受害后在正、反面均会出现褪紫、*或褐色斑纹,带有微形斑点,叶组织变厚、变脆,以致造成叶片枯萎;花朵受害后会出现失色斑点。严重时致使植株生长停滞,衰败死亡。
4. 防治措施
①农业防治:及时灌水、喷水,彻底清除田间及周围植株残体和杂草,入冬前深翻土壤破环化蛹场所,减少烟蓟马基数。
②物理防治:以蓝色水盘或蓝色粘板诱杀烟蓟马。
③化学防治:选用10%的吡虫啉50g,加水250g于上午、傍晚在叶片背面或叶心处喷雾两次。喷施40%的氧化乐果、50%的杀螟硫磷等内吸剂1000倍液,氧化乐果对花色有影响,要慎用。应用蓟马粉虱净Ec的防治效果也较好。
④生物防治:保护并利用小花蝽(Orius minutus)、华姬蝽(Nabis sinoferus)、横纹蓟马(Aeolothrips fasciatus)等烟蓟马的自然天敌,对其种群数量消长,起着显著的抑制作用。
桃蚜(Myzus persicae)
1. 形态特征
桃蚜属于同翅目(Homoptera)蚜总科(Aphidoidea),又名赤蚜。桃蚜个体细小,雌蚜头、*黑色,触角6节,腹部绿、褐、黄绿或红褐色,背面有浅黑色条纹。雄蚜与雌蚜的秋季迁移蚜相似,腹部黑色斑点较大。卵长椭圆形,初产黄绿色,后变黑色,有光泽。
2. 发生规律
在北方地区,桃蚜周年可发生10余代,生活史复杂。部分是半周期型(留守型),另一部分桃蚜是全周期型(迁移型)。半周期型桃蚜,在北方以卵或胎生雌蚜在菜窖或温室内越冬。全周期型桃蚜,冬季以卵在蔷薇科果树的枝条、芽腋和裂缝等处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越冬卵孵化、取食、危害紫叶酢浆草。温度高于28℃或低于6℃,相对湿度高于80% 或低于40%,对桃蚜发育和繁殖不利,发生数量下降。夏季高温和暴雨对桃蚜有抑制作用。有翅桃蚜对*有趋性,绿色次之,而对银灰色有负趋性。
3. 危害特点
桃蚜聚集在紫叶酢浆草的幼叶和花蕾上,随着花蕾开放和幼叶展开,又转而危害花朵和叶片。桃蚜以刺吸式口器刺入植物组织内吸取汁液,使受害部位出现黄斑或黑斑,受害叶片皱曲,畸形生长,花蕾萎缩,严重时可使植株死亡。桃蚜能分泌蜜露,招致细菌生长,诱发其他病害。此外还能形成虫瘿。
4. 防治措施
①农业防治:结合园林抚育和养护管理,清洁保护地,铲除杂草,剪除残花败叶,特别注意剪去虫叶、间去虫苗,防止虫害传播和扩散。
②物理防治:可使用黄皿或*薄塑料板诱杀有翅桃蚜;在畦间或温室内张设铝箔条或覆盖银灰色塑料薄膜,避桃蚜效果显著。
③化学防治:在桃蚜危害初期可选用40%的乐果乳油50ml加水50kg、50%的马拉硫磷乳油50ml加水40kg喷雾。也可选用10%的吡虫啉50g加水150g喷雾,防治效果显著。
④生物防治:保护并利用桃蚜的自然天敌,如异色瓢虫(Leis axyridis)和龟纹瓢虫(Propylaea japonica)等进行防治。
华北蝼蛄(Gryllotalpa unispina)
1. 形态特征
华北蝼蛄危害
华北蝼蛄属于直翅目(Orthoptera)蝼蛄科(Gryllotalpidea),又名拉拉蛄。成虫体长36-55mm,呈黄褐色。翅短小,前足扁平强大,后足胫节内缘有刺一根,体末有尾须两根。卵椭圆形,初产时乳白色,有光泽,后变成黄褐色。
2 .发生规律
华北蝼蛄约3年发生1代,以成虫和8龄以上的各龄若虫在土中越冬,有时深达150cm。翌年4-5月间,开始活动取食。华北蝼蛄体形大,飞行能力差,嗜食有甜、香味的腐烂有机质,喜马粪及湿润土壤。华北蝼蛄昼伏夜出,21-22时是活动取食高峰。土壤质地与虫口密度也有一定关系。在盐碱地虫口密度大,壤土次之,黏土最少。
3. 危害特点
华北蝼蛄食性很杂,成虫、若虫均在土中活动,取食紫叶酢浆草的鳞茎、幼叶或咬断幼苗,受害的植株根部呈乱麻状。由于华北蝼蛄在地表穿行,形成很多隧道,使苗土分离,幼苗常因失水而干枯死亡。
4. 防治措施
①农业防治:华北蝼蛄不耐水淹,灌水会迫使成虫从土中浮出,便于捕杀。避免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查找华北蝼蛄的虫窝,将卵和雌虫一并消灭。
②物理防治:利用华北蝼蛄的趋光性,在其羽化期间,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
③化学防治:先将秕谷、麦麸、豆饼、棉籽饼或玉米碎粒5kg炒香,尔后用90%的敌百虫30倍液0.15kg,适量加水,拌潮为度,在无风闷热的傍晚撒施效果更佳。也可用40%的乐果乳油10倍液或其他杀虫剂拌制饵料。
同型巴蜗牛(Bradybaena similaris)
1. 形态特征
同型巴蜗牛属于柄眼目(Stylommatophora)巴蜗牛科(Bradybaenidae),又名水牛儿。成贝蜗壳扁球形,坚实而质厚,壳面黄褐色或红褐色,壳口马蹄形。卵圆球形,乳白色,有光泽。幼贝体形较小,形态与成贝相似。其口在头部的腹面,口有齿舌,齿舌上生长着很多排列整齐的小齿,用来咀嚼和磨碎食物。
2. 发生规律
同型巴蜗牛周年发生1-3代,以成贝和幼贝在温室的潮湿阴暗处越冬。壳口有白膜封闭。在北方,越冬的同型巴蜗牛一般于翌年春3月初逐渐开始活动取食,9月下旬逐渐转入越冬。同型巴蜗牛5-6月份和8-9月份为产卵盛期,多产于潮湿疏松的土缝、草根、枯叶或石块下,土壤干燥或卵裸露地表则不能孵化,地表的卵粒在阳光照射下易爆裂。同型巴蜗牛喜温暖、阴暗、潮湿的环境,昼伏夜出,傍晚或清晨取食,遇到阴雨天则整天栖息在植株上或阴暗处。
3. 危害特点
同型巴蜗牛取食紫叶酢浆草的叶片和叶柄。成贝和幼贝用齿舌刮食紫叶酢浆草的叶片和叶柄,造成空洞或缺刻,严重时吃光叶片,咬断植株根茎,造成缺苗断垄,甚至毁种重植。取食造成的伤口有时还会诱发软腐病,导致叶片、鳞茎或根系腐烂坏死。同型巴蜗牛爬过的地方留下的白色发亮胶质及黑绿色虫粪,影响紫叶酢浆草的光合作用。
4. 防治措施
①农业防治:清洁田园,雨后中耕、松土,清除田间杂草、石块和植物残体等杂物,破坏同型巴蜗牛栖息地和产卵场所。秋季深翻土壤,造成部分越冬成贝和幼贝机械伤亡,并暴露地表被天敌啄食或冻死,卵被日晒爆裂。控制土壤中水分对防治同型巴蜗牛起着关键作用,上半年雨水较多,特别是地下水位高的地区,应及时开沟排除积水,降低土壤湿度。人工捕捉虽然费时,但很有效,坚持在其每天日出前或阴天活动时,在土壤表面和叶片上捕捉,捕捉的同型巴蜗牛一定要杀死,不能弃之不管,以防其体内的卵在母体死亡后孵化。
②化学防治:当清晨同型巴蜗牛潜入土中时(阴天可在上午)用硫酸铜1﹕800倍液或1%的食盐水喷洒防治。用灭蜗灵800-1000倍液或氨水70-400倍液喷洒防治。建议对上述药品交替使用,以保证杀蜗保叶,并延缓同型巴蜗牛对药剂产生抗药性。用多聚乙醛、薯瘟锡、密达等药剂配成毒土于傍晚撒施也有一定的效果。也可以撒施茶籽饼粉末、在根际土面上撒施8%的灭蜗灵颗粒剂,同样可以起到防治同型巴蜗牛的效果,在花盆周围喷洒敌百虫、溴氰菊酯、石灰粉都能够有效杀死或驱走同型巴蜗牛。
野蛞蝓(Agriolimax agrestis)
1. 形态特征
野蛞蝓属于柄眼目(Stylommatophora)蛞蝓科(Limacidae),又名鼻涕虫。成体纺锤形,长20-25mm,宽4-6mm;体表光滑,无外壳,暗灰色、黄白色或灰红色;触角两对,暗黑色,眼在后触角端部;体背前端具外套膜,边缘卷起,上有明显的同心圆生长线,黏液无色;卵为白色透明,胶质状椭圆形,聚集成块于卵囊内;幼体初孵时淡褐色,体似成体。
2. 发生规律
野蛞蝓周年发生1-2代,以成体和幼体在植株根部湿土下越冬,春秋为害较重。气温在11.5-18.5℃,土壤含水量在20-30%对其繁殖有利。野蛞蝓白天潜伏紫叶酢浆草根部和土缝间,夜间爬出地面活动,危害紫叶酢浆草生长。它耐饥饿能力强,在食物缺乏或不良条件下能不吃、不动。野蛞蝓性喜阴暗、潮湿的环境,特别是春季温室的角隅处和植株密度大、通风差的环境危害最重。取食活动最盛的时间为傍晚到第二天天刚亮时。野蛞蝓遇不良环境如干燥、异味刺激等,能迅速将腹足收缩于壳内,并分泌粘液,在壳口外形成液膜,以保护自己渡过不良环境。但对糖有强烈的趋向性。野蛞蝓怕光,强日照下2-3h就会死亡。
3. 危害特点
野蛞蝓食性杂,喜食紫叶酢浆草的叶片和叶柄,形成不规则的缺刻、孔洞或死苗。受害叶片被刮食并被排留的粪便污染,失去观赏价值。野蛞蝓的身体带有多种病菌,其咬食过的部位所造成的伤口成为病菌入侵的通道,会致使菌类感染,使叶片腐烂。
4. 防治措施
野蛞蝓具有很强的隐蔽性,体表分泌大量粘液,药液不易直接到达虫体,一般杀虫剂难以奏效,是盆栽紫叶酢浆草一种较为难治的有害生物。
①农业防治:在大棚中挖好排水沟,注意排水,降低地下水位,及时清除杂草。晴天中耕除草,使卵暴露于土表自行死亡。在露地摆放紫叶酢浆草场所边缘撒石灰粉或草木灰,降低湿度,造成不利于野蛞蝓活动的环境,当野蛞蝓爬过后身体会因失水死亡。
②化学防治:于野蛞蝓盛发期喷洒碳酸氢铵100倍液、40%的蛞蝓敌浓水剂100倍液等药剂。由于蛞蝓白天不活动,药液不易喷到野蛞蝓体上,一般防治效果不理想。因此,在进行化学防治前应对温室内地面和花盆内浇水,增大环境湿度,以利蛞蝓活动,于傍晚施药。为了达到持续有效的防治效果,要连续进行2-3次防治。利用野蛞蝓的趋香习性,用蜗牛敌配成含有效成份4%的油枯粉或玉米粉毒饵,于傍晚撒于花盆缝隙间地面或花盆边缘处诱杀,化学防治试验表明,防治效果也可达85%以上。
紫叶酢浆草的病虫害防治是一项复杂的工作,综合性较强。应该以农事活动为基础,以防为主,杜绝病虫害的来源,结合物理方法、化学药剂和生物天敌进行综合治理。遵循“治早、治小、治了”的原则,将病虫害消灭在发生的初始阶段,而不能等到紫叶酢浆草受害严重后再去治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03:54

紫叶酢(cù )浆草也叫红叶酢浆草,三角酢浆草,多年生宿根草本,花期4-11月。释名:酸浆、三叶酸、三角酸、酸母、醋母、酸箕、鸠酸、雀林草、小酸茅、赤孙施 果实为蒴果。果实成熟后自动开裂,要及时采摘。花、叶对光敏感。晴天开放,夜间及阴天光照不足时会闭合。喜温暖湿润环境。在肥活而湿润的土壤中生长旺盛,叶片肥大。较耐寒,冬季温度不低于0℃。
病虫害防治是园林植物栽培养护的主要内容之一。紫叶酢浆草常见病害有叶斑病、根腐病和灰霉病,虫害有朱砂叶螨、紫酢浆草岩螨、烟蓟马、桃蚜、华北蝼蛄、同型巴蜗牛和野蛞蝓。发病原因和症状,危害特点和规律及其防治措施如下。
叶斑病
1. 发病症状
叶斑病危害紫叶酢浆草的叶片。发病时,叶片上产生淡紫色水渍状不规则的病斑,有的

紫叶山本酢浆草(4张)
有明显的边缘,与健康部位分界清楚;有的则不清晰。病斑变成黄褐色后逐渐扩大,*变成灰色,边缘变成褐色。几块病斑合并后,病斑之间的组织转黄、枯死。潮湿时,病斑部位产生黑色粉末状霉层。受害严重的叶片会干枯、卷缩。
2. 发病规律
紫叶酢浆草在生长季节叶片生长茂密,下部通风透光性较差,栽植过密时,易发生叶斑病。病残植株及土中植株残体是病菌的越冬场所,借助气流和雨水传播分生孢子,高温多湿的环境有利于病害的传播和蔓延,从气孔或伤口侵入紫叶酢浆草体内。病害从5 月上旬至9月上旬均可发生,温室中则可全年发生。温度在24-35℃,相对湿度在90%以上时,发病最严重,雨季更普遍。土壤连作发病严重。
3. 防治措施
①农业防治:加强田间管理,结合紫叶酢浆草的整形修剪,及时清除保护地内的病叶、残叶和枯叶等侵染源。尽量避免连茬种植,应采用两年以上的轮作。加强栽培养护,合理施肥浇水,注意通风透光,保持土壤湿度适中。
②化学防治:发病初期使用70%的甲基托布津1000 倍液、50%的多菌灵500 倍液,交替喷洒紫叶酢浆草叶片,每隔7-10d 喷洒一次,连续喷洒2-3 次。也可用草木灰3kg、生石灰粉1kg 混合拌匀后撒施,每盆施用40-60g,对紫叶酢浆草叶斑病有明显的防治效果。
根腐病
1. 发病症状
根腐病危害紫叶酢浆草的根系和鳞茎。受害植株白天在日光照射下表现出萎蔫状态, 入夜至

紫叶山本酢浆草(2张)
凌晨有所恢复。初期症状是紫叶酢浆草的叶片表现出类似缺肥失紫的状态;根部出现皱缩现象;须根较少,呈淡黄褐色;主根没有明显的症状。随着病情加重,植株长势越来越差,叶片开始变黄枯萎,须根完全腐烂,主根变成黑褐色也逐渐腐烂;挤压后,根部皮层很易剥落;鳞茎基部有时可见到黑褐色霉层及胶液。最后,植株缺水加重,紫叶酢浆草叶片全部萎蔫,植株枯死。该病发病初期不易被发现。
2. 发病规律
病菌在土壤中及病株残体上越冬。病菌从根部伤口侵入紫叶酢浆草体内,后在病部产生分生孢子,借助雨水或灌溉水传播和蔓延,进行再次侵染,高温多湿的环境有利于其发病。除环境条件外,病害发生与栽培管理关系密切,连作地未进行土壤消毒,局部低洼积水,使用未腐熟的肥料,地下害虫发生多或农事作业造成伤根等,病害往往会比较严重。一般以高温季节发生较为严重,在土壤含水量较高时也极易发生。
3. 防治措施
①农业防治:及时清洁栽培场所,科学施肥浇水,防止大水漫灌,保持土壤湿度适中。栽培紫叶酢浆草之前,对基质进行数次的数种杀菌剂的交替喷施,做好消毒。可以使用五氯硝基苯或*消毒。发现病株及时拔除销毁。根腐病菌是厌氧菌,紫叶酢浆草定植后,3-5d松土1次,增强土壤透气性,是有效的防治措施。
②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喷洒或灌根50%的甲基托布津500倍液、50%的多菌灵500倍液等。发病后可用50%的退菌特700倍液、50%的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65%的敌克松600-800倍液、75%的百菌清600倍液等药剂灌根或喷雾。
灰霉病
1. 发病症状
灰霉病危害紫叶酢浆草的叶片和鳞茎。受害叶片的叶缘或叶角出现黄褐色水渍状病斑(如开水烫伤),并不断向内扩展下陷,使叶片干枯;鳞茎受害后,出现褐色斑块,温、湿度适合时,病斑迅速向四周扩展,病部易腐烂并从侵染处折断。空气潮湿时,各发病部位表面密生灰色霉层,即为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发病后期,有的病部可见菌核。发病严重时,整叶、整株枯死。
2. 发病规律
灰霉病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及菌核附着在病株残体上,或遗留在土壤中越冬。多于早春、

紫叶山本酢浆草(3张)
晚秋或冬季出现在低温高湿条件下发生流行。温度在18-25℃,相对湿度保持在90%以上,1-2d内即可发病。灰霉病病菌的发育温度是4-32℃,高于32℃病菌停止生长发育和繁殖。气候潮湿的夏季,如果连续几日阴天,灰霉病也容易发生。昼夜温差过大、通风不良的环境适宜病菌生长繁殖。紫叶酢浆草种植过密,盆花放置过于拥挤,喷淋浇水时发病严重。
3. 防治措施
①农业防治:加强田间管理,合理密植,以保证植株间通风透光;科学浇水,发病后控制浇水,必要时在叶片和鳞茎周围淋浇。温室要及时通风换气,降低湿度到80%以下,尤其是在连阴之后晴天升温时,要及时做好此项工作。定植时施足基肥,尽量施用腐熟的有机肥,增施磷、钾肥,控制氮肥用量,以保持植株健壮,提高抗病能力。发现枯花病叶应及时清除,集中起来进行高温堆沤或深埋。生长季节结束时,应将植株残体清理干净,以减少病菌生存的场所。
②化学防治:在无风的浓密地块或封闭温室内进行喷粉,使用5%的百菌清复合粉剂、6.5%的万霉灵,9-10d喷施1次,连用或与其他方法交替使用2-3次,喷粉时对准紫叶酢浆草上方,傍晚或阴雨后发病高峰期喷施效果较好。在雨季到来之前或发病初期可使用50%的灭霉灵800倍液、50%的多菌灵500-800倍液、70%的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等防治。
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
1. 形态特征
朱砂叶螨虫害
朱砂叶螨属于真螨目(Acariformes)叶螨科(Tetranychidea),又名红蜘蛛。朱砂叶螨成虫体色变化大,但是多为锈红色或深红色;雌螨体长0.4-0.5mm,梨圆形;雄螨体长0.3mm 左右,腹部末端尖细,楔形,棕褐色;卵圆球形,白色透明;幼虫体圆形,初为*,取食后变为褐绿色。
2. 发生规律
朱砂叶螨周年发生12-15代,秋季雌成虫群集在枯叶内、杂草根际、土块缝隙或树皮缝内越冬,翌年6月上旬复苏后离开越冬场所取食产卵。冬季在温室内也能够危害紫叶酢浆草,发生代数还要多。温度高低和湿度大小对朱砂叶螨密度的影响较大。温度在25-30℃,湿度在35-55%时,虫害最严重。6月中旬到8月中旬为该螨盛发期,温室内3-6月份和9-11月份为盛发期。所以,高温干燥的环境是朱砂叶螨猖獗的主要因素。早春的低温多雨和夏、秋季节的急风暴雨,都能明显抑制其生长发育和繁殖,可降低虫口密度。
3. 危害特点
朱砂叶螨主要危害紫叶酢浆草的叶片,其次危害萼片和花朵。朱砂叶螨喜栖在叶片背面

紫叶山本酢浆草(3张)
用刺吸式口器吸取紫叶酢浆草的汁液,受害初期叶片正面呈现黄白色或黄绿色小斑点。检查叶片背面可以发现虫体、卵粒、丝网及分泌物等杂物。严重时全叶片呈现褐色灼伤状,叶片背面有丝网。后期逐渐扩展到全叶,造成叶片枯黄、萎蔫。大量发生结网危害时,造成植株生长停滞,叶片褪紫、枯黄、衰败,甚至植株死亡。
4. 防治措施
①农业防治:紫叶酢浆草花多叶繁,应及时进行整形修剪,彻底清除枯花败叶及周围杂草,减少虫源,增加湿度,恶化朱砂叶螨的生存条件。强化日常养护管理,叶片上出现黄白色或黄绿色小斑点时,摘除并集中销毁。
②化学防治:4 月份温度升高时开始喷施40%的三氯杀螨醇乳油1000-1500 倍液、20%的三氯杀螨砜500-800 倍液,不能等到朱砂叶螨大规模发生时才进行防治。家庭栽培紫叶酢浆草可自制杀虫药,用烟叶50g 加清水500g 煮沸30-40min,去渣取清液喷洒即可。也可用大蒜浸液或红辣椒熬煮后过滤按1∶500 倍液喷施对朱砂叶螨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尤其对朱砂叶螨这类个体小的害螨效果更好。
③生物防治:保护朱砂叶螨的天敌,如中华草蛉(Chrysopa sinica)、小花蝽(Oriusminutus)、大草蛉(Chrysopa septempunctata)、深斑食螨瓢虫(Stethorus punctillum)、塔六点蓟马(Scolothrips takahashia)等,对朱砂叶螨的种群数量消长,起着显著的抑制作用。
酢浆草岩螨(Petrobia harti)
1. 形态特征[1]

紫叶酢浆草(2张)
酢浆草岩螨
酢浆草岩螨属于蜱螨目(Acarina)叶螨科(Tetranychidea),又名酢浆草如叶螨。雌螨体长0.71mm,体宽0.49mm;体椭圆形,深红色;足细长,长度约为体长的2倍。雄螨体长0.35mm,体宽0.22mm;体色桔黄,体背两侧有明显黑斑;足的长度几乎为体长的3倍。
2. 发生规律
酢浆草岩螨周年发生多代,雌螨在紫叶酢浆草根际附近的土缝内越冬。全年有初夏和仲秋2个虫量高峰。卵多数产在紫叶酢浆草叶片背面,少数产在叶正面和叶柄上。有越夏习性,秋季阴雨低温时,返回植株上取食危害。幼螨和成螨在叶背刺吸叶片汁液。受害叶片正面呈黄白色或黄绿色小斑点,严重时叶片发黄、皱缩,甚至枯焦、萎蔫。酢浆草岩螨不结丝网,在叶片正、反面均可危害,在同一危害期,有卵、幼螨、若螨、成螨同时存在。
3. 危害特点
酢浆草岩螨主要危害紫叶酢浆草的叶片。该螨在紫叶酢浆草中聚集发生,常导致紫叶酢浆草成片枯黄,甚至枯焦或只剩少量叶柄,严重影响紫叶酢浆草的正常生长。虫口密度高、发生早的植株在5月下旬就出现成片枯焦的现象,多数紫叶酢浆草在6月上旬至7月下旬陆续发黄。夏季,紫叶酢浆草因该螨危害和高温干燥环境,整株枯黄无叶。在同一株紫叶酢浆草中,酢浆草岩螨先在边缘危害,后扩展到植株中间。
4. 防治措施
对酢浆草岩螨宜采用化学防治,以50%的久效磷乳油、40%的乐果乳油1500倍液防治效果较好。一般的触杀性杀螨剂基本无效,其原因是紫叶酢浆草株丛低矮,药剂难以喷施到叶片背面,酢浆草岩螨接触不到药剂。久效磷毒性较强,使用时要注意安全。为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建议防治酢浆草岩螨时应抓住其点片发生阶段即酢浆草岩螨危害扩散前,在中心及其周围喷药防治。由于该螨世代重叠,同时种群中有很多的卵,因此喷药需连续进行几次,每次间隔7d左右。此外要注意不要长期使用单一品种的杀虫剂,以免诱发该螨的抗药性。
烟蓟马(Thrips tabaci)
1. 形态特征
烟蓟马危害
烟蓟马属于缨翅目(Thysanoptera)蓟马科(Thripidea),又名葱蓟马。烟蓟马体形微小, 体长1.1-1.3mm;体色变化大,以黑色、褐色或*为主;锉吸式口器;触角6-9节,线状;翅狭长,有长而整齐的边缘毛;爪退化。
2. 发生规律
烟蓟马温室内周年发生12代以上,散产卵于叶片表皮下和叶脉内,繁殖能力较强。以成虫、若虫潜伏在土缝、土块、枯枝落叶或在田间的球根、部分植株的叶鞘内,也可以“蛹”态在土内越冬,但以成虫越冬为主。翌年3-4月开始活动。干燥无雨的环境对烟蓟马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有利,高温多湿或暴雨对其活动有抑制作用。因怕光,烟蓟马常在早晚及阴天湿度大时爬到叶片表面,晴天多在叶片背面和叶脉处取食。成虫活动性较强,能飞善跳,扩散
传播速度很快。
3. 危害特点
烟蓟马危害紫叶酢浆草的叶片和花朵,对紫叶酢浆草的危害较严重。烟蓟马以锉吸式口器锉破植株表皮,吮吸其汁液。成虫和若虫多在叶柄和叶脉附近为害。幼叶受害后造成叶片扭曲、畸形,生长不良;叶片受害后在正、反面均会出现褪紫、*或褐色斑纹,带有微形斑点,叶组织变厚、变脆,以致造成叶片枯萎;花朵受害后会出现失色斑点。严重时致使植株生长停滞,衰败死亡。
4. 防治措施
①农业防治:及时灌水、喷水,彻底清除田间及周围植株残体和杂草,入冬前深翻土壤破环化蛹场所,减少烟蓟马基数。
②物理防治:以蓝色水盘或蓝色粘板诱杀烟蓟马。
③化学防治:选用10%的吡虫啉50g,加水250g于上午、傍晚在叶片背面或叶心处喷雾两次。喷施40%的氧化乐果、50%的杀螟硫磷等内吸剂1000倍液,氧化乐果对花色有影响,要慎用。应用蓟马粉虱净Ec的防治效果也较好。
④生物防治:保护并利用小花蝽(Orius minutus)、华姬蝽(Nabis sinoferus)、横纹蓟马(Aeolothrips fasciatus)等烟蓟马的自然天敌,对其种群数量消长,起着显著的抑制作用。
桃蚜(Myzus persicae)
1. 形态特征
桃蚜属于同翅目(Homoptera)蚜总科(Aphidoidea),又名赤蚜。桃蚜个体细小,雌蚜头、*黑色,触角6节,腹部绿、褐、黄绿或红褐色,背面有浅黑色条纹。雄蚜与雌蚜的秋季迁移蚜相似,腹部黑色斑点较大。卵长椭圆形,初产黄绿色,后变黑色,有光泽。
2. 发生规律
在北方地区,桃蚜周年可发生10余代,生活史复杂。部分是半周期型(留守型),另一部分桃蚜是全周期型(迁移型)。半周期型桃蚜,在北方以卵或胎生雌蚜在菜窖或温室内越冬。全周期型桃蚜,冬季以卵在蔷薇科果树的枝条、芽腋和裂缝等处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越冬卵孵化、取食、危害紫叶酢浆草。温度高于28℃或低于6℃,相对湿度高于80% 或低于40%,对桃蚜发育和繁殖不利,发生数量下降。夏季高温和暴雨对桃蚜有抑制作用。有翅桃蚜对*有趋性,绿色次之,而对银灰色有负趋性。
3. 危害特点
桃蚜聚集在紫叶酢浆草的幼叶和花蕾上,随着花蕾开放和幼叶展开,又转而危害花朵和叶片。桃蚜以刺吸式口器刺入植物组织内吸取汁液,使受害部位出现黄斑或黑斑,受害叶片皱曲,畸形生长,花蕾萎缩,严重时可使植株死亡。桃蚜能分泌蜜露,招致细菌生长,诱发其他病害。此外还能形成虫瘿。
4. 防治措施
①农业防治:结合园林抚育和养护管理,清洁保护地,铲除杂草,剪除残花败叶,特别注意剪去虫叶、间去虫苗,防止虫害传播和扩散。
②物理防治:可使用黄皿或*薄塑料板诱杀有翅桃蚜;在畦间或温室内张设铝箔条或覆盖银灰色塑料薄膜,避桃蚜效果显著。
③化学防治:在桃蚜危害初期可选用40%的乐果乳油50ml加水50kg、50%的马拉硫磷乳油50ml加水40kg喷雾。也可选用10%的吡虫啉50g加水150g喷雾,防治效果显著。
④生物防治:保护并利用桃蚜的自然天敌,如异色瓢虫(Leis axyridis)和龟纹瓢虫(Propylaea japonica)等进行防治。
华北蝼蛄(Gryllotalpa unispina)
1. 形态特征
华北蝼蛄危害
华北蝼蛄属于直翅目(Orthoptera)蝼蛄科(Gryllotalpidea),又名拉拉蛄。成虫体长36-55mm,呈黄褐色。翅短小,前足扁平强大,后足胫节内缘有刺一根,体末有尾须两根。卵椭圆形,初产时乳白色,有光泽,后变成黄褐色。
2 .发生规律
华北蝼蛄约3年发生1代,以成虫和8龄以上的各龄若虫在土中越冬,有时深达150cm。翌年4-5月间,开始活动取食。华北蝼蛄体形大,飞行能力差,嗜食有甜、香味的腐烂有机质,喜马粪及湿润土壤。华北蝼蛄昼伏夜出,21-22时是活动取食高峰。土壤质地与虫口密度也有一定关系。在盐碱地虫口密度大,壤土次之,黏土最少。
3. 危害特点
华北蝼蛄食性很杂,成虫、若虫均在土中活动,取食紫叶酢浆草的鳞茎、幼叶或咬断幼苗,受害的植株根部呈乱麻状。由于华北蝼蛄在地表穿行,形成很多隧道,使苗土分离,幼苗常因失水而干枯死亡。
4. 防治措施
①农业防治:华北蝼蛄不耐水淹,灌水会迫使成虫从土中浮出,便于捕杀。避免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查找华北蝼蛄的虫窝,将卵和雌虫一并消灭。
②物理防治:利用华北蝼蛄的趋光性,在其羽化期间,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
③化学防治:先将秕谷、麦麸、豆饼、棉籽饼或玉米碎粒5kg炒香,尔后用90%的敌百虫30倍液0.15kg,适量加水,拌潮为度,在无风闷热的傍晚撒施效果更佳。也可用40%的乐果乳油10倍液或其他杀虫剂拌制饵料。
同型巴蜗牛(Bradybaena similaris)
1. 形态特征
同型巴蜗牛属于柄眼目(Stylommatophora)巴蜗牛科(Bradybaenidae),又名水牛儿。成贝蜗壳扁球形,坚实而质厚,壳面黄褐色或红褐色,壳口马蹄形。卵圆球形,乳白色,有光泽。幼贝体形较小,形态与成贝相似。其口在头部的腹面,口有齿舌,齿舌上生长着很多排列整齐的小齿,用来咀嚼和磨碎食物。
2. 发生规律
同型巴蜗牛周年发生1-3代,以成贝和幼贝在温室的潮湿阴暗处越冬。壳口有白膜封闭。在北方,越冬的同型巴蜗牛一般于翌年春3月初逐渐开始活动取食,9月下旬逐渐转入越冬。同型巴蜗牛5-6月份和8-9月份为产卵盛期,多产于潮湿疏松的土缝、草根、枯叶或石块下,土壤干燥或卵裸露地表则不能孵化,地表的卵粒在阳光照射下易爆裂。同型巴蜗牛喜温暖、阴暗、潮湿的环境,昼伏夜出,傍晚或清晨取食,遇到阴雨天则整天栖息在植株上或阴暗处。
3. 危害特点
同型巴蜗牛取食紫叶酢浆草的叶片和叶柄。成贝和幼贝用齿舌刮食紫叶酢浆草的叶片和叶柄,造成空洞或缺刻,严重时吃光叶片,咬断植株根茎,造成缺苗断垄,甚至毁种重植。取食造成的伤口有时还会诱发软腐病,导致叶片、鳞茎或根系腐烂坏死。同型巴蜗牛爬过的地方留下的白色发亮胶质及黑绿色虫粪,影响紫叶酢浆草的光合作用。
4. 防治措施
①农业防治:清洁田园,雨后中耕、松土,清除田间杂草、石块和植物残体等杂物,破坏同型巴蜗牛栖息地和产卵场所。秋季深翻土壤,造成部分越冬成贝和幼贝机械伤亡,并暴露地表被天敌啄食或冻死,卵被日晒爆裂。控制土壤中水分对防治同型巴蜗牛起着关键作用,上半年雨水较多,特别是地下水位高的地区,应及时开沟排除积水,降低土壤湿度。人工捕捉虽然费时,但很有效,坚持在其每天日出前或阴天活动时,在土壤表面和叶片上捕捉,捕捉的同型巴蜗牛一定要杀死,不能弃之不管,以防其体内的卵在母体死亡后孵化。
②化学防治:当清晨同型巴蜗牛潜入土中时(阴天可在上午)用硫酸铜1﹕800倍液或1%的食盐水喷洒防治。用灭蜗灵800-1000倍液或氨水70-400倍液喷洒防治。建议对上述药品交替使用,以保证杀蜗保叶,并延缓同型巴蜗牛对药剂产生抗药性。用多聚乙醛、薯瘟锡、密达等药剂配成毒土于傍晚撒施也有一定的效果。也可以撒施茶籽饼粉末、在根际土面上撒施8%的灭蜗灵颗粒剂,同样可以起到防治同型巴蜗牛的效果,在花盆周围喷洒敌百虫、溴氰菊酯、石灰粉都能够有效杀死或驱走同型巴蜗牛。
野蛞蝓(Agriolimax agrestis)
1. 形态特征
野蛞蝓属于柄眼目(Stylommatophora)蛞蝓科(Limacidae),又名鼻涕虫。成体纺锤形,长20-25mm,宽4-6mm;体表光滑,无外壳,暗灰色、黄白色或灰红色;触角两对,暗黑色,眼在后触角端部;体背前端具外套膜,边缘卷起,上有明显的同心圆生长线,黏液无色;卵为白色透明,胶质状椭圆形,聚集成块于卵囊内;幼体初孵时淡褐色,体似成体。
2. 发生规律
野蛞蝓周年发生1-2代,以成体和幼体在植株根部湿土下越冬,春秋为害较重。气温在11.5-18.5℃,土壤含水量在20-30%对其繁殖有利。野蛞蝓白天潜伏紫叶酢浆草根部和土缝间,夜间爬出地面活动,危害紫叶酢浆草生长。它耐饥饿能力强,在食物缺乏或不良条件下能不吃、不动。野蛞蝓性喜阴暗、潮湿的环境,特别是春季温室的角隅处和植株密度大、通风差的环境危害最重。取食活动最盛的时间为傍晚到第二天天刚亮时。野蛞蝓遇不良环境如干燥、异味刺激等,能迅速将腹足收缩于壳内,并分泌粘液,在壳口外形成液膜,以保护自己渡过不良环境。但对糖有强烈的趋向性。野蛞蝓怕光,强日照下2-3h就会死亡。
3. 危害特点
野蛞蝓食性杂,喜食紫叶酢浆草的叶片和叶柄,形成不规则的缺刻、孔洞或死苗。受害叶片被刮食并被排留的粪便污染,失去观赏价值。野蛞蝓的身体带有多种病菌,其咬食过的部位所造成的伤口成为病菌入侵的通道,会致使菌类感染,使叶片腐烂。
4. 防治措施
野蛞蝓具有很强的隐蔽性,体表分泌大量粘液,药液不易直接到达虫体,一般杀虫剂难以奏效,是盆栽紫叶酢浆草一种较为难治的有害生物。
①农业防治:在大棚中挖好排水沟,注意排水,降低地下水位,及时清除杂草。晴天中耕除草,使卵暴露于土表自行死亡。在露地摆放紫叶酢浆草场所边缘撒石灰粉或草木灰,降低湿度,造成不利于野蛞蝓活动的环境,当野蛞蝓爬过后身体会因失水死亡。
②化学防治:于野蛞蝓盛发期喷洒碳酸氢铵100倍液、40%的蛞蝓敌浓水剂100倍液等药剂。由于蛞蝓白天不活动,药液不易喷到野蛞蝓体上,一般防治效果不理想。因此,在进行化学防治前应对温室内地面和花盆内浇水,增大环境湿度,以利蛞蝓活动,于傍晚施药。为了达到持续有效的防治效果,要连续进行2-3次防治。利用野蛞蝓的趋香习性,用蜗牛敌配成含有效成份4%的油枯粉或玉米粉毒饵,于傍晚撒于花盆缝隙间地面或花盆边缘处诱杀,化学防治试验表明,防治效果也可达85%以上。
紫叶酢浆草的病虫害防治是一项复杂的工作,综合性较强。应该以农事活动为基础,以防为主,杜绝病虫害的来源,结合物理方法、化学药剂和生物天敌进行综合治理。遵循“治早、治小、治了”的原则,将病虫害消灭在发生的初始阶段,而不能等到紫叶酢浆草受害严重后再去治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03:54

紫叶酢(cù )浆草也叫红叶酢浆草,三角酢浆草,多年生宿根草本,花期4-11月。释名:酸浆、三叶酸、三角酸、酸母、醋母、酸箕、鸠酸、雀林草、小酸茅、赤孙施 果实为蒴果。果实成熟后自动开裂,要及时采摘。花、叶对光敏感。晴天开放,夜间及阴天光照不足时会闭合。喜温暖湿润环境。在肥活而湿润的土壤中生长旺盛,叶片肥大。较耐寒,冬季温度不低于0℃。
病虫害防治是园林植物栽培养护的主要内容之一。紫叶酢浆草常见病害有叶斑病、根腐病和灰霉病,虫害有朱砂叶螨、紫酢浆草岩螨、烟蓟马、桃蚜、华北蝼蛄、同型巴蜗牛和野蛞蝓。发病原因和症状,危害特点和规律及其防治措施如下。
叶斑病
1. 发病症状
叶斑病危害紫叶酢浆草的叶片。发病时,叶片上产生淡紫色水渍状不规则的病斑,有的

紫叶山本酢浆草(4张)
有明显的边缘,与健康部位分界清楚;有的则不清晰。病斑变成黄褐色后逐渐扩大,*变成灰色,边缘变成褐色。几块病斑合并后,病斑之间的组织转黄、枯死。潮湿时,病斑部位产生黑色粉末状霉层。受害严重的叶片会干枯、卷缩。
2. 发病规律
紫叶酢浆草在生长季节叶片生长茂密,下部通风透光性较差,栽植过密时,易发生叶斑病。病残植株及土中植株残体是病菌的越冬场所,借助气流和雨水传播分生孢子,高温多湿的环境有利于病害的传播和蔓延,从气孔或伤口侵入紫叶酢浆草体内。病害从5 月上旬至9月上旬均可发生,温室中则可全年发生。温度在24-35℃,相对湿度在90%以上时,发病最严重,雨季更普遍。土壤连作发病严重。
3. 防治措施
①农业防治:加强田间管理,结合紫叶酢浆草的整形修剪,及时清除保护地内的病叶、残叶和枯叶等侵染源。尽量避免连茬种植,应采用两年以上的轮作。加强栽培养护,合理施肥浇水,注意通风透光,保持土壤湿度适中。
②化学防治:发病初期使用70%的甲基托布津1000 倍液、50%的多菌灵500 倍液,交替喷洒紫叶酢浆草叶片,每隔7-10d 喷洒一次,连续喷洒2-3 次。也可用草木灰3kg、生石灰粉1kg 混合拌匀后撒施,每盆施用40-60g,对紫叶酢浆草叶斑病有明显的防治效果。
根腐病
1. 发病症状
根腐病危害紫叶酢浆草的根系和鳞茎。受害植株白天在日光照射下表现出萎蔫状态, 入夜至

紫叶山本酢浆草(2张)
凌晨有所恢复。初期症状是紫叶酢浆草的叶片表现出类似缺肥失紫的状态;根部出现皱缩现象;须根较少,呈淡黄褐色;主根没有明显的症状。随着病情加重,植株长势越来越差,叶片开始变黄枯萎,须根完全腐烂,主根变成黑褐色也逐渐腐烂;挤压后,根部皮层很易剥落;鳞茎基部有时可见到黑褐色霉层及胶液。最后,植株缺水加重,紫叶酢浆草叶片全部萎蔫,植株枯死。该病发病初期不易被发现。
2. 发病规律
病菌在土壤中及病株残体上越冬。病菌从根部伤口侵入紫叶酢浆草体内,后在病部产生分生孢子,借助雨水或灌溉水传播和蔓延,进行再次侵染,高温多湿的环境有利于其发病。除环境条件外,病害发生与栽培管理关系密切,连作地未进行土壤消毒,局部低洼积水,使用未腐熟的肥料,地下害虫发生多或农事作业造成伤根等,病害往往会比较严重。一般以高温季节发生较为严重,在土壤含水量较高时也极易发生。
3. 防治措施
①农业防治:及时清洁栽培场所,科学施肥浇水,防止大水漫灌,保持土壤湿度适中。栽培紫叶酢浆草之前,对基质进行数次的数种杀菌剂的交替喷施,做好消毒。可以使用五氯硝基苯或*消毒。发现病株及时拔除销毁。根腐病菌是厌氧菌,紫叶酢浆草定植后,3-5d松土1次,增强土壤透气性,是有效的防治措施。
②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喷洒或灌根50%的甲基托布津500倍液、50%的多菌灵500倍液等。发病后可用50%的退菌特700倍液、50%的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65%的敌克松600-800倍液、75%的百菌清600倍液等药剂灌根或喷雾。
灰霉病
1. 发病症状
灰霉病危害紫叶酢浆草的叶片和鳞茎。受害叶片的叶缘或叶角出现黄褐色水渍状病斑(如开水烫伤),并不断向内扩展下陷,使叶片干枯;鳞茎受害后,出现褐色斑块,温、湿度适合时,病斑迅速向四周扩展,病部易腐烂并从侵染处折断。空气潮湿时,各发病部位表面密生灰色霉层,即为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发病后期,有的病部可见菌核。发病严重时,整叶、整株枯死。
2. 发病规律
灰霉病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及菌核附着在病株残体上,或遗留在土壤中越冬。多于早春、

紫叶山本酢浆草(3张)
晚秋或冬季出现在低温高湿条件下发生流行。温度在18-25℃,相对湿度保持在90%以上,1-2d内即可发病。灰霉病病菌的发育温度是4-32℃,高于32℃病菌停止生长发育和繁殖。气候潮湿的夏季,如果连续几日阴天,灰霉病也容易发生。昼夜温差过大、通风不良的环境适宜病菌生长繁殖。紫叶酢浆草种植过密,盆花放置过于拥挤,喷淋浇水时发病严重。
3. 防治措施
①农业防治:加强田间管理,合理密植,以保证植株间通风透光;科学浇水,发病后控制浇水,必要时在叶片和鳞茎周围淋浇。温室要及时通风换气,降低湿度到80%以下,尤其是在连阴之后晴天升温时,要及时做好此项工作。定植时施足基肥,尽量施用腐熟的有机肥,增施磷、钾肥,控制氮肥用量,以保持植株健壮,提高抗病能力。发现枯花病叶应及时清除,集中起来进行高温堆沤或深埋。生长季节结束时,应将植株残体清理干净,以减少病菌生存的场所。
②化学防治:在无风的浓密地块或封闭温室内进行喷粉,使用5%的百菌清复合粉剂、6.5%的万霉灵,9-10d喷施1次,连用或与其他方法交替使用2-3次,喷粉时对准紫叶酢浆草上方,傍晚或阴雨后发病高峰期喷施效果较好。在雨季到来之前或发病初期可使用50%的灭霉灵800倍液、50%的多菌灵500-800倍液、70%的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等防治。
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
1. 形态特征
朱砂叶螨虫害
朱砂叶螨属于真螨目(Acariformes)叶螨科(Tetranychidea),又名红蜘蛛。朱砂叶螨成虫体色变化大,但是多为锈红色或深红色;雌螨体长0.4-0.5mm,梨圆形;雄螨体长0.3mm 左右,腹部末端尖细,楔形,棕褐色;卵圆球形,白色透明;幼虫体圆形,初为*,取食后变为褐绿色。
2. 发生规律
朱砂叶螨周年发生12-15代,秋季雌成虫群集在枯叶内、杂草根际、土块缝隙或树皮缝内越冬,翌年6月上旬复苏后离开越冬场所取食产卵。冬季在温室内也能够危害紫叶酢浆草,发生代数还要多。温度高低和湿度大小对朱砂叶螨密度的影响较大。温度在25-30℃,湿度在35-55%时,虫害最严重。6月中旬到8月中旬为该螨盛发期,温室内3-6月份和9-11月份为盛发期。所以,高温干燥的环境是朱砂叶螨猖獗的主要因素。早春的低温多雨和夏、秋季节的急风暴雨,都能明显抑制其生长发育和繁殖,可降低虫口密度。
3. 危害特点
朱砂叶螨主要危害紫叶酢浆草的叶片,其次危害萼片和花朵。朱砂叶螨喜栖在叶片背面

紫叶山本酢浆草(3张)
用刺吸式口器吸取紫叶酢浆草的汁液,受害初期叶片正面呈现黄白色或黄绿色小斑点。检查叶片背面可以发现虫体、卵粒、丝网及分泌物等杂物。严重时全叶片呈现褐色灼伤状,叶片背面有丝网。后期逐渐扩展到全叶,造成叶片枯黄、萎蔫。大量发生结网危害时,造成植株生长停滞,叶片褪紫、枯黄、衰败,甚至植株死亡。
4. 防治措施
①农业防治:紫叶酢浆草花多叶繁,应及时进行整形修剪,彻底清除枯花败叶及周围杂草,减少虫源,增加湿度,恶化朱砂叶螨的生存条件。强化日常养护管理,叶片上出现黄白色或黄绿色小斑点时,摘除并集中销毁。
②化学防治:4 月份温度升高时开始喷施40%的三氯杀螨醇乳油1000-1500 倍液、20%的三氯杀螨砜500-800 倍液,不能等到朱砂叶螨大规模发生时才进行防治。家庭栽培紫叶酢浆草可自制杀虫药,用烟叶50g 加清水500g 煮沸30-40min,去渣取清液喷洒即可。也可用大蒜浸液或红辣椒熬煮后过滤按1∶500 倍液喷施对朱砂叶螨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尤其对朱砂叶螨这类个体小的害螨效果更好。
③生物防治:保护朱砂叶螨的天敌,如中华草蛉(Chrysopa sinica)、小花蝽(Oriusminutus)、大草蛉(Chrysopa septempunctata)、深斑食螨瓢虫(Stethorus punctillum)、塔六点蓟马(Scolothrips takahashia)等,对朱砂叶螨的种群数量消长,起着显著的抑制作用。
酢浆草岩螨(Petrobia harti)
1. 形态特征[1]

紫叶酢浆草(2张)
酢浆草岩螨
酢浆草岩螨属于蜱螨目(Acarina)叶螨科(Tetranychidea),又名酢浆草如叶螨。雌螨体长0.71mm,体宽0.49mm;体椭圆形,深红色;足细长,长度约为体长的2倍。雄螨体长0.35mm,体宽0.22mm;体色桔黄,体背两侧有明显黑斑;足的长度几乎为体长的3倍。
2. 发生规律
酢浆草岩螨周年发生多代,雌螨在紫叶酢浆草根际附近的土缝内越冬。全年有初夏和仲秋2个虫量高峰。卵多数产在紫叶酢浆草叶片背面,少数产在叶正面和叶柄上。有越夏习性,秋季阴雨低温时,返回植株上取食危害。幼螨和成螨在叶背刺吸叶片汁液。受害叶片正面呈黄白色或黄绿色小斑点,严重时叶片发黄、皱缩,甚至枯焦、萎蔫。酢浆草岩螨不结丝网,在叶片正、反面均可危害,在同一危害期,有卵、幼螨、若螨、成螨同时存在。
3. 危害特点
酢浆草岩螨主要危害紫叶酢浆草的叶片。该螨在紫叶酢浆草中聚集发生,常导致紫叶酢浆草成片枯黄,甚至枯焦或只剩少量叶柄,严重影响紫叶酢浆草的正常生长。虫口密度高、发生早的植株在5月下旬就出现成片枯焦的现象,多数紫叶酢浆草在6月上旬至7月下旬陆续发黄。夏季,紫叶酢浆草因该螨危害和高温干燥环境,整株枯黄无叶。在同一株紫叶酢浆草中,酢浆草岩螨先在边缘危害,后扩展到植株中间。
4. 防治措施
对酢浆草岩螨宜采用化学防治,以50%的久效磷乳油、40%的乐果乳油1500倍液防治效果较好。一般的触杀性杀螨剂基本无效,其原因是紫叶酢浆草株丛低矮,药剂难以喷施到叶片背面,酢浆草岩螨接触不到药剂。久效磷毒性较强,使用时要注意安全。为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建议防治酢浆草岩螨时应抓住其点片发生阶段即酢浆草岩螨危害扩散前,在中心及其周围喷药防治。由于该螨世代重叠,同时种群中有很多的卵,因此喷药需连续进行几次,每次间隔7d左右。此外要注意不要长期使用单一品种的杀虫剂,以免诱发该螨的抗药性。
烟蓟马(Thrips tabaci)
1. 形态特征
烟蓟马危害
烟蓟马属于缨翅目(Thysanoptera)蓟马科(Thripidea),又名葱蓟马。烟蓟马体形微小, 体长1.1-1.3mm;体色变化大,以黑色、褐色或*为主;锉吸式口器;触角6-9节,线状;翅狭长,有长而整齐的边缘毛;爪退化。
2. 发生规律
烟蓟马温室内周年发生12代以上,散产卵于叶片表皮下和叶脉内,繁殖能力较强。以成虫、若虫潜伏在土缝、土块、枯枝落叶或在田间的球根、部分植株的叶鞘内,也可以“蛹”态在土内越冬,但以成虫越冬为主。翌年3-4月开始活动。干燥无雨的环境对烟蓟马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有利,高温多湿或暴雨对其活动有抑制作用。因怕光,烟蓟马常在早晚及阴天湿度大时爬到叶片表面,晴天多在叶片背面和叶脉处取食。成虫活动性较强,能飞善跳,扩散
传播速度很快。
3. 危害特点
烟蓟马危害紫叶酢浆草的叶片和花朵,对紫叶酢浆草的危害较严重。烟蓟马以锉吸式口器锉破植株表皮,吮吸其汁液。成虫和若虫多在叶柄和叶脉附近为害。幼叶受害后造成叶片扭曲、畸形,生长不良;叶片受害后在正、反面均会出现褪紫、*或褐色斑纹,带有微形斑点,叶组织变厚、变脆,以致造成叶片枯萎;花朵受害后会出现失色斑点。严重时致使植株生长停滞,衰败死亡。
4. 防治措施
①农业防治:及时灌水、喷水,彻底清除田间及周围植株残体和杂草,入冬前深翻土壤破环化蛹场所,减少烟蓟马基数。
②物理防治:以蓝色水盘或蓝色粘板诱杀烟蓟马。
③化学防治:选用10%的吡虫啉50g,加水250g于上午、傍晚在叶片背面或叶心处喷雾两次。喷施40%的氧化乐果、50%的杀螟硫磷等内吸剂1000倍液,氧化乐果对花色有影响,要慎用。应用蓟马粉虱净Ec的防治效果也较好。
④生物防治:保护并利用小花蝽(Orius minutus)、华姬蝽(Nabis sinoferus)、横纹蓟马(Aeolothrips fasciatus)等烟蓟马的自然天敌,对其种群数量消长,起着显著的抑制作用。
桃蚜(Myzus persicae)
1. 形态特征
桃蚜属于同翅目(Homoptera)蚜总科(Aphidoidea),又名赤蚜。桃蚜个体细小,雌蚜头、*黑色,触角6节,腹部绿、褐、黄绿或红褐色,背面有浅黑色条纹。雄蚜与雌蚜的秋季迁移蚜相似,腹部黑色斑点较大。卵长椭圆形,初产黄绿色,后变黑色,有光泽。
2. 发生规律
在北方地区,桃蚜周年可发生10余代,生活史复杂。部分是半周期型(留守型),另一部分桃蚜是全周期型(迁移型)。半周期型桃蚜,在北方以卵或胎生雌蚜在菜窖或温室内越冬。全周期型桃蚜,冬季以卵在蔷薇科果树的枝条、芽腋和裂缝等处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越冬卵孵化、取食、危害紫叶酢浆草。温度高于28℃或低于6℃,相对湿度高于80% 或低于40%,对桃蚜发育和繁殖不利,发生数量下降。夏季高温和暴雨对桃蚜有抑制作用。有翅桃蚜对*有趋性,绿色次之,而对银灰色有负趋性。
3. 危害特点
桃蚜聚集在紫叶酢浆草的幼叶和花蕾上,随着花蕾开放和幼叶展开,又转而危害花朵和叶片。桃蚜以刺吸式口器刺入植物组织内吸取汁液,使受害部位出现黄斑或黑斑,受害叶片皱曲,畸形生长,花蕾萎缩,严重时可使植株死亡。桃蚜能分泌蜜露,招致细菌生长,诱发其他病害。此外还能形成虫瘿。
4. 防治措施
①农业防治:结合园林抚育和养护管理,清洁保护地,铲除杂草,剪除残花败叶,特别注意剪去虫叶、间去虫苗,防止虫害传播和扩散。
②物理防治:可使用黄皿或*薄塑料板诱杀有翅桃蚜;在畦间或温室内张设铝箔条或覆盖银灰色塑料薄膜,避桃蚜效果显著。
③化学防治:在桃蚜危害初期可选用40%的乐果乳油50ml加水50kg、50%的马拉硫磷乳油50ml加水40kg喷雾。也可选用10%的吡虫啉50g加水150g喷雾,防治效果显著。
④生物防治:保护并利用桃蚜的自然天敌,如异色瓢虫(Leis axyridis)和龟纹瓢虫(Propylaea japonica)等进行防治。
华北蝼蛄(Gryllotalpa unispina)
1. 形态特征
华北蝼蛄危害
华北蝼蛄属于直翅目(Orthoptera)蝼蛄科(Gryllotalpidea),又名拉拉蛄。成虫体长36-55mm,呈黄褐色。翅短小,前足扁平强大,后足胫节内缘有刺一根,体末有尾须两根。卵椭圆形,初产时乳白色,有光泽,后变成黄褐色。
2 .发生规律
华北蝼蛄约3年发生1代,以成虫和8龄以上的各龄若虫在土中越冬,有时深达150cm。翌年4-5月间,开始活动取食。华北蝼蛄体形大,飞行能力差,嗜食有甜、香味的腐烂有机质,喜马粪及湿润土壤。华北蝼蛄昼伏夜出,21-22时是活动取食高峰。土壤质地与虫口密度也有一定关系。在盐碱地虫口密度大,壤土次之,黏土最少。
3. 危害特点
华北蝼蛄食性很杂,成虫、若虫均在土中活动,取食紫叶酢浆草的鳞茎、幼叶或咬断幼苗,受害的植株根部呈乱麻状。由于华北蝼蛄在地表穿行,形成很多隧道,使苗土分离,幼苗常因失水而干枯死亡。
4. 防治措施
①农业防治:华北蝼蛄不耐水淹,灌水会迫使成虫从土中浮出,便于捕杀。避免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查找华北蝼蛄的虫窝,将卵和雌虫一并消灭。
②物理防治:利用华北蝼蛄的趋光性,在其羽化期间,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
③化学防治:先将秕谷、麦麸、豆饼、棉籽饼或玉米碎粒5kg炒香,尔后用90%的敌百虫30倍液0.15kg,适量加水,拌潮为度,在无风闷热的傍晚撒施效果更佳。也可用40%的乐果乳油10倍液或其他杀虫剂拌制饵料。
同型巴蜗牛(Bradybaena similaris)
1. 形态特征
同型巴蜗牛属于柄眼目(Stylommatophora)巴蜗牛科(Bradybaenidae),又名水牛儿。成贝蜗壳扁球形,坚实而质厚,壳面黄褐色或红褐色,壳口马蹄形。卵圆球形,乳白色,有光泽。幼贝体形较小,形态与成贝相似。其口在头部的腹面,口有齿舌,齿舌上生长着很多排列整齐的小齿,用来咀嚼和磨碎食物。
2. 发生规律
同型巴蜗牛周年发生1-3代,以成贝和幼贝在温室的潮湿阴暗处越冬。壳口有白膜封闭。在北方,越冬的同型巴蜗牛一般于翌年春3月初逐渐开始活动取食,9月下旬逐渐转入越冬。同型巴蜗牛5-6月份和8-9月份为产卵盛期,多产于潮湿疏松的土缝、草根、枯叶或石块下,土壤干燥或卵裸露地表则不能孵化,地表的卵粒在阳光照射下易爆裂。同型巴蜗牛喜温暖、阴暗、潮湿的环境,昼伏夜出,傍晚或清晨取食,遇到阴雨天则整天栖息在植株上或阴暗处。
3. 危害特点
同型巴蜗牛取食紫叶酢浆草的叶片和叶柄。成贝和幼贝用齿舌刮食紫叶酢浆草的叶片和叶柄,造成空洞或缺刻,严重时吃光叶片,咬断植株根茎,造成缺苗断垄,甚至毁种重植。取食造成的伤口有时还会诱发软腐病,导致叶片、鳞茎或根系腐烂坏死。同型巴蜗牛爬过的地方留下的白色发亮胶质及黑绿色虫粪,影响紫叶酢浆草的光合作用。
4. 防治措施
①农业防治:清洁田园,雨后中耕、松土,清除田间杂草、石块和植物残体等杂物,破坏同型巴蜗牛栖息地和产卵场所。秋季深翻土壤,造成部分越冬成贝和幼贝机械伤亡,并暴露地表被天敌啄食或冻死,卵被日晒爆裂。控制土壤中水分对防治同型巴蜗牛起着关键作用,上半年雨水较多,特别是地下水位高的地区,应及时开沟排除积水,降低土壤湿度。人工捕捉虽然费时,但很有效,坚持在其每天日出前或阴天活动时,在土壤表面和叶片上捕捉,捕捉的同型巴蜗牛一定要杀死,不能弃之不管,以防其体内的卵在母体死亡后孵化。
②化学防治:当清晨同型巴蜗牛潜入土中时(阴天可在上午)用硫酸铜1﹕800倍液或1%的食盐水喷洒防治。用灭蜗灵800-1000倍液或氨水70-400倍液喷洒防治。建议对上述药品交替使用,以保证杀蜗保叶,并延缓同型巴蜗牛对药剂产生抗药性。用多聚乙醛、薯瘟锡、密达等药剂配成毒土于傍晚撒施也有一定的效果。也可以撒施茶籽饼粉末、在根际土面上撒施8%的灭蜗灵颗粒剂,同样可以起到防治同型巴蜗牛的效果,在花盆周围喷洒敌百虫、溴氰菊酯、石灰粉都能够有效杀死或驱走同型巴蜗牛。
野蛞蝓(Agriolimax agrestis)
1. 形态特征
野蛞蝓属于柄眼目(Stylommatophora)蛞蝓科(Limacidae),又名鼻涕虫。成体纺锤形,长20-25mm,宽4-6mm;体表光滑,无外壳,暗灰色、黄白色或灰红色;触角两对,暗黑色,眼在后触角端部;体背前端具外套膜,边缘卷起,上有明显的同心圆生长线,黏液无色;卵为白色透明,胶质状椭圆形,聚集成块于卵囊内;幼体初孵时淡褐色,体似成体。
2. 发生规律
野蛞蝓周年发生1-2代,以成体和幼体在植株根部湿土下越冬,春秋为害较重。气温在11.5-18.5℃,土壤含水量在20-30%对其繁殖有利。野蛞蝓白天潜伏紫叶酢浆草根部和土缝间,夜间爬出地面活动,危害紫叶酢浆草生长。它耐饥饿能力强,在食物缺乏或不良条件下能不吃、不动。野蛞蝓性喜阴暗、潮湿的环境,特别是春季温室的角隅处和植株密度大、通风差的环境危害最重。取食活动最盛的时间为傍晚到第二天天刚亮时。野蛞蝓遇不良环境如干燥、异味刺激等,能迅速将腹足收缩于壳内,并分泌粘液,在壳口外形成液膜,以保护自己渡过不良环境。但对糖有强烈的趋向性。野蛞蝓怕光,强日照下2-3h就会死亡。
3. 危害特点
野蛞蝓食性杂,喜食紫叶酢浆草的叶片和叶柄,形成不规则的缺刻、孔洞或死苗。受害叶片被刮食并被排留的粪便污染,失去观赏价值。野蛞蝓的身体带有多种病菌,其咬食过的部位所造成的伤口成为病菌入侵的通道,会致使菌类感染,使叶片腐烂。
4. 防治措施
野蛞蝓具有很强的隐蔽性,体表分泌大量粘液,药液不易直接到达虫体,一般杀虫剂难以奏效,是盆栽紫叶酢浆草一种较为难治的有害生物。
①农业防治:在大棚中挖好排水沟,注意排水,降低地下水位,及时清除杂草。晴天中耕除草,使卵暴露于土表自行死亡。在露地摆放紫叶酢浆草场所边缘撒石灰粉或草木灰,降低湿度,造成不利于野蛞蝓活动的环境,当野蛞蝓爬过后身体会因失水死亡。
②化学防治:于野蛞蝓盛发期喷洒碳酸氢铵100倍液、40%的蛞蝓敌浓水剂100倍液等药剂。由于蛞蝓白天不活动,药液不易喷到野蛞蝓体上,一般防治效果不理想。因此,在进行化学防治前应对温室内地面和花盆内浇水,增大环境湿度,以利蛞蝓活动,于傍晚施药。为了达到持续有效的防治效果,要连续进行2-3次防治。利用野蛞蝓的趋香习性,用蜗牛敌配成含有效成份4%的油枯粉或玉米粉毒饵,于傍晚撒于花盆缝隙间地面或花盆边缘处诱杀,化学防治试验表明,防治效果也可达85%以上。
紫叶酢浆草的病虫害防治是一项复杂的工作,综合性较强。应该以农事活动为基础,以防为主,杜绝病虫害的来源,结合物理方法、化学药剂和生物天敌进行综合治理。遵循“治早、治小、治了”的原则,将病虫害消灭在发生的初始阶段,而不能等到紫叶酢浆草受害严重后再去治理。\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
月经不尽褐色的是怎么回事 月经前后有褐色分泌物是什么原因 二十四节气的重要意义24节气在生活中的作用 你来我往,猜一个数字? 姓谭女孩起什么名字最优雅 男孩姓谭的好名字 黄家驹在beyond的地位 黄家驹是Beyond的主唱吗? 老板对员工的新年微信 每次感冒和一些小毛病,我都是选择运动出身汗,让它自然好,请问这种方 ... 紫叶酢浆草有毒吗? 紫叶酢浆草冬季如何栽植 紫叶酢浆草有好处吗 紫叶酢浆草该如何养?嫩芽掉了还会长芽吗? 紫色酢浆草养护? 红塔山不同地方买的扫描二维码提示不一样什么情况? 为什么说一物一码不仅是防伪,更重要的是营销? 什么是一物一码?适合什么行业? 一物一码营销有那些好处,有什么用? 一物一码营销效果咋样,有做过的朋友吗? 什么是一物一码? 凉拌海带丝的做法。急求!!! 豆瓣网怎么看电视?只有介绍,没有观看,谢谢了 我们在一起好几年了,最近她把手机密码换了,而且我做啥都对我不满意,耍脾气,大吼大叫是不是有别人了? 老婆把手机密码修改成我不知道的密码。她还要我相信她,你说,荒寥吗? 如何在豆瓣上看电视剧,不了解走开 四川凉拌海带丝的做法 老婆经常把手机密码改掉是什么意思 四川凉拌海带丝的做法。 川味凉拌海带丝的做法 紫叶酢浆草叶子生长有问题怎么办? 海尔模卡电视LB37R3在客厅,电脑在卧室,怎样在电视上上网看电影?需要买什么设备或是线连接? 知道的说说紫色酢浆草多久浇一次水 海尔模卡电视怎么浏览网页? 天天喝奶茶却暴瘦20多斤,谁是罪魁祸首呢? 小伙天天喝奶茶暴瘦20斤,他暴瘦与喝奶茶有关系吗? 广东男子每天喝奶茶,却暴瘦20斤,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奶茶高热量,为何一男子喝完却暴瘦呢? 喝奶茶会瘦嘛? 一男子天天喝奶茶暴瘦20斤,为何这么不科学呢? GT·TRANCK是什么衣服的标致? 今为什么喝奶茶 喝奶茶是肥胖的原因吗? G.T是个衣服品牌么? 男子天天喝奶茶暴瘦20斤到医院检查,医生对此有何表示? gtyt后面还有studios是什么品牌? 为什么奶不胖人茶不胖人就奶茶胖人? 一周每天只喝一杯奶茶会瘦吗? GT怎么样 我现在在喝奶茶也瘦了几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