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所谓“大人”并非必然包含位高与有德两个含义。在诸如“从其大体为大人”、“非礼之礼,非义之义,大人弗为”等章节中“大人”是德性极高的理想人格,而在“大人之事,小人之事”中则体现了社会分工,凸显“大人”这一概念的社会地位,甚至在“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中还批评了大人千乘车马、玉盘珍馐的物欲生活。这说明孟子确实不是将“大人”这一概念与有德必然地联系在一起。根据徐洪兴在《孟子精读》中表述的内容,他认为除了“惟大人为能格君心之非”一句是囊括位高和有德两个含义以外,其他的可以清晰分为两类,而他所强调的孟子的“大人”理想人格是指德位兼备和有德之人这两种情况。但是我们仍要提出质疑,如果代表身居高位的“大人”概念不必然拥有至德的品质的话,那么拥有至德品质的“大人”也不一定是官吏了吗?若是如此,那么在描述至德的人时为何不统称君子这一概念而要称为大人呢?除开为与“小人”这一概念对应的情况,仍有“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等”等单独的表述。本文的立场是,大人指身居高位的诸侯之属,而《孟子》中其余八点德性,都是身为大人应有的道德品性。即是说,我们以这八条德性要求身居高位的“大人”,以使这个角色发挥他的社会作用。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
孟子推崇“大人”,何为“大人”?如何才能做“大人”?
大人要保以赤子之心,对待万事万物皆是坦诚相待的,即便上级做出错误决定,他们也不会视而不见,他们会坦诚告知。他们睿智有远见,心思淳朴,言行举止有章法。何以成为大人?要成为一个“大人”,注重道德、注重智慧、注重心性之人,即大人也。
在孟子看来,怎样才能成为大人
孟子所谓“大人”并非必然包含位高与有德两个含义。在诸如“从其大体为大人”、“非礼之礼,非义之义,大人弗为”等章节中“大人”是德性极高的理想人格,而在“大人之事,小人之事”中则体现了社会分工,凸显“大人”这一概念的社会地位,甚至在“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中还批评了大人千...
儒家思想中大人指什么丿
孟子说:“有德才的人是能保持那种婴儿般天真纯朴之心的人。”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孟子说:“有大智慧的人,说的话不一定就非得要讲信用,做的事不一定要对结果负责,最重要的是符合道义。”孟子曰:“有事君人者,事是君则为容悦者也;有安社稷臣者,以安社稷...
从其大体者为大人,从其小体为小人是什么意思呀
从其大体者为大人,从其小体者为小人”这是孟子的一句话,孟子肯定“耳目之官不思”,它是在“物交物”的过程中产生认识的。认为“心”是思维器官,提出了“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孟子·告子上》)的命题。他把感官与心对立起来,过分强调思维的作用而忽视感知的意义。并主观地把...
养其大者为大人 养其小者为小人是什么意思
"养其大者为大人, 养其小者为小人"的意思是:护养 大的部分的是大人,护养小的部分的是小人。语出《饮食之人,养小失大》,出自《孟子》的《告子章句上》。原文:孟子曰:“人之于身也,兼所爱。兼所爱,则兼所养也。无尺 寸之肤不爱焉,则无尺寸之肤不养也。所以考其善不善者,岂有 他...
孟子的本心指什么,该怎么做?
通过本心而体现出来的道德,在孟子看来,是天下的普遍的道理,世界上的每一个地方的人也是这样的。只要我们自己认真的思考,就会得出和孟子一样的结论。良知良能所体现出来的本心是大家所共同具有的,这是因为大家的心理都有相同的地方。孟子说:“至於心,独无所同然乎?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谓理也,义也。圣人先得我...
孟子所谓的大丈夫应该做到哪三点,谈谈你的认识
这种大丈夫孟子也称之为“大人”,也即孔子所讲的“君子”。他的反面当然是“小人”,“贱丈夫”。下面看看孟子自己是如何讲“大丈夫”、“大人”的。 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即‘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尽上9)之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
说大人,则藐之,...吾何畏彼哉?讲了什么道理
在《孟子》里面有一句话,叫做“说大人则藐之”谈到大人物显赫的人物,则藐之,我不以为然,我看不起他们 我要讲个三七四六。为什么呢?就是所谓大人,所谓大人物 事实上没那么伟大,真正的你了解真相以后,反过来说 你真正的把你自己当成一个了不起的人的时候,所谓大人物没什么了不起。为什么人家...
古代何时把官员称为“大人”?
一、“大人”在唐宋以前的用法 “大人”一词之见于经书者,有《周易》:“大人与天地合其德”,陆德明释文引王肃云:“圣人在位之目”,《孟子》:“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庄子》:“大人者,圣人不足以当之”之类,赵翼认为这里的“大人”皆是指“德位兼言”,即道德高尚且有地位的人。...
如何利用孟子大丈夫人格精神力量来引领学生成长?
所以,高校教师应该时时刻刻设身处地,有同情之心,“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真正体谅和保护学生,这样才能得到学生的信任和亲近。总之,从孟子的“大丈夫”(“大人”)精神中,我们既要学习其对道德理想的坚守,以“反求诸己”的方式切实修习自己的德行,努力塑造“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的良师形象,又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