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人与环境和谐相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21:27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6 08:49
生态系统的负载定额规律
任何生态环境的生产力通常都有一个大致的上限,这种上限是由生物物种的自身特征及其可以利用的能量和其他资源决定的,每一生态系统对任何生物物种的压力也有一定的极限,超过这一极限就会引起系统的损伤和破坏。认识这一规律,要求人们在排放污染物时要考虑环境的自净能力,砍伐树木、采集药材、捕鱼狩猎要注意动植物的再生能力。
生态平衡
人与自然平衡图
生态平衡指的是生态系统中,通过生物链和其它自然因素来维系的一种平衡状态,它包括两方面的稳定:
1)生物种类的组成和数量比例相对稳定;
2)非生物环境条件(如:空气、阳光、水、土壤等)相对稳定。
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比如,一个生物种群中的个体会不断死亡和新生,但从总体上看,整个种群数量没有剧烈变化,因此系统保持相对稳定。
生态系统一旦失去平衡,会发生非常严重的连锁性后果。例如,五十年代,我国曾发起把麻雀作为四害来消灭的运动。然而,在麻雀被大量捕杀之后的几年里,却出现了严重的虫灾,使农业生产受到巨大的损失。后来科学家们发现:麻雀在大自然中要吃大量的虫子。麻雀被消灭了,天敌没有了,虫子就大量繁殖起来。结果出现虫灾暴发,引起农田绝收的惨痛后果。
生态平衡是大自然经过了很长时间才建立起来的动态平衡。一旦受到破坏,有些平衡就无法重建了,带来的恶果可能是靠人的努力而无法弥补的。因此人类要尊重生态平衡,帮助维护这个平衡,绝不要轻易去干预大自然,引起这个平衡被打破。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和物质循环在通常情况下(没有受到外力的剧烈干 扰)总是平稳地进行着,与此同时生态系统的结构也保持相对的稳定状态, 这叫做生态平衡。生态平衡的最明显表现就是系统中的物种数量和种群规模 相对平稳。当然,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即它的各项指标,如生产量、 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都不是固定在某一水平,而是在某个范围内来回变化。 这同时也表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和维持平衡状态的能力。当生态系统的 某个要素出现功能异常时,其产生的影响就会被系统作出的调节所抵消。生 态系统的能量流和物质循环以多种渠道进行着,如果某一渠道受阻,其他渠 道就会发挥补偿作用。对污染物的入侵,生态系统表现出一定的自净能力, 也是系统调节的结果。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能量流和物质循环的途径越 多,其调节能力,或者抵抗外力影响的能力,就越强。反之,结构越简单, 生态系统维持平衡的能力就越弱。农田和果园生态系统是脆弱生态系统的例 子。 一个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外力的影响超出这个限度,生态 平衡就会遭到破坏,生态系统就会在短时间内发生结构上的变化,比如一些 物种的种群规模发生剧烈变化,另一些物种则可能消失,也可能产生新的物 种。但变化总的结果往往是不利的,它削弱了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这种超 限度的影响对生态系统造成的破坏是长远性的,生态系统重新回到和原来相 当的状态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甚至造成不可逆转的改变,这就是生态平衡 的破坏。作为生物圈一分子的人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力目前已经超过自然 力量,而且主要是负面影响,成为破坏生态平衡的主要因素。人类对生物圈 的破坏性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大规模地把自然生态系统转变为人 工生态系统,严重干扰和损害了生物圈的正常运转,农业开发和城市化是这 种影响的典型代表;二是大量取用生物圈中的各种资源,包括生物的和非生 物的,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森林砍伐、水资源过度利用是其典型例子;三 是向生物圈中超量输入人类活动所产生的产品和废物,严重污染和毒害了生 物圈的物理环境和生物组分,包括人类自己,化肥、杀虫剂、除草剂、工业 三废和城市三废是其代表。
构建和谐社会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从一个号令自然的主人,到一个善待自然的朋友,这是一次人类意识的深刻觉醒,也是一次人类角色的深刻转换。我们必须从现在起,拜自然为师,循自然之道,从自然界中学习我们的生存和发展之道。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6 08:49
和谐相处指的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互惠互利、彼此促进的共同生存。 只有这样大家才会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