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1 13:0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0:55
Fulgora candelaria Linnaeus
别名
龙眼樗鸡、龙眼蜡蝉。
形态(图4-81)
图4-81 龙眼鸡
1.成虫 2.被害状
成虫体长37—42mm,翅展70—80mm,体橙*。头额延伸似鼻,向上弯曲,末端圆形,从延伸的末端到复眼的长度等于中胸与腹部之和,额突背面红褐色,腹面*,散布许多白点。复眼黑褐色。触角粗短,第二节膨大,黑褐色。前胸背板具中脊和两个深凹形的小斑,中胸背板色较深,背板前缘具4个倒锥形的黑褐色斑,其两侧各具有一个斜条形的黑褐色斑,中部具放射形的脊线3条。腹部背面桔*,腹面黑褐色,各节后缘为*狭带,腹部末端肛管黑褐色。前翅底色黑褐色,脉纹似密网状,绿色,围有黄边,使全翅显现墨绿色或黄绿色,翅基有一黄赭色横带,近1/3处有两条交叉的黄赭色横带,有时中断,在翅的端半部散布着有14个圆形黄斑,这些横带和圆斑的边缘常围有白色蜡粉。后翅橙*,顶角黑褐色,脉纹桔*,在褐色部分中为黑色。足黄褐色,但前、中足的胫、跗节为褐色。卵白色,近孵化时为灰黑色,桶形,长2.5—5.6mm,前端有一锥形突起。卵盖椭圆形,60—100余粒聚集排列成长方形的卵块,上被白色蜡粉。初龄若虫体长4.2mm左右,似酒瓶,黑色。
生活史及习性
在福建福州1年发生1代,以成虫越冬。越冬成虫多潜伏于枝条分叉处的下侧,次年3月开始在枝干上刺吸取食,4月以后常飞翔于果林内树冠中,5月上、中旬交配。雌虫交配后7—14天产卵。卵多产在2m高的树干平坦处。一般一头雌虫只产1个卵块,5月份为产卵盛期。卵期19—31天,平均25天。若虫于6月孵化,9月上、中旬出现成虫。成、若虫吸食树干和枝梢液汁,能飞善跳。发生为害严重时,虫口布满枝叶丛间。
天敌有龙眼鸡寄蛾(Fulgoraecia bowringi)。
防治方法
1.修剪除虫
结合冬夏季修剪,剪除有虫枝叶和过密枝条,以减少虫源和不利于该虫发生。
2.捕杀成、若虫
用扫帚扫落若虫,同时于园内放鸡鸭喙食;或用捕虫网网柄敲打枝干,成虫受惊后飞出,然后网捕。
3.药剂防治
在若虫盛发期选用: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或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40%乐果乳油1000倍液;50%杀螟硫磷乳油800—1000倍液;50%磷胺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若虫的效果甚好,敌敌畏对成虫也有效。
枇杷害虫
(李继祥)
我国是枇杷的原始起源中心之一。枇杷在我国南方栽培甚广,分布范围与柑桔相近,以江苏、浙江、湖南、湖北、福建和四川栽培较多。为害枇杷的害虫计有105种,其中以枇杷瘤蛾(Melanographia flexineata)、苹掌舟蛾(Phalera flavescens)、枇杷灰蝶(Rapala sp.)和粒肩天牛(Apriona germari)等为害严重。此外,梨小食心虫、银毛吹绵蚧、龟蜡蚧、蓑蛾类、吸果夜蛾、柑桔小实蝇、咖啡木蠹蛾、荔枝拟木蠹蛾等为害枇杷亦较严重。其中枇杷瘤蛾发生面广,为害最为严重。该虫以幼虫取食嫩叶、嫩芽,大发生时连老叶、嫩茎表皮和花果也被吃光,整个植株仅剩叶脉,导致植株成片死亡,幼树遭害更为严重。50—80年代在浙江、福建等枇杷主产区常猖獗成灾。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0:55
Fulgora candelaria Linnaeus
别名
龙眼樗鸡、龙眼蜡蝉。
形态(图4-81)
图4-81 龙眼鸡
1.成虫 2.被害状
成虫体长37—42mm,翅展70—80mm,体橙*。头额延伸似鼻,向上弯曲,末端圆形,从延伸的末端到复眼的长度等于中胸与腹部之和,额突背面红褐色,腹面*,散布许多白点。复眼黑褐色。触角粗短,第二节膨大,黑褐色。前胸背板具中脊和两个深凹形的小斑,中胸背板色较深,背板前缘具4个倒锥形的黑褐色斑,其两侧各具有一个斜条形的黑褐色斑,中部具放射形的脊线3条。腹部背面桔*,腹面黑褐色,各节后缘为*狭带,腹部末端肛管黑褐色。前翅底色黑褐色,脉纹似密网状,绿色,围有黄边,使全翅显现墨绿色或黄绿色,翅基有一黄赭色横带,近1/3处有两条交叉的黄赭色横带,有时中断,在翅的端半部散布着有14个圆形黄斑,这些横带和圆斑的边缘常围有白色蜡粉。后翅橙*,顶角黑褐色,脉纹桔*,在褐色部分中为黑色。足黄褐色,但前、中足的胫、跗节为褐色。卵白色,近孵化时为灰黑色,桶形,长2.5—5.6mm,前端有一锥形突起。卵盖椭圆形,60—100余粒聚集排列成长方形的卵块,上被白色蜡粉。初龄若虫体长4.2mm左右,似酒瓶,黑色。
生活史及习性
在福建福州1年发生1代,以成虫越冬。越冬成虫多潜伏于枝条分叉处的下侧,次年3月开始在枝干上刺吸取食,4月以后常飞翔于果林内树冠中,5月上、中旬交配。雌虫交配后7—14天产卵。卵多产在2m高的树干平坦处。一般一头雌虫只产1个卵块,5月份为产卵盛期。卵期19—31天,平均25天。若虫于6月孵化,9月上、中旬出现成虫。成、若虫吸食树干和枝梢液汁,能飞善跳。发生为害严重时,虫口布满枝叶丛间。
天敌有龙眼鸡寄蛾(Fulgoraecia bowringi)。
防治方法
1.修剪除虫
结合冬夏季修剪,剪除有虫枝叶和过密枝条,以减少虫源和不利于该虫发生。
2.捕杀成、若虫
用扫帚扫落若虫,同时于园内放鸡鸭喙食;或用捕虫网网柄敲打枝干,成虫受惊后飞出,然后网捕。
3.药剂防治
在若虫盛发期选用: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或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40%乐果乳油1000倍液;50%杀螟硫磷乳油800—1000倍液;50%磷胺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若虫的效果甚好,敌敌畏对成虫也有效。
枇杷害虫
(李继祥)
我国是枇杷的原始起源中心之一。枇杷在我国南方栽培甚广,分布范围与柑桔相近,以江苏、浙江、湖南、湖北、福建和四川栽培较多。为害枇杷的害虫计有105种,其中以枇杷瘤蛾(Melanographia flexineata)、苹掌舟蛾(Phalera flavescens)、枇杷灰蝶(Rapala sp.)和粒肩天牛(Apriona germari)等为害严重。此外,梨小食心虫、银毛吹绵蚧、龟蜡蚧、蓑蛾类、吸果夜蛾、柑桔小实蝇、咖啡木蠹蛾、荔枝拟木蠹蛾等为害枇杷亦较严重。其中枇杷瘤蛾发生面广,为害最为严重。该虫以幼虫取食嫩叶、嫩芽,大发生时连老叶、嫩茎表皮和花果也被吃光,整个植株仅剩叶脉,导致植株成片死亡,幼树遭害更为严重。50—80年代在浙江、福建等枇杷主产区常猖獗成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