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09 13:41
共2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2-04-09 18:02
import memcache 2 3 mc = memcache.Client([‘10.211.55.4:12000‘], debug=True) 4 mc.set("foo", "bar") 5 ret = mc.get(‘foo‘) 6 print retPs:debug = True 表示运行出现错误时,现实错误信息,上线后移除该参数。
2、天生支持集群
python-memcached模块原生支持集群操作,其原理是在内存维护一个主机列表,且集群中主机的权重值和主机在列表中重复出现的次数成正比
1 主机 权重 2 1.1.1.1 1 3 1.1.1.2 2 4 1.1.1.3 1 5 6 那么在内存中主机列表为: 7 host_list = ["1.1.1.1", "1.1.1.2", "1.1.1.2", "1.1.1.3", ]
如果用户根据如果要在内存中创建一个键值对(如:k1 = "v1"),那么要执行一下步骤:
代码实现如下:
1 mc = memcache.Client([(‘1.1.1.1:12000‘, 1), (‘1.1.1.2:12000‘, 2), (‘1.1.1.3:12000‘, 1)], debug=True) 2 3 mc.set(‘k1‘, ‘v1‘)
3、add
添加一条键值对,如果已经存在的 key,重复执行add操作异常
1 #!/usr/bin/env python 2 # -*- coding:utf-8 -*- 3 import memcache 4 5 mc = memcache.Client([‘10.211.55.4:12000‘], debug=True) 6 mc.add(‘k1‘, ‘v1‘) 7 # mc.add(‘k1‘, ‘v2‘) # 报错,对已经存在的key重复添加,失败!!!
4、replace
replace 修改某个key的值,如果key不存在,则异常
1 #!/usr/bin/env python 2 # -*- coding:utf-8 -*- 3 import memcache 4 5 mc = memcache.Client([‘10.211.55.4:12000‘], debug=True) 6 # 如果memcache中存在kkkk,则替换成功,否则一场 7 mc.replace(‘kkkk‘,‘999‘)
5、set 和 set_multi
set 设置一个键值对,如果key不存在,则创建,如果key存在,则修改
set_multi 设置多个键值对,如果key不存在,则创建,如果key存在,则修改
1 #!/usr/bin/env python 2 # -*- coding:utf-8 -*- 3 import memcache 4 5 mc = memcache.Client([‘10.211.55.4:12000‘], debug=True) 6 7 mc.set(‘key0‘, ‘wupeiqi‘) 8 9 mc.set_multi({‘key1‘: ‘val1‘, ‘key2‘: ‘val2‘})
6、delete 和 delete_multi
delete 在Memcached中删除指定的一个键值对
delete_multi 在Memcached中删除指定的多个键值对
1 #!/usr/bin/env python 2 # -*- coding:utf-8 -*- 3 import memcache 4 5 mc = memcache.Client([‘10.211.55.4:12000‘], debug=True) 6 7 mc.delete(‘key0‘) 8 mc.delete_multi([‘key1‘, ‘key2‘])
7、get 和 get_multi
get 获取一个键值对
get_multi 获取多一个键值对
1 #!/usr/bin/env python 2 # -*- coding:utf-8 -*- 3 import memcache 4 5 mc = memcache.Client([‘10.211.55.4:12000‘], debug=True) 6 7 val = mc.get(‘key0‘) 8 item_dict = mc.get_multi(["key1", "key2", "key3"])
8、append 和 prepend
append 修改指定key的值,在该值 后面 追加内容
prepend 修改指定key的值,在该值 前面 插入内容
1 #!/usr/bin/env python 2 # -*- coding:utf-8 -*- 3 import memcache 4 5 mc = memcache.Client([‘10.211.55.4:12000‘], debug=True) 6 # k1 = "v1" 7 8 mc.append(‘k1‘, ‘after‘) 9 # k1 = "v1after" 10 11 mc.prepend(‘k1‘, ‘before‘) 12 # k1 = "beforev1after"
9、decr 和 incr
incr 自增,将Memcached中的某一个值增加 N ( N默认为1 )
decr 自减,将Memcached中的某一个值减少 N ( N默认为1 )
1 #!/usr/bin/env python 2 # -*- coding:utf-8 -*- 3 import memcache 4 5 mc = memcache.Client([‘10.211.55.4:12000‘], debug=True) 6 mc.set(‘k1‘, ‘777‘) 7 8 mc.incr(‘k1‘) 9 # k1 = 778 10 11 mc.incr(‘k1‘, 10) 12 # k1 = 788 13 14 mc.decr(‘k1‘) 15 # k1 = 787 16 17 mc.decr(‘k1‘, 10) 18 # k1 = 777
10、gets 和 cas
如商城商品剩余个数,假设改值保存在memcache中,product_count = 900
A用户刷新页面从memcache中读取到product_count = 900
B用户刷新页面从memcache中读取到product_count = 900
如果A、B用户均购买商品
A用户修改商品剩余个数 product_count=899
B用户修改商品剩余个数 product_count=899
如此一来缓存内的数据便不在正确,两个用户购买商品后,商品剩余还是 899
如果使用python的set和get来操作以上过程,那么程序就会如上述所示情况!
如果想要避免此情况的发生,只要使用 gets 和 cas 即可,如:
1 #!/usr/bin/env python 2 # -*- coding:utf-8 -*- 3 import memcache 4 mc = memcache.Client([‘10.211.55.4:12000‘], debug=True, cache_cas=True) 5 6 v = mc.gets(‘product_count‘) 7 # ... 8 # 如果有人在gets之后和cas之前修改了product_count,那么,下面的设置将会执行失败,剖出异常,从而避免非正常数据的产生 9 mc.cas(‘product_count‘, "899")
Ps:本质上每次执行gets时,会从memcache中获取一个自增的数字,通过cas去修改gets的值时,会携带之前获取的自增值和memcache中的自增值进行比较,如果相等,则可以提交,如果不想等,那表示在gets和cas执行之间,又有其他人执行了gets(获取了缓冲的指定值), 如此一来有可能出现非正常数据,则不允许修改。
Memcached 真的过时了吗?
二、redis
redis是一个key-value存储系统。和Memcached类似,它支持存储的value类型相对更多,包括string(字符串)、list(链表)、set(集合)、zset(sorted set --有序集合)和hash(哈希类型)。这些数据类型都支持push/pop、add/remove及取交集并集和差集及更丰富的操作,而且这些操作都是原子性的。在此基础上,redis支持各种不同方式的排序。与memcached一样,为了保证效率,数据都是缓存在内存中。区别的是redis会周期性的把更新的数据写入磁盘或者把修改操作写入追加的记录文件,并且在此基础上实现了master-slave(主从)同步。
API使用
redis-py 的API的使用可以分类为:
1.操作模式
redis-py提供两个类Redis和StrictRedis用于实现Redis的命令,StrictRedis用于实现大部分官方的命令,并使用官方的语法和命令,Redis是StrictRedis的子类,用于向后兼容旧版本的redis-py。
1 #!/usr/bin/env python 2 # -*- coding:utf-8 -*- 3 4 import redis 5 6 r = redis.Redis(host=‘10.211.55.4‘, port=6379) 7 r.set(‘foo‘, ‘Bar‘) 8 print r.get(‘foo‘)
2.连接池
redis-py使用connection pool来管理对一个redis server的所有连接,避免每次建立、释放连接的开销。默认,每个Redis实例都会维护一个自己的连接池。可以直接建立一个连接池,然后作为参数Redis,这样就可以实现多个Redis实例共享一个连接池。
1 #!/usr/bin/env python 2 # -*- coding:utf-8 -*- 3 4 import redis 5 6 pool = redis.ConnectionPool(host=‘10.211.55.4‘, port=6379) 7 8 r = redis.Redis(connection_pool=pool) 9 r.set(‘foo‘, ‘Bar‘) 10 print r.get(‘foo‘)
3、操作
String操作,redis中的String在在内存中按照一个name对应一个value来存储。如图:
set(name, value, ex=None, px=None, nx=False, xx=False)
1 在Redis中设置值,默认,不存在则创建,存在则修改 2 参数: 3 ex,过期时间(秒) 4 px,过期时间(毫秒) 5 nx,如果设置为True,则只有name不存在时,当前set操作才执行 6 xx,如果设置为True,则只有name存在时,岗前set操作才执行
setnx(name, value)
# 设置值,只有name不存在时,执行设置操作(添加)
setex(name, value, time)
1 # 设置值 2 # 参数: 3 # time,过期时间(数字秒 或 timedelta对象)
psetex(name, time_ms, value)
1 # 设置值 2 # 参数: 3 # time_ms,过期时间(数字毫秒 或 timedelta对象)
mset(*args, **kwargs)
1 批量设置值 2 如: 3 mset(k1=‘v1‘, k2=‘v2‘) 4 或 5 mget({‘k1‘: ‘v1‘, ‘k2‘: ‘v2‘})
get(name)
1 获取值
mget(keys, *args)
1 批量获取 2 如: 3 mget(‘ylr‘, ‘wupeiqi‘) 4 或 5 r.mget([‘ylr‘, ‘wupeiqi‘])
getset(name, value)
1 设置新值并获取原来的值
getrange(key, start, end)
1 # 获取子序列(根据字节获取,非字符) 2 # 参数: 3 # name,Redis 的 name 4 # start,起始位置(字节) 5 # end,结束位置(字节) 6 # 如: "武沛齐" ,0-3表示 "武"
setrange(name, offset, value)
1 # 修改字符串内容,从指定字符串索引开始向后替换(新值太长时,则向后添加) 2 # 参数: 3 # offset,字符串的索引,字节(一个汉字三个字节) 4 # value,要设置的值
setbit(name, offset, value)
1 # 对name对应值的二进制表示的位进行操作 2 3 # 参数: 4 # name,redis的name 5 # offset,位的索引(将值变换成二进制后再进行索引) 6 # value,值只能是 1 或 0 7 8 # 注:如果在Redis中有一个对应: n1 = "foo", 9 那么字符串foo的二进制表示为:01100110 01101111 01101111 10 所以,如果执行 setbit(‘n1‘, 7, 1),则就会将第7位设置为1, 11 那么最终二进制则变成 01100111 01101111 01101111,即:"goo" 12 13 # 扩展,转换二进制表示: 14 15 # source = "武沛齐" 16 source = "foo" 17 18 for i in source: 19 num = ord(i) 20 print bin(num).replace(‘b‘,‘‘) 21 22 特别的,如果source是汉字 "武沛齐"怎么办? 23 答:对于utf-8,每一个汉字占 3 个字节,那么 "武沛齐" 则有 9个字节 24 对于汉字,for循环时候会按照 字节 迭代,那么在迭代时,将每一个字节转换 十进制数,然后再将十进制数转换成二进制 25 11100110 10101101 10100110 11100110 10110010 10011011 11101001 10111101 10010000 26 -------------------------- ----------------------------- ----------------------------- 27 武 沛 齐
getbit(name, offset)
1 # 获取name对应的值的二进制表示中的某位的值 (0或1)
bitcount(key, start=None, end=None)
1 # 获取name对应的值的二进制表示中 1 的个数 2 # 参数: 3 # key,Redis的name 4 # start,位起始位置 5 # end,位结束位置
bitop(operation, dest, *keys)
1 # 获取多个值,并将值做位运算,将最后的结果保存至新的name对应的值 2 3 # 参数: 4 # operation,AND(并) 、 OR(或) 、 NOT(非) 、 XOR(异或) 5 # dest, 新的Redis的name 6 # *keys,要查找的Redis的name 7 8 # 如: 9 bitop("AND", ‘new_name‘, ‘n1‘, ‘n2‘, ‘n3‘) 10 # 获取Redis中n1,n2,n3对应的值,然后讲所有的值做位运算(求并集),然后将结果保存 new_name 对应的值中
strlen(name)
1 # 返回name对应值的字节长度(一个汉字3个字节)
incr(self, name, amount=1)
1 # 自增 name对应的值,当name不存在时,则创建name=amount,否则,则自增。 2 3 # 参数: 4 # name,Redis的name 5 # amount,自增数(必须是整数) 6 7 # 注:同incrby
incrbyfloat(self, name, amount=1.0)
1 # 自增 name对应的值,当name不存在时,则创建name=amount,否则,则自增。 2 3 # 参数: 4 # name,Redis的name 5 # amount,自增数(浮点型)
decr(self, name, amount=1)
1 # 自减 name对应的值,当name不存在时,则创建name=amount,否则,则自减。 2 3 # 参数: 4 # name,Redis的name 5 # amount,自减数(整数)
append(key, value)
1 # 在redis name对应的值后面追加内容 2 3 # 参数: 4 key, redis的name 5 value, 要追加的字符串
Hash操作,redis中Hash在内存中的存储格式如下图:
hset(name, key, value)
1 # name对应的hash中设置一个键值对(不存在,则创建;否则,修改) 2 3 # 参数: 4 # name,redis的name 5 # key,name对应的hash中的key 6 # value,name对应的hash中的value 7 8 # 注: 9 # hsetnx(name, key, value),当name对应的hash中不存在当前key时则创建(相当于添加)
hmset(name, mapping)
1 # 在name对应的hash中批量设置键值对 2 3 # 参数: 4 # name,redis的name 5 # mapping,字典,如:{‘k1‘:‘v1‘, ‘k2‘: ‘v2‘} 6 7 # 如: 8 # r.hmset(‘xx‘, {‘k1‘:‘v1‘, ‘k2‘: ‘v2‘})
hget(name,key)
1 # 在name对应的hash中获取根据key获取value
hmget(name, keys, *args)
1 # 在name对应的hash中获取多个key的值 2 3 # 参数: 4 # name,reids对应的name 5 # keys,要获取key集合,如:[‘k1‘, ‘k2‘, ‘k3‘] 6 # *args,要获取的key,如:k1,k2,k3 7 8 # 如: 9 # r.mget(‘xx‘, [‘k1‘, ‘k2‘]) 10 # 或 11 # print r.hmget(‘xx‘, ‘k1‘, ‘k2‘)
hgetall(name)
1 # 获取name对应hash的所有键值
hlen(name)
1 2 # 获取name对应的hash中键值对的个数
hkeys(name)
1 # 获取name对应的hash中所有的key的值
hvals(name)
1 2 # 获取name对应的hash中所有的value的值
hexists(name, key)
1 # 检查name对应的hash是否存在当前传入的key
hdel(name,*keys)
1 2 # 将name对应的hash中指定key的键值对删除
hincrby(name, key, amount=1)
1 # 自增name对应的hash中的指定key的值,不存在则创建key=amount 2 # 参数: 3 # name,redis中的name 4 # key, hash对应的key 5 # amount,自增数(整数)
hincrbyfloat(name, key, amount=1.0)
1 # 自增name对应的hash中的指定key的值,不存在则创建key=amount 2 3 # 参数: 4 # name,redis中的name 5 # key, hash对应的key 6 # amount,自增数(浮点数) 7 8 # 自增name对应的hash中的指定key的值,不存在则创建key=amount
hscan(name, cursor=0, match=None, count=None)
1 # 增量式迭代获取,对于数据大的数据非常有用,hscan可以实现分片的获取数据,并非一次性将数据全部获取完,从而放置内存被撑爆 2 3 # 参数: 4 # name,redis的name 5 # cursor,游标(基于游标分批取获取数据) 6 # match,匹配指定key,默认None 表示所有的key 7 # count,每次分片最少获取个数,默认None表示采用Redis的默认分片个数 8 9 # 如: 10 # 第一次:cursor1, data1 = r.hscan(‘xx‘, cursor=0, match=None, count=None) 11 # 第二次:cursor2, data1 = r.hscan(‘xx‘, cursor=cursor1, match=None, count=None) 12 # ... 13 # 直到返回值cursor的值为0时,表示数据已经通过分片获取完毕
hscan_iter(name, match=None, count=None)
1 # 利用yield封装hscan创建生成器,实现分批去redis中获取数据 2 3 # 参数: 4 # match,匹配指定key,默认None 表示所有的key 5 # count,每次分片最少获取个数,默认None表示采用Redis的默认分片个数 6 7 # 如: 8 # for item in r.hscan_iter(‘xx‘): 9 # print item
List操作,redis中的List在在内存中按照一个name对应一个List来存储。如图:
lpush(name,values)
1 # 在name对应的list中添加元素,每个新的元素都添加到列表的最左边 2 3 # 如: 4 # r.lpush(‘oo‘, 11,22,33) 5 # 保存顺序为: 33,22,11 6 7 # 扩展: 8 # rpush(name, values) 表示从右向左操作
lpushx(name,value)
1 # 在name对应的list中添加元素,只有name已经存在时,值添加到列表的最左边 2 3 # 更多: 4 # rpushx(name, value) 表示从右向左操作
llen(name)
1 # name对应的list元素的个数
linsert(name, where, refvalue, value))
1 # 在name对应的列表的某一个值前或后插入一个新值 2 3 # 参数: 4 # name,redis的name 5 # where,BEFORE或AFTER 6 # refvalue,标杆值,即:在它前后插入数据 7 # value,要插入的数据
r.lset(name, index, value)
1 # 对name对应的list中的某一个索引位置重新赋值 2 3 # 参数: 4 # name,redis的name 5 # index,list的索引位置 6 # value,要设置的值
r.lrem(name, value, num)
1 # 在name对应的list中删除指定的值 2 3 # 参数: 4 # name,redis的name 5 # value,要删除的值 6 # num, num=0,删除列表中所有的指定值; 7 # num=2,从前到后,删除2个; 8 # num=-2,从后向前,删除2个
lpop(name)
1 # 在name对应的列表的左侧获取第一个元素并在列表中移除,返回值则是第一个元素 2 3 # 更多: 4 # rpop(name) 表示从右向左操作
lindex(name, index)
1 # 在name对应的列表中根据索引获取列表元素
lrange(name, start, end)
1 # 在name对应的列表分片获取数据 2 # 参数: 3 # name,redis的name 4 # start,索引的起始位置 5 # end,索引结束位置
ltrim(name, start, end)
1 # 在name对应的列表中移除没有在start-end索引之间的值 2 # 参数: 3 # name,redis的name 4 # start,索引的起始位置 5 # end,索引结束位置
rpoplpush(src, dst)
1 # 从一个列表取出最右边的元素,同时将其添加至另一个列表的最左边 2 # 参数: 3 # src,要取数据的列表的name 4 # dst,要添加数据的列表的name
blpop(keys, timeout)
1 # 将多个列表排列,按照从左到右去pop对应列表的元素 2 3 # 参数: 4 # keys,redis的name的集合 5 # timeout,超时时间,当元素所有列表的元素获取完之后,阻塞等待列表内有数据的时间(秒), 0 表示永远阻塞 6 7 # 更多: 8 # r.brpop(keys, timeout),从右向左获取数据
brpoplpush(src, dst, timeout=0)
1 # 从一个列表的右侧移除一个元素并将其添加到另一个列表的左侧 2 3 # 参数: 4 # src,取出并要移除元素的列表对应的name 5 # dst,要插入元素的列表对应的name 6 # timeout,当src对应的列表中没有数据时,阻塞等待其有数据的超时时间(秒),0 表示永远阻塞
自定义增量迭代
1 # 由于redis类库中没有提供对列表元素的增量迭代,如果想要循环name对应的列表的所有元素,那么就需要: 2 # 1、获取name对应的所有列表 3 # 2、循环列表 4 # 但是,如果列表非常大,那么就有可能在第一步时就将程序的内容撑爆,所有有必要自定义一个增量迭代的功能: 5 6 def list_iter(name): 7 """ 8 自定义redis列表增量迭代 9 :param name: redis中的name,即:迭代name对应的列表 10 :return: yield 返回 列表元素 11 """ 12 list_count = r.llen(name) 13 for index in xrange(list_count): 14 yield r.lindex(name, index) 15 16 # 使用 17 for item in list_iter(‘pp‘): 18 print item
Set操作,Set集合就是不允许重复的列表
sadd(name,values)
1 # name对应的集合中添加元素
scard(name)
1 # 获取name对应的集合中元素个数
sdiff(keys, *args)
1 # 在第一个name对应的集合中且不在其他name对应的集合的元素集合
sdiffstore(dest, keys, *args)
1 # 获取第一个name对应的集合中且不在其他name对应的集合,再将其新加入到dest对应的集合中
sinter(keys, *args)
1 # 获取多一个name对应集合的并集
sinterstore(dest, keys, *args)
1 # 获取多一个name对应集合的并集,再讲其加入到dest对应的集合中
sismember(name, value)
1 # 检查value是否是name对应的集合的成员
smembers(name)
1 # 获取name对应的集合的所有成员
smove(src, dst, value)
1 # 将某个成员从一个集合中移动到另外一个集合
spop(name)
1 # 从集合的右侧(尾部)移除一个成员,并将其返回
srandmember(name, numbers)
1 # 从name对应的集合中随机获取 numbers 个元素
srem(name, values)
1 # 在name对应的集合中删除某些值
sunion(keys, *args)
&nb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09 15:10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D |
试题分析:本文讲述了一个患病的小男孩本来不为同学所接受,后来在老师组织的一次活动中同学们了解了他的情况,逐渐接纳了他的故事。 小题1:A 细节题。根据文章第二段The teacher gave one to each child. On that beautiful spring day, the children were to go out and discover for themselves some symbol of “new life” and place it inside the plastic(塑料)eggs.可知老师让他们出去寻找新生活的象征。故A正确。 小题2:C 细节题。根据文章倒数第四行Not a sound was heard in class at all.可知大家听了他的话以后都没有说话。故C正确。 小题3:D 推理题。根据文章倒数3,4行From that day on, Philip became a real part of the group. They welcomed him, and whatever made him different was never mentioned again.可知他最后成为了班级的一部分,大家都接纳了他。故D正确。 点评:本文讲述了一个患病的小男孩本来不为同学所接受,后来在老师组织的一次活动中同学们了解了他的情况,逐渐接纳了他的故事。文章基本上是考查细节题,对此类题型考生可以首先从问题中找到关键词,然后以此为线索,运用略读及查阅的技巧在文中迅速寻找这一细节,找到后再把这一部分内容仔细阅读一遍,仔细比较所给选项与文中细节的细微区别,在准确理解细节的前提下,最后确定最佳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