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2-04 07:4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31 17:41
意思是理想很美好,现实更重要。
这个社会确实日益功利化,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中,我们更需要理想,理想就像是我们在这个社会中憋的最后一口气,这口气泄了,人生就完了。
这个问题可以分成大和小两方面来讲。
小的方面,个人成长的角度,现在的时代反而可以孕育更多的理想。古代社会通讯手段落后,人们的信息摄入和分享及其困难,大部分知识都掌握在拥有一定权势的人手中。
绝大部分人不过终身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顶多不过考取功名。而现在,随着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衍生出更多的行业及其伴生的职业,同时,通讯手段的日渐发达让人们可以在一天之内轻易获取过去的人们可能需要一年才能获取的信息。
相比于古代,人们在个人的职业和人生选择上面可以树立的理想何止几倍,几百倍多都不夸张。
大的方面,把人放在社会系统上面来说,个人可以树立的理想越来越微不足道。相比于古代,哪怕是近代的农业社会,工业化社会正在逐渐抹杀人的个性。
行业和职位虽然在增加,这种增加看上去是新的领域被发掘,实质上是原有的产业被细分,原来一个岗位的事情现在被细分到多个岗位。个人越来越接近一个螺丝钉的角色,承担着被细分后越来越单一的工作。
个人的可替代性不断提高,除非社会再往前发展一步,利用算法代替现在的绝大部分工作。可以想到,个人被鼓励掌握越来越单一的知识技能,个人以及个人的理想是否越来越微不足道。
这是一个高速认知的时代,科技带来的便捷让普通大众有机会学习,也带来认知外面的世界。
快速的变化也在不断碰撞着人们固有的思维,从而产生迷茫与焦虑。
问一下自己愿意活在过去蒙昧无知的时代吗?当然一种可能就是自欺欺人的逃避现实,理想是需要自身努力学习争取的,不是外在。
唐吉诃德可以说是一个充满激情,甚至疯狂的斗士,是一个忠实于理想与信仰的实践者。虽然说他的行为会令人感到啼笑皆非,但他作为一个彻彻底底的理想主义者,他可以为了自己的理想而不顾一切的进行着各种各样的努力,即使到处碰壁,还是一往无前,不曾轻易放弃。
他的这种为了理想努力拼搏的精神固然值得我们学习,但是我们也要避免像唐吉诃德那样虚无,荒谬,不切实际的理想与信仰,避免盲目的“唐吉诃德精神”。
在书的末尾,有这样的一段描写:“唐吉诃德死了,在清醒中死去。他糊涂一辈子,在弥留之际,变成一个完完全全正常的人。”
小说以这样的一种方式结尾,更是加深了悲剧的色彩,也是在告诉读者,唐吉诃德注定是一个悲剧式的人物,他只能是一个不属于那个时代的骑士,他亦只能是一个与那个时代格格不入的理想主义者。
而作为唐吉诃德的侍从,桑丘则是满脑子都是功利实际的考虑,胆小怕事,目光短浅,贪小便宜,但也朴实善良,忠心耿耿。
他是为了当“海岛总督”才答应和唐吉诃德一起游侠,他不像唐吉诃德那样痴迷于骑士精神,也从不曾明白唐吉诃德为什么而出发。对他来说,现实中的东西仿佛更有诱惑力,只要能够吃饱,穿暖,就是上天对他最大的恩赐。
归来后的桑丘也并没有丝毫沮丧,反倒庆幸自己还活着,他还是他,从不曾改变。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也会存在着像堂吉诃德这样充满着理想的人,还有像桑丘这样满足于现实生活的人。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选择什么样的生活,全凭你自己的选择。只要能规划好适合自己的维度,过好自己的生活就好。
如果你有大的抱负,努力拼一拼未尝不可。就像那句话所说的,梦想总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若你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平庸简单一点儿也不见得是什么坏事儿。要知道,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堂吉诃德,也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做桑丘。
我们都知道,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可是有的时候,我们却不是被骨感的现实所征服,而是被理想的过于丰满而压垮。我们的理想要切合实际,抛开虚无,再佐以“堂吉诃德式的精神”,这样我们才更有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骑士,而不是像堂吉诃德一样的一个悲剧。
理想是美好的,但也不能缺乏了现实的淬炼;现实是平淡的,但也需要理想的润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