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2 06:4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9 07:16
秦桧跟赵构合营的这公司就算上市了,但是怎么当奸臣?你以为像你想象的那么简单吗?我们很多人都说,当奸臣得会拍领导马屁!光拍领导马屁就能当奸臣吗?那当奸臣也太容易了。当奸臣至少要有这么几手本事。
当奸臣的第一个条件:能替领导背黑锅。
比如秦桧就替高宗赵构背了上千年的黑锅。
这个话得说到岳飞的孙子岳珂。他后来不是替他爷爷岳飞到处上访辩冤嘛,但是他从来不敢引官修史书,他引的都是野史。说什么秦桧跟他老婆王氏怎么在家里“密谋于密室”、后来怎么“片纸入狱”(两指宽的条子送到牢里去),最后牢头在牢里把岳飞给害死了,怎么可能。
当时的官修史书历历在目,有非常清楚的证据。甚至有史料还说秦桧还要求留岳云一命,但是高宗说不行,要杀就都得弄死。最后岳飞特赐死、张贤、岳云斩首于市。而且高宗特地在御批中还强调要多派兵将防护。这都是见于官修史料的,所以秦桧实际上是替高宗背了一个黑锅。
当然据后来历史学家研究,秦桧背的黑锅可远远不止这个,更重要的是在高宗赵构的另一件事上背黑锅,不光是投降谈判、杀岳飞这么简单。另外这件事其实是高宗最重要的一个心头隐患。什么问题呢?就是他的继承人问题。
高宗从扬州出逃的时候,据说被吓得身体落下点儿残疾,大概是yang痿之类的毛病。当时他有一个非常小的儿子,在他逃亡的过程中,有一天宫女打翻铜盆,小孩惊吓而死,所以他就没有了继承人。王族有没有继承人和普通老百姓家有没有孩子那可不是一个概念,那意味着权力的重大转移。
所以刚开始第一次有人提出方案说,我们是不是迎太祖一支来入承大统?大家都知道,宋初太祖皇帝死了之后,是传位给太宗的。刚开始赵构听到这个方案那是勃然大怒,什么意思嘛,我才20多岁,你以为我生不了孩子?我有病我得治治吧,我到电线杆子上看小广告去!但是后来他自己就提出来了。而且还散播一些迷信,说我老娘做了个梦,说要迎太祖皇帝的子嗣来承继大统,后来就民间海选太祖皇帝的子嗣。
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其他的宗族正在觊觎大位。你赵构也不是合法的呀,你之前不也就是康王吗?你老爹老哥被掳走了,你就当了皇帝,凭什么啊?你继承法统的合理性在哪呢?我们也是赵氏子孙啊,我们也是凤子龙孙啊,我们为什么不可以?所以各地都有这样的宗室在暗暗地集聚势力。所以赵构一看这个情况,那就别废话了,干脆把这个牌摊在桌上,宣布迎太祖一支回来继承大统。
要知道这一宣布,就绝了那些宗室的心。而且在当时的南宋军民心里,多少对太祖皇帝有点儿指望,什么意思呢?因为太祖皇帝英明神武,军神一样的人,当时叫艺祖嘛,一条蟠龙棍打遍天下十六州。继承太祖的精神,成为当时军民的一种共识,所以它还能起到凝聚民心的作用。
当时从民间就选了两个小孩,一个叫赵伯琮,一个叫赵伯玖,养在宫中当继承人。可是你不要搞错了哦,赵构当时年纪轻轻,虽然他是做了这样的暗示,说我们可能要干这个事儿,但是没干。他毕竟没封这俩孩子什么爵位,也没说要从当中挑一个立他当太子。为什么?他得治病嘛,所以好多人就给赵构治病,赵构每天下了班之后在后宫也够忙活的。这问题得解决,万一我得一亲生儿子呢!我现在江山也坐稳了,我为什么便宜那两个放牛娃呢?他俩不就是民间来的俩野孩子嘛!虽然赵构这边天天都在加班努力啊,可是一直就没动静。
这个时候就看出秦桧的作用了,他作为宰相,继承人的大事儿理应把握好。可是秦桧就是闷声发大财,不吱声。有很多人问他,这事儿你怎么不提啊?秦桧说,没到时候、没到时候,别着急、别着急!天天这么说,所以就帮赵构挡住群臣对于皇统问题的各种各样的*。
你必须得承认秦桧这一生这个奸臣当的真不容易。他就敢赌,说我就跟后来继承大统的孝宗赵伯琮没完,我就是天天挡着你,天天刁难你。这个刁难说白了也是做给赵构看的,你看我天天得罪他。得罪他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你一死,我连命都不要了,我就赌你这头。一个赌徒要没有点儿狠心,这个是下不去手的。万一高宗赵构哪天吃的不合适拉肚子了拉死了呢?然后赵伯琮继位,第一个就杀你秦桧,所以他就是一个赌徒。商鞅的故事就是这样,秦孝公一死商鞅马上就完蛋,不管你有多少功劳。所以能为皇上当白手套,或者黑手套,帮他干点儿他没法出面干的脏活累活,这是当奸臣的第一个条件。
那你说当奸臣有这一条就够了吗?远远不够,差远了!这你最多算一初段奸臣,奸臣修行的道路可是慢慢长路,要想当秦桧这样的九段奸臣还要有很多其他技巧的。
当奸臣的第二个条件:敢干坏事
比如你得敢干坏事。什么意思呢?你敢于把自己的名声搞得很臭,所以我们看《宋史》的“秦桧传”里,各种欺男霸女,贪图钱财,任用宵小,*忠良的事,那真是史无绝说,要说秦桧干的这些坏事,那说三天三夜都说不完,17年嘛,天天干坏事你说能干多少?
我们举个例子吧,他的一个孙女叫崇国夫人,有一天她的狮子猫丢了,哎呀!让兵丁满临安城的找啊。最后画了这条狮子猫的画像,让人把所有临安城附近的狮子猫都逮来,让崇国夫人来认。最后临安府知府贿赂了大量的崇国夫人身边的人,这事儿最后才消。秦桧他就这么嚣张。(这算顺便给大家提个醒,*真是不好娶回家,姑娘脾气不得了)。
我们都会觉得,这奸臣就应该坏,他不坏就不对。恰恰相反,奸臣有时候坏就是坏给皇上看的。咱们打一比方吧,说某公司有个董事长和一个特能干的CEO,你说董事长希望这CEO扮演什么角色啊?第一你得能干,什么跟金国谈和啊,帮助我挡住赵伯琮继位啊,这些事儿你得能干。但更重要的,你不能得人心,你最好跟群众关系处得极差,所有员工都烦你,这就对了,我随时可以弄你。所以秦桧干坏事,不得不说他是一只眼瞄着赵构的,我必须干点儿坏事让你放心。
在古代那样一个权力结构当中,一个臣子老想干好事,老想为自己积攒点名声,对不起,你就是找死。所有的皇帝都想,你不就是想当王莽吗?王莽篡汉之前那就是声名遍天下啊。朱元璋为什么杀沈万三?你来劳军,你替我修城墙,你有钱是吧?你想得人心是吧?
秦桧就说我就不干好事,这就是秦桧聪明的地方。所以说敢于不要脸,敢于把自己名声搞坏,这是非常重要的当奸臣的条件。
当奸臣的第三个条件:行事小心
你以为你光专横跋扈干坏事就行了吗?所有跟皇家权力沾边的事儿,你都得特别小心。你别看秦桧那么横,所有沾到高宗赵构的事,他都是极其谨小慎微,我在史料当中就看到过两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的主角他老婆,就是那著名的王氏。其实就是一傻娘们,王氏跑到宫里去跟吴皇后吃饭。吴皇后说这是新进贡的青鱼,你尝两口。王氏大大咧咧的说:这青鱼我吃的多了,我们家的比这都大。吴皇后听完后没有吱声。王氏回家后就跟秦桧说,今天在宫里吃的青鱼,宫里的青鱼比咱家还小!秦桧恨不得“啪”就是一嘴巴抽过去,抽没抽我不知道啊。秦桧说坏了,我们家东西比皇宫东西还大!他抠着嘴巴想半天,想出一绝招。第二天秦桧就说,我们家青鱼比皇宫里大,我们给皇上送几条大青鱼吃吃,然后送了一堆大鱼过去,但是送的不是真正的青鱼,送的是那种很不值钱但是外形比较大的鱼。吴皇后一看,这俩老头老太太不识货,他们以为这叫青鱼,还以为比咱皇宫里大,土老帽。这个结就让秦桧给解了。想当奸臣的人学一招儿吧!
还有一个事,秦桧有个儿子叫秦熺,当时官当得也很大了,是枢密使。秦桧第一名,他就是第二名。父子两人称霸朝野。有一次秦熺在书房站在他老爹跟前在那得瑟,他穿了一件葛黄袍(葛布的黄颜色的袍子),秦桧看了他一眼说:换了,赶紧换衣服去!秦熺说:哦,不好看是吧?换了一身回来,又是葛黄袍。秦桧说你怎么这么不懂事呢?这*是你能穿的呀?秦熺说没问题的呀,说这个东西不违制啊,葛布的黄袍老百姓都能穿。秦桧阴着脸说了一句话:“百姓皆可,唯你我父子不可”。你看秦桧多小心啊,连穿衣服颜色都不能让皇帝起一丁点疑心。
所以当一个奸臣多难啊,既得提供适销对路的产品,敢把万世之名丢掉,提供所有人都不敢提供的服务;还得主动往自己脸上泼粪,而且泼粪的时候还得谨小慎微,不能让皇家觉得你在觊觎他的权力。你看,当奸臣容易吗。
咱们再说说昏君的指南
赵构怕什么
一般一个故事都至少有两个主人公演对手戏,那跟秦桧演对手戏的这个人就是高宗赵构。那他是什么心态?你看,其实赵构的所有设计后来都奏效了。因为在历史上,人们都知道赵构是昏君,秦桧是坏蛋。因为秦桧权倾朝野啊,你看他父子俩人,他当宰相,儿子当枢密使。一个掌政权,一个掌军权,那还不挟持了皇帝啊,皇帝得怕他啊。
赵构其实构想的就是这样的一个结局,就是所有我为了保持住自己的权位而干的坏事,都是秦桧干的。我呢,就是人太好,糊涂,你们大不了叫我昏君。昏君又没什么了不起,反正我又不是坏人。所以你看秦桧临死的时候,赵构给他赐了八个字,叫“决策元勋、精忠全德”。什么意思呢?所有的决策你都是首功,所有的坏事都是你干的,好事也是你干的。精忠全德,精忠就是精忠岳飞那个精忠,这两个字岳飞不配,我给你;全德,你看你是一个道德上的完人,我就是糊涂,我以为你道德上是完人,我不知道你坏。
可是你真以为秦桧有那么大的权力吗?大家想一想啊,在宋代之前确实经常会出现权臣把握朝纲,然后造反甚至是篡位的事情。可是自打宋太祖“守内虚外、强干弱枝”的国策出来,中国历史上还发生过这种事儿吗?你去看宋代以后的历史,甭管是明朝、元朝、清朝,不管多大的权臣,皇帝想要丢弃你的时候,二指宽的条子就让你完蛋,管你是魏忠贤还是严嵩,都没有任何能力跟皇权博弈。尤其是当时宋朝的制度,军队是直接掌握在皇帝手里的,你宰相能翻出多大天去?
秦桧当时以为,你看我17年鞍前马后,给自己身上泼粪,帮你挡所有的事,给你当白手套,那我死了,你看我儿子秦熺这么白生生一小伙子,现在是枢密使,让他当宰相就完了。
宋高宗去看秦桧的时候,秦爱卿长秦爱卿短的说了一大通。看完之后他就出来了,这时秦熺就问他说,你下面想让谁当宰相?高宗不阴不阳地讲了一句:此等事岂是卿能够干预的?丢下这么一句话就回宫了。
回宫当天晚上,二话不说让所有秦家人,连秦桧带他儿子都致仕了(退休)。当天夜里这一纸诏书出宫送到秦桧手里,秦桧一看,咯噔就咽气了。这就是秦桧的下场,就是立即被抛弃掉。当然此前赵构跟秦家其实有个约定,就是保你子孙富贵。所以后来虽然秦桧的子孙被剥夺了科名,虽然也很惨,但还是给他留了很多良田,所以秦家在经济生活上没有吃太多的苦,这也算是君臣之间的一个约定。
其实高宗心里非常清楚,秦桧死了之后他一定要干一件事,就是一方面要把秦桧的班底给它清除掉,可是另外一方面他一定还要保持秦桧路线不变。那怎么办呢?就只好从秦桧的班底当中去选人,他就四处打听,终于打听出这么一件事。
说秦桧手下有两死党,一个叫董得元,一个叫汤思退。老太师快不行了,就把两心腹叫来托付后事。在病床前,一人给了一千两银子,这俩人非常紧张,老太师这是要干什么呀?这俩判断就出现差异了。董得元心想,这一千两银子不敢不接啊,你如果不接,老太师会觉得,你有二心吧?你看我这快死了,你就不跟我亲近了,想叛逃啊?所以董得元就收了,而这汤思退呢?就不敢收,说老太师,您这个寿数还长着呢,慌着交待后事干什么啊?他就担心,我把这银子一收,老太师说你小子知道我快死了是吧?所以汤思退就没收。
后来这事儿就传到赵构耳朵里,赵构说,汤思退好样的,是秦桧死党又能执行秦太师路线,但与此同时,秦桧死的时候还跟他不是一条心。所以秦桧一死就直接把汤思退提拔到相位。当然后来又提拔了另外一个人,就是跟秦桧一起害死岳飞的那个万俟卨[xiè],但后来这个人跟秦桧闹掰了。赵构说挺好啊,这个人跟秦桧一起手上沾过血,现在既能走秦桧这条路线,又跟秦桧不是一起的。
做皇帝也有悲哀的一面
你看看,这就是君王之心呐!他在谋划天下这一盘棋的时候,所有的着眼点其实都是对自己权力的捍卫。那你可能会说这个赵构太坏了,今天听你这么一说,原来以为他是昏君,现在发现他是个坏人,这人心思太毒了。
但是我读历史我就读出这样的一种感慨,赵构又有什么办法啊?他能信谁呢?他为什么称孤道寡?就是因为他真的是孤寡一人,他没有人能够相信。
赵构这一生,碰到多次兵变。最早还有一次苗刘兵变,就两个统兵的丘八啊,就指着他说:你下台!渊圣回来,你何以自处?就是在*迫他啊。他动不动就遇到这种事儿,他相信的那些大臣,比如什么杜充啊、淮西军呀等等,动不动就叛变。他可不像咱们干得不爽,我退休,他皇帝没法退休,他只要失去了权位,他就是个死。所以你说这种人,他跟囚徒又有什么区别?
所以一个人一旦当了皇帝,实际上他终生都处于一种战争状态,什么战争?就是一个人和所有人,和天下人之间的战争。
很久以前我看到过一份文献——《皇明祖训》,就是朱元璋给自己的子孙专门编撰的一本书。他在其中一段告诫自己的子孙说,你们平时千万要小心周围所有的人,所有的亲信、包括家里人一个都不要信。要随时提防所有的人,你跟任何人说的悄悄话不能入别人的耳朵,但同时他规定卫士不能离开十丈远,然后他还举例说元朝有个皇帝就是被人这么弄死的。然后他指示自己的子孙,说你们平时在宫中的时候耳朵天天听着街市上的声音,预先要做判断,晚上出来要夜观天象,平时在宫中要仔细判断周围到底在发生什么事儿。这还不够,在每个宫门处要养几匹快马,在城门的四周要多备几套鞍鞯,一旦听到动静不对,立即要逃走。不能喝酒,午后要少吃饭。
朱元璋他老人家,就用这套话留给了他的子孙。从某种角度上说,你看了这段话你不觉得可悲吗?一个皇帝、一个掌握着所有人生杀大权的人,他其实终身都活在恐惧当中,他终身都活在和所有人的战争当中,没有一刻停歇。
所以我们穿越一千多年的迷雾,再去看着赵构这个人,如果我现在能看着他,我觉得我会发出一种情绪——悲悯。在传统社会的那种权力结构当中,其实没有任何人有选择,不管他在历史上留下的名声是好是坏,是昏君还是明君,是忠臣还是奸臣,实际上他都没得选,或者说选择的余地非常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