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17:59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29 18:51
1、丞相为百官之长,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是皇帝一下的最*职,亦称“相邦”。丞相一职食设于,秦武王时期,秦国一般置左、右两丞相,以左丞相为尊,西汉时因避汉高祖刘邦讳,“相邦”改称“相国”。相当于现在的总-理。
2、太尉主管军事,太尉一职,始置于秦,为掌武事的最高长官之,汉武帝时,更名“大司马”。相当于现在的军-委-主-席。
3、御史大夫始设于周,开始仅为国君身边记事及掌管文书之臣。秦始皇时,除了掌图籍章奏、还负责监察百官,辅佐丞相处理事务,是丞相一下的最高长官。西汉末年,更名“大司空”。相当于现在的总检-察-长。
4、“奉常”,为九卿之首,西汉始改为“太常”,王莽时曾改称“秩宗”,其职责主要是掌宗庙礼仪,并兼管文化教育,包括选拨、培养、录用博士弟子员,以及选试博士等。相当于文化部!
5、“卫尉”始置于战国,掌宫门卫屯兵。地位极其重要,总是以亲信宗族出任此职,以巩固自己的权势。汉景帝时曾一度更名“中大夫令”,王莽时又曾改称“太卫”。由于卫尉掌兵,故相当于清朝的九门提督和现在的首都卫戍区司令员。
6、“郎中令”秦朝时后殿上侍卫不得持兵戟,故卫士皆立于廊下,称廊中,是皇帝的贴身侍卫,郎中令相当于清朝的领侍卫内大臣,是皇帝的心腹,汉朝时改成“光禄勋寺”。
7、“太仆”原为周官,主要负责君主出行。秦代其地位升高,成为九卿之一,除掌管皇帝舆马之外,还兼主马政。王莽时曾一度更名太御。和后来的礼部尚书职责相当,相当于现在的装备保障部。
8、“典客”,为秦官,掌管王朝对少数民族之接待、交往等事务。汉景帝时更名“大行令”,汉武帝时始名大鸿胪,王莽时称“典乐”,相当于现在的外交官。
9、“廷尉”指官署,也指监狱。廷尉官始置于战国时的秦国,秦汉时为九卿之一,掌刑狱,是主管司法的最高长官。相当于现在的政-法-委一把手。
10、“治粟内史”追溯到周代的太府,汉景帝时改称“大农令”,汉武帝时始称“大司农”。王莽改名“羲和”,又改为“纳言”。主管税务。相当于现在的财政部*。
11、“宗正”又称“宗正府,王莽执政时曾更名“宗伯”,,是管理皇族和外戚事务的官。相当于清朝的内务府总管。
12、“少府”源出于周官“太府”,掌山海池泽之税,以供宫廷之用,为皇帝的私府,位列九卿。汉代沿置,仅王莽时一度改为“共工”。相当于工商部门的掌管兼任皇家采购。
扩展资料:
作用:
1、积极作用:三公九卿职责明确,分工协作,提高了办事效率,建立了统一的*集权国家比较完备的官僚制度;
2、消极作用:三公九卿之间相互牵制,任何人无法独揽大权,军国大事掌握在皇帝一人之手。
三公九卿制度的基本结构从秦朝一直沿用到两晋,直至隋文帝创三省六部制。从三省六部制的结构上来看,也无处不有着三公九卿制结构的影子。
三公九卿制度虽在结构上沿用了近700年,但在其间,官职的名称及权利和三公九卿制的部分结构却一直在变动之中。并且,制度之外其他*机构的出现也冲击了三公九卿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公九卿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29 20:09
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也被称为三公。 分别相当于现在的总理.公检法的首长.国防* 九卿 1)奉常,掌管宗庙礼仪,地位很高,属九卿之首; 文化部* (2)郎中令,掌管宫殿警卫; 保护重要领导人的特勤部门 (3)卫尉,掌管宫门警卫; 同上 (4)太仆,掌管宫廷御马和国家马政; 林业部门的职责 (5)廷尉,掌管司法审判; 最高*院长 (6)典客,掌管外交和民族事务; 外交* (7)宗正,掌管皇族、宗室事务; 现在没对应职能部门,部分在文化部 (8) 少府,掌管专供皇室需用的山海池泽之税. 林业部 (9) 治粟内史,掌管租税钱谷和财政收支. 财政部,*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29 21:44
夏朝时即设三公九卿(《礼记》:“夏后氏官百,天子有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设四辅及三公,不必备,惟其人。言使能也。”)。殷亦三公九卿。(伊尹曰:“三公调阴阳,九卿通寒暑。”)。周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通典·职官一》),也有的说三公为司马、司空、司徒(《韩诗外传》曰:“三公之得者何?曰司马、司空、司徒也。司马主天,司空主土,司徒主人。),以少师、少傅、少保、冢宰、司徒、宗伯、司马、司寇、司空为九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