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称人的习俗_立夏称人是什么习俗介绍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8-03 09:56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6 18:02
夏日的绿,在天地间,在天空下,描绘着一幅幅多彩多姿的画卷。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立夏称人的习俗_立夏称人是什么习俗介绍大全,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目录
立夏秤人
立夏称人
立夏称人的传说
立夏称人的来历
立夏秤人
夏季炎热,五月俗称“恶月”,多禁忌。古书中有“不举五月子”(不容易将五月所生的孩子抚养*之意)的说法。战国孟尝君、东晋将领王镇恶、宋徽宗赵佶,均因生于五月初五而有让外家抚养的经历,可见俗忌之深。进入初夏,疫疾容易流行;老弱幼儿又有不能适应炎热酷暑之症,俗称“苦夏”,中医称为“夏疰”。立夏秤人的习俗与此有关。
此习俗为每当立夏之时,测量体重变化趋势的一种活动,旧时流行于东南诸省。立夏时节,年长者悬大秤于房梁或院前树叉上,男子老幼依次上称,计其轻重,以与去年比较其肥瘦。此俗由来已久,据清同治元年修撰的噬苏州府志》记载:“立夏日??以大秤衡人而记其轻重。”立夏秤人的缘由,据清代顾铁卿噬清嘉录》载,立夏日,“家户以大秤权人轻重,至立秋日,又称之,以验夏中之肥瘠。”这种习俗对维护身体健康,及时诊治身体病症有积极的意义。此俗现在某些地区仍习见。
<<<返回目录
立夏称人
立夏日悬秤称人体重并记下重量的习俗主要流行于江南一带的江苏、上海、浙江、湖南、江西等地。立夏称人有很多讲究:第一,秤锤不能向内移,只能向外移,意即只能加重,不能减轻。第二,称的斤数若是九,就必须再加上一斤,因为九是尽头数,不吉利。
在浙江湖州。给儿童称重时,必须在儿童的口袋里放一块石头,一是增加重量,二是取长寿之意。
各地对称人的寓意说法不同。在上海、浙江富阳,都认为称人可以解除庄夏之患。在江苏苏州,认为称人可以保一年平安。在浙江临海,俗信称人可以令人不生病。在江西吉安,则认为称人可以使体重不减。
<<<返回目录
立夏称人的传说
传说三国时,蜀后主阿斗(刘禅)和母亲糜夫人被曹操当人质捉走。赵子龙单*匹马入曹军救出阿斗,糜夫人为了不连累赵子龙。投井自尽。阿斗救回来后,刘备觉得带在身边不方便,就想把阿斗交给续弦的孙夫人抚养。因为孙夫人住在吴国,江南气候好,让孙夫人带阿斗既安全又放心。于是,刘备准备了许多礼品,由赵子龙护送着去吴国。
赵子龙护送阿斗到吴国时刚好是立夏节。孙夫人一见白胖胖的小阿斗非常欢喜,但自己毕竟是后娘,怕带不好遭人议论。孙夫人为人聪明,于是想出了一个办法:今天正是立夏,用秤把小阿斗在赵子龙面前称一称,到第二年立夏节再称,就知道孩子养得好不好了。
后来,孙夫人在每年立夏节,都把阿斗称一称,然后向刘备报告。就这样,形成了立夏称人的习俗。
<<<返回目录
立夏称人的来历
古诗云:“立夏秤人轻重数,秤悬梁上笑喧闺。”20世纪30年代《宁国县志》中记载:“立夏。以秤秤人体轻重,免除疾病,所谓不怯夏也。俗传立夏坐门槛,则一年精神不振。”
清光绪八年《嘉定县志》:“夏至日,称人,云不疰夏,戒坐户槛。”疰夏,似可理解为暑期综合症。
立夏之日的“称大,习俗主要流行于我国南方,起源于三国时代。传说刘备死后,诸葛亮把他)L子阿斗交赵子龙送往江东,并拜托其后妈、已回娘家的昊国孙夫人抚养。
那天正是立夏,孙夫人当着赵子龙面给阿斗称了体重,来年立夏再称一次看体重增加多少,再写信向诸葛亮汇报,由此形成传入民间的风俗。
此说似是民间传说,与史实似不符合。试想想,蜀昊是三国竞争关系,必有一战决胜负,诸葛亮怎会把蜀国未来皇帝交到敌人之境,一旦战事起,无疑是做人质。更不可将国家*人交到敌人的文化氛围中培养教育。所以,尽管孙夫人爱阿斗,诸葛亮也不至于这么傻。
关于孙夫人、阿斗、赵子龙和过江东的事,历史上真有此事,但不是要赵子龙将阿斗送往江东,而是赵子龙从孙夫人手中夺回阿斗。
“赵云截江夺阿斗”情节出自《三国演义》第六十一回“赵云截江夺阿斗孙权遗书退老瞒”。
刘禅一生的重要经历似乎都和赵云有关,他不到周岁便遭兵劫,长坂坡千军万马中,全靠赵云拼命才保住一条性命,之后母亲早死,父亲连年征战又不在身边,和孤儿差不多。刘禅七岁时,差点被继母孙夫人带到江东。孙权为了进攻刘备夺回荆州,用计把孙夫人骗回去。孙夫人把刘禅带上。这就是《三国演义》中“赵云截江夺阿斗’的故事。
事实上,这个故事还不是罗贯中编造的,裴松之注三国志有云:“权闻备西征,大遣舟船迎妹,而夫人欲将后主还昊,云与张飞勒兵截江,乃得后主还。”
说赵子龙送阿斗往江东拜托其后妈孙夫人抚养,可能是将这一情节张冠李戴弄错乙民间传说是不按常理甚至不按常识来的,只是为了形象说明阿斗与立夏“称大’习俗的关系。
不过,立夏“称大’习俗似乎真和刘阿斗有关。或许民间传说的创作者们也意识到了上说的不足信,民间又编造了另一个故事,似乎要顽固地坚持阿斗是这一习俗来源的观点。
这另一说法,是说立夏之日的“称人’习俗仍起源于三国时代,这里增加了诸葛亮与孟获的角色地位。
传说孟获被诸葛亮收服,归顺蜀国之后,对诸葛亮言听计从。诸葛亮临终嘱托孟获每年要来看望蜀主一次。诸葛亮嘱咐之日,正好是这年立夏,孟获当即去拜阿斗。
从此以后,每年夏日,孟获都依诺来蜀拜望。过了数年,晋武帝司马炎灭掉蜀国,掳走阿斗。而孟获不忘}g相之托,每年立夏带兵去洛阳看望阿斗,每次去都要称阿斗的重量,以验证阿斗是否被晋武帝亏待。
孟获扬言如果亏待阿斗,就要起兵反晋。晋武帝为了迁就孟获,就在每年立夏这天,用糯米加豌豆煮成中饭给阿斗吃。阿斗见豌豆糯米饭又糯又香,就加倍吃下。孟获进城称人,每次都比上年重几斤。
阿斗虽然没有什么本领,但有孟获立夏称人之举,晋武帝也不敢欺侮他,日子也过得清静安乐,福寿双全。
这一传说,虽然也与史实有异,但百姓希望的即是“清静安乐,福寿双全”的太平世界。立夏称人会对阿斗带来福气,人们也祈求上苍给他们带来立夏“称人“好运。
据说这一天称了体重之后,就不怕夏季炎热,不会消瘦,否则会有病灾缠身。
称人的习俗往往在立夏吃罢中饭之后沙门在村口或台门里挂起尸杆大木秤,或在横梁上挂一杆大秤,秤钩悬~只凳-T}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称人。
有的没有凳子,而是大人双手拉住秤钩、两足悬空称体重;孩童则坐在箩筐内,吊在秤钩上称体重,谓立夏过秤可免痊夏。若体重增,称“发福”,体重减,谓“消肉”。
上海就有“节交立夏记分明,吃罢摊菜试宝称”的习俗,中午时无论男女老幼都要称‘*重。
杭州吃完立夏饭,大人拿来箩筐、大秤,给孩子们称体重,看比去年重了多少。
司秤人尸面打秤花,一面讲着吉利话。
称老人要说“称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
称姑娘说“一百零五斤,员外人家找上门。勿肯勿肯偏勿肯,状元公子有缘分”。
称小孩则说“称花一打二十三,小官人长大会出山。七品县官勿犯难,三公九卿也好攀”。
打秤花只能里打出(即从小数打到大数),不能外打里。古诗云:“立夏称人轻重数,秤悬梁上笑喧闺。”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