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21:36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3 04:38
不可以吃,这是马铃薯环腐病危害造成的。
马铃薯环腐病又称轮腐病、转圈烂、黄眼圈。是一种由细菌引起的维管束病害。植株受害常造成死苗、死株,一般减产20%,重者可减产60%以上,不仅影响产量,还会引起贮藏时烂窖,影响块茎质量。
贮藏期温度对病害也有影响,在温度20℃上下贮藏比低温1~3℃贮藏发病率高得多。播种早发病重,收获早则病薯率低。病害的轻重还取决于生育期的长短,夏播和二季作一般病轻。
扩展资料:
防治方法
1、建立无病留种田,尽可能采用整薯播种。有条件的最好与选育新品种结合起来,利用杂交实生苗,繁育无病种薯。
2、种植抗病品种经鉴定表现抗病的品系有:东农303、郑薯4号、宁紫7号、庐山白皮、乌盟601、克新1号、丰定22、铁筒1号、阿奎拉、长薯4号、高原3号、同薯8号等。
3、播前汰除病薯。把种薯先放在室内堆放五、六天,进行晾种,不断剔除烂薯,使田间环腐病大为减少。此外用50mg/kg硫酸铜浸泡种薯10分钟有较好效果。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马铃薯环腐病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土豆环腐病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3 04:38
不能吃,这是马铃薯环腐病造成的。
从市场买回的马铃薯,表面看来并无异常,但从中间切开后发现,有近1/4的薯块靠边缘处有一明显的淡黑色圆圈。这是马铃薯环腐病危害造成的。
马铃薯环腐病是由细菌引起的维管束病害。植株受害常造成死苗、死株,一般减产20%,重者可减产60%以上,不仅影响产量,还会引起贮藏时烂窖,影响块茎质量。
切开薯块,可见维管束黄褐色的环状部分,有时轻度腐烂,轻者用手挤压,有*菌脓溢出。重者因受到其他腐生菌的感染,导致维管束变色而腐烂。
扩展资料
1、在选购马铃薯时,应尽量选择光滑圆润、颜色均匀、无绿色的鲜薯,勿选择长嫩芽、肉色深灰或有黑斑的冻伤或腐坏的马铃薯,以免发生中毒。
2、马铃薯块茎宜存放在5℃左右的阴凉通风处。温度高会导致发芽或腐烂;温度低易冻伤;湿度大、通气不良易霉烂。马铃薯与苹果或香蕉放在一起,可抑制块茎发芽。
3、食用时马铃薯一般要去皮,去皮后的薯块浸在冷水中半小时左右,可使残存的马铃薯毒素溶解在水中,但不要泡得太久,以防止水溶性维生素等营养流失。
要挖去有芽眼的部分,以免发生中毒。马铃薯切开后容易氧化褐变,属正常现象,可用清水浸泡预防。马铃薯与醋酸加热也能分解破坏马铃薯毒素,所以家庭炒土豆丝放点醋,既美味又安全。
参考资料来源:农视网--马铃薯切开后有黑圈是怎么回事
参考资料来源:杭州市萧山区*--小土豆,大学问!寻常马铃薯食用也讲究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3 04:39
可以,此马铃薯很新鲜,洁净,不是马铃薯环腐病,应该是马铃薯品种特性。
马铃薯环腐病:地上部染病分枯斑和萎蔫两种类型。
枯斑型多在植株基部复叶的顶上先发病,叶尖和叶缘及叶脉呈绿色,叶肉为黄绿或灰绿色,具明显斑驳,且叶尖干枯或向内纵卷,病情向上扩展,致全株枯死。
萎蔫型初期则从顶端复叶开始萎蔫,叶缘稍内卷,似缺水状,病情向下扩展,全株叶片开始褪绿,内卷下垂,终致植株倒伏枯死。块茎发病切开可见维管束变为乳*至黑褐色,皮层内现环形或弧形坏死部,故称环腐。
经贮藏块茎芽眼变黑干枯或外表爆裂,播种后不出芽或出芽后枯死或形成病株。病株的根、茎部维管束常变褐,病蔓有时溢出白色菌脓。
马铃薯环腐病形态特征?
菌体短杆状,大小0.8~1.2×0.4~0.6(um),无鞭毛,单生或偶尔成双,不形成荚膜及芽孢,好气性。在培养基上菌落白色,薄而透明,有光泽,人工培养条件下生长缓慢,革兰氏染色阳性。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3 04:39
看图此马铃薯很新鲜,洁净,应该不是马铃薯环腐病,应该是马铃薯品种特性。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3 04:40
吃是没什么,最好是扔了,心里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