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货币政策是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17:20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1 18:28
中国经济迎来重要里程碑——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大关。颇为难得的是,这100万亿元的背后,既不是量化宽松*,也没有零利率甚至负利率。
作为少数实施正常货币*的主要经济体之一,中国的货币*“稳”字当头,让世界看到了“世界引擎”的宏观*能力和水平。
既不“大手大脚” 也不“畏手畏脚”
当前,全球经济复苏相对缓慢,美国拟推出新一轮刺激方案。在此背景下,中国货币*的一举一动牵动全球目光。
“坚持‘稳’字当头,不急转弯。”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日前再次重申了我国货币*的基调。
“稳”字当头如何体现?首先要在总量上保证货币总量适度,流动性合理充裕。既不让市场缺钱,也不让市场的钱溢出来。
近年来,一些主要发达经济体不断采取降息和量化宽松*,开动“印钞机”带来的是债务高企、增长乏力……
中国是少数实施正常货币*的主要经济体之一,保持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
央行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末,我国M2余额为218.68万亿元,同比增长10.1%;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84.83万亿元,同比增长13.3%。
货币*既不能“大手大脚”,也不能“畏手畏脚”。在遭遇疫情冲击时,经济增速可能会大大偏离潜在的产出水平,需要把握好货币投放的力度、节奏和重点。
2020年,为应对疫情冲击,央行三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释放1.75万亿元流动性,推出9万多亿元的货币*支持措施,推动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1.5万亿元,分层次、有梯度出台再贷款再贴现*……
在“稳”字当头的货币*支持下,中国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基本面好于其他主要经济体。随着经济企稳向好,中国GDP成功迈上100万亿元大关。
加大精准支持力度 稳定企业现金流
稳健的货币*要灵活精准,“精准”如何体现?
2020年我国新增贷款量创历史新高——19.63万亿元。这些钱投向了哪里?在全年新增贷款中,企(事)业单位的新增占比超六成。其中,制造业企业、中小微企业贷款增长明显。
数据显示,2020年末,我国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5.2%,增速比上年高20.3个百分点,已连续14个月上升;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增长30.3%,比上年高7.2个百分点;房地产贷款余额增速已连续29个月回落。
精准滴灌实体经济还能从M1的数据变化得以印证。
“在稳企业保就业的结构性*支持下,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得到了大量资金支持,稳定了企业现金流,推动了企业活期存款较快增加。”央行调查统计司*阮健弘介绍,2020年11月末,我国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活期存款同比增长16.5%。
货币*不急转弯,要保持好正常货币*空间的可持续性。因此,央行明确表示,2021年继续发挥好结构性货币*工具精准滴灌作用,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仍会加大,两项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工具也明确将延续实施。
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的关系
当前,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国际经济金融形势仍然复杂严峻,货币*在有力支持实体经济的同时,要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的关系。
2020年,疫情冲击使GDP增长率较低,也使我国宏观杠杆率出现阶段性上升。不过,去年第三季度以来,宏观杠杆率增速已经放慢。去年12月,M2和社融增速较上月稍有回落,新增住户部门贷款也较上月明显少增。
专家认为,今年货币*将在稳定宏观杠杆率、化解债务风险和避免整体信用快速收缩之间做动态平衡,预计今年宏观杠杆率增速可以回到基本稳定的轨道。
“当前,全球经济复苏相对缓慢,对实体经济的压力传导和金融体系内在脆弱性叠加在一起,外部风险需要警惕。”陈雨露认为,针对外部风险,要坚持“国内优先”原则,继续做好自己的事。
2020年,我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陈雨露认为,2021年要“稳”字当头,抓住工作重点,守住风险底线。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健全宏观审慎管理、持续提升系统性风险防控能力。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1 19:46
我国的货币*一直采用的是稳健的货币*,尽最大可能的是为了避免出现金融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