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最有境界的诗是哪一首?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13:58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02:36
将进酒 巅峰之作!
编辑本段【简介】
《将进酒》(其中 将读qiang,阴平,意思为请),一作《惜空酒樽》,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题目意绎即“劝酒歌”。《宋书》:汉鼓吹铙歌十八曲,有《将进酒》曲。《乐府诗集》:《将进酒》古词云:将进酒,乘大白。大略以饮酒放歌为言。宋何承天《将进酒》篇曰:将进酒,庆三朝。备繁体,荐佳肴。则言朝会进酒,且以濡首荒志为戒。若梁昭明太子云,洛阳轻薄子,但叙游乐饮酒而已。唐代李白沿用乐府古体写的《将进酒》,影响最大。继李白之后李贺也是同题诗歌。
【将(qiāng)进酒 (李白)〖唐〗{乐府}】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①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lè),斗酒十千恣欢谑(xuè)。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jìng)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qiu},呼儿将(jiang)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注:此处也可作“倾耳听”
编辑本段【词语解释】
青丝:喻指黑发。
雪:指白发。
会须:正应当。
岑夫子:指岑勋,李白之友。
丹丘生:元丹丘,李白好友。
杯莫停:又作“君莫停”。
钟鼓馔玉:泛指豪门贵族的奢华生活。钟鼓,指富贵人家宴会时用的乐器。馔(zhuàn)玉:精美的饭食。
高堂:父母
【作者简介】
李白 (701—762年),生日701年2月8日,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我国历史上,被称为诗仙。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是华夏史上最伟大的诗人。
李白的诗歌的题材是多种多样的。代表作有:七言古诗(《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梁甫吟》等,五言古诗(《古风》59首);有句汉魏六朝乐府民歌风味的《长干行》,《子夜吴歌》等,七言绝句(《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等都成为盛唐的名篇。李白在唐代已经享有盛名。他的诗作「集无定卷,家家有之」。为中华诗坛第一人。 李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静宁县成纪乡),隋朝末年,迁徙到中亚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李白即诞生于此。五岁时,其家迁入绵州彰明县(今四川 江油)。二十岁时只身出川,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干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理想和抱负。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济宁)。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诗名满天下。天宝初年,由道士吴人筠推荐,唐玄宗召他进京,命他供奉翰林。不久,因权贵的谗悔,于天宝三、四年间(公元 744或745年),被排挤出京。此后,他在江、淮一带盘桓,思想极度烦闷。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冬,安禄山叛乱,他这时正隐居庐山,适逢永王李遴的大军东下, 邀李白下山入幕府。后来李遴反叛肃宗,被消灭,李白受牵连,被判处流放夜郎(今贵州省境内),中途遇赦放还,往来于浔阳(今江西九江)、宣城(今安徽宣城)等地。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病死于安徽当涂县。
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苍生”、“安黎元”的进步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他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在艺术上,他的诗想象新奇,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形成豪放、超迈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存诗900余首,有《李太白集》。
其诗想象丰富,构思奇特,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迈潇洒,是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
编辑本段【诗文解释】
你难道没有看见,汹涌奔腾的黄河之水,有如从天上倾泻而来?它滚滚东去,奔向东海,永远不会回还。你难道没有看见,父母在明镜前感慨时间的流逝,深沉悲叹那一头白发?早晨还是满头青丝,傍晚却变得如雪一般。因此,人生在世每逢得意之时,理应尽情欢乐,切莫让金杯空对皎洁的明月。既然老天造就了我这栋梁之材,就一定会有用武之地,即使散尽了千两黄金,也会重新得到。烹羊宰牛姑且尽情享乐,今日相逢,我们真要干杯三百。岑夫子,丹丘生,请快喝不要停,我为你唱一首歌,请你们侧耳为我细细听。在钟鼓齐鸣中享受丰美食物的豪华生活并不值得珍贵,但愿永远沉醉不愿清醒。自古以来那些圣贤无不感到孤独寂寞,唯有寄情美酒的人才能留下美名。陈王曹植过去曾在平乐观大摆酒宴,即使一斗酒价值十千也在所不惜,恣意畅饮。主人啊,你为什么说钱已经不多,快快去买酒来让我们一起喝个够。牵来名贵的五花马,取出价钱昂贵的千金裘,统统用来换美酒,让我们共同来消融这无穷无尽的万古长愁!
编辑本段【诗文赏析】
『一』
置酒会友,乃人生快事,又恰值「怀才不遇」之际,于是乎对酒诗情,挥洒个淋漓尽致。诗人的情感与文思在这一刻如同狂风暴雨势不可挡;又如江河入海一泻千里。
时光流逝,如江河入海一去无回;人生苦短,看朝暮间青丝白雪;生命的渺小似乎是个无法挽救的悲剧,能够解忧的惟有金樽美酒。这便是李白式的悲哀:悲而能壮,哀而不伤,极愤慨而又极豪放。表是在感叹人生易老,里则在感叹怀才不遇。理想的破灭是黑暗的社会造成的,诗人无力改变,于是把冲天的激愤之情化做豪放的行乐之举,发泄不满,排遣忧愁,反抗现实。
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喜、转狂放、转激愤、转癫狂,最后归结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纵横捭阖,力能扛鼎。全诗五音繁会,句式长短参差,气象不凡。此篇如鬼斧神工,足以惊天地、泣鬼神,是诗仙李白的巅峰之作。
李白咏酒的诗篇极能表现他的个性,这类诗固然数长安放还以后所作思想内容更为深沉,艺术表现更为成熟。《将进酒》即其代表作。
『二』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题目意绎即“劝酒歌”,故古词有“将进酒,乘大白”云。作者这首“填之以申己意”(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诗》)的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他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尝登高饮宴(《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不以千里遥,命驾来相招。中逢元丹丘,登岭宴碧霄。对酒忽思我,长啸临清飙。”)。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萧士赟)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发抒。
诗篇发端就是两组排比长句,如挟天风海雨向读者迎面扑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返”,颍阳去黄河不远,登高纵目,故借以起兴。黄河源远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如此壮浪景象,定非肉眼可以穷极,作者是想落天外,“自道所得”,语带夸张。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一涨一消,形成舒卷往复的咏叹味,是短促的单句(如“黄河落天走东海”)所没有的。紧接着,“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恰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如果说前二句为空间范畴的夸张,这二句则是时间范畴的夸张。悲叹人生短促,而不直言自伤老大,却说“高堂明镜悲白发”,一种搔首顾影、徒呼奈何的情态宛如画出。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事,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短暂,与前两句把本来壮浪的说得更壮浪,是“反向”的夸张。于是,开篇的这组排比长句既有比意——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有反衬作用——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形出生命的渺小脆弱。这个开端可谓悲感已极,却不堕纤弱,可说是巨人式的感伤,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同时也是由长句排比开篇的气势感造成的。这种开篇的手法作者常用,他如“弃我去者,咋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宣城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沈德潜说:“此种格调,太白从心化出”,可见其颇具创造性。此诗两作“君不见”的呼告(一般乐府诗只于篇首或篇末偶一用之),又使诗句感*彩大大增强。诗有所谓大开大阖者,此可谓大开。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悲感虽然不免,但悲观却非李白性分之所近。在他看来,只要“人生得意”便无所遗憾,当纵情欢乐。五六两句便是一个逆转,由“悲”而翻作“欢”“乐”。从此直到“杯莫停”,诗情渐趋狂放。“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梁园吟》),行乐不可无酒,这就入题。但句中未直写杯中之物,而用“金樽”“对月”的形象语言出之,不特生动,更将饮酒诗意化了;未直写应该痛饮狂欢,而以“莫使”“空”的双重否定句式代替直陈,语气更为强调。“人生得意须尽欢”,这似乎是宣扬及时行乐的思想,然而只不过是现象而已。诗人“得意”过没有?“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玉壶吟》)——似乎得意过;然而那不过是一场幻影,“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又似乎并没有得意,有的是失望与愤慨。但就此消沉么?否。诗人于是用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天生我材必有用”,这是一个令人击节赞叹的句子。“有用”而“必”,一何自信!简直象是人的价值宣言,而这个人——“我”——是须大写的。于此,从貌似消极的现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内的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的本质内容来。正是“长风破浪会有时”,为什么不为这样的未来痛饮高歌呢!破费又算得了什么——“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又是一个高度自信的惊人之句,能驱使金钱而不为金钱所使,真足令一切凡夫俗子们咋舌。诗如其人,想诗人“曩者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上安州裴长史书》),是何等豪举。故此句深蕴在骨子里的豪情,绝非装腔作势者可得其万一。与此气派相当,作者描绘了一场盛筵,那决不是“菜要一碟乎,两碟乎?酒要一壶乎,两壶乎?”而是整头整头地“烹羊宰牛”,不喝上“三百杯”决不甘休。多痛快的筵宴,又是多么豪壮的诗句!
至此,狂放之情趋于*,诗的旋律加快。诗人那眼花耳热的醉态跃然纸上,恍然使人如闻其高声劝酒:“岑夫了,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几个短句忽然加入,不但使诗歌节奏富于变化,而且写来*肖席上声口。既是生逢知己,又是酒逢对手,不但“忘形到尔汝”,诗人甚而忘却是在写诗,笔下之诗似乎还原为生活,他还要“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以下八句就是诗中之歌了。这着想奇之又奇,纯系神来之笔。
“钟鼓馔玉”意即富贵生活(富贵人家吃饭时鸣钟列鼎,食物精美如玉),可诗人以为“不足贵”,并放言“但愿长醉不复醒”。诗情至此,便分明由狂放转而为愤激。这里不仅是酒后吐狂言,而且是酒后吐真言了。以“我”天生有用之才,本当位至卿相,飞黄腾达,然而“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说富贵“不足贵”,乃出于愤慨。以下“古来圣贤皆寂寞”二句亦属愤语。诗人曾喟叹“自言管葛竟谁许”,所以说古人“寂寞”,也表现出自己“寂寞”。因此才愿长醉不醒了。这里,诗人已是用古人酒杯,浇自己块垒了。说到“唯有饮者留其名”,便举出“陈王”曹植作代表。并化用其《名都篇》“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之句。古来酒徒历历,何以偏举“陈王”?这与李白一向自命不凡分不开,他心目中树为榜样的是谢安之类高级人物,而这类人物中,“陈王”与酒联系较多。这样写便有气派,与前文极度自信的口吻一贯。再者,“陈王”曹植于丕、睿两朝备受猜忌,有志难展,亦激起诗人的同情。一提“古来圣贤”,二提“陈王”曹植,满纸不平之气。此诗开始似只涉人生感慨,而不染*色彩,其实全篇饱含一种深广的忧愤和对自我的信念。诗情所以悲而不伤,悲而能壮,即根源于此。
刚露一点深衷,又回到说酒了,而且看起来酒兴更高。以下诗情再入狂放,而且愈来愈狂。“主人何为言少钱”,既照应“千金散尽”句,又故作跌宕,引出最后一番豪言壮语:即便千金散尽,也当不惜将出名贵宝物——“五花马”(毛色作五花纹的良马)、“千金裘”来换取美酒,图个一醉方休。这结尾之妙,不仅在于“呼儿”“与尔”,口气甚大;而且具有一种作者一时可能觉察不到的将宾作主的任诞情态。须知诗人不过是被友招饮的客人,此刻他却高踞一席,气使颐指,提议典裘当马,几令人不知谁是“主人”。浪漫色彩极浓。快人快语,非不拘形迹的豪迈知交断不能出此。诗情至此狂放至极,令人嗟叹咏歌,直欲“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情犹未已,诗已告终,突然又迸出一句“与尔同销万古愁”,与开篇之“悲”关合,而“万古愁”的含义更其深沉。这“白云从空,随风变灭”的结尾,显见诗人奔涌跌宕的感情激流。通观全篇,真是大起大落,非如椽巨笔不办。
《将进酒》篇幅不算长,却五音繁会,气象不凡。它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诗篇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与力量,这诚然与夸张手法不无关系,比如诗中屡用巨额数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万古愁”等等)表现豪迈诗情,同时,又不给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那潜在酒话底下如波涛汹涌的郁怒情绪。此外,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气势,亦有曲折,纵横捭阖,力能扛鼎。其歌中有歌的包孕写法,又有鬼斧神工、“绝去笔墨畦径”之妙,既非�刻能学,又非率尔可到。通篇以七言为主,而以三、五十言句“破”之,极参差错综之致;诗句以散行为主,又以短小的对仗语点染(如“岑夫子,丹丘生”,“五花马,千金裘”),节奏疾徐尽变,奔放而不流易。《唐诗别裁》谓“读李诗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远宕逸之神,才是谪仙人面目”,此篇足以当之。
参考资料:http://ke.baidu.com/view/31478.htm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02:36
《梦游天姥吟留别》(一作《别东鲁诸公》)⑴ 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⑵。
越人语天姥⑶,云霓明灭或可睹⑷。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诚⑸。
天台四万八千丈⑹,对此欲倒东南倾⑺。
我欲因之梦吴越⑻,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⑼。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⑽。
脚着谢公屐⑾,身登青云梯⑿。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⒀,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⒁,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扇⒂,訇然中开⒃。
青冥浩荡不见底⒄,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⒅,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⒆。
虎鼓瑟兮鸾回车⒇,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21,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22,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时何时还23?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24。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25不得开心颜26!
〔 校 〕
⑴题,《英灵》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⑵“烟涛”句,《英灵》作“烟波微茫不易求”。王本“微茫”下注:“一作弥漫。”
⑶语,《古诗笺》作“道”。王本注:“一作道。”
⑷或,王本注:“一作安。”或可,《英灵》作“如何”。
⑸拔,王本注:“一作枝。”
⑹台,《英灵》作“姥”。四,《别裁》作“一”。王本注:“当作一。”
⑺欲,《英灵》作“绝”。王本注:“一作绝。”
⑻因之,《英灵》作“冥搜”。王本注:“一作冥搜。”
⑼至,《英灵》、《古诗笺》均作“到”。
⑽渌,《英灵》、《品汇》均作“绿”。
⑾着,《英灵》作“穿”。
⑿身,《英灵》作“明”。
⒀转,《别裁》作“壑”。
⒁云,《英灵》作“枫”。王本注:“一作枫。”
⒂扇,《英灵》、《古诗笺》均作“扉”。王本注:“一作扉。”
⒃中,《英灵》前多一“而”字。王本注:“一作而。”
⒄浩荡,《英灵》作“蒙鸿”。
⒅衣,《英灵》作“裳”。风,王本注:“缪本作凤。”
⒆之,《英灵》作“中”。
⒇瑟,《英灵》作“琴”。�
21以魄动,《英灵》作“兮目�”。�而,《英灵》作“兮”。�
22亦如此,《英灵》作“皆如是”。�
23时,《英灵》、《古诗笺》、王本、《别裁》均作“兮”。王本注:“萧本作时。”�
24须行即骑访,《英灵》作“欲行即骑向”。�
25“使我”句,《英灵》作“暂乐酒色凋朱颜”,注:“一作使我不得开心颜。”
26得,《品汇》作“能”。
[译文]:
来往于海上的人谈起仙人居住的瀛洲,烟雾,波涛迷茫无际,实在难以寻求。越地的人谈起天姥山,在云雾霞光中时隐时现有时还能看见。天姥山高耸入云,连着天际,横向天外。山势高峻超过五岳,盖过赤诚山。天台山高四万八千丈,对着天姥山好像要向东西倾斜拜倒一样。我因此想梦游吴越,一天夜里,飞渡过了明月映照的镜湖。镜湖的月光照着我的影子,一直送我到了剡溪。谢灵运住的地方如今还在,清水荡漾,猿猴清蹄。脚上穿着谢公当年特制的木鞋,攀登像青云梯一样险峻的石梯。半山腰就看见了海上的日出,空中传来天鸡的叫声。山路盘旋弯曲,方向不定,倚石欣赏迷人的山花忽然天色已经昏暗。熊咆龙吟震动了山岩清泉,茂密的森林为之战栗,层层山峰为之惊颤。云层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水波动荡生起了烟雾。电光闪闪,雷声轰鸣,山峰好像要被崩塌似的。神仙洞府的石门,訇然一声从中间裂开。天色昏暗看不到洞底,日月照耀着金银台。用彩虹做衣裳,将风作为马来乘,云中的神仙们纷纷下来。老虎弹琴,鸾凤拉车。仙人门排成列,多如密麻。忽然惊魂动魄,恍惚间惊醒起来而长长地叹息。醒来时只有身边的枕席,刚才梦中的绮丽仙境已经消失。人世间的欢乐也不过如此,自古以来万事都像东流水一去不复返。与君分别何时才能回来,暂且把白鹿放牧在青崖间,等到游览时就骑上它访名川大山。我岂能低头弯腰,去事奉权贵,使我心中郁郁寡欢,极不舒坦!
〔赏析〕:
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意境雄伟,变化惝恍莫测,缤纷多采的艺术形象,新奇的表现手法,向来为人传诵,被视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的题目一作《别东鲁诸公》,作于出翰林之后。天宝三载,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这是李白*上的一次大失败。离长安后,曾与杜甫、高适游梁、宋、齐、鲁,又在东鲁家中居住过一个时期。这时东鲁的家已颇具规模,尽可在家中怡情养性,以度时光。可是李白没有这么作,他有一个不安定的灵魂,他有更高更远的追求,于是离别东鲁家园,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这首诗就是他告别东鲁诸公时所作。虽然出翰林已有年月了,而*上遭受挫折的愤怨仍然郁结于怀,所以在诗的最后发出那样激越的呼声。
李白一生徜徉山水之间,热爱山水,达到梦寐以求的境地。此诗所描写的梦游,也许并非完全虚托,但无论是否虚托,梦游就更适于超脱现实,更便于发挥他的想象和夸张的才能了。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诗一开始先说古代传说中的海外仙境——瀛洲,虚无缥缈,不可寻求;而现实中的天姥山在浮云彩霓中时隐时现,真是胜似仙境。以虚衬实,突出了天姥胜景,暗蕴着诗人对天姥山的向往,写得富有神奇色彩,引人入胜。
天姥山临近剡溪,传说登山的人听到过仙人天姥的歌唱,因此得名。天姥山与天台山相对,峰峦峭峙,仰望如在天表,冥茫如堕仙境,容易引起游者想入非非的幻觉。浙东山水是李白青年时代就向往的地方,初出川时曾说“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入翰林前曾不止一次往游,他对这里的山水不但非常热爱,也是非常熟悉的。
天姥山号称奇绝,是越东灵秀之地。但比之其他崇山峻岭如我国的五大名山——五岳,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仍有小巫见大巫之别。可是李白却在诗中夸说它“势拔五岳掩赤城”,比五岳还更挺拔。有名的天台山则倾斜着如拜倒在天姥的足下一样。这个天姥山,被写得耸立天外,直插云霄,巍巍然非同凡比。这座梦中的天姥山,应该说是李白平生所经历的奇山峻岭的幻影,它是现实中的天姥山在李白笔下夸大了的影子。
接着展现出的是一幅一幅瑰丽变幻的奇景:天姥山隐于云霓明灭之中,引起了诗人探求的想望。诗人进入了梦幻之中,仿佛在月夜清光的照射下,他飞渡过明镜一样的镜湖。明月把他的影子映照在镜湖之上,又送他降落在谢灵运当年曾经歇宿过的地方。他穿上谢灵运当年特制的木屐,登上谢公当年曾经攀登过的石径——青去梯。只见:“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继飞渡而写山中所见,石径盘旋,深山中光线幽暗,看到海日升空,天鸡高唱,这本是一片曙色;却又于山花迷人、倚石暂憩之中,忽觉暮色降临,旦暮之变何其倏忽。暮色中熊咆龙吟,震响于山谷之间,深林为之战栗,层巅为之惊动。不止有生命的熊与龙以吟、咆表示情感,就连层巅、深林也能战栗、惊动,烟、水、青云都满含阴郁,与诗人的情感,协成一体,形成统一的氛围。前面是浪漫主义地描写天姥山,既高且奇;这里又是浪漫主义地抒情,既深且远。这奇异的境界,已经使人够惊骇的了,但诗人并未到此止步,而诗境却由奇异而转入荒唐,全诗也更进入*。在令人惊悚不已的幽深暮色之中,霎时间“丘峦崩摧”,一个神仙世界“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洞天福地,于此出现。“云之君”披彩虹为衣,驱长风为马,虎为之鼓瑟,鸾为之驾车,皆受命于诗人之笔,奔赴仙山的盛会来了。这是多么盛大而热烈的场面。“仙之人兮列如麻”!群仙好像列队迎接诗人的到来。金台、银台与日月交相辉映,景色壮丽,异彩缤纷,何等的惊心眩目,光耀夺人!仙山的盛会正是人世间生活的反映。这里除了有他长期漫游经历过的万壑千山的印象、古代传说、屈原诗歌的启发与影响,也有长安三年宫廷生活的迹印,这一切通过浪漫主义的非凡想象凝聚在一起,才有这般辉煌灿烂、气象万千的描绘。
值得注意的是,这首诗写梦游奇境,不同于一般游仙诗,它感慨深沉,*激烈,并非真正依托于虚幻之中,而是在神仙世界虚无飘渺的描述中,依然着眼于现实。神游天上仙境,而心觉“世间行乐亦如此”。
仙境倏忽消失,梦境旋亦破灭,诗人终于在惊悸中返回现实。梦境破灭后,人,不是随心所欲地轻飘飘地在梦幻中翱翔了,而是沉甸甸地躺在枕席之上。“古来万事东流水”,其中包含着诗人对人生的几多失意和深沉的感慨。此时此刻诗人感到最能抚慰心灵的是“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徜徉山水的乐趣,才是最快意的,也就是在《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所说:“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本来诗意到此似乎已尽,可是最后却愤愤然加添了两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一吐长安三年的郁闷之气。天外飞来之笔,点亮了全诗的主题:对于名山仙境的向往,是出之于对权贵的抗争,它唱出封建社会中多少怀才不遇的人的心声。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中,多少人屈身权贵,多少人埋没无闻!唐朝比之其他朝代是比较开明的,较为重视人才,但也只是比较而言。人才在当时仍然摆脱不了“臣妾气态间”的屈辱地位。“折腰”一词出之于东晋的陶渊明,他由于不愿忍辱而赋“归去来”。李白虽然受帝王优宠,也不过是个词臣,在宫廷中所受到的屈辱,大约可以从这两句诗中得到一些消息。封建君主把自己称“天子”,君临天下,把自己升高到至高无上的地位,却抹煞了一切人的尊严。李白在这里所表示的决绝态度,是向封建统治者所投过去的一瞥蔑视。在封建社会,敢于这样想、敢于这样说的人并不多。李白说了,也做了,这是他异乎常人的伟大之处。
这首诗的内容丰富、曲折、奇谲、多变,它的形象辉煌流丽,缤纷多彩,构成了全诗的浪漫主义华赡情调。它的主观意图本来在于宣扬“古来万事东流水”这样颇有消极意味的思想,可是它的格调却是昂扬振奋的,潇洒出尘的,有一种不卑不屈的气概流贯其间,并无消沉之感。
詹锳《李白诗文系年》系此诗于天宝五载(746),李白离开长安的第三年。此时他准备离开东鲁南下吴越,与东鲁朋友告别时写下了这首留别诗。全诗构思奇特,想像丰富,语言夸张多变,美丽流畅。通过梦境的描绘,刻画出想象中的天姥山奇丽明媚的景象,也隐喻了自己不能实现*理想、怀才不遇的悲愤和执着追求光明的愿望。同时,也表达了独立不羁,决不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人格精神。《李太白诗醇》引谢叠山语:"此太白避乱鲁中而留别之作,然以游仙为是,以游宦为非,盖出于不得已之情"。唐汝询《唐诗解》云:"将之天姥,托言梦游以见世事皆虚幻也。……乃知世间行乐,亦如此梦耳。古来万事,亦岂有在者乎?皆如流水之不返矣。"
关于此诗写作时间及意旨,也有不同说法。如陈沆《诗比兴笺》卷三:"此篇即屈子《远游》之旨,亦即太白《梁甫吟》……之旨也。太白被放以后,回首蓬莱宫殿,有若梦游,故托天姥以寄意……题曰'留别',盖寄去国离都之思,非徒酬赠握手之什"。
全诗雄奇豪放,瑰丽飘逸,是诗人继承屈原《离*》、《九歌》风格的一首浪漫主义的优秀诗篇。严羽《沧浪诗话•诗评》云:"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太白《梦游天姥吟》、《远别离》等,子美不能道"。《唐宋诗醇》卷六:"七言歌行,本出楚*、乐府,至于太白,然后穷极笔力,优入圣城。昔人谓其以气为主,以自然为宗,以俊逸高畅为贵,咏之使人飘扬欲仙。而尤推其《天姥吟》、《远别离》等篇,以为虽子美不能道。盖其才横绝一世,故兴会标举,非学可及,正不必执此谓子美不能及也。此篇夭矫离奇,不可方物,然因语而梦,因梦而悟,因悟而别,节次相生,丝毫不乱"。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02:37
「古风」李白
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王风委蔓草,战国多荆榛。
龙虎相啖食,兵戈逮狂秦。正声何微茫,哀怨起*人。
扬马激颓波,开流荡无垠。废兴虽万变,宪章亦已沦。
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
群才属休明,乘运共跃鳞。文质相炳焕,众星罗秋旻.
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
蟾蜍薄太清,蚀此瑶台月。圆光亏中天,金魄遂沦没。
螮蝀入紫微,大明夷朝晖。浮云隔两曜,万象昏阴霏。
萧萧长门宫,昔是今已非。桂蠹花不实,天霜下严威。
沈叹终永夕,感我涕沾衣。
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飞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
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
额鼻象五岳,扬波喷云雷。鬐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莱。
徐巿载秦女,楼船几时回。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凤飞九千仞,五章备彩珍。衔书且虚归,空入周与秦。
横绝历四海,所居未得邻。吾营紫河车,千载落风尘。
药物秘海岳,采铅青溪滨。时登大楼山,举手望仙真。
羽驾灭去影,飙车绝回轮。尚恐丹液迟,志愿不及申。
徒霜镜中发,羞彼鹤上人。桃李何处开,此花非我春。
唯应清都境,长与韩众亲。
太白何苍苍,星辰上森列。去天三百里,邈尔与世绝。
中有绿发翁,披云卧松雪。不笑亦不语,冥栖在岩穴。
我来逢真人,长跪问宝诀。粲然启玉齿,授以炼药说。
铭骨传其语,竦身已电灭。仰望不可及,苍然五情热。
吾将营丹砂,永与世人别。
代马不思越,越禽不恋燕。情性有所习,土风固其然。
昔别雁门关,今戍龙庭前。惊沙乱海日,飞雪迷胡天。
虮虱生虎鹖,心魂逐旌旃。苦战功不赏,忠诚难可宣。
谁怜李飞将,白首没三边。
五鹤西北来,飞飞凌太清。仙人绿云上,自道安期名。
两两白玉童,双吹紫鸾笙。去影忽不见,回风送天声。
我欲一问之,飘然若流星。愿餐金光草,寿与天齐倾。
咸阳二三月,宫柳黄金枝。绿帻谁家子,卖珠轻薄儿。
日暮醉酒归,白马骄且驰。意气人所仰,冶游方及时。
子云不晓事,晚献长杨辞。赋达身已老,草玄鬓若丝。
投阁良可叹,但为此辈嗤。
庄周梦胡蝶,胡蝶为庄周。一体更变易,万事良悠悠。
乃知蓬莱水,复作清浅流。青门种瓜人,旧日东陵侯。
富贵故如此,营营何所求。
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
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黄河走东溟,白日落西海。逝川与流光,飘忽不相待。
春容舍我去,秋发已衰改。人生非寒松,年貌岂长在。
吾当乘云螭,吸景驻光彩。
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昭昭严子陵,垂钓沧波间。
身将客星隐,心与浮云闲。长揖万乘君,还归富春山。
清风洒六合,邈然不可攀。使我长叹息,冥栖岩石间。
君平既弃世,世亦弃君平。观变穷太易,探元化群生。
寂寞缀道论,空帘闭幽情。驺虞不虚来,鸑鷟有时鸣。
安知天汉上,白日悬高名。海客去已久,谁人测沉冥。
胡关饶风沙,萧索竟终古。木落秋草黄,登高望戎虏。
荒城空大漠,边邑无遗堵。白骨横千霜,嵯峨蔽榛莽。
借问谁凌虐,天骄毒威武。赫怒我圣皇,劳师事鼙鼓。
阳和变杀气,发卒*中土。三十六万人,哀哀泪如雨。
且悲就行役,安得营农圃。不见征戍儿,岂知关山苦。
李牧今不在,边人饲豺虎。
燕昭延郭隗,遂筑黄金台。剧辛方赵至,邹衍复齐来。
奈何青云士,弃我如尘埃。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
方知黄鹤举,千里独裴回。
宝剑双蛟龙,雪花照芙蓉。精光射天地,雷腾不可冲。
一去别金匣,飞沉失相从。风胡灭已久,所以潜其锋。
吴水深万丈,楚山邈千重。雌雄终不隔,神物会当逢。
金华牧羊儿,乃是紫烟客。我愿从之游,未去发已白。
不知繁华子,扰扰何所迫。昆山采琼蕊,可以炼精魄。
天津三月时,千门桃与李。朝为断肠花,暮逐东流水。
前水复后水,古今相续流。新人非旧人,年年桥上游。
鸡鸣海色动,谒帝罗公侯。月落西上阳,馀辉半城楼。
衣冠照云日,朝下散皇州。鞍马如飞龙,黄金络马头。
行人皆辟易,志气横嵩丘。入门上高堂,列鼎错珍羞。
香风引赵舞,清管随齐讴。七十紫鸳鸯,双双戏庭幽。
行乐争昼夜,自言度千秋。功成身不退,自古多愆尤。
黄犬空叹息,绿珠成衅仇。何如鸱夷子,散发棹扁舟。
西岳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行。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昔我游齐都,登华不注峰。兹山何峻秀,绿翠如芙蓉。
萧飒古仙人,了知是赤松。借予一白鹿,自挟两青龙。
含笑凌倒景,欣然愿相从。泣与亲友别,欲语再三咽。
勖君青松心,努力保霜雪。世路多险艰,白日欺红颜。
分手各千里,去去何时还。在世复几时,倏如飘风度。
空闻紫金经,白首愁相误。抚己忽自笑,沉吟为谁故。
名利徒煎熬,安得闲余步。终留赤玉舄,东上蓬莱路。
秦帝如我求,苍苍但烟雾。
郢客吟白雪,遗响飞青天。徒劳歌此曲,举世谁为传。
试为巴人唱,和者乃数千。吞声何足道,叹息空凄然。
秦水别陇首,幽咽多悲声。胡马顾朔雪,躞蹀长嘶鸣。
感物动我心,缅然含归情。昔视秋蛾飞,今见春蚕生。
袅袅桑柘叶,萋萋柳垂荣。急节谢流水,羁心摇悬旌。
挥涕且复去,恻怆何时平。
秋露白如玉,团团下庭绿。我行忽见之,寒早悲岁促。
人生鸟过目,胡乃自结束。景公一何愚,牛山泪相续。
物苦不知足,得陇又望蜀。人心若波澜,世路有屈曲。
三万六千日,夜夜当秉烛。
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
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鼻息干虹霓,行人皆怵惕。
世无洗耳翁,谁知尧与跖。
世道日交丧,浇风散淳源。不采芳桂枝,反栖恶木根。
所以桃李树,吐花竟不言。大运有兴没,群动争飞奔。
归来广成子,去入无穷门。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空绝世,馨香竟谁传。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燕赵有秀色,绮楼青云端。眉目艳皎月,一笑倾城欢。
常恐碧草晚,坐泣秋风寒。纤手怨玉琴,清晨起长叹。
焉得偶君子,共乘双飞鸾。
容颜若飞电,时景如飘风。草绿霜已白,日西月复东。
华鬓不耐秋,飒然成衰蓬。古来贤圣人,一一谁成功。
君子变猿鹤,小人为沙虫。不及广成子,乘云驾轻鸿。
三季分战国,七雄成乱麻。王风何怨怒,世道终纷拏。
至人洞玄象,高举凌紫霞。仲尼欲浮海,吾祖之流沙。
圣贤共沦没,临歧胡咄嗟。
玄风变太古,道丧无时还。扰扰季叶人,鸡鸣趋四关。
但识金马门,谁知蓬莱山。白首死罗绮,笑歌无时闲。
绿酒哂丹液,青娥凋素颜。大儒挥金椎,琢之诗礼间。
苍苍三株树,冥目焉能攀。
郑客西入关,行行未能已。白马华山君,相逢平原里。
璧遗镐池君,明年祖龙死。秦人相谓曰,吾属可去矣。
一往桃花源,千春隔流水。
蓐收肃金气,西陆弦海月。秋蝉号阶轩,感物忧不歇。
良辰竟何许,大运有沦忽。天寒悲风生,夜久众星没。
恻恻不忍言,哀歌逮明发。
北溟有巨鱼,身长数千里。仰喷三山雪,横吞百川水。
凭陵随海运,燀赫因风起。吾观摩天飞,九万方未已。
羽檄如流星,虎符合专城。喧呼救边急,群鸟皆夜鸣。
白日曜紫微,三公运权衡。天地皆得一,澹然四海清。
借问此何为,答言楚征兵。渡泸及五月,将赴云南征。
怯卒非战士,炎方难远行。长号别严亲,日月惨光晶。
泣尽继以血,心摧两无声。困兽当猛虎,穷鱼饵奔鲸。
千去不一回,投躯岂全生。如何舞干戚,一使有苗平。
丑女来效颦,还家惊四邻。寿陵失本步,笑杀邯郸人。
一曲斐然子,雕虫丧天真。棘刺造沐猴,三年费精神。
功成无所用,楚楚且华身。大雅思文王,颂声久崩沦。
安得郢中质,一挥成斧斤。
抱玉入楚国,见疑古所闻。良宝终见弃,徒劳三献君。
直木忌先伐,芳兰哀*。盈满天所损,沉冥道为群。
东海沉碧水,西关乘紫云。鲁连及柱史,可以蹑清芬。
燕臣昔恸哭,五月飞秋霜。庶女号苍天,震风击齐堂。
精诚有所感,造化为悲伤。而我竟何辜,远身金殿傍。
浮云蔽紫闼,白日难回光。群沙秽明珠,众草凌孤芳。
古来共叹息,流泪空沾裳。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辉,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鸾。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凤饥不啄粟,所食唯琅玕.焉能与群鸡,刺蹙争一餐。
朝鸣昆丘树,夕饮砥柱湍。归飞海路远,独宿天霜寒。
幸遇王子晋,结交青云端。怀恩未得报,感别空长叹。
朝弄紫沂海,夕披丹霞裳。挥手折若木,拂此西日光。
云卧游八极,玉颜已千霜。飘飘入无倪,稽首祈上皇。
呼我游太素,玉杯赐琼浆。一餐历万岁,何用还故乡。
永随长风去,天外恣飘扬。
摇裔双白鸥,鸣飞沧江流。宜与海人狎,岂伊云鹤俦。
寄形宿沙月,沿芳戏春洲。吾亦洗心者,忘机从尔游。
周穆八荒意,汉皇万乘尊。淫乐心不极,雄豪安足论。
西海宴王母,北宫邀上元。瑶水闻遗歌,玉怀竟空言。
灵迹成蔓草,徒悲千载魂。
绿萝纷葳蕤,缭绕松柏枝。草木有所托,岁寒尚不移。
奈何夭桃色,坐叹葑菲诗。玉颜艳红彩,云发非素丝。
君子恩已毕,贱妾将何为。
八荒驰惊飙,万物尽凋落。浮云蔽颓阳,洪波振大壑。
龙凤脱罔罟,飘摇将安托。去去乘白驹,空山咏场藿。
一百四十年,国容何赫然。隐隐五凤楼,峨峨横三川。
王侯象星月,宾客如云烟。斗鸡金宫里,蹴踘瑶台边。
举动摇白日,指挥回青天。当途何翕忽,失路长弃捐。
独有扬执戟,闭关草太玄。
桃花开东园,含笑夸白日。偶蒙东风荣,生此艳阳质。
岂无佳人色,但恐花不实。宛转龙火飞,零落早相失。
讵知南山松,独立自萧飋.
秦皇按宝剑,赫怒震威神。逐日巡海右,驱石驾沧津。
征卒空九宇,作桥伤万人。但求蓬岛药,岂思农鳸春。
力尽功不赡,千载为悲辛。
美人出南国,灼灼芙蓉姿。皓齿终不发,芳心空自持。
由来紫宫女,共妒青蛾眉。归去潇湘沚,沉吟何足悲。
宋国梧台东,野人得燕石。夸作天下珍,却哂赵王璧。
赵璧无缁磷,燕石非贞真。流俗多错误,岂知玉与珉。
殷后乱天纪,楚怀亦已昏。夷羊满中野,菉葹盈高门。
比干谏而死,屈平窜湘源。虎口何婉娈,女媭空婵媛。
彭咸久沦没,此意与谁论。
青春流惊湍,朱明骤回薄。不忍看秋蓬,飘扬竟何托。
光风灭兰蕙,白露洒葵藿。美人不我期,草木日零落。
战国何纷纷,兵戈乱浮云。赵倚两虎斗,晋为六卿分。
奸臣欲窃位,树党自相群。果然田成子,一旦杀齐君。
倚剑登高台,悠悠送春目。苍榛蔽层丘,琼草隐深谷。
凤鸟鸣西海,欲集无珍木。鸒斯得所居,蒿下盈万族。
晋风日已颓,穷途方恸哭。
齐瑟弹东吟,秦弦弄西音。慷慨动颜魄,使人成荒淫。
彼美佞邪子,婉娈来相寻。一笑双白璧,再歌千黄金。
珍色不贵道,讵惜飞光沉。安识紫霞客,瑶台鸣素琴。
越客采明珠,提携出南隅。清辉照海月,美价倾皇都。
献君君按剑,怀宝空长吁。鱼目复相哂,寸心增烦纡。
羽族禀万化,小大各有依。周周亦何辜,六翮掩不挥。
愿衔众禽翼,一向黄河飞。飞者莫我顾,叹息将安归。
我到巫山渚,寻古登阳台。天空彩云灭,地远清风来。
神女去已久,襄王安在哉。荒淫竟沦替,樵牧徒悲哀。
恻恻泣路歧,哀哀悲素丝。路歧有南北,素丝易变移。
万事固如此,人生无定期。田窦相倾夺,宾客互盈亏。
世途多翻覆,交道方嶮巇.斗酒强然诺,寸心终自疑。
张陈竟火灭,萧朱亦星离。众鸟集荣柯,穷鱼守枯池。
嗟嗟失权客,勤问何所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02:37
「蜀道难」
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
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颠。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
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
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
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作品注释】
1.《蜀道难》: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瑟调曲"中的调名,内容多写蜀道的艰险。今存《蜀道难》诗除此之外,尚有梁简文帝二首,刘孝威二首,阴铿一首,唐张文琮一首。李白此诗大约是在长安送友人入蜀而作,本阴铿《蜀道难》"蜀道难如此,功名讵可要"之意。
2.噫吁嚱:蜀方言。宋庠《宋景文公笔记》卷上:"蜀人见物惊异,辄曰'噫吁嚱'。" 表示惊叹声。
3.蚕丛及鱼凫:传说古蜀国两位国王的名字。《文选》卷四《三都赋》刘逵注:"扬雄《蜀王本纪》曰:'蜀王之先,名蚕丛、柏濩、鱼凫、蒲泽、开明。从开明上到蚕丛,积三万四千岁。'"《华阳国志·蜀志》:"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死作石棺,石椁,国人从之。故俗以石棺椁为纵目人冢也。次王曰柏灌,次王曰鱼凫。鱼凫王田于湔山,忽得仙道,蜀人思之为立祠?
4.尔来:从那时以来。四万八千岁,夸张面大约言之。尔,那,指开国之初。
5.太白:太白山,又名太乙山,在长安西(今陕西眉县、太白县一带)。鸟道:只有鸟能飞过的小路。
6.地崩句:《华阳国志·蜀志》:"秦惠王知蜀王好色,许嫁五女于蜀。蜀遣五丁迎之。还到梓潼,见一大蛇入穴中。一人揽其尾掣之,不禁,至五人相助,大呼拽蛇,山崩时压杀五人及秦五女并将从,而山分为五岭。"
7.六龙回日:《初学记》卷一天部三:《淮南子》云:"爰止羲和,爰息六螭,是谓悬车?quot;注曰:"日乘车,驾以六龙。羲和御之。日至此面而薄于虞渊,羲和至此而回六螭。"螭即龙。高标:指蜀山中可作一方之标识的最高峰。一说高标山又名高望山,乃嘉定府之主山。
8.逆折:水流回旋。回川:有漩涡的河流。
9.猿猱:蜀山中最善攀援的猴类。
10.青泥:青泥岭,在今甘肃徽县南,陕西吃力略阳县北。《元和郡县志》卷二十二山南道貌岸然兴州长举县:"青泥岭,在县西北五十三里,接溪山东,即今通路也。悬崖万仞,山多云雨,行者屡逢泥淖,故号青泥岭。"
11.扪参历井:参、井是二星宿名。古人把天上的星宿分别指配于地上的州国,叫做"分野",以便通过观察天象来占卜地上所配州国的吉凶。参星为蜀之分野,井星为秦之分野。扪:用手摸。历:经过。胁息:屏住呼吸。
12.膺:胸。
13.子规:即杜鹃鸟,蜀地最多,鸣声悲哀。《文选》卷四左思《蜀都赋》:"鸟生杜宇之魄。"刘渊林注引《蜀记》曰:"昔有人姓杜名宇,王蜀,号曰望帝。宇死,俗说云宇化为子规。子规,鸟名也。蜀人闻子规鸣,皆曰望帝也。"王注:"按子规即杜鹃也,蜀中最多,南方亦有之,状如雀鹞,而色惨黑,赤口,有小冠,春暮即鸣,夜啼达旦,至夏尤甚,昼夜不止,鸣必向北,若云'不如归去',声甚哀切"。
14.喧豗:水流轰响声。砯崖:水撞石之声。转,转动。
15.胡为:为什么。
16.剑阁:又名剑门关,在四川剑阁县北,是大、小剑山之间的一条栈道,长约三十余里。《华阳国志》、《水经注》卷
二十、《元和郡县志》卷三十三均有记载。
17.一夫句:《文选》卷四左思《蜀都赋》:"一人守隘,万夫莫向"。《文选》卷五十六张载《剑阁铭》:"一人荷戟,万夫趦趄。形胜之地,匪亲勿居"。
18.锦城:《元和郡县志》卷三十一剑南道成都府成都县:"锦城在县南十里,故锦官城也。"今四川成都市。
19.咨嗟:叹息。
唐孟棨《本事诗·高逸》第三:"李太白始自西蜀至京,舍于逆旅。贺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复请所为文。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叹者数四,号为谪仙,解金龟换酒,与倾尽醉。"据此可知《蜀道难》诗作于天宝初年之前。唯"自西蜀至京"有误,李白天宝初是从南陵奉诏入京。关于此诗之意旨,历来说法不一(参《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比较可信的说法是因友人入蜀而望其早日归来之作。诗人并未亲历剑阁蜀道,唯以丰富的想象、夸张、援引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浪漫手法,描绘蜀道山川之险峻,慨叹蜀道之艰难。诗风宏伟壮浪,句法录活多变,韵散兼用。这是李白浪漫主义的代表作之一。
【作品译文】
唉呀呀,多么危险多么高峻伟岸!蜀道难行赛过攀上遥遥青天!蚕丛、鱼凫这两位古蜀国的帝王,他们建国的年代已多么邈远茫然。自从那时至今约有四万八千年,秦蜀被秦岭所阻从不沟通往返。长安西面太白山阻挡,峰峦起伏只剩一条飞鸟的路线蜿蜒曲折,一直爬上巍巍的峨嵋山巅。山崩地裂,埋葬了五位英雄壮士,然后有了天梯似的栈道,秦蜀两国才相通勾连。上有挡住太阳神六龙车的山巅,下有激浪排空纡回曲折的大川。善于高飞的黄鹄尚且无法飞过,即使猢狲要想翻过也愁于攀援。青泥岭多么曲折绕着山峦盘旋,百步之内萦绕岩峦转九个弯弯。可以摸到参、井星叫人仰首屏息,用手抚胸不已徒来长叹。
西行的游子啊,请问你何时回还?险山恶水,可怕的蜀道实在难以登攀!只看到古树丛中传出鸟儿阵阵悲号,雄雌相随飞翔在荒凉的山林之间。月夜听到的是杜鹃悲惨的啼声,令人愁思绵绵呵这荒荡的空山!蜀道艰难啊,难过攀上遥遥青天,听后也会使人生愁,凋谢了青春红润的容颜。山峰座座相连离天还不到一尺;枯松老枝倒挂倚贴在绝壁之间。漩涡飞转瀑布飞泻争相喧闹着;水石相击转动像万壑鸣雷一般。蜀道哇,竟是如此的艰难;唉呀呀你这个远方而来的客人,为了什么要来到这个地方?
剑阁那地方崇峻巍峨高入云端,只要一人把守,千军万马也难攻占。驻守的*若不是皇家的近亲;难免要变为豺狼踞此为非造反。清晨你要提心吊胆地躲避猛虎;傍晚你要警觉防范长蛇的灾难。豺狼虎豹磨牙吮血真叫人不安;毒蛇猛兽杀人如麻即令你胆寒。锦官城虽然说是快乐的所在;如此险恶还不如早早地把家还。蜀道太难走呵简直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令人不免感慨与长叹!
编辑本段【逐段分析】
《蜀王本纪》又记载了一个关于蜀道的神话。据说秦惠王的时候,蜀王部下有五个大力士,称为“五丁力士”。他们力能移山。秦惠王送给蜀王五个美女,蜀王就命五丁力士移山开路,迎娶美女。有一天,看见有一条大蛇进入山洞,五丁力士一齐去拉蛇。忽然山岭崩塌,压死了五丁力士。秦国的五个美女都奔上山去,化为石人。这个神话,反映着古代有许多劳动人民,凿山开路,牺牲了不少人,终于打开了秦蜀通道。李白运用这个神话的母题①,写了第五韵二句:“地崩山摧壮士死”,也可以说是指五丁力士,也可以说是指成千累万为开山辟路而牺牲的劳动人民。他们死了,然后从秦入蜀才有山路和栈道连接起来。第一段诗到此为止,用四韵八句叙述了蜀道的起源。
第二段共享九个韵,描写天梯石栈的蜀道。“六龙回日”也是一个神话故事,据说太阳之神羲和驾着六条龙每天早晨从扶桑西驰,直到若木。左思《蜀都赋》有两句描写蜀中的高山:“羲和假道于峻坂,阳乌回翼乎高标。"羲和和阳乌都是太阳的代词。文意是说:太阳也得向高山借路。而最高的山还使太阳回飞避开。“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这一句就是说:上面有连太阳都过不去的高峰。“高标”是高举、高耸之意,但作名词用,因而可以解作高峰。萧士赟注引《图经》云:高标是山名。这是后代人误读李白诗,或有意附会,硬把一座山名为高标。原诗以“高标”和“回川”对举,可知决不是专名。
这两句诗有一个不同的文本。《河岳英灵集》、《极玄集》这两个唐人的选本、敦煌石室中发现的唐人写本,还有北宋初的《唐文粹》,这两句却不是“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而是“上有横河断海之浮云,下有逆折冲波之流川”。从对偶来看,后者较为工整,若论句子的气魄,则前者更为壮健。可能后者是当时流传的初稿,而前者是作者的最后改定本。故当时的选本作“横河断海”,而李阳冰编定的集本作“六龙回日”。现在我们根据集本抄录。
以下一大段又形容蜀山之高且险。黄鹤都飞不过,猿猴也怕攀缘之苦。青泥岭,在陕西略阳县,是由秦入蜀的必经之路。这条山路百步九曲,在山岩上纡回盘绕,行旅极为艰苦。参和井都是二十八宿之一。蜀地属于参宿的分野,秦地属于井宿的分野。在高险的山路上,从秦入蜀,就好似仰面朝天,屏住呼吸,摸着星辰前进。在这样艰难困苦的旅程中,行人都手按着胸膛,为此而长叹。这个“坐”字,不是坐立的坐,应该讲作“因此”。
以上是第二段的前半,四韵八句,一气贯注,渲染了蜀道之难。下面忽然接一句“问君西游何当还”,这就透露了赠行的主题。作者不象作一般送行诗那样,讲些临别的话,而在描写蜀道艰难中间,插入一句“你什么时侯才能回来呀?”由此反映了来去都不容易。这一句本身也成为蜀道难的描写部分了。
“畏途巉岩”以下四韵七句,仍然紧接着上文四韵写下去,不过改变了描写的对象。现在不写山高路险,而写山中的禽鸟了。诗人说:这许多不可攀登的峥嵘的山岩,真是旅人怕走的道路(畏途)。在这一路上,你能见到的只是古树上悲鸣的鸟,雌的跟着雄的在幽林中飞绕。还有蜀地著名的子规鸟,常在月下悲鸣。据说古代有一个蜀王,名叫杜宇,号为望帝。他因亡国而死,死后化为子规鸟,每天夜里在山中悲鸣,好象哭泣一样。这一句诗的读法,一向有不同的意见。近年来出版的选注本,都断句为“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成为七字一句,三字一句。我以为这样读法是错的,应该是两个五字句。古书没有标点,也不断句,很难知道古人把这句诗如何读法。但吴昌祺的《删订唐诗解》、钱良择的《唐音审体》,都是清初刻本,都是圈断了句子的。他们把这一句定为“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我以为这样断句较为适当。它是两个五言句,不是七、三句法。理由是:“愁空山”三字不成句。歌行中的三字句,常常是两句连用,很少单独用的。这在李白诗中可以找到不少例证。只因为“子规啼月”、“蟪蛄啼月”在唐诗中往往可见,所以许多人不敢把“夜月”二字和“啼”字分开,于是读成了上七下三的句法。至于“夜月愁空山”这一句的意思是:在空山之中,明月之下,使行人为之忧愁。李白有一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绝句也用同样的意境: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过夜郎西。
以这首诗的第一句和第三句为证据,可知李白写的是两个五言句,而不是上七下三的句法。作《而庵说唐诗》的徐增把此句十字连为一句读,而解释道:“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并无有人迹。空山古木间,日之所见者,但是悲鸟雌雄威群而飞;夜之所闻,但是子规月下啼血最苦。”历来讲唐诗者,这段讲解最为突出。他躲躲闪闪地讲了一通,我们竟看不出他怎样分析这个十字句法。
以下还有一韵二句,是第二段的结束语。先重复一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接着说:使人听了这些情况,会惊骇得变了脸色。“凋朱颜”在这里只能讲作因惊骇而“色变”的意思,虽然在别处应当讲作“衰老”。
第二段以下,韵法与章法似乎有点参差。现在我依韵法来写,分为三段。但如果从思想内容的结构来看,实在只能说是两段。从“连峰去天不盈尺”到“胡为乎来哉”是一段,即全诗的第三段。从“剑阁峥嵘而崔嵬”到末句是又一段,即全诗的第四段,第三段前四句仍是描写蜀道山水之险,但作者分用两个韵。“尺”、“壁”一韵,只有二句,接下去立刻就换韵,使读者到此,有气氛短促之感。在长篇歌行中忽然插入这样的短韵句法,一般都认为是缺点。尽管李白才气大,自由用韵,不受拘束,但这两句韵既急促,思想又不成段落,在讲究诗法的人看来,终不是可取的。
这一段前二句形容高山绝壁上有倒挂的枯松,下二句形容山泉奔瀑,冲击崖石的猛势,如万壑雷声。最后结束一句“其险也如此”。这个“如此”,并不单指上面二句,而是总结“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以下的一切描写。在山水形势方面的蜀道之险,到此结束。此下就又接一个问句:你这个远路客人为什么到这里来呢?这又是出人意外的句子。如果从蜀中人的立场来讲,就是说:我们这地方,路不好走,你何必来呢?如果站在送行人的立场来讲,就是说:如此危险的旅途,你有什么必要到那里去呢?
接下去转入第四段,忽然讲到蜀地的军事形势。“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易于固守,难于攻入。象这样的地方,如果没有亲信可靠的人去镇守,就非常危险了。这几句诗完全用晋代张载的《剑阁铭》中四句:“一人荷戟,万夫趑趄,形胜之地,匪亲弗居。”李白描写蜀道之难行,联系到蜀地形势所具有的*意义,事实上已越出了乐府旧题“蜀道难”的范围。巴蜀物产富饶,对三秦的经济供应,甚为重要。所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第一句就说蜀地“城阙辅三秦”,也是指出了这一点。李白作乐府诗,虽然都用旧题,却常常注入有现实意义的新意。这一段诗反映了初唐以来,蜀地因所守非亲,屡次引起吐蕃、南蛮的入侵,导致生灵涂炭的战争,使三秦震动。
这一段诗,在李白是顺便提到,作为描写蜀道难的一部分。但却使后世读者误认为全诗的主题所在。有人以为此诗讽刺章仇兼琼,有人以为讽刺严武,有人以为讽刺一般恃险割据的官吏,都是为这一段诗所迷惑,而得出这些结论。但是,这几句诗,确是破坏了全诗的统一性,写在赠友人入蜀的诗中,实在使人有主题两歧之感。明代的李于鳞,曾评李白的歌行诗云:“太白纵横,往往强弩之末,间以长语,英雄欺人耳。”(《艺苑卮言》卷四引)对于这一段诗,我也认为是“强弩之末”的“长语”(多馀的话)。
【作品赏析】
这首诗,大约是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第一次到长安时写的。《蜀道难》是他袭用乐府古题,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并从中透露了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
诗*体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各处山水特点来描写,以展示蜀道之难。
从“噫吁”到“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为一个段落。一开篇就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基调。以下随着感情的起伏和自然场景的变化,“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咏叹反复出现,象一首乐曲的主旋律一样激荡着读者的心弦。
为什么说蜀道的难行比上天还难呢?这是因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被高山峻岭阻挡,由秦入蜀,太白峰首当其冲,只有高飞的鸟儿能从低缺处飞过。太白峰在秦都咸阳西南,是关中一带的最高峰。民谚云:“武公太白,去天三百。”诗人以夸张的笔墨写出了历史上不可逾越的险阻,并融汇了五丁开山的神话,点染了神奇色彩,犹如一部乐章的前奏,具有引人入胜的妙用。下面即着力刻画蜀道的高危难行了。
从“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至“使人听此凋朱颜”为又一段落。这一段极写山势的高危,山高写得愈充分,愈可见路之难行。你看那突兀而立的高山,高标接天,挡住了太阳神的运行;山下则是冲波激浪、曲折回旋的河川。诗人不但把夸张和神话融为一体,直写山高,而且衬以“回川”之险。唯其水险,更见山势的高危。诗人意犹未足,又借黄鹤与猿猱来反衬。山高得连千里翱翔的黄鹤也不得飞度,轻疾敏捷的猿猴也愁于攀援,不言而喻,人行走就难上加难了。以上用虚写手法层层映衬,下面再具体描写青泥岭的难行。
青泥岭,“悬崖万仞,山多云雨”(《元和郡县志》),为唐代人蜀要道。诗人着重就其峰路的萦回和山势的峻危来表现人行其上的艰难情状和畏俱心理,捕捉了在岭上曲折盘桓、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等细节动作加以摹写,寥寥数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悚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困危之状如在目前。
至此蜀道的难行似乎写到了极处。但诗人笔锋一转,借“问君”引出旅愁,以忧切低昂的旋律,把读者带进一个古木荒凉、鸟声悲凄的境界。杜鹃鸟空谷传响,充满哀愁,使人闻声失色,更觉蜀道之难。诗人借景抒情,用“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等感*彩浓厚的自然景观,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然而,逶迤千里的蜀道,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自“连峰去天不盈尺”至全篇结束,主要从山川之险来揭示蜀道之难,着力渲染惊险的气氛。如果说“连峰去天不盈尺”是夸饰山峰之高,“枯松倒挂倚绝壁”则是衬托绝壁之险。
诗人先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好像一串电影镜头:开始是山峦起伏、连峰接天的远景画面;接着平缓地推成枯松倒挂绝壁的特写;而后,跟踪而来的是一组快镜头,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飞快地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目不暇接,从而造成一种势若排山倒海的强烈艺术效果,使蜀道之难的描写,简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如果说上面山势的高危已使人望而生畏,那此处山川的险要更令人惊心动魄了。
风光变幻,险象丛生。在十分惊险的气氛中,最后写到蜀中要塞剑阁,在大剑山和小剑山之间有一条三十里长的栈道,群峰如剑,连山耸立,削壁中断如门,形成天然要塞。因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在此割据称王者不乏其人。诗人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形势的描写。他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语句,劝人引为鉴戒,警惕战乱的发生,并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杀人如麻”,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唐天宝初年,太平景象的背后正潜伏着危机,后来发生的安史之乱,证明诗人的忧虑是有现实意义的。
李白以变化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诗中那些动人的景象宛如历历在目。
李白之所以描绘得如此动人,还在于融贯其间的浪漫主义*。诗人寄情山水,放浪形骸。他对自然景物不是冷漠的观赏,而是热情地赞叹,借以抒发自己的理想感受。那飞流惊湍、奇峰险壑,赋予了诗人的情感气质,因而才呈现出飞动的灵魂和瑰伟的姿态。诗人善于把想象、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进行写景抒情。言山之高峻,则曰“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状道之险阻,则曰“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诗人“驰走风云,鞭挞海岳”(陆时雍《诗镜总论》评李白七古语),从蚕丛开国说到五丁开山,由六龙回日写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象,创造出博大浩渺的艺术境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透过奇丽峭拔的山川景物,仿佛可以看到诗人那“落笔摇五岳、笑傲凌沧洲”的高大形象。
唐以前的《蜀道难》作品,简短单薄。李白对东府古题有所创新和发展,用了大量散文化诗句,字数从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直到十一言,参差错落,长短不齐,形成极为奔放的语言风格。诗的用韵,也突破了梁陈时代旧作一韵到底的程式。后面描写蜀中险要环境,一连三换韵脚,极尽变化之能事。所以殷璠编《河岳英灵集》称此诗“奇之又奇,自*人以还,鲜有此体调”。
关于本篇,前人有种种寓意之说,断定是专为某人某事而作的。明人胡震亨、顾炎武认为,李白“自为蜀咏”,“别无寓意”。今人有谓此诗表面写蜀道艰险,实则写仕途坎坷,反映了诗人在长期漫游中屡逢踬碍的生活经历和怀才不遇的愤懑,迄无定论。
我个人认为是<蜀道难>
因为我看过很多文学作品.谈到李白的代表作,一般都是<蜀道难>.
而且理解字里行间,你会发现即使是现在沿用,也会有很大的道理.
特别其中一句:蜀道之难,难於上青天.
我在平时写作,经常会引用这一句.真的很适合当今社会的一些事情.
特别用於议论文.
参考资料:http://ke.baidu.com/view/155370.htm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02:38
蜀道难」
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
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颠。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
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
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
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作品注释】
1.《蜀道难》: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瑟调曲"中的调名,内容多写蜀道的艰险。今存《蜀道难》诗除此之外,尚有梁简文帝二首,刘孝威二首,阴铿一首,唐张文琮一首。李白此诗大约是在长安送友人入蜀而作,本阴铿《蜀道难》"蜀道难如此,功名讵可要"之意。
2.噫吁嚱:蜀方言。宋庠《宋景文公笔记》卷上:"蜀人见物惊异,辄曰'噫吁嚱'。" 表示惊叹声。
3.蚕丛及鱼凫:传说古蜀国两位国王的名字。《文选》卷四《三都赋》刘逵注:"扬雄《蜀王本纪》曰:'蜀王之先,名蚕丛、柏濩、鱼凫、蒲泽、开明。从开明上到蚕丛,积三万四千岁。'"《华阳国志·蜀志》:"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死作石棺,石椁,国人从之。故俗以石棺椁为纵目人冢也。次王曰柏灌,次王曰鱼凫。鱼凫王田于湔山,忽得仙道,蜀人思之为立祠?
4.尔来:从那时以来。四万八千岁,夸张面大约言之。尔,那,指开国之初。
5.太白:太白山,又名太乙山,在长安西(今陕西眉县、太白县一带)。鸟道:只有鸟能飞过的小路。
6.地崩句:《华阳国志·蜀志》:"秦惠王知蜀王好色,许嫁五女于蜀。蜀遣五丁迎之。还到梓潼,见一大蛇入穴中。一人揽其尾掣之,不禁,至五人相助,大呼拽蛇,山崩时压杀五人及秦五女并将从,而山分为五岭。"
7.六龙回日:《初学记》卷一天部三:《淮南子》云:"爰止羲和,爰息六螭,是谓悬车?quot;注曰:"日乘车,驾以六龙。羲和御之。日至此面而薄于虞渊,羲和至此而回六螭。"螭即龙。高标:指蜀山中可作一方之标识的最高峰。一说高标山又名高望山,乃嘉定府之主山。
8.逆折:水流回旋。回川:有漩涡的河流。
9.猿猱:蜀山中最善攀援的猴类。
10.青泥:青泥岭,在今甘肃徽县南,陕西吃力略阳县北。《元和郡县志》卷二十二山南道貌岸然兴州长举县:"青泥岭,在县西北五十三里,接溪山东,即今通路也。悬崖万仞,山多云雨,行者屡逢泥淖,故号青泥岭。"
11.扪参历井:参、井是二星宿名。古人把天上的星宿分别指配于地上的州国,叫做"分野",以便通过观察天象来占卜地上所配州国的吉凶。参星为蜀之分野,井星为秦之分野。扪:用手摸。历:经过。胁息:屏住呼吸。
12.膺:胸。
13.子规:即杜鹃鸟,蜀地最多,鸣声悲哀。《文选》卷四左思《蜀都赋》:"鸟生杜宇之魄。"刘渊林注引《蜀记》曰:"昔有人姓杜名宇,王蜀,号曰望帝。宇死,俗说云宇化为子规。子规,鸟名也。蜀人闻子规鸣,皆曰望帝也。"王注:"按子规即杜鹃也,蜀中最多,南方亦有之,状如雀鹞,而色惨黑,赤口,有小冠,春暮即鸣,夜啼达旦,至夏尤甚,昼夜不止,鸣必向北,若云'不如归去',声甚哀切"。
14.喧豗:水流轰响声。砯崖:水撞石之声。转,转动。
15.胡为:为什么。
16.剑阁:又名剑门关,在四川剑阁县北,是大、小剑山之间的一条栈道,长约三十余里。《华阳国志》、《水经注》卷
二十、《元和郡县志》卷三十三均有记载。
17.一夫句:《文选》卷四左思《蜀都赋》:"一人守隘,万夫莫向"。《文选》卷五十六张载《剑阁铭》:"一人荷戟,万夫趦趄。形胜之地,匪亲勿居"。
18.锦城:《元和郡县志》卷三十一剑南道成都府成都县:"锦城在县南十里,故锦官城也。"今四川成都市。
19.咨嗟:叹息。
唐孟棨《本事诗·高逸》第三:"李太白始自西蜀至京,舍于逆旅。贺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复请所为文。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叹者数四,号为谪仙,解金龟换酒,与倾尽醉。"据此可知《蜀道难》诗作于天宝初年之前。唯"自西蜀至京"有误,李白天宝初是从南陵奉诏入京。关于此诗之意旨,历来说法不一(参《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比较可信的说法是因友人入蜀而望其早日归来之作。诗人并未亲历剑阁蜀道,唯以丰富的想象、夸张、援引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浪漫手法,描绘蜀道山川之险峻,慨叹蜀道之艰难。诗风宏伟壮浪,句法录活多变,韵散兼用。这是李白浪漫主义的代表作之一。
【作品译文】
唉呀呀,多么危险多么高峻伟岸!蜀道难行赛过攀上遥遥青天!蚕丛、鱼凫这两位古蜀国的帝王,他们建国的年代已多么邈远茫然。自从那时至今约有四万八千年,秦蜀被秦岭所阻从不沟通往返。长安西面太白山阻挡,峰峦起伏只剩一条飞鸟的路线蜿蜒曲折,一直爬上巍巍的峨嵋山巅。山崩地裂,埋葬了五位英雄壮士,然后有了天梯似的栈道,秦蜀两国才相通勾连。上有挡住太阳神六龙车的山巅,下有激浪排空纡回曲折的大川。善于高飞的黄鹄尚且无法飞过,即使猢狲要想翻过也愁于攀援。青泥岭多么曲折绕着山峦盘旋,百步之内萦绕岩峦转九个弯弯。可以摸到参、井星叫人仰首屏息,用手抚胸不已徒来长叹。
西行的游子啊,请问你何时回还?险山恶水,可怕的蜀道实在难以登攀!只看到古树丛中传出鸟儿阵阵悲号,雄雌相随飞翔在荒凉的山林之间。月夜听到的是杜鹃悲惨的啼声,令人愁思绵绵呵这荒荡的空山!蜀道艰难啊,难过攀上遥遥青天,听后也会使人生愁,凋谢了青春红润的容颜。山峰座座相连离天还不到一尺;枯松老枝倒挂倚贴在绝壁之间。漩涡飞转瀑布飞泻争相喧闹着;水石相击转动像万壑鸣雷一般。蜀道哇,竟是如此的艰难;唉呀呀你这个远方而来的客人,为了什么要来到这个地方?
剑阁那地方崇峻巍峨高入云端,只要一人把守,千军万马也难攻占。驻守的*若不是皇家的近亲;难免要变为豺狼踞此为非造反。清晨你要提心吊胆地躲避猛虎;傍晚你要警觉防范长蛇的灾难。豺狼虎豹磨牙吮血真叫人不安;毒蛇猛兽杀人如麻即令你胆寒。锦官城虽然说是快乐的所在;如此险恶还不如早早地把家还。蜀道太难走呵简直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令人不免感慨与长叹!
编辑本段【逐段分析】
《蜀王本纪》又记载了一个关于蜀道的神话。据说秦惠王的时候,蜀王部下有五个大力士,称为“五丁力士”。他们力能移山。秦惠王送给蜀王五个美女,蜀王就命五丁力士移山开路,迎娶美女。有一天,看见有一条大蛇进入山洞,五丁力士一齐去拉蛇。忽然山岭崩塌,压死了五丁力士。秦国的五个美女都奔上山去,化为石人。这个神话,反映着古代有许多劳动人民,凿山开路,牺牲了不少人,终于打开了秦蜀通道。李白运用这个神话的母题①,写了第五韵二句:“地崩山摧壮士死”,也可以说是指五丁力士,也可以说是指成千累万为开山辟路而牺牲的劳动人民。他们死了,然后从秦入蜀才有山路和栈道连接起来。第一段诗到此为止,用四韵八句叙述了蜀道的起源。
第二段共享九个韵,描写天梯石栈的蜀道。“六龙回日”也是一个神话故事,据说太阳之神羲和驾着六条龙每天早晨从扶桑西驰,直到若木。左思《蜀都赋》有两句描写蜀中的高山:“羲和假道于峻坂,阳乌回翼乎高标。"羲和和阳乌都是太阳的代词。文意是说:太阳也得向高山借路。而最高的山还使太阳回飞避开。“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这一句就是说:上面有连太阳都过不去的高峰。“高标”是高举、高耸之意,但作名词用,因而可以解作高峰。萧士赟注引《图经》云:高标是山名。这是后代人误读李白诗,或有意附会,硬把一座山名为高标。原诗以“高标”和“回川”对举,可知决不是专名。
这两句诗有一个不同的文本。《河岳英灵集》、《极玄集》这两个唐人的选本、敦煌石室中发现的唐人写本,还有北宋初的《唐文粹》,这两句却不是“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而是“上有横河断海之浮云,下有逆折冲波之流川”。从对偶来看,后者较为工整,若论句子的气魄,则前者更为壮健。可能后者是当时流传的初稿,而前者是作者的最后改定本。故当时的选本作“横河断海”,而李阳冰编定的集本作“六龙回日”。现在我们根据集本抄录。
以下一大段又形容蜀山之高且险。黄鹤都飞不过,猿猴也怕攀缘之苦。青泥岭,在陕西略阳县,是由秦入蜀的必经之路。这条山路百步九曲,在山岩上纡回盘绕,行旅极为艰苦。参和井都是二十八宿之一。蜀地属于参宿的分野,秦地属于井宿的分野。在高险的山路上,从秦入蜀,就好似仰面朝天,屏住呼吸,摸着星辰前进。在这样艰难困苦的旅程中,行人都手按着胸膛,为此而长叹。这个“坐”字,不是坐立的坐,应该讲作“因此”。
以上是第二段的前半,四韵八句,一气贯注,渲染了蜀道之难。下面忽然接一句“问君西游何当还”,这就透露了赠行的主题。作者不象作一般送行诗那样,讲些临别的话,而在描写蜀道艰难中间,插入一句“你什么时侯才能回来呀?”由此反映了来去都不容易。这一句本身也成为蜀道难的描写部分了。
“畏途巉岩”以下四韵七句,仍然紧接着上文四韵写下去,不过改变了描写的对象。现在不写山高路险,而写山中的禽鸟了。诗人说:这许多不可攀登的峥嵘的山岩,真是旅人怕走的道路(畏途)。在这一路上,你能见到的只是古树上悲鸣的鸟,雌的跟着雄的在幽林中飞绕。还有蜀地著名的子规鸟,常在月下悲鸣。据说古代有一个蜀王,名叫杜宇,号为望帝。他因亡国而死,死后化为子规鸟,每天夜里在山中悲鸣,好象哭泣一样。这一句诗的读法,一向有不同的意见。近年来出版的选注本,都断句为“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成为七字一句,三字一句。我以为这样读法是错的,应该是两个五字句。古书没有标点,也不断句,很难知道古人把这句诗如何读法。但吴昌祺的《删订唐诗解》、钱良择的《唐音审体》,都是清初刻本,都是圈断了句子的。他们把这一句定为“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我以为这样断句较为适当。它是两个五言句,不是七、三句法。理由是:“愁空山”三字不成句。歌行中的三字句,常常是两句连用,很少单独用的。这在李白诗中可以找到不少例证。只因为“子规啼月”、“蟪蛄啼月”在唐诗中往往可见,所以许多人不敢把“夜月”二字和“啼”字分开,于是读成了上七下三的句法。至于“夜月愁空山”这一句的意思是:在空山之中,明月之下,使行人为之忧愁。李白有一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绝句也用同样的意境: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过夜郎西。
以这首诗的第一句和第三句为证据,可知李白写的是两个五言句,而不是上七下三的句法。作《而庵说唐诗》的徐增把此句十字连为一句读,而解释道:“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并无有人迹。空山古木间,日之所见者,但是悲鸟雌雄威群而飞;夜之所闻,但是子规月下啼血最苦。”历来讲唐诗者,这段讲解最为突出。他躲躲闪闪地讲了一通,我们竟看不出他怎样分析这个十字句法。
以下还有一韵二句,是第二段的结束语。先重复一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接着说:使人听了这些情况,会惊骇得变了脸色。“凋朱颜”在这里只能讲作因惊骇而“色变”的意思,虽然在别处应当讲作“衰老”。
第二段以下,韵法与章法似乎有点参差。现在我依韵法来写,分为三段。但如果从思想内容的结构来看,实在只能说是两段。从“连峰去天不盈尺”到“胡为乎来哉”是一段,即全诗的第三段。从“剑阁峥嵘而崔嵬”到末句是又一段,即全诗的第四段,第三段前四句仍是描写蜀道山水之险,但作者分用两个韵。“尺”、“壁”一韵,只有二句,接下去立刻就换韵,使读者到此,有气氛短促之感。在长篇歌行中忽然插入这样的短韵句法,一般都认为是缺点。尽管李白才气大,自由用韵,不受拘束,但这两句韵既急促,思想又不成段落,在讲究诗法的人看来,终不是可取的。
这一段前二句形容高山绝壁上有倒挂的枯松,下二句形容山泉奔瀑,冲击崖石的猛势,如万壑雷声。最后结束一句“其险也如此”。这个“如此”,并不单指上面二句,而是总结“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以下的一切描写。在山水形势方面的蜀道之险,到此结束。此下就又接一个问句:你这个远路客人为什么到这里来呢?这又是出人意外的句子。如果从蜀中人的立场来讲,就是说:我们这地方,路不好走,你何必来呢?如果站在送行人的立场来讲,就是说:如此危险的旅途,你有什么必要到那里去呢?
接下去转入第四段,忽然讲到蜀地的军事形势。“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易于固守,难于攻入。象这样的地方,如果没有亲信可靠的人去镇守,就非常危险了。这几句诗完全用晋代张载的《剑阁铭》中四句:“一人荷戟,万夫趑趄,形胜之地,匪亲弗居。”李白描写蜀道之难行,联系到蜀地形势所具有的*意义,事实上已越出了乐府旧题“蜀道难”的范围。巴蜀物产富饶,对三秦的经济供应,甚为重要。所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第一句就说蜀地“城阙辅三秦”,也是指出了这一点。李白作乐府诗,虽然都用旧题,却常常注入有现实意义的新意。这一段诗反映了初唐以来,蜀地因所守非亲,屡次引起吐蕃、南蛮的入侵,导致生灵涂炭的战争,使三秦震动。
这一段诗,在李白是顺便提到,作为描写蜀道难的一部分。但却使后世读者误认为全诗的主题所在。有人以为此诗讽刺章仇兼琼,有人以为讽刺严武,有人以为讽刺一般恃险割据的官吏,都是为这一段诗所迷惑,而得出这些结论。但是,这几句诗,确是破坏了全诗的统一性,写在赠友人入蜀的诗中,实在使人有主题两歧之感。明代的李于鳞,曾评李白的歌行诗云:“太白纵横,往往强弩之末,间以长语,英雄欺人耳。”(《艺苑卮言》卷四引)对于这一段诗,我也认为是“强弩之末”的“长语”(多馀的话)。
【作品赏析】
这首诗,大约是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第一次到长安时写的。《蜀道难》是他袭用乐府古题,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并从中透露了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
诗*体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各处山水特点来描写,以展示蜀道之难。
从“噫吁”到“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为一个段落。一开篇就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基调。以下随着感情的起伏和自然场景的变化,“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咏叹反复出现,象一首乐曲的主旋律一样激荡着读者的心弦。
为什么说蜀道的难行比上天还难呢?这是因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被高山峻岭阻挡,由秦入蜀,太白峰首当其冲,只有高飞的鸟儿能从低缺处飞过。太白峰在秦都咸阳西南,是关中一带的最高峰。民谚云:“武公太白,去天三百。”诗人以夸张的笔墨写出了历史上不可逾越的险阻,并融汇了五丁开山的神话,点染了神奇色彩,犹如一部乐章的前奏,具有引人入胜的妙用。下面即着力刻画蜀道的高危难行了。
从“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至“使人听此凋朱颜”为又一段落。这一段极写山势的高危,山高写得愈充分,愈可见路之难行。你看那突兀而立的高山,高标接天,挡住了太阳神的运行;山下则是冲波激浪、曲折回旋的河川。诗人不但把夸张和神话融为一体,直写山高,而且衬以“回川”之险。唯其水险,更见山势的高危。诗人意犹未足,又借黄鹤与猿猱来反衬。山高得连千里翱翔的黄鹤也不得飞度,轻疾敏捷的猿猴也愁于攀援,不言而喻,人行走就难上加难了。以上用虚写手法层层映衬,下面再具体描写青泥岭的难行。
青泥岭,“悬崖万仞,山多云雨”(《元和郡县志》),为唐代人蜀要道。诗人着重就其峰路的萦回和山势的峻危来表现人行其上的艰难情状和畏俱心理,捕捉了在岭上曲折盘桓、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等细节动作加以摹写,寥寥数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悚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困危之状如在目前。
至此蜀道的难行似乎写到了极处。但诗人笔锋一转,借“问君”引出旅愁,以忧切低昂的旋律,把读者带进一个古木荒凉、鸟声悲凄的境界。杜鹃鸟空谷传响,充满哀愁,使人闻声失色,更觉蜀道之难。诗人借景抒情,用“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等感*彩浓厚的自然景观,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然而,逶迤千里的蜀道,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自“连峰去天不盈尺”至全篇结束,主要从山川之险来揭示蜀道之难,着力渲染惊险的气氛。如果说“连峰去天不盈尺”是夸饰山峰之高,“枯松倒挂倚绝壁”则是衬托绝壁之险。
诗人先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好像一串电影镜头:开始是山峦起伏、连峰接天的远景画面;接着平缓地推成枯松倒挂绝壁的特写;而后,跟踪而来的是一组快镜头,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飞快地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目不暇接,从而造成一种势若排山倒海的强烈艺术效果,使蜀道之难的描写,简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如果说上面山势的高危已使人望而生畏,那此处山川的险要更令人惊心动魄了。
风光变幻,险象丛生。在十分惊险的气氛中,最后写到蜀中要塞剑阁,在大剑山和小剑山之间有一条三十里长的栈道,群峰如剑,连山耸立,削壁中断如门,形成天然要塞。因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在此割据称王者不乏其人。诗人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形势的描写。他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语句,劝人引为鉴戒,警惕战乱的发生,并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杀人如麻”,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唐天宝初年,太平景象的背后正潜伏着危机,后来发生的安史之乱,证明诗人的忧虑是有现实意义的。
李白以变化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诗中那些动人的景象宛如历历在目。
李白之所以描绘得如此动人,还在于融贯其间的浪漫主义*。诗人寄情山水,放浪形骸。他对自然景物不是冷漠的观赏,而是热情地赞叹,借以抒发自己的理想感受。那飞流惊湍、奇峰险壑,赋予了诗人的情感气质,因而才呈现出飞动的灵魂和瑰伟的姿态。诗人善于把想象、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进行写景抒情。言山之高峻,则曰“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状道之险阻,则曰“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诗人“驰走风云,鞭挞海岳”(陆时雍《诗镜总论》评李白七古语),从蚕丛开国说到五丁开山,由六龙回日写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象,创造出博大浩渺的艺术境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透过奇丽峭拔的山川景物,仿佛可以看到诗人那“落笔摇五岳、笑傲凌沧洲”的高大形象。
唐以前的《蜀道难》作品,简短单薄。李白对东府古题有所创新和发展,用了大量散文化诗句,字数从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直到十一言,参差错落,长短不齐,形成极为奔放的语言风格。诗的用韵,也突破了梁陈时代旧作一韵到底的程式。后面描写蜀中险要环境,一连三换韵脚,极尽变化之能事。所以殷璠编《河岳英灵集》称此诗“奇之又奇,自*人以还,鲜有此体调”。
关于本篇,前人有种种寓意之说,断定是专为某人某事而作的。明人胡震亨、顾炎武认为,李白“自为蜀咏”,“别无寓意”。今人有谓此诗表面写蜀道艰险,实则写仕途坎坷,反映了诗人在长期漫游中屡逢踬碍的生活经历和怀才不遇的愤懑,迄无定论。
我个人认为是<蜀道难>
因为我看过很多文学作品.谈到李白的代表作,一般都是<蜀道难>.
而且理解字里行间,你会发现即使是现在沿用,也会有很大的道理.
特别其中一句:蜀道之难,难於上青天.
我在平时写作,经常会引用这一句.真的很适合当今社会的一些事情.
特别用於议论文.
参考资料:http://ke.baidu.com/view/155370.htm
参考资料:http://ke.baidu.com/view/155370.htm
李白最有境界的诗是哪一首
《把酒问月》这诗题就是作者绝妙的自我造象,那飘逸浪漫的风神唯谪仙人方能有之。 查看原帖>>
李白最有境界的诗是哪一首?
《将进酒》中,诗人以黄河之水和高堂明镜中的白发比喻人生的易逝和短暂,强调人生得意之时应尽情欢乐,不要让金樽空对明月。诗人坚信自己天生有用之才,即使千金散尽也会重新得到。诗人提倡享受生活,烹羊宰牛,畅饮三百杯。诗人以“岑夫子,丹丘生”等诗句,劝酒不要停,希望长醉不醒,以逃避世间的孤独...
李白最有境界的诗是哪一首?
五言古诗(《古风》59首);有句汉魏六朝乐府民歌风味的《长干行》,《子夜吴歌》等,七言绝句(《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等都成为盛唐的名篇。李白在唐代已经享有盛名。他的诗作「集无定卷,家家有之」。为中华诗坛第一人。 李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静宁县成纪乡),隋朝末年,迁徙到中亚碎叶...
李白最巅峰的一首诗是哪首?
纵观李白的多首诗歌,不说首首经典,至少在我看来,确实是都很符合我的审美的。但结合他的经历来看,我觉得最巅峰的一首诗是《行路难》。《行路难·其一 》唐 ·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
李白最牛的一首诗《独坐敬亭山》
《独坐敬亭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是诗人表现自己精神世界的佳作。此诗表面是写独游敬亭山的情趣,而其深含之意则是诗人生命历程中旷世的孤独感。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构思,赋予山水景物以生命,将敬亭山拟人化,写得十分生动。作者写的是自己的孤独和自己的怀才不遇,但更是自己的...
...不羁的一首诗,千百年来无人能超越,被誉为狂的代名词,是哪一首...
李白的《将进酒》这首诗中有一句是这样写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句话是李白最狂傲不羁的一句诗,而且被现在很多人追捧。这句诗是非常自信的表现,李白自认为自己能够担当重任,即使现在身无分文也不怕。这句诗所表达的狂傲不羁是千百年来至今无法逾越的。即使李白没有大...
李白最好的十首诗有那些
1. 《静夜思》:这首广为流传的思乡之作,以朴素的语言刻画了夜深人静时游子对故乡的绵长思念。2. 《望庐山瀑布》:李白在这首诗中发挥丰富的想象力,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宏伟景象,体现了他的浪漫主义精神。3. 《行路难》:诗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迈语句,展现了李白...
古代杀气最重的一首诗是哪一首?有何历史背景?
古代杀气最重的一首诗是我个人认为是李白的《侠客行》。我们对李白这样是人的传统印象一直都以为他们是微弱的文人。但是李白创作的这首侠客行彻底颠覆了我们对文人的传统印象。李白在历史上是一位著名的大诗人,同时他也是一位行侠仗义的剑客,在民间也流传着很多他的故事。历史上有很多杀气很重的诗歌,...
有哪一首诗让你觉得李白是神仙?
第二档后世天才超逸绝尘的大诗人,尚可抵达,比如高启的最好的一首歌行《青丘子歌》,勉强达到李白的第二档歌行的水平。我认为李白歌行最好的一首是《梦游天姥吟留别》,比《蜀道难》更加完整,气韵悠渺苍古,如见登山之仙人,凭风而立,白云足下升腾,世间行乐,古来万事,都付之这奔流无限的情怀。...
李白最有名的古诗是哪首?
1.《望庐山瀑布》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2.《早发白帝城》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3.《赠汪伦》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4.《送孟浩然之广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