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皇子都兼任什么官职?28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9-17 12:06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6 10:05
清朝的皇子们在前清时代主要为旗主贝勒,领武将职权,入关之后,皇子可封为亲王、郡王、贝勒、贝子。
依次爵位递减,同时可兼领六部,吏户礼兵刑工的差事,相当于顾问和监督
战时也可统兵出征,遇见出京查办案件、治理河道水患、天灾人祸去赈灾的时候职位就是钦差大臣。
皇帝出行时随行,但是也没什么实权,除了被封为亲王、郡王、贝勒、贝子什么的也就是个身份上说着好听而已,清朝皇子无旨意不得离京。
扩展资料:
发展
由于皇太子有极大的权力,所以往往和皇帝发生冲突,从而导致被废或被杀。如汉景帝废栗太子刘荣为临江王、汉武帝卫太子刘据,隋文帝废太子杨勇,唐太宗废太子李承乾,而力量强大的皇太子由于不满皇帝的约束,也会发动叛乱,以致弑君。
如宋文帝刘义隆为太子刘劭所杀。另一方面,由于觊觎皇太子的储位,皇帝的儿子们往往相互倾轧,甚至兵戎相见,这样的例子就更加平常了。
通常,由于以上种种原因,皇太子顺利册立、顺利继承皇位的并不多见。随着皇帝权力的不断加强,皇太子的权力越来越被削弱。
但是反过来,正是由于皇太子的权力不再对皇帝构成威胁,皇帝有足够的权力来约束他的其他儿子们,所以后期的皇太子顺利继位的反而比较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_皇太子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6 10:05
根据清朝的定制,凡皇帝生子均称皇子,待赐命后才开始按位次称皇长子、皇次子、皇三子等。皇子年届十五岁(虚岁),就请宗人府题请爵级。清宗室爵位,崇德元年(1635)定为九等制。顺治六年(1649)又厘定为十二等,即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
按有清“赐爵之本意,酬庸为上,展亲次之,固有皇子反封贝勒、贝子、公者”,比之前明皇子例必封王要严谨得多。另外,亲王、郡王嫡褔晋所生子,年过二十岁,由负责皇室事务的宗人府请旨考试后,亲王子可封为世子,郡王子封为长子,以待袭爵。其余子及非嫡子,经期考后分别减等授爵。为了避免皇室宗亲积年以后支派繁衍所带来的无穷麻烦,清廷规定除少数勋劳卓著,其爵位可以世袭罔替外,其余都代将一等,直至规定封爵或闲散宗室。
一般说来,皇子封授的年龄也就是成婚年龄,当然也有稍早或稍迟的。结婚以后就要搬出内廷(也有不立即出宫者),叫做分府。分府后,其居室服用、设官、俸禄给养,均按爵位高低拨给。亲王、郡王府设长史,贝勒府设司礼长,“长董帅府僚,纪纲众务”。又有散骑郎若干人,协助长史等理府事。另外根据爵位的高低,还配备其它属官。仪仗护卫是体现封建等级的重要标志,从亲王、郡王直到贝勒、贝子、公,都有规定的护卫、典卫和蓝甲、白甲,特殊有勋劳者还特旨倍增或加额设置。又,他们还有权蓄养太监。
清廷对分封后的皇子,在经济上的优待也是很优厚的。首先有俸禄,每岁亲王给银万两,以下世子六千两,郡王五千两,长子三千两,贝勒两千五百两,镇国公、辅国公七百两及相应禄米。其拨给田土,据康熙六年(1667)所定则例,亲王有粮、银庄和瓜果菜园四十二座,约合田地六、七、八万亩;郡王庄园十九座,约合二、三万亩之间,这还不包括同时赐拨的所属佐领下户人和炭军、煤军、灰军、薪丁等按丁配有的田土,以及带地投充人,给官地投充人的田土。除此而外,各王府的口外均有此滋生牧场,以及“采捕山场”。
为了使皇子多多接触实际,培养他们关心国计民生,锻炼从政能力,从康熙时起,每逢皇帝外出巡幸,木兰秋狝,均令皇子随驾扈从,还常要他们代行祭祀礼仪活动。至于差遣皇子稽查旗务,典办*诸部院及处置、审理各种特别案件,更是经常之事。康熙时,清廷出兵征讨准噶尔,玄烨曾命年仅十八岁的皇长子胤褆任副将军,随裕亲王褔全率师出古北口迎战,是为进关后皇子领兵伊始,到晚年又任命皇十四子胤祯为抚远大将军,以膺再定*、廓清西北的重任。乾隆时纂修《四库全书》,弘历要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担任总裁。这些,都是有意给他们锻炼和显示才能的机会,同时亦是要加强诸王关怀宗亲、屏卫王室之心。
清代在皇子分封上,吸取了明代的教训,除前面提到的不滥施封爵以外,还严格规定按授封爵等第赐予庄园田土,其地土均由内务府经管的皇庄中拨给;又规定诸王公均“不锡土”,“不临民”,“不加郡国”,府第均建于京师,“无故出京师六十里罪与百官同”,从而避免了明代那样,庄田数额无定,每当亲王之国,为修治宫殿,搜刮田土,弄得官民交困,怨声四起,又在藩封地发生藐视官府、鱼肉百姓等事。
清朝尽管十分重视皇子参与政事,还让其领兵作战,但鉴于康熙后期诸子为争夺储位而造成的悲剧,雍正初在确立秘密建储法的同时,严禁皇子结党、结交外吏。后来乾隆、嘉庆时,又多加以重申。乾隆四十一年(1776),当弘历得知皇长孙绵德与礼部郎中秦雄褒私下“相见送礼”的事实后,便严加斥责,革退了绵德的郡王爵位,将秦发遣伊犁,连绵德的师傅也受到处分。
正是由于皇帝的严厉果断,使诸子诸孙十分注意约束自身的行动,防止触犯禁例。乾隆四十五年(1780),山西巡抚喀宁阿在向六阿哥永瑢及绵恩呈递请安片子时,“送鱼数尾”。绵恩等惧不敢受,将其事奏报给皇帝,得到弘历的褒奖,喀宁阿受到传谕申饬。
侯门深似海,皇宫大内冷酷森严。这些年幼的皇子公主们很难得到其他孩子享受的舐犊之情,手足之谊。清制规定,皇子一出生,便由保姆递到乳母手中。一个皇子一般有40个人伺候,包括8个保姆,8个乳母,以及针线上人、浆洗上人、灯火上人、锅灶上人等。皇子断奶后,去乳母,添加内监若干人。这些太监负责教习皇子起居饮食、言谈举止、坐姿仪态及各种皇家礼节。皇子长到6岁时,穿戴小帽小靴,开始学着站班当差,同时入“上书房”。小皇子和其他王公大臣一样,黎明即起,衣冠整齐进入乾清门,与诸王同列,立于御前。皇子年幼个矮,难以跨越乾清宫的门槛,往往由内侍抱进门内。进得门里,小皇子们个个气宇轩昂,仪态万方,与方才怀中得抱的孩童彷佛判若两人,情形十分有趣。
皇子自出生后很难与母亲亲近。每年*会面都有固定时间,见面亦不能多言。皇子长到12岁开始学习满文,14岁时演习弓矢骑射。皇子一般在16至18岁成婚。如父皇在位,皇子们群居皇宫,住所俗称“阿哥所”;如父皇驾崩,皇子则带着生母及妻儿分府而居。如生母为嫡皇后,则仍居紫禁城,奉为太后。有人曾做统计,皇子自出生至成婚,*相见不过百馀面;皇女情形更糟,自堕地至出阁仅数十面。
公主出嫁时,皇帝赐以专门府第,不与公婆同居一处。公婆见儿媳须行君臣之礼。驸马居住在公主府外舍,公主不宣召,驸马不得相见。每宣召一次,公主、驸马须耗费大量开支才得相聚。负责宣召的是随公主陪嫁的保母,俗称“管家婆”,她的权力非常之大。公主如不贿赂讨好保母,即使宣召,在保母的重重阻拦下仍见不到夫君。公主大多柔弱之人,入宫见母亲亦不敢曲诉,不得进言。可见,清代公主的命运十分悲惨,大多因害相思病郁郁而终。清代公主生育子女的凤毛麟角,驸马子女几乎均为侧室所生。如果公主比驸马早死,则将驸马驱逐出公主府,公主府房屋器用全部收回充公。清代惟一幸运的公主是奕詝独女——荣安公主。荣安公主许配给了瓜尔佳氏固山额真符珍。然而,由于得不到保母的“照应”,荣安公主与丈夫一年多不曾见面。一日入宫,荣安公主跪在父亲面前请命曰:“父皇究将臣女嫁与何人?”咸丰帝云:“符珍非尔婿耶?”公主答道:“符珍何状?臣女已嫁一年,未之见也。”上曰:“何以不见?”公主曰:“保母不使臣女见也。”上曰:“尔夫妇事保母焉得管?尔自主之可也。”荣安公主得到父亲的指令,回府立即斥退保母,召见符珍。从此夫妻俩才过上恩爱的生活,生有子女数人。
皇子的地位虽比公主要高,但孤独同样时刻伴随着他们的童年。皇子们的学业功课十分繁重,或许这能使他们暂时忘记孤独。外国记者为我们提供了关于清代皇子学习生活的珍贵记录:
“满清皇室的王子们在未谙人事时就在教育上获得最严格的训练。他们每天凌晨起床,由宫内惟一的太师授课。第一堂课是中国文学。当这些皇室学生走进教室时,老师要从他的椅子上起身,接受学生们的‘大请’,他也回敬一个并坐下。如果功课记熟了,一个学生会把书放在太师面前,然后回到座位反复默记。如果功课没有背熟,太师会叫一个在场的太监拿一根教鞭来,再做一次正确的示范。每位王子由8名学生(满族语‘哈哈珠子’HA-HA—CHU)陪读,他们要与王子学习同样的课本。更加严厉地训诫后者是必要的,王子如果背不上来,哈哈珠子就要代他挨教鞭。但另一方面,如果王子与其他学生学得一样好,他们也会受到嘉奖或得到奖赏。对最桀骜不驯的王子,作为最后手段,只有让他自己挨教鞭。尽管太师多数时候只是嘴上说说而已,但实在忍无可忍,也会把他带去见皇上。这时,清帝会命令一个太监拧他的脸。皇太后就是用这一方法处罚已故的同治皇帝。中国文学课要上两个小时,然后是用满族的通古斯语和蒙古语做作文。教师的级别比太师低一些,称“师傅”,他须在门口恭迎学生,并要先鞠躬,然后才开始上课,学习满族通古斯语和蒙语,有时还要学习地方方言。接下来的课是在“谙达”(满语,骑射教练——译者注)辅导下进行马、步、箭等竞技运动。击剑、摔石,年轻王子们一整天都用来进行脑力与体力的训练,他们睡得比较早。每天饮食也是定时定量,决不允许玩牌。”
清代对宗室没有实行封藩建国,强调“一统”天下,但同时对皇子和军功都实行封爵制,从分封亲王至奉国将军分为14等。有功封、恩封、考封之别。功封是有特殊功勋的被封为亲王,人数极少,可以世袭罔替;恩封是国有大庆时对一些宗室的升等加封;考封是按世系依次降等,以至降为不入等级的“闲散宗室”,与老百姓没有什么差别。因此,清代宗室的繁衍速度和数量都较明代较少,高级宗爵数量一直受到*,拥有亲王、郡王衔的较少。据统计,清初开国只有8名世袭亲王即睿亲王、礼亲王、郑亲王、豫亲王、肃亲王、庄亲王、顺承郡王、克勤郡王等所谓“铁帽子王”。后又增加恭亲王,怡亲王、醇亲王、庆亲王。由于清代的这些制度,宗室没有造成对皇权多大威胁,在这方面,清朝的*是很成功的。
清朝宗室爵位分:和硕亲王、亲王世子、多罗郡王、郡王长子、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一等镇国将军、一等镇国将军、二等镇国将军、三等镇国将军、一等辅国将军、二等辅国将军、三等镇国将军、一等奉国将军、二等奉国将军、三等镇国将军、奉恩将军。笔亲王至公均为超品,镇国将军为正一品,辅国将军为正二品,奉国将军为正三品,奉恩将军为正四品。
宗室人员可以通过功封、恩封、袭封和考封等四种途径取得这些爵位。如在清初开国的“军功勋旧诸王”,有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和硕承泽亲王硕塞、克勤郡王岳托,和顺承郡王勒克德浑等8人,被称做“八大铁帽子王”。他们有用兵权、议政权和旗主权,而且“世袭罔替”,其后代总有一嫡子原爵袭封。如果因故不能袭封,还准其旁支子孙袭封原爵。康熙前期,军功勋旧诸王的势力,由于主客观各方面的原因已经削弱;皇权日益加强。雍正皇帝曾因其弟允祥“公忠体国”,封他为和硕怡亲王,世袭罔替。皇室近支因祖恩而得封爵称为“恩封”。清制规定,凡皇子年满15年,则由宗人府奏请皇帝封爵。如果奉旨“暂停封授”,则隔五年再行奏请。于是,皇子照例均可获得封爵。亲王以下,奉恩将军以上的宗室贵族,每代都有一嫡子可承袭规定的爵位,这叫做“袭封”。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规定,对亲王和郡王各子的封爵都减一级。例如,原来亲王嫡子以外的各子皆可封为郡王,今改为贝勒;郡王的嫡子以外的各子可封为贝勒,今改为贝子。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又规定,应封爵者,在20岁要经过国语(满语)和马、步射的考试,优者可按例封爵;平者,降一级封爵;劣者,降两级。雍正、乾隆年间,又进一步完善了“考封”制度。乾隆年间对考试的等级又进行了更严格的要求。马射、步射和满语三项全优者,方可授予应得之爵位。两优一平者降一级授封。一优两平或两优一劣则降二级授封。三项皆平或一优一平一劣者,则降*授封。至于一优两劣、两平一劣、一平两劣及三项皆劣者,则停封。令其学习,再行考试。若应封奉恩将军者,无爵可降时,要给以停俸的惩罚。应降一级者停俸两年;应降两级者停俸三年;应降*者停俸四年。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清廷进一步规定,凡考试与应封之例不符合者,不仅停封,而且此后永不准再参加考试。
和硕亲王,和硕(hoso)是四方之方、东北角、西北角之角的意思。
多罗郡王,多罗(doro)是礼、道、理的意思。
多罗贝勒,贝勒是“部落长”、“酋长”的意思,地位低于汗。金朝时候写做“勃极烈”。
固山贝子,贝子本是贝勒的复数形式。固山(gusa)意思是八旗之旗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6 10:06
清朝的皇子们在前清时代主要为旗主贝勒,领武将职权入关之后,皇子可封为亲王、郡王、贝勒、贝子。依次爵位递减同时可兼领六部,吏户礼兵刑工的差事,相当于顾问和监督战时也可统兵出征遇见出京查办案件、治理河道水患、天灾人祸去赈灾的时候职位就是钦差大臣皇帝出行时随行但是也没什么实权除了被封为亲王、郡王、贝勒、贝子什么的也就是个身份上说着好听而已清朝皇子无旨意不得离京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6 10:07
清朝的皇子们在前清时代主要为旗主贝勒,领武将职权
入关之后,皇子可封为亲王、郡王、贝勒、贝子。依次爵位递减
同时可兼领六部,吏户礼兵刑工的差事,相当于顾问和监督
战时也可统兵出征
遇见出京查办案件、治理河道水患、天灾人祸去赈灾的时候职位就是钦差大臣
皇帝出行时随行
但是也没什么实权
除了被封为亲王、郡王、贝勒、贝子什么的也就是个身份上说着好听而已
清朝皇子无旨意不得离京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6 10:07
在前清时代主要为旗主贝勒,领武将职权
入关之后,皇子可封为亲王、郡王、贝勒、贝子。依次爵位递减
同时可兼领六部,吏户礼兵刑工的差事,相当于顾问和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