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奥斯汀 的一生、事迹、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21:45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2 23:04
简·奥斯汀(1775年12月16日~1817年7月18日)英国女小说家。生于乡村小镇斯蒂文顿,父亲是当地教区牧师。奥斯汀没有上过正规学校,但受到较好的家庭教育,主要教材就是父亲的文学藏书。奥斯汀一家爱读流行小说,多半是庸俗的消遣品。她少女时期的习作就是对这类流行小说的滑稽模仿,这样就形成了她作品中嘲讽的基调。她20岁左右开始写作,共发表了6*篇小说。1811年出版的《理智与情感》是她的*作,随后又接连发表了《傲慢与偏见》(1813)、《曼斯菲尔德花园》(1814)和《爱玛》(1815)。《诺桑觉寺》(又名《诺桑觉修道院》)和《劝导》(1818)是在她去世后第二年发表的,并署上了作者真名。
奥斯汀终身未婚,家道小康。由于居住在乡村小镇,接触到的是中小地主、牧师等人物以及他们恬静、舒适的生活环境,因此她的作品里没有重大的社会矛盾。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力,真实地描绘了她周围世界的小天地,尤其是绅士淑女间的婚姻和爱情风波。她的作品格调轻松诙谐,富有喜剧性冲突,深受读者欢迎。
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庸俗无聊的“感伤小说”和“哥特式小说”充斥英国文坛,而奥斯汀的小说破旧立新,一反常规地展现了当时尚未受到资本主义工业*冲击的英国乡村中产阶级的日常生活和田园风光。她的作品往往通过喜剧性的场面嘲讽人们的愚蠢、自私、势利和盲目自信等可鄙可笑的弱点。奥斯汀的小说出现在19世纪初叶,一扫风行一时的假浪漫主义潮流,继承和发展了英国18世纪优秀的现实主义传统,为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做了准备。虽然其作品反映的广度和深度有限,但她的作品如“两寸牙雕”,从一个小窗口中窥视到整个社会形态和人情世故,对改变当时小说创作中的庸俗风气起了好的作用,在英国小说的发展史上有承上启下的意义,被誉为地位“可与莎士比亚平起平坐”的作家。
简·奥斯汀(1775年12月16日~1817年7月18日)英国女小说家。她20岁左右开始写作,共发表了6*篇小说。1811年出版的《理智与情感》是她的*作,随后又接连发表了《傲慢与偏见》(1813)、《曼斯菲尔德花园》(1814)和《爱玛》(1815)。《诺桑觉寺》(又名《诺桑觉修道院》)和《劝导》(1818)是在她去世后第二年发表的,并署上了作者真名。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2 23:05
简·奥斯汀(1775年12月16日~1817年7月18日)英国女小说家。生于乡村小镇斯蒂文顿,父亲是当地教区牧师。奥斯汀没有上过正规学校,但受到较好的家庭教育,主要教材就是父亲的文学藏书。奥斯汀一家爱读流行小说,多半是庸俗的消遣品。她少女时期的习作就是对这类流行小说的滑稽模仿,这样就形成了她作品中嘲讽的基调。她20岁左右开始写作,共发表了6*篇小说。1811年出版的《理智与情感》是她的*作,随后又接连发表了《傲慢与偏见》(1813)、《曼斯菲尔德花园》(1814)和《爱玛》(1815)。《诺桑觉寺》(又名《诺桑觉修道院》)和《劝导》(1818)是在她去世后第二年发表的,并署上了作者真名。
奥斯汀终身未婚,家道小康。由于居住在乡村小镇,接触到的是中小地主、牧师等人物以及他们恬静、舒适的生活环境,因此她的作品里没有重大的社会矛盾。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力,真实地描绘了她周围世界的小天地,尤其是绅士淑女间的婚姻和爱情风波。她的作品格调轻松诙谐,富有喜剧性冲突,深受读者欢迎。
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庸俗无聊的“感伤小说”和“哥特式小说”充斥英国文坛,而奥斯汀的小说破旧立新,一反常规地展现了当时尚未受到资本主义工业*冲击的英国乡村中产阶级的日常生活和田园风光。她的作品往往通过喜剧性的场面嘲讽人们的愚蠢、自私、势利和盲目自信等可鄙可笑的弱点。奥斯汀的小说出现在19世纪初叶,一扫风行一时的假浪漫主义潮流,继承和发展了英国18世纪优秀的现实主义传统,为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做了准备。虽然其作品反映的广度和深度有限,但她的作品如“两寸牙雕”,从一个小窗口中窥视到整个社会形态和人情世故,对改变当时小说创作中的庸俗风气起了好的作用,在英国小说的发展史上有承上启下的意义,被誉为地位“可与莎士比亚平起平坐”的作家。1794-95 《初次印象(傲慢与偏见)》动笔。
1796 《初次印象(傲慢与偏见)》完成,《埃莉诺和玛丽安(理智与情感)》动笔
1798-99 《诺桑觉寺(苏姗)》完成。
1803 《苏姗(诺桑觉寺)》以10镑价格卖给理查.克罗斯比,但未被出版。《沃森一家》动笔(1818年出版)
1805 《沃森一家》放弃。
1811 《曼斯菲尔德庄园》动笔。《理智与情感(埃丽诺和玛丽安)》出版。
1813 《傲慢与偏见(<第一印象> 修订版)》出版。《曼斯菲尔德庄园》完成。
1814 《曼斯菲尔德庄园》出版。《爱玛》动笔。
1815 《爱玛》完成并出版。《劝导》动笔。《苏姗(诺桑觉寺)》从出版商理查.克罗斯比手中买回。
1816 《劝导》完成。《苏姗(诺桑觉寺)》修订。
1817 《沙地屯》动笔
1818 《诺桑觉寺(<苏姗>修订版)》和《劝导》出版。简·奥斯汀是世界上为数极少的著名女性作家之一,介于新古典主义和浪漫运动的抒情主义之间的“小幅画家”和“家庭小说”家,文学评论家眼里堪与莎士比亚在不朽性方面相提并论的英国作家。
2000年,BBC做过一个“千年作家评选”活动,结果奥斯丁紧随莎士比亚之后,排名第二,而且,她是前十位里唯一的女性作家。这位女性堪称英国之骄傲。她创造出了一大批的人物,开启了19世纪30年代的现实主义小说*。
英国文学史上出现过几次趣味*,文学口味的翻新几乎影响了所有作家的声誉,唯独莎士比亚和奥斯汀经久不衰。而这位伟大的女性一生只走过了42个春夏秋冬。
【简的未婚之谜】
英国小说家简·奥斯汀对爱情生活栩栩如生的描述一直为读者称道。她终生未婚,却对爱情有着深刻洞察力,这让人们迷惑不解。
将于13日在英国发行的一本有关奥斯汀的新书告诉读者,当年一位名叫塞缪尔·比克纳尔的年轻牧师曾与奥斯汀倾心相爱,这段经历为奥斯汀的文学创作提供了重要素材。
两个恋人
先前广为人们所接受的说法是,奥斯汀家邻居的侄子,后来成为爱尔兰最高*首席法官的汤姆·勒弗罗伊是奥斯汀一生至爱。但是新书《简·奥斯汀:没有报答的爱》称,比克纳尔是比勒弗罗伊重要得多的奥斯汀恋人。
1796年,时年20岁的奥斯汀与勒弗罗伊相识,两人随后坠入爱河。可惜,勒弗罗伊终因贫穷放弃了这段恋情,令奥斯汀备感惆怅。勒弗罗伊离开后,奥斯汀投入写作,不久就写出《傲慢与偏见》的草稿。
1798年,曾把勒弗罗伊介绍给奥斯汀的那位邻居又把比克纳尔带到奥斯汀面前。
按照书中描述,比克纳尔性格外向、聪明、前途光明。奥斯汀感觉比克纳尔很爱她,但比克纳尔表现得太理智,不够满足年轻女孩的梦想。
在经历过一次失败爱情后,奥斯汀不再像过去那样高调公开恋情。因此,只有很少与奥斯汀关系近的人,包括大她两岁的姐姐卡桑德拉才知道她的“秘密”。
姐姐作梗?
奥斯汀在家中排行最小,上面有6个哥哥和1个姐姐。姐妹俩关系非常亲密。她们上同一所寄宿学校,只要一分开,奥斯汀总是先给姐姐写信。
然而,新书称,破坏奥斯汀与比克纳尔姻缘的可能就是卡桑德拉。
奥斯汀去世后,家人整理她的文稿时,奥斯汀姐妹的侄女回想起卡桑德拉谈到对比克纳尔的印象。
侄女说,卡桑德拉形容比克纳尔“非常迷人”,“我从来没听卡桑德拉姨妈用这种仰慕的口气说过任何其他人”。
卡桑德拉当时还告诉这个侄女,“他(比克纳尔)与简的关系正在发展。他们分别时,他清楚地表明他们还要约会”。
然而,奥斯汀这段爱情又以失败告终。书中说,她后来据说收到一封信称比克纳尔已去世。
英国《每日邮报》网站3日引述新书内容报道,这封信的细节仍是个谜,但有种说法是,卡桑德拉伪造了这封信以阻挠妹妹与比克纳尔相爱,原因是卡桑德拉的未婚夫刚刚去世,而她也爱比克纳尔。
这种说法的根据为,比克纳尔与奥斯汀分开后,奥斯汀姐妹的书信来往突然减少。有学者推测,两人因为都爱比克纳尔而失和,或是因为卡桑德拉在妹妹去世后销毁了那些暴露她背叛妹妹的信件。
书中说,这第二段爱情结束后,奥斯汀有至少10年没写过什么重要作品。
追求完美
比克纳尔之后又有其他人追求过奥斯汀,但都不能打动芳心。她在一封信中写道:“什么事都能忍受,除了没有爱情的婚姻。”
1813年,奥斯汀在报纸上读到比克纳尔与刘易斯小姐的结婚启事时才知道自己所爱还在人世。三年后,她开始感到身体不适,1817年去世,终年41岁。
尽管奥斯汀似乎是因为姐姐的背叛与幸福婚姻擦肩而过,但是新书作者安德鲁·诺曼认为,即便没有姐姐的破坏,结局可能依然如此,原因是奥斯汀浪漫、挑剔、不肯妥协的性格。
奥斯汀曾借作品中角色表达自己追求完美婚姻的理想。
诺曼说,奥斯汀初次遇到比克纳尔时,视他为“一件完美作品”。但在发现他并不完美后,她放走他,之后将所有对幸福的憧憬寄于笔端。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2 23:05
简·奥斯汀—— http://ke.baidu.com/view/31356.htm?fromenter=%D6%EE%B3%C7%CA%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