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蒙古族的风俗习惯简单一点的介绍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20:48

我来回答

1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5 06:37

展开3全部

1、献哈达。   

献哈达是过去蒙古族在晋见王公贵族、向亲友祝寿、会见尊贵客人时进行的一种传统礼节。后来,哈达广泛应用于喜庆、祭祀、宾宴、交往等场合,表示庄重、诚挚、友好和吉祥。哈达相当于礼巾,大约长3至5尺,幅面1尺左右,多用白、兰、黄、银灰等各色绢绸制作。这些年,肇源蒙古族献哈达仪式,多在县及蒙古乡那达慕盛会。或蒙古族乡村迎贵宾时进行。   

2、敬酒。   

敬酒是蒙古人最普通和常见的一种礼仪。当客人入座进餐,主人首先要向客人敬酒。古时,蒙古人向客人敬酒,要当着客人的面将酒到入杯中自己先喝,再斟满杯敬给客人。这是延传了古代“试毒”之俗。而现在逐渐演化为先敬客人。蒙古人以三为吉数,一般都是敬三杯。主人敬酒,必须右手递给客人,客人也要用右手来接。在向客人敬酒时,往往伴随着祝酒歌,酒兴*时,还要起舞,表达主人对客人由衷的祝愿。

6、拜年。   

大年初一早晨,所有亲戚到最长人家聚集,下辈人向长辈人叩拜,上辈对下辈表示祝愿。然后,依次轮流拜年。拜完年整理茶桌,从年长到年幼依次就座,品尝浓郁、芳香的奶茶。喝过茶,摆上酒席,酒杯里斟满新年酒,也按年长年幼顺序一个个将杯中酒喝完。新年酒又称之为“新年礼”。饮酒期间歌舞相伴,孩子们放鞭炮,尽情玩耍。如有不能同大家一起欢聚的老人或残疾人,派人送去新年酒和新年饭,以祝健康长寿。这样的贺年礼节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

拓展资料:

蒙古族:

中国的蒙古族人口为581万人(2000年人口普查)。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东北三省、新疆、河北、青海,其余散布于河南、四川、贵州、北京和云南等地。鄂温克族(两万七千人)和土族(二十四万人)也有时被认为是蒙古人的分支。蒙古族自称"蒙古"。"蒙古"这一名称较早记载于《旧唐书》和《契丹国志》,其意为"永恒之火"。别称:"马背民族"。蒙古族发祥于额尔古纳河流域,史称"蒙兀室韦"、"蒙古"等。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5 07:55

1、白节

白节又称席尼吉勒,意为新年、春节。古代蒙古人以白色为纯洁、吉祥之色,故称春节为白节。白节在正月初一。过白节是从古代沿袭下来的习俗。元世祖忽必烈在位时,就非常重视过白节。据《马可波罗行纪》所载:“其新年确始于阳历二月,届时大汗及其一切臣属复举行一种节庆……是日依俗大汗及其一切臣民皆衣白袍,至使男女老少衣皆白色,盖其似以白衣为吉服,所以元旦服之,俾此新年全年获福。……臣民互相馈赠白色之物,互相抱吻,大事庆祝,俾使全年纳福”。

现在蒙古族亦把白节作为最隆重的节日。腊月三十日晚上,全家即穿上节日盛装,欢聚一堂,拜贺新年,彻夜不眠。通常全家老少先烧香拜佛,然后晚辈向家长献哈达、敬酒、礼拜。初一清晨,家族亲友开始互相拜年,直到正月十五或月底才结束。

2、燃灯节

每年农历十月二十五日,待夜幕降临,家家点燃酥油灯以示欢庆。今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额敏县多数蒙古族已不过燃灯节;乌苏市蒙古族在燃灯节的一天多不燃灯,代之以各种娱乐形式。娱乐活动蒙古族传统的娱乐活动有赛马、赛骆驼、摔跤、射箭射击、拔河、民间歌手弹唱,马头琴演奏《江格尔》演唱、民间舞蹈。土尔扈特蒙古族舞蹈有群舞、独舞、男女对舞,还有随歌伴舞,舞姿飘逸豪放,显示出草原民族独有的特色。

3、那达慕草原旅游节

“那达慕”蒙古语意为娱乐或游艺的意思。节期举办那达慕大会、赛马会、嘛尼会、元代宫廷宴、诈马宴、鄂尔多斯婚礼、成吉思汉陵祭奠和温泉森林、蒙古族风俗游等活动。

那达慕大会,又称蒙古游戏节,是蒙古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大致在农历七、八月份这一水草丰茂、牛羊肥壮的季节举行。那达慕是蒙古语,意思是“娱乐”或“游戏”。那达慕通常在盛夏初秋的7月和8月间举行。

4、蒙古包

蒙古包是满族对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称呼,满语将家或屋称为“博”,因为诣音,所以后来叫成了“蒙古包”。蒙古族将自己的住房称为“格尔”;汉族人称蒙古包为“穹庐”或“毡房”等。蒙古包结构简单,拆装方便,搬运轻便,十分适合蒙古族游牧生活。蒙古包外形虽小,但包内使用面积却很大;而且空气流通,采光条件好,冬暖夏凉,不怕风吹雨打,非常适合于转场放牧的牧民居住和使用。辽宁的蒙古族人现在大多数居住在与汉族或满族人相似的砖木结构的房屋,但是在室内的装饰上却有着明显的民族特色。

5、献哈达

哈达是藏语音译。常在迎送、馈赠、敬神、拜年以及喜庆时使用,以表示敬意祝贺。这种礼节由来已久。据《马柯·波罗游记》中所写,蒙古族“过年过节时都互相用金银玉石做的礼品同白色绸布一起奉献”。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5 09:30

蒙古族群众崇尚礼仪,讲究礼貌,热情好客,待人诚恳。

当有来客拜访时,微躬身施礼,互相问好,再引入蒙古包。来客一般由女主人接待,倒茶、上奶食,炒米,炸果子,递烟。遇到餐时间,主人要热情劝留客人,客人越随便自在,主人就高兴满意;

献哈达是蒙古族迎送、馈赠、交际、奖赏,定亲时使用的重要礼品之一,表示敬意和祝贺;

换鼻烟壶鼻烟壶是蒙古族传统社交礼品。遇有重大喜庆节日,同辈相见,双方用右手递烟壶,小辈单膝下跪双手接壶,长辈品烟、小辈不品烟,只把壶略向上举一下;

敬酒是蒙古族群众招待宾客礼节的主要一环。酒具一般为银碗或银盅。敬酒时,男主人必须头戴帽子,衣着整齐,斟好酒后,双手托起哈达捧银碗、唱敬酒歌,以辈数或年龄大小依次敬酒。

拓展资料:

蒙古族人口为581万人(2000年人口普查)。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东北三省、新疆、河北、青海,其余散布于河南、四川、贵州、北京和云南等地。鄂温克族(两万七千人)和土族(二十四万人)也有时被认为是蒙古人的分支。蒙古族自称"蒙古"。"蒙古"这一名称较早记载于《旧唐书》和《契丹国志》,其意为"永恒之火"。别称:"马背民族"。蒙古族发祥于额尔古纳河流域,史称"蒙兀室韦"、"蒙古"等。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5 11:21

  1、献哈达。
  献哈达是过去蒙古族在晋见王公贵族、向亲友祝寿、会见尊贵客人时进行的一种传统礼节。后来,哈达广泛应用于喜庆、祭祀、宾宴、交往等场合,表示庄重、诚挚、友好和吉祥。哈达相当于礼巾,大约长3至5尺,幅面1尺左右,多用白、兰、黄、银灰等各色绢绸制作。这些年,肇源蒙古族献哈达仪式,多在县及蒙古乡那达慕盛会。或蒙古族乡村迎贵宾时进行。
  2、敬酒。
  敬酒是蒙古人最普通和常见的一种礼仪。当客人入座进餐,主人首先要向客人敬酒。古时,蒙古人向客人敬酒,要当着客人的面将酒到入杯中自己先喝,再斟满杯敬给客人。这是延传了古代“试毒”之俗。而现在逐渐演化为先敬客人。蒙古人以三为吉数,一般都是敬三杯。主人敬酒,必须右手递给客人,客人也要用右手来接。在向客人敬酒时,往往伴随着祝酒歌,酒兴*时,还要起舞,表达主人对客人由衷的祝愿。
  3、祭火。
  崇拜火是蒙古民族的古老传统。在蒙古人看来,火是神圣的。一家一户的祭火,有继嗣之义,举行婚娶大事、新年,都要祭火。围绕火盆、炉灶,有着一系列祭礼和禁忌。
  最隆重的祭火是在腊月,腊月二十三,传说这一天是火神密仁扎木勒哈降生的日子。仪式非常隆重,往往在一两天前就开始打扫庭院、房屋,准备祭品。
  傍晚,夜幕刚刚垂下,家主点燃一把香,绕行住宅一周,来到装备好的火撑子前,举香在火撑子左右各绕三圈,把香插在火盆内,祭仪便算开始。
  火撑子,蒙古语叫突力嘎,是一种腰缠三箍,上有四个支撑点的火架子。火撑子架在火盆上,里边放干柴。有的不用火撑子,便在火盆里搭起四边形干柴架。把蓝、白、黄、红、绿五彩布条,挂在火撑子或木柴的四眉上,分别代表蓝天、白云、黄教、红火、绿色的生命。
  火撑子前,铺一席白毛毡,摆一张木桌,白毡上用炒米撒上图案,蒙古语称哈斯塔吗嘎,译意即玉玺。桌子*的一只碗里盛着炒米、茶叶、红枣、黄油、羊胸脯肉等,上插燃烧着的香。桌上还有一个盘子,盛着绵羊的四根肋条、颈骨、灌肠、胸脯、羊尾……装盘的次序是用颈骨、肋骨垫底,灌肠居中,再上是胸脯,最上是肥腴的大绵羊尾,盘中祭品在当晚的仪式上用。碗中的祭品留待二十四日以后、大年初一以前,每日早晚两次向火撑子里投祭,火撑子里的火至少三天不断。有的保持三个月,甚至到下一年祭火。蒙古人将最小的儿子叫守火盘的人,即含接续香火之意。
  参加祭仪的主要是家主和男孩。左邻右舍、亲戚朋友也可以参加,女孩和外姓回避。供品也不赠出嫁姑娘吃。
  祭火开始,参加者各端一个盛食品的小木盘或碗,坐地准备招福。
  祭辞有的是藏经,有的是蒙语,有的深奥,有的通俗,都是优美的韵文,譬如其中的一篇说:
  “燧石为母,镰铁为父,
  榆木的生命,仁慈的火神。
  奉上满杯的美酒,奉上丰盛的祭品。
  祈求人丁兴旺,祈求五畜昌盛……
  福来!福来!福来!福来!”
  祭火完毕,全家人吃“阿木斯” 一种加进黄油、大枣的米粥 。
  4、祭天。
  蒙古族把每农历腊月三十日作为祭天日。午夜在院中燃起一堆篝火,放一张八仙桌,摆上奶酪、奶干、奶油、白粮四碟食品,另放一壶白酒,一只酒杯,一个香炉。全家按老少辈跑在桌前,长者点燃三柱香、插在香炉、杯里倒上白酒,向天空洒祭,致祭天词后,向篝火嗑三个头,把四碟祭品和壶中酒全部倒入火中,燃起鞭炮。祭天仪示结束,回到蒙古包或居室守岁,吃所饭。
  5、过大年。之前一介绍,在这里就不做过多介绍、
  6、拜年。
  大年初一早晨,所有亲戚到最长人家聚集,下辈人向长辈人叩拜,上辈对下辈表示祝愿。然后,依次轮流拜年。拜完年整理茶桌,从年长到年幼依次就座,品尝浓郁、芳香的奶茶。喝过茶,摆上酒席,酒杯里斟满新年酒,也按年长年幼顺序一个个将杯中酒喝完。新年酒又称之为“新年礼”。饮酒期间歌舞相伴,孩子们放鞭炮,尽情玩耍。如有不能同大家一起欢聚的老人或残疾人,派人送去新年酒和新年饭,以祝健康长寿。这样的贺年礼节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
  7祭敖包。
  “敖包”蒙古语音译为土石堆。长期以来,蒙古人一直把敖包当作地方保护种,逐渐形成了通过祭祀敖包来禳灾求吉的观念。现今蒙古人祭敖包的主要目的是祈求风调雨顺、人丁兴旺。敖包的种类很多,有扎萨克敖包(旗敖包),努图克敖包、埃里敖包。肇源现存的东义顺敖包,是达瓦旗人家族敖包,后成为旗敖包,已历200余年。
  祭敖包时,用牛、羊、哈达、奶制品、酒等,首先由祀人到祭词,然后举行赛马、摔跤、射箭、唱歌、跳舞等活动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5 13:29

蒙古族风俗习惯

1
/
5

蒙古族风俗习惯

1.

多彩的服饰

在一般人的心目中,蒙古族的服饰似乎很简单,无非就是一件袍子,
一双靴子而已。
其实,
蒙古族的服饰是非常复杂而丰富多彩的。
不仅各地形制
有别,而且有年龄、婚否及盛装与常服之别。

蒙古族服饰主要包括首饰、袍子、腰带、靴子四个部分,如下:

头饰
是蒙古族首饰中最绚丽的部分。

"
顾古冠
"
是元代蒙古族已婚女子流
行的高冠,
高约
1
尺,
顶部为四边形,
上面包裹着五颜六色的绸缎,
缀有各种
宝石、琥珀、串珠、玉片及孔雀羽毛、野鸡尾毛等装饰物,制作精美,绚丽多
姿。

蒙古袍

春秋穿夹袍,夏季穿单袍,冬季穿皮袍、棉袍。其式样和
颜色因地因人而略有差异。
一般蒙古袍的特点是宽大袖长、
高领、
右衽,
多数
地区下端不开衩。
袍子的边沿、
袖口、
领口多以绸缎花边
"
云卷
"
图案或虎、
豹、
水獭、
貂鼠等皮毛装饰。
既美观大方,
又具有良好的实用功能。
冬天防寒护膝,
夏天防蚊虫叮咬、
遮暴晒。
行可当衣,
卧可作被。
鄂尔多斯等地的蒙古人还喜
欢在袍外套穿长短不一的坎肩。

腰带
扎腰带既能防风抗寒,骑马持缰时又能保持腰肋骨的稳定垂直,
而且还是一种漂亮的装饰。
男子扎腰带时,
多把袍子向上提,
束得很短,
骑乘
方便,
又显得精悍潇洒。
腰带上还要挂上
"
三不离身
"
的蒙古刀、
火镰和烟荷包。
女子则相反,
扎腰带时要将袍子向下拉展,
以显示出娇美的身段。
鄂尔多斯等
地区扎腰带还有一定的讲究和规矩,
未婚女子扎腰带,
并在身后留出穗头,

旦出嫁,便是
"
布斯贵浑
"
(蒙古语,意为
"
不扎腰带的人
"

,代替腰带的是紧
身的坎肩,以此来区分未婚姑娘和已婚妇女。

蒙古靴子
蒙古人爱穿靴子,
蒙古靴分分布靴、
皮靴和毡靴三种,
根据季节
选用。布靴多用厚布或帆布制成,穿起来柔软、轻便。皮靴多用牛皮制成,结
实耐用,防水抗寒性能好。其式样大体分靴尖上卷、半卷和平底不卷的三种,
分别适宜在沙漠、
干旱草原和湿润草原上行走。
毡靴用羊毛模压而成。
蒙古靴
做工精细考究,
靴帮、
靴靿上多绣制或剪贴有精美的花纹图案。
靴是蒙古族人
民在长期的劳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创造出来的,
非常适应自然环境。
骑马时能
护踝壮胆,勾踏马镫;行路时能防沙防害,减少阻力,又能防寒防蛇。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5 15:54

1、献哈达。
献哈达是过去蒙古族在晋见王公贵族、向亲友祝寿、会见尊贵客人时进行的一种传统礼节。后来,哈达广泛应用于喜庆、祭祀、宾宴、交往等场合,表示庄重、诚挚、友好和吉祥。哈达相当于礼巾,大约长3至5尺,幅面1尺左右,多用白、兰、黄、银灰等各色绢绸制作。这些年,肇源蒙古族献哈达仪式,多在县及蒙古乡那达慕盛会。或蒙古族乡村迎贵宾时进行。
2、敬酒。
敬酒是蒙古人最普通和常见的一种礼仪。当客人入座进餐,主人首先要向客人敬酒。古时,蒙古人向客人敬酒,要当着客人的面将酒到入杯中自己先喝,再斟满杯敬给客人。这是延传了古代“试毒”之俗。而现在逐渐演化为先敬客人。蒙古人以三为吉数,一般都是敬三杯。主人敬酒,必须右手递给客人,客人也要用右手来接。在向客人敬酒时,往往伴随着祝酒歌,酒兴*时,还要起舞,表达主人对客人由衷的祝愿。
3、祭火。
崇拜火是蒙古民族的古老传统。在蒙古人看来,火是神圣的。一家一户的祭火,有继嗣之义,举行婚娶大事、新年,都要祭火。围绕火盆、炉灶,有着一系列祭礼和禁忌。
最隆重的祭火是在腊月,腊月二十三,传说这一天是火神密仁扎木勒哈降生的日子。仪式非常隆重,往往在一两天前就开始打扫庭院、房屋,准备祭品。
傍晚,夜幕刚刚垂下,家主点燃一把香,绕行住宅一周,来到装备好的火撑子前,举香在火撑子左右各绕三圈,把香插在火盆内,祭仪便算开始。
火撑子,蒙古语叫突力嘎,是一种腰缠三箍,上有四个支撑点的火架子。火撑子架在火盆上,里边放干柴。有的不用火撑子,便在火盆里搭起四边形干柴架。把蓝、白、黄、红、绿五彩布条,挂在火撑子或木柴的四眉上,分别代表蓝天、白云、黄教、红火、绿色的生命。
火撑子前,铺一席白毛毡,摆一张木桌,白毡上用炒米撒上图案,蒙古语称哈斯塔吗嘎,译意即玉玺。桌子*的一只碗里盛着炒米、茶叶、红枣、黄油、羊胸脯肉等,上插燃烧着的香。桌上还有一个盘子,盛着绵羊的四根肋条、颈骨、灌肠、胸脯、羊尾……装盘的次序是用颈骨、肋骨垫底,灌肠居中,再上是胸脯,最上是肥腴的大绵羊尾,盘中祭品在当晚的仪式上用。碗中的祭品留待二十四日以后、大年初一以前,每日早晚两次向火撑子里投祭,火撑子里的火至少三天不断。有的保持三个月,甚至到下一年祭火。蒙古人将最小的儿子叫守火盘的人,即含接续香火之意。
参加祭仪的主要是家主和男孩。左邻右舍、亲戚朋友也可以参加,女孩和外姓回避。供品也不赠出嫁姑娘吃。
祭火开始,参加者各端一个盛食品的小木盘或碗,坐地准备招福。
祭辞有的是藏经,有的是蒙语,有的深奥,有的通俗,都是优美的韵文,譬如其中的一篇说:
“燧石为母,镰铁为父,
榆木的生命,仁慈的火神。
奉上满杯的美酒,奉上丰盛的祭品。
祈求人丁兴旺,祈求五畜昌盛……
福来!福来!福来!福来!”
祭火完毕,全家人吃“阿木斯” 一种加进黄油、大枣的米粥 。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5 18:35

献哈达:哈达是蒙古族日常行礼中不可缺少的物品。献哈达是蒙古族牧民迎送客人和日常交往中使用的礼节。献哈达时,主人张开双手捧着哈达,吟唱吉祥如意的祝词或赞词,渲染敬重的气氛,同时将哈达的折叠口向着接受哈达的宾客。宾客要站起身面向献哈达者,集中精力听祝词和接受敬酒。接受哈达时,宾客应微向前躬身,献哈达者将哈达挂于宾客颈上。宾客应双手合掌于胸前,向献哈达者表示谢意。

敬茶:到牧民家做客或在旅游点上,主人或服务小姐首先会给宾客敬上一碗奶茶。宾客要微欠起身用双手或右手去接,千万不要用左手去接,否则会被认为是不懂礼节。主人或服务小姐斟茶时,宾客若不想要茶,请用碗边轻轻把勺或壶嘴一碰,主人便即刻会明白宾客的用意。客来敬茶是一种高尚的蒙古族传统礼仪。在蒙古历史上不论是富贵之家还是贫穷之家,不论是上层社会还是平民百姓,也不论在交际上或在家里,在旅途,或在其他一切场合,莫不以茶为应酬品。家中有客来,茶是必不可少的款待物。因此,牧民们招待客人,照例是先向贵宾献上一碗奶茶,接着主人又端上来炒米和一大碗一大碗的奶油(蒙古语称交和)、奶豆腐和奶皮子等奶制品。

敬酒:斟酒敬客,是蒙古族待客的传统方式。他们认为美酒是食品之精华,五谷之结晶,拿出最珍贵的食品敬献,是表达草原牧人对客人的敬重和爱戴。通常主人是将美酒斟在银碗、金杯或牛角杯中,托在长长的哈达之上,唱起动人的蒙古族传统的敬酒歌,客人若是推让不喝酒,就会被认为是对主人瞧不起,不愿以诚相待。宾客应随即接住酒,接酒后用无名指蘸酒向天、地、火炉方向点一下,以示敬奉天、地、火神。不会喝酒也不要勉强,可沾唇示意,表示接受了主人纯洁的情谊。接着穿戴民族盛装的家庭主妇端来清香扑鼻的奶酒款待客人,这也是蒙古族的传统礼节。主人会用诗一般的语言劝酒:“远方的客人请你喝一杯草原佳酿,这是我们民族传统食品的菁华,也是我们草原人民的厚意深情”。

敬神:蒙古民族的礼宴上有敬神的习俗。据《蒙古风俗鉴》描述,厨师把羊割成九个相等的肉块,“第一块祭天,第二块祭地、第三块供佛、第四块祭鬼,第五块给人,第六块祭山,第七块祭坟墓,第八块祭土地和水神,第九块献给皇帝”。祭天则把肉抛向蒙古包上方;祭地则抛入炉火之中;祭佛置于佛龛前;祭鬼置于包外;祭山则挂之于供奉的神树枝上,祭坟墓即祭本民族祖先。置于包外,祭水神扔于河泊,最后祭成吉思汗,置于神龛前。这种习俗可以追溯到古老的萨满教,其崇拜多种神祗,尔后蒙古族信仰的喇嘛教又吸收了其古老的民间信仰,把众多的神祗入了喇嘛教的轨迹。

待客:蒙古族自古以来以性情直爽、热情好客著称。对家中来客,不管常客还是陌生人,都满腔热忱。首先献上香气沁人的奶茶,端出一盘盘洁白的奶皮、奶酪。饮过奶茶,主人会敬上醇美的奶酒,盛夏时节还会请客人喝马奶酒。有些地区用手扒肉招待客人,还有一定的规矩。例如用一条琵琶骨肉配四条长肋骨肉进餐;牛肉则以一根脊椎骨肉配半节肋骨及一段肥肠敬客。姑娘出嫁前或是出嫁后回娘家都以羊胸脯肉相待,羊的小腿骨、下巴颏、脖子肉都是给晚辈和孩子吃的。接待尊贵的客人或是喜庆之日则摆全羊席。

尊老爱幼:蒙古人长幼有序,敬老爱幼。到蒙古包牧民家做客,见到老人要问安。不在老人面前通过,不坐其上位,未经允许不要与老人并排而坐。称呼老人要称“您”,不许以“你”相称或直呼其名。见到牧民孩子不要大声斥责,更不能打孩子。不要当着家人的面说孩子生理上的缺陷。对孩子和善、亲切,被认为是对家长的尊重。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5 21:33

蒙古族群众崇尚礼仪,讲究礼貌,热情好客,待人诚恳。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6 01:04

蒙古族群众崇尚礼仪,讲究礼貌,热情好客,待人诚恳。当有来客拜访时,首先为其看狗,微躬身施礼,互相问好,再引入蒙古包。来客一般由女主人接待,倒茶、上奶食,炒米,炸果子,递烟。遇有就餐时间,主人要热情劝留客人,客人越随便自在,主人就高兴满意。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6 04:52

字要少一点
行吗
字太多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6 08:57

胡说八道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6 13:18

将斤斤计较斤斤计较交换机和刚发合同法火锅粉他发帖发广告费高发发帖一份更好方功惠肥田粉鼓风管汉釜宫很烦人同仁堂也热热瓦尔特沃尔沃而我二位二位而且为企鹅去而悄悄reed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6 17:56

不能不能不能不能不能不能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6 22:51

蒙古族群众崇尚礼仪,讲究礼貌,热情好客,待人诚恳。当有来客拜访时,首先为其看狗,微躬身施礼,互相问好,再引入蒙古包。来客一般由女主人接待,倒茶、上奶食,炒米,炸果子,递烟。遇有就餐时间,主人要热情劝留客人,客人越随便自在,主人就高兴满意。
  献哈达是蒙古族迎送、馈赠、交际、奖赏,定亲时使用的重要礼品之一,表示敬意和祝贺。哈达一般用丝织品制成,长度在1.2-1.5m之间,颜色有白、银灰、浅兰、黄、红等,所献哈达的长度、质地、色泽要依据接受者的身份和与自己的关系而定,每种颜色代表一种礼俗。
  换鼻烟壶鼻烟壶是蒙古族传统社交礼品。大小不一,形状多样,壶上图案绚丽多彩,一般用玛瑙、翡翠、玉石雕刻而成。遇有重大喜庆节日,同辈相见,双方用右手递烟壶,小辈单膝下跪双手接壶,长辈品烟、小辈不品烟,只把壶略向上举一下。
  敬酒是蒙古族群众招待宾客礼节的主要一环。酒具一般为银碗或银盅。敬酒时,男主人必须头戴帽子,衣着整齐,斟好酒后,双手托起哈达捧银碗、唱敬酒歌,以辈数或年龄大小依次敬酒。
旧时,等级制度非常严格。一般诺颜去贝勒家时,先把骑马拴好,经贝勒允许后,方能进家拜见。贝勒去部下家时,待部下或家人出迎后才进屋。
过去,官方往来,则以本地土特产品或地方风味物品做见面礼和回赠礼。平常人家往来,一方如给一方赠送哈达或点心糖果等物,接受方还其盛具时,必须盛放些物品,绝不能空空返回。
牧民饮食以肉食、奶食、面粉炒米为主。肉食主要有羊肉、牛肉。羊肉吃法以手把肉、晾干肉为多,冬季卧山羊或牛时,将其肉割成条状,凉在阴凉干燥处,第二年春、夏季节吃干肉。食法主要以泡炒米、吃干肉沫面条,干肉沙葱包子多。
近年,牧民遇重要宴席或婚礼有吃全羊、放“乌查”(羊背子)的习俗。“羊背子”取全羊由背上往后数第三根肋骨至尾部一段和羊头下锅,出锅后盛入木盘,先放“乌查”,“乌查”上再放羊头。灌肠多是“血肠”和“肉肠”。羊小肠灌以面粉或荞面调和的羊血,肥肠或牛肠一般灌肉、肚等。
牧区牧民的主食还有蒙古包子(纯羊肉馅)、酸奶面条、奶油卷儿配羊肉汤等。
奶食分奶食品和奶饮品两种。奶食品有奶油(黄油)、白油、奶皮子、奶豆腐、奶酪等。牧民一般喜欢在白油内参入“树木勒”(奶蛋子)灌进羊肚内存放。是冬季喝茶泡炒米的理想佐料。
奶饮品有奶茶、酸*、其格(发酵马奶)和奶酒。
奶茶是砖茶、盐、鲜奶相兑而成。
*是牧区盛行的一种葬式,又称野葬或弃葬。人死后,脱掉死者的旧服装,换上新衣或用白布缠裹全身,将尸体放在勒勒车上,赶车急行,尸体掉在哪里,那里就是吉样的葬地。*后,死者的子孙一般49天内不剃发,不饮酒娱乐,路遇行人不寒喧,以示哀悼。火葬是喇嘛教传人蒙古族地区后出现的一种葬式。为王公贵族、大喇嘛、官吏等人死后所采用。普通人死后,多数不实行火葬,只有患传染病或产妇死后,才进行火葬。火葬次日。由死者家属拣拾骨灰,有的把骨灰撤于山川、江河,有的装入坛罐中埋葬,以示永远悼念。
土葬是农区蒙古族普遍实行的一种葬式。内蒙古西部农业区蒙古族的土葬,与汉族大同小异。人死后(或临终前),家人给死者更换新衣,将尸体放在木板上,用哈达罩其面,等待人殆。人殆时,尸体不能见太阳,一般在黄昏时刻,将尸体从窗户抬出去入棺。停放在院内,一般三至七天内出摈,东部地区蒙古族一般都当天出殡。出殡时死者的长子扛棺材大头,其余子孙抬小头,有的拉在灵车上,有的一直抬到墓地。到达坟地后,用吊绳把棺材放人墓穴。埋葬时,死者的子孙和近亲,围绕墓穴正反台转三圈,并用手抓土向墓穴撤去,然后大家一起铲土埋棺。老年人去世,一般全村的小伙子都来哀悼和参加葬礼。
草原是歌的海洋,歌的故乡,生活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的蒙古族人民和汉、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兄弟民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和智慧共同创造了物质文明,同时又创造了深厚的音乐文化传统。无论是在辽阔广袤的草原,浩瀚无垠的大漠,还是在富饶的农区乡间,到处都飘扬着优美动听的音乐之声。这些丰富多采的音乐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一直伴随着勤劳勇敢的蒙古族和其他兄弟民族建设自己的家园,创造美好的新生活。
“那达慕”在蒙古族语中是“娱乐”或“游戏”的意思。是内蒙古地区蒙古族传统的群众性集会,多在夏、秋季节祭敖包时举行,一般一年一次大会。主要内容有摔跤、赛马、射箭、歌舞以及贸易活动。规模大小不一,是时正是草原上气候怡人、绿草如茵、百花盛开、牛羊肥壮的黄金季节,节日期间,牧民们身穿节日新衣,乘马驱车,从四面八方汇聚一处。一时草原上五彩旗帜如霞云飘扬,蒙古包如点点珍珠,一片节日气氛。近年增加了马上射击、文艺体育表演、图片展览、电影放映、文教卫生宣传,以及*收、交流生产经验、选举模范和进行物资交流等新的活动内容。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
电脑分辨率设置多少合适笔记本电脑分辨率多少最佳 各尺寸笔记本电脑的最佳分辨率 2022年高考480到510分能上山东科技大学吗 朋友借了我一万块钱,现在坐牢了怎么还钱? 天王星和海王星虽然看似一对姊妹星,但还是有区别 ...值得收藏吗?现在分别只都多少钱,照片上有一个铜币的 谁能告诉我这是一枚什么样的铜币,值不值钱? 有谁知道这铜币值不值钱,懂家告诉我一下!谢谢 有谁知道这个铜钱的来历 可以进行异地公积金贷款吗 蒙古族衣、食、住及特别风俗习惯方面有哪些特色? 蒙古族的风俗习惯,简要写。我要用 蒙古族的习俗是什么? 蒙古族有哪些风俗习惯100字 蒙古族的风俗 内蒙古人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蒙古族有哪些风俗习惯? 关于蒙古族的生活习性与风俗有哪些特点 有没有灯光自定义性强的机械键盘介绍? 领拓机械键盘灯光自定义 怎样在电脑上制造彩光? 3Dmax怎么添加光源 我想3dsmax预先自定义一组灯光,让它每次启动时默认... 无极调光的使用自定义亮度功能 微星键盘灯光怎么设置自定义颜色 雷柏v700s合金版怎么自定义灯光 酷家乐怎么调灯光 朵唯s600怎么自定义灯光 魔力鸭2108 s2 mix怎么自定义灯光 maya自定义灯光 蒙古族的风土人情? 蒙古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红烧血豆腐的做法步骤图,红烧血豆腐怎么做 怎么烧猪血和豆腐好吃 血豆腐如何做好吃呢? 猪血做血豆腐怎样兑水 血豆腐烧羊肚的做法,血豆腐烧羊肚怎么做好吃 三十人的大锅菜菜谱及做法谁能提一下呢? 酸菜烧血旺的做法有哪些? 便宜健康的食谱 17岁学生用的食谱 8k纸和a3纸一样大吗 苹果手机闪光灯怎么没有sos功能的 苹果手机闪光灯有没有sos功能? 苹果手机里的手电筒怎么老闪 手电筒SOS慢闪和快闪区别 图中这个sos是什么意思?怎么点击sos打开手电筒会... 手机手电筒总是自己打开,什么原因啊,求指教 苹果6的闪光灯不亮,手电筒功能打开也不亮,去换了... A3的纸和8K的纸是一样的大小吗?有什么区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