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求两首七言绝句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08:58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06:07

李白三首赠别七言绝句赏析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是我们知道的最潇洒的古代文人,这三篇七言绝句,分别为留别诗《赠汪伦》,寄远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和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虽然题材不尽相同,但是却表达了李白对朋友的一片赤子心肠。

“李白登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实在是一个不拘小节的人,中国的诗人成千上万,又有几个能在诗歌的一开头就提笔写出自己的大号呢?因为这首诗所要记述是一段挚朴的情感,所以李白也就全没了客套礼节。他本来已经上船,马上就要离开桃花潭了,在朋友们依依的惜别声中,忽然从岸上传来一阵欢快的歌声,大家在诧异之时,回头一看,没想到原来是汪伦,他竟然一边唱着欢快的歌,一边又蹦又跳地赶来给李白送行了。也许按照常理,朋友分别,都应该感到伤心,忙着互道珍重,可是这个人却一反常态,又唱又跳的,像什么样子?谁知他这看上去有点不近情理的举动,却正和了李白的心思,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就真诚地相处,如果一旦分手,那也就痛痛快快地分手,大家在一起悲悲切切的又有什么意思?可是当着众人的面,李白又不能扫了大家的兴,所以他就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弯子,说“哪怕桃花潭的水有一千尺深,也赶不上汪伦送我的这番情意呀!”李白的言外之意,其实并不是说大家千叮咛万嘱咐的道别是对我李白不好,只是在委婉地劝大家没有必要在分手时过于伤感、沉重而已。这样的表白既不会凉了众人的心,又使得送行的气氛活跃起来,李白也就在这一片踏歌声中,心情愉快地与大家挥手告别,离开了这个给他留下了美好回忆的桃花潭了。这首小诗也成就了一段佳话,使得桃花潭一带留下了不少令人遐想的遗迹,如在潭东岸边,就有一处题有“踏歌古岸”的踏歌岸阁。

这首诗的语言非常浅显易懂,但是却有一种耐人回味的艺术效果。乾隆皇帝对此诗的评价是,“语近情遥,有手挥五弦,目送飞鸿之妙。”手挥五弦,目送飞鸿,是六朝名士嵇康的诗中的名句,那一份看似漫不经心、其实潇洒无限的神态不知使古今多少文人墨客,心悦诚服而自叹不如呀。另外,诗歌的三、四两句,是用“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为参照物,来衡量汪伦送行的情意。李白把一种抽象的感情用形象的事物来比附,又使人不局限于具体的物象之中,而让读者自己去心领神会。清人沈德潜非常欣赏这两句,他指出:“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所以说“不及”两字,也是颇具匠心的,不是直接将深千尺来比喻,而只说是不及,那么到底有多深呢?任何人都可能根据自己对生活的感受而得出各自的结论,而在这种再创造的过程中,这首小诗也就深深地印在读者的脑海中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比起李白许多众口流传的诗歌来说,这首七言绝句诗的题目就显得比较陌生了,左迁,其实是被贬官的意思,古人尚右,故称贬官为左迁。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据《新唐书·文艺传》记载,王昌龄因为“不护细行”,也就是今天所说的不拘小节,被贬为龙标县尉。而对于自己的人格,王昌龄本人是非常自信的。他那首著名的《芙蓉楼送辛渐》诗,也是用七绝写的,是大家都十分熟悉的。全诗是这样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他把自己比作一片冰心,可见其冰清玉洁之心,并不因为飞来横祸而稍加改变。李白作为他的朋友,在听说了王昌龄本人的不幸遭遇之后,特地写了这首诗寄给远在龙标的他,以表达自己对友人的无限关心与同情之心。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诗的开篇并不单纯是描写李白当时眼见之景和耳听之声,而是颇有“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词”的比兴风韵,“杨花”这一景物在诗词中历来就有一种叫人飘忽不定的感觉,而叫着“不如归去”的啼血杜鹃,更给人一种凄凉哀怨的联想。子规就是杜鹃。在暮春无数明媚的景致中,李白单独挑选了“杨花落”和“子规啼”这两样来点明时令,其飘零之感、流离之恨,跃然纸上,令人悲从中来,而且,这杨花已经“落尽”,被吹入水中,被踩入泥土,简直是惨不忍睹了。为什么诗人会面对暮春如此伤感呢,“闻道龙标过五溪”是个中原因。李白是因为听说了王昌龄被贬官,古时信息不通,等到李白知道了消息,掐指一算,大概王昌龄早已动身,此时多半已经在奔赴贬所的路上了吧。五溪均在湖南省西部,是雄溪蛮 溪、酉溪、五溪、辰溪的总称。诗的前半首只说看见杨花落尽,只说听见子规啼血,只说想像王昌龄颠沛流离在湘西的荒山恶水之中,全不下一悲痛之词,而悲痛之情已见。在前面的铺垫之后,后面两句直抒胸臆,“我送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夜郎在今湖南省芷江县西,位于黔阳,即王昌龄贬所龙标县的西面偏南。朋友被贬到地老天荒之处,无法相从,唯有将满腔的愁思,与天上的明月,托付给西风,寄给“天涯沦落人”了。愁心,是李白对朋友被贬的同情与担心,理应寄去,可以给落难的友人以安慰,可是明月代表着什么呢?李白没有明说,这给王昌龄和后来的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或是代表李白对朋友的相思之情吧,因为自古以来,不论是圆月还是初月,都是文人笔下怀远思亲的象征。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自不必说,而在李白之前的,有谢庄的“美人迈兮音尘缺,隔千里兮共明月”(《月赋》)、张若虚的“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春江花月夜》)。李白是想请这轮同照两地的明月,来传达自己对朋友的一片真心呀。不管别人会如何看待你,我知道你心如明月,志行高节;也不管我身处何方,月亮在照见我的同时,也可以照见你。通过诗人的艺术想象,无知的月亮就这样成为了李白与王昌龄心灵之间的纽带。这首小诗也成为李白赤子心肠的最好例证。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是一幅大写意的江畔送别图。黄鹤楼,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在武汉市蛇山黄鹄矶头。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在唐代为扬州广陵郡治所,也就是在诗中的“下扬州。”这首诗是李白,也是唐诗中最动人的送别诗之一,但是全诗却没有一个字提到离情别恨。所以唐汝说这首诗“目力已极,离思天涯,怅望之情,俱在言外。”诗的前两句是叙事,当然没有言情,言外之意,是否也饱含“离思天涯”呢,故人,当然是指老朋友,孟浩然是盛唐诗人中,年纪较长的一位,出生于武后永昌元年(公元689年),比李白整整年长十二岁,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去世,孟浩然去世时,李白还不满四十岁。孟浩然是位几乎一生都没有从政做官的“闲人”,仅在张九龄罢相后贬荆州长史时,在他手下担任过从事一职,这在盛唐的著名诗人中也是比较少见的。但是李白对孟浩然却是十分敬重的,他曾经写过《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孟浩然闲云野鹤似的生涯,对酷爱自由、正值盛年的李白来说,可以说是一见如故,所以两人成为忘年之交。现在这位值得尊敬的“故人”要离去了,要告别千古胜迹的黄鹤楼了,之所以在诗中重提此楼,大概是因为李白曾在黄鹤楼上,多次与“孟夫子”流连忘返,忘形尔汝吧。而且此处又有古代仙人子安乘黄鹤经过的种种神话传说,也为孟浩然的离去增添了几分遐想。就在这烟花似锦,春光如梦的季节里,在黄鹤楼脚下,送孟夫子顺江东下,直赴那人间天堂的扬州名城。此人,乃“风流天下闻”的当代名流;此时,乃大唐开元盛世,千古难逢;此景,又逢阳春三月,从黄鹤古楼到扬州古城,大江上下,该有多少看不尽的风光,这一切都是那样的令人心醉,令人神往。开头这两句看似平淡的叙事,包含了李白多么丰富的内心世界呀。而此时,他又有多少话想对孟浩然倾述呀。想一想,他在《赠汪伦》诗中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时的潇洒,真是此一时,彼一时也。而这会儿的李白恐怕不会联手而歌、边跳边唱的为孟浩然送行了。他不但没有在分手之际“踏歌”,甚至在孟浩然已经登舟远去之后,还独自一人默默地伫立江边,目送着孟浩然所乘的江船扬帆东去,直到不见踪影,“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的后两句是写景,当然也不是抒情,而言外之意,却是饱含“怅望之情”的。一开始,是黄鹤楼下,长江岸边,孟浩然在舟中,李白立岸上,两位诗人,拱手相别,渐渐地,船离码头,渐行渐远,朋友的身影也看不清楚了,只剩下远处江心的一片孤帆,在顺江而下,最后,连帆影也没有了,只有脚下那不尽的滔滔江水,还在无语地向着朋友远去的天边流淌。李白站在江边目送帆影,直至消失,也不曾离去,可见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他一直在翘首凝望朋友所乘的的江船不断远去,直到消失以后,才注意到那一江春水,正浩浩荡荡地向着水天相接的天边流去。这虽是写景,可又有谁能说不是在抒情呢,李白把他对朋友的无限眷恋,都融入了那远去的江帆之中,汇进了滔滔的江水之中。让人感到一种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悠远境界。

参考资料:百度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06:08

永夜思念更无眠,
爱伴月下舞翩跹。
晓镜青春正靓丽,
宁为情侣不羡仙.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是我们知道的最潇洒的古代文人,这三篇七言绝句,分别为留别诗《赠汪伦》,寄远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和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虽然题材不尽相同,但是却表达了李白对朋友的一片赤子心肠。

“李白登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实在是一个不拘小节的人,中国的诗人成千上万,又有几个能在诗歌的一开头就提笔写出自己的大号呢?因为这首诗所要记述是一段挚朴的情感,所以李白也就全没了客套礼节。他本来已经上船,马上就要离开桃花潭了,在朋友们依依的惜别声中,忽然从岸上传来一阵欢快的歌声,大家在诧异之时,回头一看,没想到原来是汪伦,他竟然一边唱着欢快的歌,一边又蹦又跳地赶来给李白送行了。也许按照常理,朋友分别,都应该感到伤心,忙着互道珍重,可是这个人却一反常态,又唱又跳的,像什么样子?谁知他这看上去有点不近情理的举动,却正和了李白的心思,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就真诚地相处,如果一旦分手,那也就痛痛快快地分手,大家在一起悲悲切切的又有什么意思?可是当着众人的面,李白又不能扫了大家的兴,所以他就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弯子,说“哪怕桃花潭的水有一千尺深,也赶不上汪伦送我的这番情意呀!”李白的言外之意,其实并不是说大家千叮咛万嘱咐的道别是对我李白不好,只是在委婉地劝大家没有必要在分手时过于伤感、沉重而已。这样的表白既不会凉了众人的心,又使得送行的气氛活跃起来,李白也就在这一片踏歌声中,心情愉快地与大家挥手告别,离开了这个给他留下了美好回忆的桃花潭了。这首小诗也成就了一段佳话,使得桃花潭一带留下了不少令人遐想的遗迹,如在潭东岸边,就有一处题有“踏歌古岸”的踏歌岸阁。

这首诗的语言非常浅显易懂,但是却有一种耐人回味的艺术效果。乾隆皇帝对此诗的评价是,“语近情遥,有手挥五弦,目送飞鸿之妙。”手挥五弦,目送飞鸿,是六朝名士嵇康的诗中的名句,那一份看似漫不经心、其实潇洒无限的神态不知使古今多少文人墨客,心悦诚服而自叹不如呀。另外,诗歌的三、四两句,是用“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为参照物,来衡量汪伦送行的情意。李白把一种抽象的感情用形象的事物来比附,又使人不局限于具体的物象之中,而让读者自己去心领神会。清人沈德潜非常欣赏这两句,他指出:“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所以说“不及”两字,也是颇具匠心的,不是直接将深千尺来比喻,而只说是不及,那么到底有多深呢?任何人都可能根据自己对生活的感受而得出各自的结论,而在这种再创造的过程中,这首小诗也就深深地印在读者的脑海中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比起李白许多众口流传的诗歌来说,这首七言绝句诗的题目就显得比较陌生了,左迁,其实是被贬官的意思,古人尚右,故称贬官为左迁。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据《新唐书·文艺传》记载,王昌龄因为“不护细行”,也就是今天所说的不拘小节,被贬为龙标县尉。而对于自己的人格,王昌龄本人是非常自信的。他那首著名的《芙蓉楼送辛渐》诗,也是用七绝写的,是大家都十分熟悉的。全诗是这样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他把自己比作一片冰心,可见其冰清玉洁之心,并不因为飞来横祸而稍加改变。李白作为他的朋友,在听说了王昌龄本人的不幸遭遇之后,特地写了这首诗寄给远在龙标的他,以表达自己对友人的无限关心与同情之心。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诗的开篇并不单纯是描写李白当时眼见之景和耳听之声,而是颇有“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词”的比兴风韵,“杨花”这一景物在诗词中历来就有一种叫人飘忽不定的感觉,而叫着“不如归去”的啼血杜鹃,更给人一种凄凉哀怨的联想。子规就是杜鹃。在暮春无数明媚的景致中,李白单独挑选了“杨花落”和“子规啼”这两样来点明时令,其飘零之感、流离之恨,跃然纸上,令人悲从中来,而且,这杨花已经“落尽”,被吹入水中,被踩入泥土,简直是惨不忍睹了。为什么诗人会面对暮春如此伤感呢,“闻道龙标过五溪”是个中原因。李白是因为听说了王昌龄被贬官,古时信息不通,等到李白知道了消息,掐指一算,大概王昌龄早已动身,此时多半已经在奔赴贬所的路上了吧。五溪均在湖南省西部,是雄溪蛮 溪、酉溪、五溪、辰溪的总称。诗的前半首只说看见杨花落尽,只说听见子规啼血,只说想像王昌龄颠沛流离在湘西的荒山恶水之中,全不下一悲痛之词,而悲痛之情已见。在前面的铺垫之后,后面两句直抒胸臆,“我送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夜郎在今湖南省芷江县西,位于黔阳,即王昌龄贬所龙标县的西面偏南。朋友被贬到地老天荒之处,无法相从,唯有将满腔的愁思,与天上的明月,托付给西风,寄给“天涯沦落人”了。愁心,是李白对朋友被贬的同情与担心,理应寄去,可以给落难的友人以安慰,可是明月代表着什么呢?李白没有明说,这给王昌龄和后来的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或是代表李白对朋友的相思之情吧,因为自古以来,不论是圆月还是初月,都是文人笔下怀远思亲的象征。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自不必说,而在李白之前的,有谢庄的“美人迈兮音尘缺,隔千里兮共明月”(《月赋》)、张若虚的“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春江花月夜》)。李白是想请这轮同照两地的明月,来传达自己对朋友的一片真心呀。不管别人会如何看待你,我知道你心如明月,志行高节;也不管我身处何方,月亮在照见我的同时,也可以照见你。通过诗人的艺术想象,无知的月亮就这样成为了李白与王昌龄心灵之间的纽带。这首小诗也成为李白赤子心肠的最好例证。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是一幅大写意的江畔送别图。黄鹤楼,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在武汉市蛇山黄鹄矶头。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在唐代为扬州广陵郡治所,也就是在诗中的“下扬州。”这首诗是李白,也是唐诗中最动人的送别诗之一,但是全诗却没有一个字提到离情别恨。所以唐汝说这首诗“目力已极,离思天涯,怅望之情,俱在言外。”诗的前两句是叙事,当然没有言情,言外之意,是否也饱含“离思天涯”呢,故人,当然是指老朋友,孟浩然是盛唐诗人中,年纪较长的一位,出生于武后永昌元年(公元689年),比李白整整年长十二岁,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去世,孟浩然去世时,李白还不满四十岁。孟浩然是位几乎一生都没有从政做官的“闲人”,仅在张九龄罢相后贬荆州长史时,在他手下担任过从事一职,这在盛唐的著名诗人中也是比较少见的。但是李白对孟浩然却是十分敬重的,他曾经写过《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孟浩然闲云野鹤似的生涯,对酷爱自由、正值盛年的李白来说,可以说是一见如故,所以两人成为忘年之交。现在这位值得尊敬的“故人”要离去了,要告别千古胜迹的黄鹤楼了,之所以在诗中重提此楼,大概是因为李白曾在黄鹤楼上,多次与“孟夫子”流连忘返,忘形尔汝吧。而且此处又有古代仙人子安乘黄鹤经过的种种神话传说,也为孟浩然的离去增添了几分遐想。就在这烟花似锦,春光如梦的季节里,在黄鹤楼脚下,送孟夫子顺江东下,直赴那人间天堂的扬州名城。此人,乃“风流天下闻”的当代名流;此时,乃大唐开元盛世,千古难逢;此景,又逢阳春三月,从黄鹤古楼到扬州古城,大江上下,该有多少看不尽的风光,这一切都是那样的令人心醉,令人神往。开头这两句看似平淡的叙事,包含了李白多么丰富的内心世界呀。而此时,他又有多少话想对孟浩然倾述呀。想一想,他在《赠汪伦》诗中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时的潇洒,真是此一时,彼一时也。而这会儿的李白恐怕不会联手而歌、边跳边唱的为孟浩然送行了。他不但没有在分手之际“踏歌”,甚至在孟浩然已经登舟远去之后,还独自一人默默地伫立江边,目送着孟浩然所乘的江船扬帆东去,直到不见踪影,“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的后两句是写景,当然也不是抒情,而言外之意,却是饱含“怅望之情”的。一开始,是黄鹤楼下,长江岸边,孟浩然在舟中,李白立岸上,两位诗人,拱手相别,渐渐地,船离码头,渐行渐远,朋友的身影也看不清楚了,只剩下远处江心的一片孤帆,在顺江而下,最后,连帆影也没有了,只有脚下那不尽的滔滔江水,还在无语地向着朋友远去的天边流淌。李白站在江边目送帆影,直至消失,也不曾离去,可见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他一直在翘首凝望朋友所乘的的江船不断远去,直到消失以后,才注意到那一江春水,正浩浩荡荡地向着水天相接的天边流去。这虽是写景,可又有谁能说不是在抒情呢,李白把他对朋友的无限眷恋,都融入了那远去的江帆之中,汇进了滔滔的江水之中。让人感到一种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悠远境界。

参考资料:百度
回答者:匿名 1-17 17:19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06:08

【唐诗】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推荐】
小院闲窗春己深,重帘未卷影沈沈,倚楼无语理瑶琴。
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宋词】
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离歌一曲怨残阳,断人肠!【推荐】
 
小重山
岳飞
昨夜寒*不百鸣,惊四千里梦。
方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窗外月朦胧,
  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短有谁听。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06:09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06:10

永夜思念更无眠,
爱伴月下舞翩跹。
晓镜青春正靓丽,
宁为情侣不羡仙.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
298的旅游卡游全国6000多景点是真的吗 旅游业发票项目内容和备注可填什么 个人的哪些经营范围可以去税务局代开发票 演出结束后可以开发票吗? 文化旅游公司的开票可以开餐费 请问03年上牌 开了12.5万公里 1.3升 手动挡的千里马,现在值多少钱? 请教专家04年的白色千里马 手动挡 1.3升,开了14万公里还能卖多少钱? 请问04年上牌 开了12万公里 1.3升 手动挡的千里马,现在值多少钱? 一手04年千里马1.3GL(红色)欲售 请问04年上牌 开了28万公里 1.3升 手动挡的千里马,现在值多少钱? 华为y560如何取消root 端午节的两首七绝诗 华为Y560失败变砖开不了机了怎么办 祭祖的七绝诗句有什么? 华为手机开不了机停在开机画面y560 七言绝句古诗两首 手机进水怎么处理华为y560 华为y560开机密码忘记怎么办 手机华为Y560-CL00怎么设置铃声? 华为y560怎么截屏 华为y560怎么刷机啊 华为y560怎么设置4G 知道的说说华为y560怎么连接电脑 华为y560怎么设置呼叫转移功能 求:给cos动漫社团取名字 直播平台会倒闭吗? 谁能帮我取一个非主流的名字? 假设一个直播带货平台倒闭了里面的钱和压金拿的出吗? M属性是什么意思啊 真心求名字 华为y560手机卡放上显示没有卡是什么问题 七绝二首·纪念鲁迅八十寿辰的作品鉴赏 华为y560手机进入刷机模式 怎么退出 关于友谊的七言绝句两首 求端午节七绝两首诗,必须是原创 华为y560手机lp未设置,请在设置模块设置,怎么设置? 华为Y560 CL00 怎么进入Fastboot ,按电源键-加电源键+没用 描写端午节的七绝诗歌(两首) 华为y560语音怎么设置 端午七绝诗要两首 新QC七大手法指的是哪些手法? 华为y560手机怎样调节游戏时的灵敏度 网上有许多诗歌写端午节的,我要选择两首"七绝"抄下来,读一读. 成立QC小组 七绝二首 纪念鲁迅八十寿辰 有没有两首“七绝” 感恩老师的诗七言绝句两首? QC小组活动介ǻ 端午节的两首七绝诗? QC小组前期计划应该怎么做?比如说基础数据什么的?流程应该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