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13:2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15:08
为了寻找新的绘画语言和感受,李小可曾多次到西部藏地,历经青海的黄河源头、长江源头、柴达木、*的阿里、珠峰、那曲、甘南的玛曲、碌曲、夏河……使他有了和藏地藏人近距离接触的机缘。藏地大自然的纯净博大,苍茫;藏人的真切挚热,刚悍和淳朴,给他以震撼。在当今缤纷物化的时代里,藏地藏人那种本源状态给人带来了生命的感悟和灵魂的洗刷。那是一个能使人魂断的神秘境地。你企图走得更近,可它永远在远方,这远方包含着变化、失去与永恒……这也像人生,总是在企图超越与无法超越的过程中。 作为画家的李小可起初是背着相机走向西部高地的,初衷神圣而单纯:为实现艺术理想寻找资源和灵感。国画大师李可染所及达的高度令人仰止,但那是属于前辈的;晚生可以循迹入门登堂,若想达到一己制高点,多么需要另辟蹊径。然而这一掺杂着功利色彩的初衷,不久就在高原的骄阳长风中消归于无形——骄阳长风中的自然地理和人文生态,岂止富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套用时下词汇,那是心灵的震撼,是无与伦比的*,响应千年万载的呼唤,是命定的等待与邂逅。李小可就此全身心地投入,以宗教般的虔诚。这样说并无夸张的成分,对于*,小可的确是魂牵梦绕走火入魔,不仅反复走过,去触摸,去感知,去撷取,即使人在京城,精神依然在冰雪高原潜行。
他从中所获取的无以计量,连他自己恐怕也说不清楚。我们看到的作为画家的李小可诸如《佛崖》《古格遗梦》《神女峰的经幡》等一批彩墨画作,可见师承之厚重,可见厚重师承之上的间离与开拓,不妨视作获取中的独享部分;而作为摄影家的李小可所奉献的摄影作品,则是属于大众的共同分享。经由他的眼睛,一双专事审美功用的眼睛,对于光与色分外敏感的眼睛,宣泄了深心的感动与敬畏的眼睛,我们看到了需要举目仰视、举手加额的视觉*的经典:雪山旷野及其各色人等。这一切的表象和表情,固然是*,然而经由摄影主体的观照,它更集中,因集中而强烈,因强烈而丰沛,因丰沛而流光溢彩。不由不令人赞叹有加。
功利色彩实际存在,表现在相互的赠予和回馈。深入心底的*情结促使李小可在绘画摄影之外还要对*做些事情,于是首先与*美术界建立了特别友谊。多年来,以他主持的李可染艺术基金会和可创艺苑,多次在北京等各大城市举办*画展,推介藏汉各民族画家及其作品,推介*。*画家们心怀感激的同时,也视其为同道知音。
艺术与*在李小可这里和合为一。
眼神在此聚焦,心灵在此守望,魂兮归来,热情贯注——经由他的精神投射,删除了芜杂枝蔓的*,已被纯化为某种形而上存在的标志,被意味过,被象征着。惟有大美*可作如此担当,胜任载体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