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2 04:40
共2个回答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5-27 16:32
日前,各所学校纷纷开学,各式各样的开学仪式也就必不可少,可见学校对开学仪式的重视,其实古人对开学仪式也是极为重视,下面就让我们看看古人是如何举行开学仪式的。
古代开学仪式演练(网络)
古代开学仪式的第一步,便是“正衣冠”。古人有云:“先正衣冠,后明事理。”可见,古人十分注重学生们仪表的整洁。在这个环节里,学童们一一站立,由先生依次为学童们整理好衣冠。《礼记》有云:“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先正衣冠,再做学问,看来这是古人们的共识。
整理好衣冠,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童们排着整齐的队伍集合于学堂前。恭立片刻后,在先生带领下,进入学堂。这是开学的第二个环节,即入学堂。
之后,便是拜师礼。学童们在先生带领下,先拜孔子先师。拜完孔子,再拜先生。而拜先生时,学童向先生赠送六礼束修,六礼包括:芹菜,寓意为勤奋好学;莲子,寓意为苦心教育;红豆,寓意为红运高照;枣子,寓意为早早高中;桂圆,寓意为功德圆满;干瘦肉条,是用以表达弟子心意。之后,便是学童间互相鞠躬,表示互爱互帮。
第四个环节,是净手。学童们将手放到水盆中,正反各洗一次,然后擦干。洗手的寓意,在于净手净心,去杂存精,希望能在日后的学习中心无旁骛。
洗完手,便是最后一道程序,朱砂启智。先生手持蘸着朱砂的毛笔,在学童眉心处点上红点,为学童们朱砂开智。朱砂点痣,取的是古语中“智”的意思,意为开启智慧,目明心亮,也希望学童们日后的学习能一点就通。
整个过程,古人称之为“入泮仪式”。其中的各个步骤,都是根据《礼记》和《弟子规》而定,历经千年而未改。看来,古人对于开学,还是极为重视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13:40
自隋文帝杨坚首创科举制之后,大大激发了民间读书,求学的积极性,产生了争相送自家子弟进私塾的盛况。
相对于之前的世袭、举荐、九品官人法等选材制度,科举考试无疑是公平、公开及公正的方法。
科举制的意义在于不分贵贱,从民间提拔人才。
大家通过读书考试,“择而优学仕”,学得好的就能考取功名,“学的好文章,卖与帝王家”,不仅让国家出现了更多的优秀人才,平民也有了更多施展自身抱负的可能性。
并为东亚的日本、韩国、越南的纷纷效仿。
在此基础下,开学季全民开学也慢慢变得普遍了。
在古代,人们是很重视对小孩子的培养的。家里稍微有条件的,宁可少一点劳动力,也要支持自家的孩子接受知识的洗礼,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益的人。
古代的开学第一课
1、正衣冠
第一个环节是“正衣冠”,古人有云:“先正衣冠,后明事理。”在这个环节里,学童们一一站立,由先生依次为学童们整理好衣冠。《礼记》有云:“礼仪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先正衣冠,再做学问,看来这是古人们的共识。
2、行拜师礼。
拜完孔子,再拜先生。拜先生时,学生向先生赠送六礼束脩,六礼包括:芹菜,寓意为勤奋好学;莲子,寓意为苦心教育;红豆,寓意为红运高照;枣子,寓意为早早高中;桂圆,寓意为功德*;干瘦肉条,是用以表达弟子心意。之后,便是学生间互相鞠躬,表示互爱互帮。
3、净手净心。
行过拜师礼后,学生要按先生的要求,将手放到水盆中“净手”。“净手”的洗法是正反各洗一次,然后擦干。洗手的寓意,在于净手净心,去杂存精,希望能在日后的学习中专心致志、心无旁骛。
4、朱砂开智。
朱砂开智也叫朱砂启智或朱砂点痣,是开学仪式中最后一道程序。具体做法是先生手持蘸着朱砂的毛笔,在学生眉心处点上一个像“痣”一样的红点。因为“痣”与“智”谐音,朱砂点痣,取的其实是“智”的意思,意为开启智慧,目明心亮,希望学生日后的学习能一点就通。
5、填写“亲供”。
相当于新生入学登记表,写下自己的“年龄、籍贯”。由于当时没有照片,所以还必须在“亲供”中注明“身中(即身高)、面白、或有须、或无须”,再由老师统一整理后送往各个学院。
做完这5个步骤后,开学礼算是完成了。再之后就是“启蒙了”,启蒙读物一般为《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这些都学得差不多了后,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