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顶防sARS病毒?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10:42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12:08
我可以告诉你预防的8大误区:
预防非典之八大误区
■误区一:聚众聊非典
为有效控制非典疫情的蔓延,北京的中小学停课、娱乐场所停业,一些公司单位也提前放假了。但是,在小区里、居民楼边随之出现了一种现象——在家呆闲了呆闷了呆不住了的人们聚众聊非典,这十分不利于非典的预防。
心理学者认为,人们在恐慌的时候会不相信自己,自信心减弱,更愿意相信别人。个人会感到没有力量来应对风险,这时候人们就会去寻求一种归属感,会寻求社会支持系统、他人的帮助,这样的确能在心理上起到减压作用。但是,在非典流行的时候显然不宜采取这种方式来缓解恐慌情绪,非典是烈性传染病,人群密集会增加非典传播的概率,所以在这种时候一定要减少,减少面对面的交流。
和朋友交流、获取心理支持还有很多其他的途径,如网络、手机、短信,大家可以充分地利用这些安全的交流方式。
■误区二:过度恐慌不出门
与上一种情况恰恰相反,有一些人因为恐慌选择了足不出户,甚至有极端者,辞了工作、囤积了粮食,每天呆在家中一遍遍清洗家具、衣物。
如此谨小慎微按说应该是安全了,实则不然。专家称过度恐惧会削弱免疫功能,并可能出现“心理发烧”。
心理过度紧张会加速体内激素分泌,短期内耗费身体内大量的能量,造成体内激素分泌失衡,如果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会削弱免疫系统、生殖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功能。长此以往,身体就会失去防疫能力,同时自我治愈能力也会下降。
专家表示,适当地进行一些室外活动对人的身体健康十分有益,可以有效增强人体自身的免疫力。比如在人少、空气纯净的地方如郊区、公园多活动,或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都可以达到增强体质的效果。
■误区三:为避“非典”上山下乡
在最近几天的新闻中,我们连续看到、听到“乘客就诊通告”,这些通告的内容大致是:请乘坐过某某航班或车次的乘客及时就诊。我们无从猜测那些在旅途中发病的人的具体情况,但是,这种在染病时期的流动对人对己都十分不利。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减少不必要的人员流动可有效防止疫情蔓延。
目前已知的“非典”传播途径为飞沫传染和近距离接触传染,虽然火车、飞机都采取了严格的消毒措施,但是,在一个密闭的空间内,和“非典”病人长时间地相处还是存在被传染的危险。因此,从保护自己和保护他人的角度来说要尽量减少城际之间、城乡之间的流动。有些人觉得北京发病人数多,到郊区更安全,还有些外地打工者为避“非典”回乡,这些做法给自己和他人都增加了传染的危险。
■误区四:有病扛着不去医院
有些人认为医院很不安全,不敢到医院去看病了,怕感染“非典”。对此,医生的建议是:如果身体没有不适,要尽量减少去医院;但是确实觉得身体不舒服,就要及时就医。虽然医院集中了很多病人,感染概率高一些,但是如果不去医院,有可能影响疾病的及时处理,也会有危险。
孕妇例行的检查必须得做,越到妊娠晚期,这种检查越重要,可能会有很多的症状,可以到专科的医院去检查。北京市*以上的大医院挺多,它们并不专门定点收治“非典”病人。即使收治“非典”,也有非常严格的隔离措施,不会传染妇产科和儿科。
医生提醒,去医院要有很好的防护,进医院前戴上口罩,出来的时候,注意手的消毒,这样应该是安全的。毕竟,目前的医院,特别是收治“非典”病人的医院,目前防护的措施基本上都落实了。
此外,有了早期的“非典”症状,发烧或者是干咳,或者是出现了高热伴随全身疼痛等症状,更要及时去医院的发烧门诊就医。
■误区五:洗手是小节
既然“病从口入”与手被污染的关系极大,那么,注意保持手的卫生就显得格外重要了。在现实生活中,相当多的人在洗手时陷入了“误区”:一是不愿洗手。这些人总觉得自己“身体棒”、“抵抗力强”,满足于“眼不见为净”,没有养成洗手的良好习惯。二是简单擦手。由于不具备洗手条件,或因没有水,或因是污水,只好以擦代洗。吃东西前,或用手绢、手纸,或用衣襟、袖口,随便擦拭一下就吃。三是盆水洗手。乍一看,确实是在用水洗手,但洗手时盆里的水已弄脏了。用脏水洗手,手仍然是脏的,同样达不到洗手的目的。甚至还有多人合用一盆水洗手,那手被污染的程度就更为严重。四是不用肥皂洗手。有的虽然是打开水龙头,用流动水洗手,但不用肥皂或洗涤液,手依然洗不干净,充其量也只能是象征性地“意思”了一下,使嫌脏的心理稍微缓和了一点,但远没有解决实质问题。五是只洗一遍手。有些人用流动水洗手时,虽然也打了肥皂或用了洗涤液,但刚刚搓洗出点泡沫儿来,就马上用水冲掉了。由于泡搓时间短、冲洗遍数少,实际上仍不符合科学洗手的基本要求。
遇到以下10种情况,需要洗手。具体包括:饭前饭后;便前便后;吃药之前;接触过血液、泪液、鼻涕、痰液和唾液之后;做完扫除工作之后;接触钱币之后;接触别人之后;在室外玩耍沾染了脏东西之后;户外运动、作业、购物之后;抱孩子之前。尤其是接触过传染物品的,更要经过消毒反复洗。
■误区六:乱吃补品补药
医生不主张孩子吃中药或者西洋参,特别是小婴儿,不适合吃补药或增强抵抗力的药。小孩子预防非典最重要的就是避免接触感染者,如果家人没有发病,孩子也不到外面去,只要没有接触到非典的病人,孩子还是安全的。因为乱吃不要吃出问题。
由于提高自身免疫力是预防非典的最有效方法之一,于是最近有许多人开始购买补药,药店的维生素类药、西洋参等销量大增。医学专家提醒大家,切不可盲目吃补药,要根据自身的体质,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否则可能会产生副作用。金施尔康、善存等保健药品含有多种维生素,适当服用可以补充体内的维生素,增强身体免疫力,维生素C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但注意不要过量服用。
■误区七:口罩时时戴处处戴
戴口罩是切断非典传播途径的有效方法,但专家并不主张时时刻刻、任何场合都戴口罩。
一般来说,戴口罩以6小时为上限,尤其是长时间戴会感觉很憋闷,同时使鼻黏膜变得脆弱,失去了鼻腔的原有生理功能,反而可能会引发其他疾病。专家认为,人们在搭乘公共汽车、地铁、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去医院以及一些人员密集的密闭式空间时最好戴上口罩以保证安全。但是,在通风较好的开放空间,如街道和公园等户外场所就没有必要戴口罩了。
也有人认为口罩越大越好,捂着口鼻还有富余。其实这样的口罩并没有起到过滤有害物质的效果,因为危害物会随空气经由脸部与口罩间的细缝被吸入。根据卫生要求,戴上口罩后应能罩住口、鼻和眼眶以下的大部分面积。如口罩过大或过小,病菌、粉尘、污物容易从口罩的边缘或鼻两侧的间隙中进入,影响到口罩的过滤作用。有人戴口罩时为了呼吸的通畅而将鼻孔露在口罩的外边,这就失去了口罩保护呼吸道的“屏障”作用。
另外,因为口罩直接接触口腔、鼻腔,所以口罩本身的卫生尤为重要。口罩两面不能交替使用,否则会将外层沾染的污物在直接紧贴面部时吸入人体,而成为传染源。另外,口罩在不戴时,应叠好放入清洁的信封内,并将紧贴口鼻的一面向里折好,切忌随便塞进口袋里或是在脖子上挂着。如果口罩已被呼出的热气或唾液弄湿,其阻隔病菌的作用就会大大降低。所以,平时最好多备几个口罩,以便替换使用,戴过的口罩应每日换洗一次。洗涤时应先用开水烫5分钟,再用肥皂搓洗,清水洗净后挂在烈日下暴晒。
■误区八:讲卫生过头滥用消毒剂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非典”的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但有些人觉得媒体上公开的个人卫生措施还不够,根据想象又给自己提出了讲卫生的更高要求。比如每天下班回家都要把里里外外的衣服换下来,还要放在消毒液中浸泡清洗;担心放在办公室的杯子也会成为传染源,于是就频繁更换纸杯;即使只有自己或家人乘坐的私家车,每天也要用消毒液擦个遍……而医学专家却认为,过分的消毒卫生措施是没有必要的,这样不仅起不到预期的效果,还会给人们在时间、精力上带来很大负担,可能还会对预防“非典”起到不利作用。
专家解释,“非典”病毒在空气中会弥散,还没有研究结论认为其会长时间附着在衣物上,如果每天就是正常的上下班,大可不必将衣服视为传染源,当然正常的换洗衣服是必要的。如果去了可能会有相对较多“非典”病毒的场所,回家后用消毒液浸泡衣服并清洗是必要的。而对于放在办公室的杯子,即使没有“非典”,保证其清洁也是必要的,只要单位同事都身体健康,没有带传染病工作,且严格遵守只使用自己的杯子等平常大家都了解的卫生习惯,杯子是可以用的。对于私家车定期清洁是必要的,特别是如果有“非典”病人或疑是“非典”病人乘坐过,一定要在专家指导下消毒。但只是健康的家人乘坐,车内环境还是安全的。
这样的道理同样适用于其他一些过头的卫生习惯。医学专家说这样不仅会给自己在时间、精力等方面带来较多的负担,甚至精神负担过重还有可能造成强迫症。只要遵守科学的卫生习惯,比如经常用流水洗手、勤换衣服、保证个人卫生,尽量少去公共场所或人口密集场所,加强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等,可以有效预防“非典”。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12:09
9月23日,世卫组织通过其“全球疫情警报和反应系统”发表声明,一名卡塔尔男子被确认感染了一种类似SARS(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新型冠状病毒,该患者发病前曾赴沙特旅游。此前该新型病毒已导致一人死亡。
世卫组织表示,这名现年49岁的患者,从沙特旅游回到卡塔尔后,9月3日出现发烧、呼吸困难等SARS症状。9月11日,该患者从卡塔尔紧急转送至英国接受治疗,已出现肾衰竭现象。患者被确认感染了一种新型冠状病毒,该病毒和此前大规模暴发的SARS病毒同属一个病毒科,而且和之前发现的冠状病毒种类都不相同。英国卫生管理机构22日通报了世界卫生组织。
“SARS”的主要传播途径是人与人的近距离接触。可能传播方式还包括触摸粘有感染性液滴的他人皮肤或其它物体表面,然后触摸眼睛、鼻子或嘴。当“SARS”患者咳嗽或打喷嚏时,飞沫会落在他们自己、其他人或附近物体表面,这就是传染性液滴的来源。SARS病毒还可能通过空气或其它目前未知的方式广泛传播。
最新研究表明引起非典型肺炎的新型冠状病毒生存能力大于原先估计,在腹泻患者的排泄物里能生存多达4天;除飞沫和接触等传染方式外,被患者排泄物污染的水、食物和物品等也是重要的传染途径。
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说,在室温条件下,“非典”病毒在人的粪便和尿里至少能生存1到2天,此外它也更适宜于非酸性的环境,比如在腹泻患者粪便里能生存多达4天。
由中国香港、日本和德国等地的科学家进行的这项研究还表明,“非典”病毒在4摄氏度(冰箱冷藏温度)和零下80摄氏度环境下可以至少生存4天,这意味着病毒可在冰箱里呆上4天,而且能熬过寒冷的冬天。科学家还发现,“非典”病毒能于室温下在普通塑料表面生存至少24小时,他们由此认为,通过病人接触的桌面、门把手和其他物品也能传染“非典”。
*防范SARS要做到四勤三好*
勤洗手。这是预防病毒传染的第一道防线。要时常保持双手洁净,洗手时手心、手背、手腕、指尖、指甲缝都要清洗,肥皂或洗涤液要在手上来回搓10—15秒,整个搓揉时间不应少于30秒,最后用流动水冲洗干净。有条件的,应照此办法重复两到三遍。触摸过传染物品的手,至少应搓冲五六遍。
勤洗脸。脸部容易寄居病毒。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主要是通过鼻、咽和眼侵入人体的。洗脸可把病毒清洗掉,使鼻、口腔和眼等病菌容易侵入的部位保持洁净,大大减少感染的机会。
勤饮水。春季气候多风干燥,空气中粉尘含量高,鼻粘膜容易受损,勤饮水可以使粘膜保持湿润,增强抵抗力。同时,勤饮水还便于及时排泄体内的废物,有利于加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勤通风。室内经常通风换气,可稀释减少致病的因子。非典型肺炎是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近距离空气飞沫传播。空气流通后,病原菌的浓度稀释了,感染的可能性就很小。使用空调的房间更要注意定时开窗通风。
口罩戴得好。戴口罩犹如给呼吸道设置了一道“过滤屏障”,使病毒和细菌不能进入人体。但口罩没必要出门就戴,在进入医院看病、探视病人或空气不流通的地方,建议戴上12层以上的棉纱口罩。口罩最好“四小时一更换、一用一消毒”,家庭可用微波炉消毒或用蒸汽熨斗熨烫。
心态调整好。对非典型肺炎我们应正视它的存在,不必恐慌,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它的传染性极强,对生命健康会带来一定威胁。只有以健康的、科学的良好心态生活着,我们的免疫系统才会免遭侵袭。
身体锻炼好。眼下正值春天,人体的各个器官、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开始旺盛起来,正是运动锻炼的大好时机,大家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外出旅游,多到户外、郊外呼吸新鲜空气,但要注意根据气候变化增减衣服,合理安排运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