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竹应须斩万竿全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09:09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10:42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出自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
得归茅屋赴成都,直为文翁再剖符。但使闾阎还揖让,敢论松竹久荒芜。
鱼知丙穴由来美,酒忆郫筒不用酤。五马旧曾谙小径,几回书札待潜夫。
处处青江带白苹,故园犹得见残春。雪山斥候无兵马,锦里逢迎有主人。
休怪儿童延俗客,不教鹅鸭恼比邻。习池未觉风流尽,况复荆州赏更新。
竹寒沙碧浣花溪,菱刺藤梢咫尺迷。过客径须愁出入,居人不自解东西。
书签药裹封蛛网,野店山桥送马蹄。岂藉荒庭春草色,先判一饮醉如泥。
常苦沙崩损药栏,也从江槛落风湍。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生理只凭黄阁老,衰颜欲付紫金丹。三年奔走空皮骨,信有人间行路难。
锦官城西生事微,乌皮几在还思归。昔去为忧乱兵入,今来已恐邻人非。
侧身天地更怀古,回首风尘甘息机。共说总戎云鸟阵,不妨游子芰荷衣。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10:42
恶竹应须斩万竿出处: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
作者:杜甫 (唐)
得归茅屋赴成都,直为文翁再剖符。
但使闾阎还揖让,敢论松竹久荒芜。
鱼知丙穴由来美,酒忆郫筒不用酤。
五马旧曾谙小径,几回书札待潜夫。
处处青江带白苹,故园犹得见残春。
雪山斥候无兵马,锦里逢迎有主人。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的意思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原...
2、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出自盛唐杜甫的《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其四》。3、原文:常苦沙崩损药栏,也从江槛落风湍。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生理只凭黄阁老,衰颜欲付紫金丹。三年奔走空皮骨,信有人间行路难。4、译文:自从离开草堂,常常焦虑沙岸崩塌,...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的全诗?
【原作】常苦沙崩损药栏,也从江槛落风湍。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生理只凭黄阁老,衰颜欲付紫金丹。三年奔走空皮骨,信有人间行路难。
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其四注释翻译赏析
常苦沙崩损药栏②,也从江槛落风湍③。新松恨不高千尺④,恶竹应须斩万竿⑤!生理只凭黄阁老⑥,衰颜欲付紫金丹⑦。三年奔走空皮骨⑧,信有人间行路难。【注释】①严郑公:指杜甫的朋友严武。763年严武封郑国公,并任成都尹兼剑南节度使。②药栏:种药地边的栏杆。③湍(tuān):急流的水。...
恶竹应须斩万竿的上一句是什么
“恶竹应须斩万竿”的上一句是:“新松恨不高千尺”,诗句出自唐代杜甫所著的《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恶竹应须斩万竿”全诗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唐代 杜甫 得归茅屋赴成都,直为文翁再剖符。但使闾阎还揖让,敢论松竹久荒芜。鱼知丙穴由来美,酒...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是什么意思_出处是哪里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的意思是:新栽的松树恨不能快速地长成千尺高树,到处乱生侵蔓的恶竹应该斩掉它一万杆。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出处是哪里?此句出自唐代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全诗如下:《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得归茅屋赴...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谢谢!_百度知...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唐·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四 【今译】我恨不得让新松长到千尺高,而对于恶竹,则必须全部加以芟除。【赏析】“新松”指诗人在成都草堂培植的四株小松,诗人希望它们长得快,长得高,在它们身上倾注着热烈的爱。而那种随处乱生、侵蔓...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的意思是什么???
意思是:新松恨不能快长高千尺,恶竹就是砍掉万枝也不吝惜。现今引用,表示一个人要爱憎分朗,对好的事物要无比热爱,积极扶持,对腐朽、不好的东西要坚决反对。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是对比想象吗
不是。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句子,意思是新竹长得快,恶竹应该把它砍掉,否则新竹难以生长得高,旧的陈规,必须斩断,否则新的办法不会出现和壮大,这句话是用比喻手法来表达一个道理,并未用到对比想象的手法,把新竹比喻为新生事物、新思想、新理念、新模式等等,...
87、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唐杜甫) 88、尔曹身与名俱灭...
我恨不得让新松长到千尺高,而对于恶竹,则必须全部加以芟除.“新松”指诗人在成都草堂培植的四株小松,诗人希望它们长得快,长得高,在它们身上倾注着热烈的爱.而那种随处乱生、侵蔓庭园的“恶竹”,诗人却认为纵有万竿,也必须把它们除去.“千尺”、“万竿”都是夸张,非如此不足以表现诗人强烈的...
杜甫为何憎恨竹子???
杜甫“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二句铺衍成文,说“单从这两句看,杜甫岂止恶竹,简直充满仇恨”;又说杜甫是爱竹的,即又发出“恶竹应须斩万竿”的怒吼,时爱时恶,“其奥秘在于意象的多义性”。为了突出这“意象的多义性”,故该文的题目便取名为《杜甫:恶竹还是爱竹?》。 宁源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