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17:1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9 12:24
从1966年*开始,在长达7年的时间里,中国没有拍摄一部故事片,这段时间人们到电影院只能看样板戏电影,新闻记录片,科教片,朝鲜和阿尔巴尼亚电影,苏联的几部老电影,还有我国*前拍的几部老电影比如“三战”什么的。直到1973年,才终于开始拍摄新故事片,第一批上映的有三部,分别是《艳阳天》、《青松岭》、《战洪图》(好像还有《火红的年代》)。这对于我等酷爱电影的人来说,无异于久旱逢甘雨,大家立刻扑上前去,拼命的吸吮着这久违的甘露。每部电影我们都看过很多遍,里面的台词都记得滚瓜烂熟,其中一些甚至成为我们的日常用语。重看《青松岭》,先是那首熟悉的主题曲“长鞭哎那个一呀甩呀啪啪的响哎……”然后是那些熟悉的台词,立刻打开了我尘封已久的记忆,使我彷佛又回到了少年时代。
这部电影的中心思想是反映阶级斗争的,漏网富农钱广运用赶大车的权力试图引导村民走资本主义道路,老贫农饲养员张万山在党支部的领导下与他作坚决的斗争,揭露了他的真面目,教育了落后群众和只抓生产忽视阶级斗争的队长,取得了斗争的胜利。剧情大致就是这样的。
新中国有阶级斗争有没有?当然有,*前的我不了解,至少当今社会的阶级斗争就非常尖锐、激烈、复杂,跟建国前相比,当今中国的生产力水平大幅度提高了,生产关系则没有多少改变,资产阶级仍然对工人阶级进行残酷的压迫和剥削。对比现在的阶级斗争,电影中表现的太小儿科了。电影中描写的阶级斗争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以中农身份出现的反面人物钱广实际上是个隐藏的富农,他做的一切都是出于他的阶级本性,所以和他作的斗争就是阶级斗争。第二,他是个生产队的车老板,进城给集体送货时总是给其他村民捎带一些土特产到城里卖,因为城里自由市场的价格比国营供销社收购价要高,这是引导社员走资本主义道路,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待这两件事,我只能说,剧中描写的这种所谓阶级斗争纯属扯淡!第一,应该是有成分论而不唯成分论,重在*表现。富农身份只能说明他的过去不能代表他的现在,一说他是富农他就立刻从社员变成了敌人,这是不对的,应该看他现在的表现。起码在戏里头我感觉钱广没什么大问题,他既没有想推翻*,也没有投毒放火。他无非就是想赶车,想控制住鞭杆子,个人捞点好处,并因此耍了不少小伎俩,对此批评教育一下就行了,顶多撤他的职就行了,用不着扣上个富农大帽子一棍子打死。第二,农民想致富是非常正当的,只要是通过自己的辛苦劳动,多挣点钱不应该受到指责。当时生产队里收入低,自己搞点副业,增加点收入,有什么错误呢?怎么就是搞资本主义呢?卖给供销社价格低,人家自然想在别的地方卖高价了,这也符合商品经济规律嘛。正面人物口口声声说卖给供销社是支援社会主义建设,难道支援社会主义建设就必须以损害农民利益为代价吗?显然不合理。剧中屡屡用走资本主义道路、资产阶级思想作为棍子打人,但什么是走资本主义道路、什么是资产阶级思想,恐怕作者心里都糊里糊涂。
今天看这部戏还是有意义的,它比较真实的反映了那个时期极左思潮是如何泛滥的,有助于人们了解那段历史。今天社会的极右不能证明那个时期的极左就是正确的,同样,那个时期的极左也不能证明今天的极右是正确的。
这部戏没有几个名角,因为大部分演员都是承德话剧团的演员,扮演主角张万山的李仁堂因此剧一举成名,后来成为电影演员,拍了不少电影,比如《创业》、《锁龙湖》、《泪痕》、《十月的风云》、《子夜》、《焦裕禄》等;扮演支部*的朱龙广是工程兵文工团的演员,以演《地道战》里的高传宝而著名,后来曾在电视剧《西游记》里扮演如来佛;扮演钱广的李树楠后来也演过不少电影,当然,都是反派。其实,在这部戏里我最欣赏的就是李树楠的表演。
看这部影片时,对比当年的农村,深深感受到今天农村的进步。在剧中,赶大车被作为一项技术活大加渲染,看看现在,农村还有几个赶大车的?拖拉机、摩托、农用车是现在的主要交通工具,高质量的村村通公路四通八达,农村变化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