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2 02:0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17:25
坐禅是来源于禅/佛之学的重要*方法,最早起源于佛陀自我修行,比如,在一行禅师的《故道白云》中,详细描述了佛陀释伽牟尼坐禅与行禅的理念与方法;他的《正念的奇迹》也有介绍禅的具体修行方法多种。 坐禅, 坐,即指坐着,一般指盘腿坐着; 禅简单来看是指觉知,又称正念, 正念即是指“对当下的事实保持头脑清醒”,与“觉察”/"觉知"同意。如果行走中保持正念/觉知,则是行禅。 其实,坐禅/内观/静坐等等名字不同,但核心主旨大同小异... 坐禅的坐姿,一般有跏趺坐或半跏趺坐,即双腿盘着,两个脚都能放到另一只大腿上,则是跏趺坐,又称为双盘; 如果只放一只脚,则称半跏趺坐. 坐直,尽量让脊柱坐直,所谓"正身端坐", 双手掌心向上;“坐禅”姿势的要领,有颂云: 盘腿竖脊结手印,平胸头正收下颚, 舌抵上腭敛双目,名曰毗卢七支坐。 这首偈颂,说明了调理坐禅姿势必须注意七项要点:即盘腿、竖直背脊、手结禅定印、平放肩胸、头正收下颚、舌抵上腭、收敛双目(微张)。七项要点的全称是“毗卢遮那七支坐法”。“毗卢遮那”的真义是使其光亮清明之意,也就是利用七支坐姿之锻炼,使心意稳定、清明,以开展禅定。 读体禅师说,坐禅的时候,应该坐直,生起念头:“正身端坐,当愿众生,坐菩提座,心无所著”。一行禅师说, 菩提座是佛陀获得无上正等正觉时所坐的地方。既然任何人都可以成佛,而佛是所有那些无数已经获得正觉的人,那么,很多佛肯定曾经坐过的位置上,能够使我们生欢喜心,而在正念中坐禅本身就意味着已经开始成佛。 其实,初学坐禅不必执著盘腿,应以坐时舒适、放松为宜,也可坐在椅子上,双腿自然下垂,手也可以自然放即可,坐禅时间也不宜太长,每次约坐二十分钟,待渐入佳境,再顺应心意的需要而逐渐延长时间。 坐禅我是从坐在椅子上开始的,也就是没有盘腿,手也是随意,只是尽量拉直脊柱,保持呼吸与觉察,主要是觉察身体与呼吸,后来慢慢发现脖子与腰是我能量卡住的地方,故在坐禅时配合呼吸进行360度拉伸脖子的动作,也拉转腰部(腰在行或站中拉转更容易),再到后来,发现髋部有很多能量积压,盘腿形式对此部分能量有调剂流通作用,遂尝试以盘腿形式坐禅,但却难以盘起来,一个脚怎么也放不上大腿,知道只能慢慢来..于是,自我发展了一种伸展促进髋部能量流动的方法,即蹲马步式,但前身前倾,胸口朝前,此法甚佳,每每练习十分钟后遂感到能量的流动; 还有第二种练习髋部能量的方法,即海文肢体工作中的一个方法,是海文的AL钱伯斯导师在BODY WORK 工作坊里教的,即前后摇动骨盆,配合深呼吸。罗温曾经说过身体盔甲,身体本身在朝柔软性发展的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人格的发展;反之亦然。 每天任何时候,都可以呼吸与觉知/觉察,也即生活禅;但坚持每天抽一点时间坐禅或行禅是一种个人功课,因为它是完全属于自己的时间,在进入的体验深度上,经常会有欣喜出现,刚开始是功课,慢慢地则会变成一种喜悦地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