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2 05:1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14:05
一般来说,一个奋斗者的人生轨迹大多不是直线,更不是循环线,而是呈螺旋式或波浪式的前进状态。这种状态往往表现在进退之中。这是一切事物发展的规律所决定的。一方面,事物发展的总方向是前进、上升的运动,另一方面,事物发展的具体道路又是迂回曲折的。
著名美学家朱光潜说:“正路并不一定就是一条平平坦坦的直路,难免有些曲折和崎岖险阻,要绕一些弯,甚至难免误入歧途。”正因为如此,进和退是人生旅途中常有的现象,大可不必为一时的曲折、退却所吓倒,只要你有顽强的进取精神和奋斗目标,善于顺应事物的发展态势,不管人生之路怎样曲折迂回,即使是出现暂时的停止或倒退,也都不可能改变你向前发展的总的趋势。
路有直曲,人有进退。
纵观许多伟人和成功人士的人生历程,都是在进中有退、退中有进的道路上走过来的。一代伟人*在“*”期间曾三次被*,在人生的低谷中,他不气馁丧志,最终走向了人生的巅峰。美国第十六届总统林肯年轻时的人生理想是在*上有所发展,然而,在他大半生中的十一次重大的奋斗进取中,有过九次被命运“击退”的记录,只有两次取得成功,而第二次也就是最后的一次成功就是如愿以偿地当选为总统。爱迪生研究有声电影正有所进展时,一场意外的大火,将他所有的资料和卡片烧成了灰烬,他的发明创造几乎退回到了原地。后来,他凭着顽强的毅力,从头开始,终于为人类发明了第一部有声电影放映机。
人生奋斗,永往直前(进)只是一种愿望,实际是不可能的。如果永远“进”,也就无所谓“进”。进与退是对立统一的。在进退中交替前行是人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因为事物的发展要经过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三个阶段。所以,每一次“退”都是一次“扬弃”,它使人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保留和发扬其中积极的东西。每退一次,都会把自己推向更高的发展阶段,并为进一步发展提供条件,开辟道路。
唯物辩证法讲的前进性,包含着曲折和迂回,曲折迂回体现了前进性。进,包含着退;退,体现了进。没有退就不可能进,因为前进中必经曲折和迂回,发展是退和进的统一。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人生的奋进中,既要对前途充满信心,又要头脑清醒,看到前进道路上的艰难曲折;既要估计到可能的艰难曲折,又要努力避免人为地造成反复。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常用这种“以退为进”的哲学思想指导军事。胡宗南进攻延安时,不少部队指挥官主张拼死保卫延安这块圣地,不让它落入*军队手中。*却主张退却,把延安让给*,然后采取“蘑菇战术”,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他当时说的一段话,对于我们如何正确处理人生中的进与退有着深刻的启示:“关于丧失土地总是常有这样的情形,就是只有丧失才能不丧失,这是‘将欲取之必先与之’的原则。如果不丧失的是土地,而取得的是战胜敌人,加恢复土地,再加扩大土地,这是赚钱的生意。市场交易,买者如果不丧失金钱,就不能取得货物;卖者如果丧失货物,就不能取得金钱。*运动造成的丧失是破坏,而其取得的是进步的建设。睡觉和休息丧失了时间,却取得了明天工作的精力。”结果,在退出延安的一个半月中,西北*以不足三万人的兵力与多自己十倍的*军队从容周旋,三战三捷,消灭胡军一万四千多人。以退为进,就像用拳头打击对方,先得缩回拳头才有力;就像射箭,必须向后拉弓,才射得远,射得有力。退,是进的前提,是退的目的。
功成身退是一种人生智慧,也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战国时,范蠡辅佐越王消灭了吴国,报了昔日的亡国之仇。当越王勾践准备大赏功臣之际,范蠡却悄然隐退。他从冷酷的历史中总结出了一条道理:“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于是,携着自己心爱的知己,荡舟五湖,平安地度过了余生,他成了历代功臣效法的典范。
在当代,功成身退的人也不乏其例。尤其是体育界、演艺界,比如,“体操王子”李宁,他是在自己的竞技状态处在巅峰状态时,主动要求“退”下来的,从而保持了良好的“体操王子”形象。如果他不明智,仍要干到自己不行了,或是有了败绩的时候才告退体坛,那么,人们对他的形象就会大打折扣。
功成身退要目光深远,能在轰轰烈烈、辉煌灿烂之际,预测潜伏的危机。人生不可能永远处在巅峰,当达到一定的高度之后,“识时务”的“俊杰”就会急流勇退,为自己的一段人生打上一个句号。由此可见,进,需要勇气;退,同样需要勇气。
因此,正确处理人生过程中的进退关系,不仅是一种处世智慧,更是一种人生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