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13:5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21:54
Sanxingi Site
中国新石器时代至商周蜀文化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南兴镇北面。遗址主要分布在鸭子河和马牧河两岸的脊背形台地上。总面积约 12 平方公里。分布最集中、堆积最丰富的地点有仁胜、真武、三星、回龙 4村。年代距今约4800~2800年。1931年因发现大批玉石器而引起社会重视。1934年,华西大学博物馆D.C.葛维汉、林名均等进行过试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和四川大学考古专业作过多次调查。1980~1989年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省博物馆先后进行了 7次发掘。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平面呈南宽北窄的梯形,现存面积 2.6平方公里,以城垣和河流互相结合为防御体系。东城墙和西城墙横跨鸭子河与马牧河之间,东城墙长1800余米,北偏东12°;西城墙被鸭子河洪水冲刷破坏,残存 800余米,北偏东25°。南城墙筑在马牧河几字形弯道上,长约 210余米。北面未发现城墙,可能是以鸭子河为天然屏障。城垣由主城墙、内侧墙和外侧墙三部分组成,宽40余米,分段夯筑。主城墙多夯筑成平行夯层,内侧墙和外侧墙多为斜行夯层。主城墙中部用土坯垒砌。城墙外侧有壕沟。
城遗址西南部和北部一带遗迹分布较密集,发现大量房屋居址、灰坑等。房屋系在原生土地面上挖沟槽立柱,抹草拌泥为墙。面积在15~30平方米左右,结构简单,当是居民区。北部真武村一带出土磨石一坑 400多件,月亮湾出土玉器一坑,推测这一带为玉石手工业作坊所在。 以夹砂褐陶为多数,多轮制,手制极少。炊器一般掺石英砂较多。食器、炊器等精小器皿多数表面打磨光滑。器形有罐、豆、盘、杯、盉、尊、觚、?,并有鸮、鸟、猪头人面像、人面鸟等多种陶塑艺术品。陶器纹饰有绳纹、划纹、弦纹,附加堆纹和各种云雷纹等。小平底罐(钵)、尖底杯、高柄豆、鸟头形器、尖底盏等一组器形最具地方特点,是蜀文化中有代表性的一组器物,而尊、盉、觚、?等器形,则与中原地区夏商时期同类器物近似,说明蜀文化曾受到中原文化的强烈影响。
陶器可分为四大期。一期陶器主要为夹砂褐陶和泥质灰陶两类。陶器完整者极少。器形主要有锯齿形、花边形口沿罐,大翻领圆腹罐,圈足豆等。纹饰有线纹、绳纹、蓝纹、重叠绳纹、网格纹、米粒纹、镂孔、细弦纹、齿纹等。这一期遗存与川北、川东新石器时代遗存有一定联系,是四川盆地内有代表性的一支新石器时代文化。绝对年代距今约4800~4000年左右。第二期陶器以夹砂褐陶为主,器形主要有小平底罐、高柄豆、圈足豆、盉、平底盘、圈足盘、鸟头柄器、缸、瓮、器盖、纺轮等。素面较少,纹饰主要有绳纹、附加堆纹、云雷纹等。时代相当夏至商代早期。第三期陶器仍以夹砂陶为主,有灰褐和黑灰两色。器形新出现有尊形器、觚形器、甗形器等。素面陶增多,纹饰主要有粗绳纹、凹弦纹、附加堆纹、网格纹、镂孔、云雷纹等,时代相当于商代中期至晚期前段。第四期陶器以夹砂灰褐陶为主,泥质灰陶比例大增。器形有较大变化。陶器多素面,纹饰以粗绳纹和凹弦纹为主。年代约相当于商代晚期后段至西周早期。第一期文化与二、三、四期文化有较大的差别,但也存在一定的承袭关系;二、三、四期文化之间互相紧密联系。反映了蜀文化的发展进程。 有礼玉、兵器和工具。兵器和工具刃部犀利如新,器身薄,应是礼仪用品而非实用器。
1987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建立工作站,1989年修筑鸭子河防护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