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2 07:45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03:49
如果有人爱上了一朵花,它恰好盛开在那些古老的星星上,只要看一眼星星,就能让人高兴好半天……
我曾那么认真想去你的城市
01
我是个策划,她是个老师,和她的相遇,始于去年圣诞。
那时我正处在人生的低谷期,人际关系、职业走向不明朗,失眠、焦虑、忧郁、迷茫等等心理上出现的种种问题,犹如一团乱麻,我都无法理顺。
她为了转载文章加了我的微信,只一眼,我就被她的微信头像震惊了。
那是个与我的故友妍相似度极高的头像,我像是与失联已久的老友相逢,竟莫名对她产生了强烈的好感。
更为巧合的是,她是太原人。记得妍跟我分别后,就去了太原旅行,我看到妍借的最后一本书,是《晋祠的故事》。
于是,我开始了解她,逐渐发现彼此共同点颇多,平日里不怎么说话的我,和她聊起天来却是个话唠。
隔着电脑,我不知道停不住的究竟是键盘,还是记忆。
可是,我非常喜欢这种感觉,那段日子,是我生命中唯一一段喜欢聊天的时期。她犹如一个大磁场,深深吸引着我,让我不由自主地靠近。
每当生活上碰到什么高兴事或是难题,我会很自然的想到她,毫无保留地向她倾诉。比我大几岁的她,也会像个姐姐一样帮我分析疏导,减少我心里的压力和烦恼。
那是我俩友情的蜜月期,那段日子很暖心,都是独生女的我们,仿佛找到了心灵的居所。
我看到喜欢的东西,总会买两份,想着寄给远方的她一份。而她知道我想学重捡英文,也给我提供了很多帮助。
我们居住的城市相距甚远,那时我就有个念头,要去她的城市走一走,看看她生活和工作的地方,沿着她的日常生活轨迹走一遍,觉得那样能和她产生某种真实的连接。
02
我们总是很容易的喜欢上一个人,最后又迷失在自己的喜欢中,分不清楚到底是缺爱还是真爱。
那段日子,我习惯了大事小事都向她诉说。可能她生活忙乱,自顾不暇,也可能是她厌烦了,慢慢她开始不像起初那样耐心地回应我。即使回应了,内容也越来越简短,轻描淡写敷衍两句,让我无法再说下去。
我感受到了她的敷衍和不理解,渐渐地心存失落。那个时候的我,是最惶恐,最脆弱的,多么希望得到她温暖而真诚的抚慰和陪伴。可是,她敷衍,她无视,友情就慢慢地出现了裂缝。
后来发现,自己在全心全意跟她聊天的时候,她在回应的同时,还忙不迭地发着微博,刷着朋友圈,不停地给共友点着赞,留着评论。
“那你忙吧。”在我说了三次这句话后,我们终究回归平淡。
你不知道,没有回应的等待,真的让人很累。我曾经所有的热情,还是慢慢耗尽了。
03
后来,我意外摔成脑震荡,住院治疗。
人在生病的时候,脆弱得像个瓷娃娃,一碰就碎。躺在病床上打点滴,想起远方的她,那一刻,特别想听到她的声音。
打着点滴,忍着眩晕给她发了个微信,她草草安慰我两句,没有下文。
她说过最伤我的话,大概就是:没有时间和精力,每个人都很忙。
每个人只会对自己喜欢的人才上心,这等于宣告不接纳我,漠视我,不愿对我投入时间和关注。这让精神上深深依赖她的我,情何以堪。
我也很忙,只是我,把自己业余时间的9成以上都投入在她身上,所以她觉得我很空。至于我的痛苦,她看不见,也不愿意看见,或者,看见了也无感。
在我出院的那天早上,我们互删了微信。
我删除了与她有关的所有文档,退出了和她的共存群,取关了她的公号。
但每天还是好几次,从朋友圈过去的评论中找出她的微信,翻看她的朋友圈(她设置了非微信朋友可以看十张图片),然后搜索她公号的更新,看每一条评论和回复。
退出和删除,只是维护自己的自尊,不代表不关注。你不知道,选择离开,对我是多么艰难的一件事。
她伤我实在太深,我接受不了那种被弃之如敝履的羞辱感和卑微感,就像当年和妍告别。感觉又一次被世界抛弃,撕心裂肺地疼痛,一宿一宿的睡不着。
只能对自己说,给时间一点时间,嗯,给时间一点时间,对,给时间一点时间。
或许,当时只是需要一个心灵的发泄口,来抒发自己无可诉说的脆弱。或许,她并不是我的朋友,只是我的脆弱。
我怀念的,自始至终,都是彼此倾诉时,那种无所顾忌的畅快。
04
出院后,我有种急迫感,想做的事情抓紧时间做。因为我们永远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个先来临。
觉得不该隔着屏幕就这么告别了,我想去她的城市走一走,看一看,看看她生活的城市是什么样子。那怕那个城市,不能补偿我承载的喜怒和哀伤。
我想见见真实的她,去她住的地方看看,到她工作的校园走走,想办法悄悄听她上一堂课,然后悄悄离开。就算为这段感情划上一个句话,也思考一下今后的路。
这,只是我一个人的心理活动,与她无关。
我不会打扰她,更不会告诉她。
05
去过很多城市,但没去过太原。于是,我花了三天三夜做如下功课,打算等身体恢复后即刻出发:
1、阅读孤独星球的《山西》,概览山西全貌。
2、关注她学校的公号,搜新闻和视频,了解学校和她所在的院系。
3、关注当地著名的文化公众号,加入他们的区域文化交流群。
4、阅读《晋祠》、《晋中大院》,选择性浏览纪录片《晋商》和电视剧《乔家大院》,了解三晋文化及晋商历史。
5、加入一个太原吃喝玩乐群,感受当地接地气的生活。
6、最后,查询机票和酒店,制订日程。
我开始关注一切和太原有关的人和事,只要对方和太原沾边,都会平添几分好感。一关注,才发现,原来文友圈有好些个太原的朋友。
看到某平台在举办写故事赠机票的活动,平时从不参与这类活动的我,居然也写下了自己的故事。虽然我根本不指望他们的机票,只是觉得,在这个时间节点碰上这样的活动,也是一种缘分吧。
加入“太原道”的三晋文化交流群时,编辑让我简单自己介绍一下,我说是对太原非常感兴趣的上海人。他问上海人怎么对太原感兴趣?我说,一是有朋友在太原,二是喜欢有历史厚重感的事物。
我有一张她两年前的照片,想到了就打开看看。三天后的一个晚上,突然感到,我对这么一位从未谋面的人如此着迷,究竟是怎么了?
当我在拼命追忆和查阅的时候,她在安然地做着自己的事情,一如既往,不惊不扰,岁月静好。
其实我也原本可以,把这些着迷的时间,用来多看几本书,多写几篇文章,甚至,可以追追最新的《欢乐颂》,意义也大过如此。
06
很多时候我都不了解自己,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怎么样一个人,也不清楚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
去年四月,我开始写文章,当时的出发点,只是为了自我治愈。
明明想着把自己给医好,却一次又一次地撞南墙。现在一年过去了,写了近30万的字,依然像个医术拙劣的医生,没把自己治愈好。
我觉得有必要放下手头的行程,努力面对真实的自己。
回忆是很痛苦很折磨人的事,有时候觉得不能回头看,看了全是不堪和心疼。
不堪的是无法面对真实的自己,那个屡遭打击的我,脆弱和不自信的我,害怕被别人拒绝的我。
心疼的是,那个曾经那么用心的我,和那些曾经温暖而今破碎的时光。
这些年,低落的时候,去过多少城市,为了散心,为了寻梦,满怀希望奔去,回来后啥也没变。
这次想去她的城市,说是不留一丝痕迹的,悄悄地来,悄悄地走。其实是不敢承认,心底就是想去见她,早就幻想好了和她见面的种种场景,还有各种备案。
脑中闪过最多的,还是茨维塔耶娃的那句话:我想和你一起生活,在某个小镇,共享无尽的黄昏和绵绵不绝的钟声。
或许自己觉得这样很浪漫,很打动自己,不过是海市蜃楼,然后就当真了。
强行把她置于自己的旅行攻略中,如果她不配合,那就是她的错。
这是什么逻辑!汗颜。
一向自视对朋友很用心,可是,这些年来,接连都是这样的宿命,不得不反思,除去少量外部因素,大多和我的性格有关。
可是,那些最艰难的时光,还是自己一个人挺过来了,我要先给自己点个赞。然后,今晚起,告别那些伤痛的岁月,不再欺骗自己。
生命短暂,向前看,做自己的事情吧,我的人生不能老是寄托在别人身上。
07
如果没有她,我对山西的印象,大概仅限于醋和煤,还有记忆微弱的晋商。
通过这几天的潜心阅读,才了解到,哇,原来山西居然有这么厚重的历史。
想起多年前,有次下班路上,妍问我,以后想做什么?我说我也不知道,但始终不变的是,每年会去旅行,希望以后能把路上的故事和感悟写下来。
那会儿,我还没开始写字,最多就是写两句发发朋友圈。
没曾想多年后的今天,我真的萌生了写读城系列的念头。
这个主题,很多人都写过,他们的学识和见闻,远胜于我这个小菜鸟,可是,这又如何,每个人走过的路,都是不尽相同的。
城由心生,不同人眼里的同一座城,常常会有着不同的表情。
同样的,城市和人一样,也是有个性的,每个人都有一座专属于他的远方的城。
我可以写写我生活过,工作过,旅行过,甚至向往的地方。不管是以历史人文闻名,还是以自然风光取胜。不管是异域风情浓厚,还是自己熟悉的风景。
比如,我土生土长的上海。
我曾生活或工作过的城市,无锡、宁波、天津、成都。
我多次去寻访的古徽州,和徽商的故事。
我走过的西部地区,那些丝绸之路上的重镇,还有滇藏茶马古道上的故事。
我喜欢的京都和欧洲小镇,及自己的思考。
当然,还有最近关注的晋商故里……
我把这个系列取名为《默默读城》,或许,因为很多朋友喜欢叫我默默;或许,这是一个人的默读;或许,是为了纪念,我曾经这么认真想去你的城市。
只是,近期我不会启程。有朝一日,不再出于你的因素,只因我自己,我会立马出发。
08
《小王子》中说:“如果有人爱上了一朵花,它恰好盛开在那些古老的星星上,只要看一眼星星,就能让人高兴好半天……”
我想,这便是爱到深处。于人如此,于一座城,亦是。
感谢这段日子所经历过的事情,所拥有的成长。
是为序。
(PS:本文为旅行系列文集《默默读城》序言)
作者简介:壹默了然,沪上女子,曾是媒体人、地产人,现为自由撰稿人。微信公众号:壹默了然(yimoliaoran)文字里诗意,烟火中成长。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03:50
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当为法公;入商科者,非为致富,当为富民。"这是我粘来的一句话。
先说商科,本科我读的国贸,那个时候岁数小,但心不小。来自小地方的我,虽说没见过太大的世面,但得益于京东板栗,那时候家旁边就是一中日合资的板栗企业。其实,我小时候是下决心学日语的,那个时候父亲帮秦皇岛的一客户收购板栗,收购价是八元,但是到秦皇岛的客户转出口就是二十元一斤,我一直想弄明白这中间的差价,记得那时候客户一直想认我做干女儿,父亲不愿意,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但是我能感觉到父亲特别怕我走得太远。后来,我读国贸专业,那时候父亲还在,我俩经常谈话,很认真的那种,父亲希望我做个合格的"家长",其余都尽量不要想太多。后来,我改学了法学专业。
读法学,也是受父亲的影响,家里,邻居,反正是很多人有矛盾了都会去找父亲评理,当然评完理之后,父亲都会教育我一番。父亲直接表达过他希望我从事律师行业,他认为那是一技之长,是一种本事,而且我对事情的掌控与待人接物他是非常满意的。但等我读法学的时候,父亲已经不在了。学校很有名,同学也很牛B,但当时因为总是沉浸在失去父亲的痛苦里,唯有一分钟不停下来的运转才不会心痛,只要闲下来就会哭。那时候感情也是频繁出问题,对人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总之,一切的积郁让我觉得毕业一定要找个能够快速积累财富的工作,自己花掉的钱总要挣回来,然后,找个偏僻的地方,把自己收获的爱心传递给需要帮助的人。我很清楚,我不能自杀,也不能自暴自弃,那些只能让我对父亲更加愧疚。
现在想想,其实,我无论做如何的选择,都是希望把爱传递,让更多的人感到幸福,哎,说出来感觉好假,但的确是自己最真实的想法。
我想,也许我创造不了太多的财富,但是我会努力去帮助他人;也许我没有足够能力执掌公平,但我会尽力让那些绝望的人看到希望。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03:51
“你小时候是不是那种不太合群,很寂寞的小孩?其实人有的时候一辈子都长不大,你小时候喜欢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看星星,长大了也还是偷空瞅一眼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