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教人忍耐顺从的是哪个宗教?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20:52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4 12:29
佛教
菩萨六度中的忍辱 这是修行的一个内容
△ 清净心是由戒定中来的,故修定必先修忍,六度中忍辱列为第三,忍是出离苦海的最妙法门。
△ 修忍辱时不要著忍辱的法相,以为我是能忍,以及有我所忍受的程度,有能有所即离不开四相。闻赞则喜,闻谤则怒,心中即起波浪,离四相谈何容易!应先渐修,后可顿超。修行一事没有天生的,纵有顿根的人,亦是过去世修来的。欲求大彻大悟,须以佛法慢慢熏习,每天需要念经,单单念而不解其义,收效甚微,对于经义要圆解、要深解,日常生活当中,遇到什么境界都能运用上去,举心动念均是修行,功夫用得上,日久必有成就。人我执不易断,凡事看淡一点,即算有进步,愈淡薄愈自在,就是渐渐的放下。四相空了,说一个忍辱也是多余的。
△ 一切冤家对头不可恨他,他是来成就我们忍辱度的。对于天然灾害要忍受,对于自己的清苦生活要忍耐,切不可怨天尤人,要知万法皆空,对事理因果都能了解,谓之无生法忍。
△ 清净心中一丝毫不能沾染,亲爱之人要放下,冤家对头也要放下。度一切众生,冤家对头也在内;菩萨没有一个冤家,冤亲平等是大无畏精神。
△ 嗔恨为修行人之大忌,无论在何时、遇何境、修何法,皆断断不可生嗔。忍辱极易生嗔,嗔心一生,忍辱的修行即被破坏。例如有人骂我,我忍耐住一时不还嘴,但心中气得不得了,这种强压制的办法并不是忍辱的真实义。佛在金刚经中所说,被歌利王割截身体一段*时,有“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嗔恨。”嗔恨正与菩提相反。菩提,觉也、平等也、慈悲也。而嗔恨之生,由于事之不如己意,便有我相,尚何平等之有?世事莫非梦幻,如意不如意何必认真!违反慈悲,更不待言。
△ 忍辱是定的前方便,“能忍最胜寂灭法”,忍清净寂灭,把心安住在清净寂灭就成功了。学佛要受得了寂寞,心忍得下来是初步功夫。修定下手之处即是忍,忍之相是平等。成佛的道路魔多,魔现前不能说好与不好,如被魔降伏即当失败,如能降魔即是好境界。遭魔是必然现象,功夫愈高,魔王的力量愈大;《楞严经》五十一种阴魔,唯一的克伏办法就是平等心,保持自己的清净心。
△ 嗔是一切逆境上发生的憎恚心,为恶业的根本,也是一切恶行所由生。嗔是障定的,定好不容易修成,嗔心一起,一切都完了。忍耐是对治嗔恚的,什么境界现前均不能起嗔恚心。
△ 一切境界均系心识变现出来的,只要离开分别执著就会得到清凉自在,自在就成为分证佛。对无缘无故来侮辱我们的人,绝不可存报复之心,应存报恩之想;听到毁谤讽刺,恶言相向,这都是来成就我们的大菩萨。金刚经说一切法行成于忍,无忍辱则布施持戒均不能成就。想作什么事而遭受人家的破坏,他是来消我们业障的,应如饮甘露;业障消除之后,到了晚年可以有顺利的处境。如今既然明白这种道理,即应掬诚接受。上等智别真妄,中等智明是非,下等智知利害,现在连知利害的人都没有。等到自己真正清凉自在,诸佛菩萨自然加被。观行固然重要,而观更重要。行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无观慧,其它都是盲修瞎练,人天福报。十法界依正庄严均是自己心想所生,若使离心,则无一法一相而能自见有所差别。他人如对我有分别,没有影响,但是你如果觉得他对你还有分别,就是五十步笑百步,同他差不了多少;外界对于你起分别是消你的业障。菩萨是在境界上学,而不是在经本上学。
△ 冤家恶人加害于我,不能起怨恨之心。我现在学菩萨,还能有报复心吗?
△ 忍辱的功德与不忍的害处,凡是学佛的人多多少少都知道;而境界现前,自己作不了主,就把他忘记了,仍旧是肝火上升,一点不让人,这实在是对于忍辱的真实利益还未参透。要知道,辛辛苦苦好不容易修持所集的功德,一把火把它烧光,岂不太可惜了吗?一个人受污辱最易生嗔恨心,辱都能忍,还有什么不能忍?嗔恨是修行人的大忌讳,有了它这一生就不能成就,因为嗔恨心与菩提心不相应。菩提含有觉、平等、慈悲义。嗔恨之生,由于事之不由己意,便是著我相,尚何平等之有?世事莫非梦幻,如意不如意,何必认真;此而不知,尚何觉悟之有?其违反慈悲,更不待言。普贤菩萨说:菩萨过失莫甚于嗔心,以前所积功德虽多如森林,嗔火若生,一齐烧尽。我们平日积功累德,好不容易,稍遇不顺心的事,一发脾气,把以前的功德统统烧尽,然后再从头来,岂不可惜!岂不可怕!
△ 障碍大慈悲心的是嗔恚,持大慈悲戒即可破除嗔恚障,纵然有人无缘无故地来侮辱我,亦应以慈悲心修大慈悲戒,作起来很难,但不是作不到;遇到逆缘应立即觉悟,不觉悟,慈悲心永远发不起来。常常觉悟,悲心即增长,嗔恚心即渐渐消除。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4 12:30
*教;
忍耐
林前13:4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
13:5 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
13:6 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
13:7 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顺从
13:1 在上有权柄的,人人当顺服他,因为没有权柄不是出于 神的,凡掌权的都是 神所命的。
13:2 所以抗拒掌权的,就是抗拒 神的命;抗拒的必自取刑罚。
13:3 作官的原不是叫行善的惧怕,乃是叫作恶的惧怕。你愿意不惧怕掌权的吗?你只要行善,就可得他的称赞,
13:4 因为他是 神的用人,是与你有益的。你若作恶,却当惧怕,因为他不是空空地佩剑。他是 神的用人,是伸冤的,刑罚那作恶的。
13:5 所以你们必须顺服,不但是因为刑罚,也是因为良心。
13:6 你们纳粮也为这个缘故,因他们是 神的差役,常常特管这事。
13:7 凡人所当得的,就给他;当得粮的,给他纳粮;当得税的,给他上税;当惧怕的,惧怕他;当恭敬的,恭敬他。
13:8 凡事都不可亏欠人,惟有彼此相爱,要常以为亏欠,因为爱人的就完全了律法。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4 12:30
当然是佛教。
佛教的懂因果。明白了因果关系,所以要心平气和地接受结果。
佛教的忍耐也不是盲目的忍耐,是明白了为什么要忍耐才忍耐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4 12:31
*教。
“凡事忍耐 凡事相信 凡事盼望 凡事依靠” 这是赞美 主*耶稣的歌。
其他教中也许也有。
请非*信仰的人留下个‘大度 善良 爱 和谦卑’的形像;
还有马克斯 恩格斯 他们都是*徒。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4 12:32
其实很多宗教里面都提倡忍耐,因为很多事情,都需要坚持及耐心,不然不能把事情做成功吧。
不过说到顺从,就可能要再斟酌了,因为很多宗教里面,提到的忍耐,都是非常有智慧的,我们其实可以很容易看到,每个宗教里面都有非常大的一块,是致力提升教徒智慧的部分,每个宗教,教主一定是全知全能的,而教徒一定是努力向教主学习看齐,尽量提升自己智慧这样。
所以忍耐似乎不是顺从的忍耐,而是有坚持有耐心,藉此把自己要做的事情做成功,顺从则似乎感觉上大不相同,没有智慧的顺从哑忍,似乎是拖沓、消极、负面的,全知全能的教主应该不会这样教教徒吧?
...苦的根源在于人者欲望,因此只有消灭欲望,忍耐顺从,才能达到极乐世界...
(1)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按材料的顺序来写)佛教。(2)伊斯兰教;基督教。(3)忍耐顺从。
我觉得佛教让人忍耐顺从,这是消极的,他迎合了统治阶级的需求。难道别...
佛教可没叫人忍让顺从,连佛教是什么都不知道在这瞎问,而且佛教属于信仰,国内人压根就没信仰。国内一般来说都是儒家思想,这种思想是教人虚伪为做人的。小朋友没事多读点书,屁都不懂想着闹革命呢!
下列关于世界三大宗教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为什么选d
回答:下列关于世界三大宗教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都产生于亚洲B.依次产生的时间间隔大致相同C.都宣扬“忍耐顺从” 的思想D.客观上都有利于本地的统一 试题分析:世界三大宗教都产生于亚洲;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基督教产生于公元1世纪,伊斯兰教产生于公元7世纪,所以依次产生的时间间隔大致相同;都宣扬“忍...
佛教传播为什么快?
因为佛教宣传的是"忍耐顺从"(当时因为种姓制度搞得社会背景混乱),人所受到的苦难都是磨练,而只要忍得住,刻苦修行,死后就能到极乐世界.对于饱受折磨,渴望解脱的人来说是一种美好的向往.(跟基督教有那么点相似)而"忍耐顺从"这一点也成了统治者麻痹百姓的一个工具,被统治者利用 到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
忍耐顺从众生平等的意思
朋友,平安!这句话不知从哪里听来的,“忍耐顺从”是属灵的人——基督徒常用的话语,意为顺从圣灵、不随从肉体;“忍耐”是凡事忍耐等候神的旨意的意思。但“众生”又是佛教用语,意为世上的每个活着的生物,包括人和动物。“众生平等”是美好的愿望,佛教强调戒杀放生,人不可吃荤、不可害命(吃...
世界三大宗教怎么产生的?
1.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当雅利安人入侵并建立种族制度时,释迦牟尼(原名乔达摩·悉达多)提出了“众生平等”和“忍耐顺从”的理念。这些观点赢得了印度社会各阶层,尤其是劳苦大众和王宫贵族的认同,并逐渐传播至亚洲其他地区。2. 基督教诞生于公元前1世纪的巴勒斯坦地区,当时当地居民生活困苦。耶稣提出了...
世界宗教的教义都有忍耐服从,这在当时有何作用
世界三大宗教在封建社会中起到什么作用? 三大宗教...三大宗教都有完整系统的教义和哲学体系;都有专职...三大宗教中宣扬忍耐顺从,教人忍受苦难容易被封建...
世界三大宗教怎么产生的?
1.佛教 雅利安人入侵印度之后,印度盛行种族制度。乔达摩·悉达多(也就是释迦牟尼)在这一时期提出了“众生平等”“忍耐顺从”的观点,得到了印度王宫公以及劳苦大众的推崇,并在后来向亚洲各国传播佛教思想 2.基督教 公元前1世纪,巴勒斯坦地区人民生活疾苦,耶稣提出了博爱思想,在当时受到了抨击与打压,...
请问,教人忍耐顺从的是哪个宗教?
△ 嗔是一切逆境上发生的憎恚心,为恶业的根本,也是一切恶行所由生。嗔是障定的,定好不容易修成,嗔心一起,一切都完了。忍耐是对治嗔恚的,什么境界现前均不能起嗔恚心。△ 一切境界均系心识变现出来的,只要离开分别执著就会得到清凉自在,自在就成为分证佛。对无缘无故来侮辱我们的人,绝不...
佛教中的教义“忍耐顺从”为什么会得到贵族的支持?
佛教顺从了谁?要是这么顺从,为什么三武要灭佛?呵呵 佛教得到印度贵族的支持,并不是靠这个讨好的吧,而是用神通来把他们搞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