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电影如何表达对生命的尊重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8-03 15:51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1 10:11
生命源于生命。这可能应该成为我们尊重生命的最初的理由,我不知道是否唯一的理由。当我看完俞钟导演的电影《香巴拉信使》,我尤其为片尾一行字幕而感动。这行字幕是“本片没有伤害一个动物”。在这部影片里,有一段故事是主人公山乡邮递员王大河为了不让心爱的马匹痛苦地死去——在它倒下后山里野兽会来噬咬它——便狠心地用刀子杀死了它。当然许多表现牲畜死去的影片都未必真的让牲畜死去,但这种画面的冲击力是很容易让人感到一匹当道具用的活马,真的就被杀死。而我们的确也有个别影片在处理这类场面时,是让动物真死去的,为了让画面更*真、更具效果,我们人类可以就这样杀死动物,而没有丝毫对于生命的恻隐。俞钟在处理主人公王大河杀死马匹时,显然想过这个问题。他的文化意识中,无疑认为生命不论对人类还是动物,都应该被尊重,不能为了一部影片去杀害一个生命,甚或只是“伤害”一个生命。他对生命的尊重,使我们对他也由衷敬重。
很多年以前,我在一个傍晚走过广州一条榕荫遮蔽的街道。在晚霞的余晖映照下,一位中年人朝我走来。他的穿着半像乡间之人,半像东亚一带,但他却说着很流利清晰的普通话,问我想不想看看一本书,说着他就从背上的布袋中拿出一本书来。这本书我从未在书店里看过,直到今天我也没在书店看到过这本书,它的书名就叫《生命来自生命》。我很自然地接过了这本书,并在以后读完了它,此后就一直没有忘记它所说的“生命来自生命”。在这本书中,有着对生命的宗教般的执着信仰,表达着不容置疑地对生命的理解。这个理解不是别的,就是坚持认为生命的意义只有生命本身才能赋予,而非可用等价交换的原则去作所谓价值判断。一个生命不会比另一个生命更加尊贵,因为自从地球上有生命,就不存在一个生命比另一个生命更高贵、更尊贵、更有价值的区别。生命的意义不来源于进化提供的过程,因为生命本身只来源于生命。在几亿年中,这种意义本身不存在进化的问题。所以说,生命不是一个进化的问题,更不是一个价值比较的问题。生命本身已具足绝对的意义,我们尊重生命,已不需要更多的理由,不管它是科学的理由,还是功利的理由。
俞钟的《香巴拉信使》是一部传递光明与善良的信息的电影。它不仅深情地赞颂了来源于四川西部山区一个全国知名人物、邮递员王顺友事迹所改编的主人公经历,更是很阳光、很吉祥地让观众感受一切为了人的美好,为了善良与进步,为了幸福与安康而去付出的价值和意义。主人公王大河终年奔波在条件极差的山乡邮路上,除了心地善良和阳光,如何能解释他这种并非出于宗教的执着呢?王大河很自然地成为了一个感动大家的人,就因为他很本能地将自己的工作与他人的幸福联系在一起,而在我看来,这就是尊重生命在人间层次上最自然的表现。俞钟能在影片结尾处带出这样一句字幕,同样也是因为他带着像王大河一样善良的心地去完成这部影片。
本文选择这样一个主题,是因为今年我们看到了太多的生命被摧残的消息。包括山西黑砖窑案,包括最近刚发生的济南洪水灌进矿井,近200位矿工生死不明,包括湘西凤凰桥塌事故。生命在人祸而非天灾中丧亡,任何强调天灾的理由都没有可能说服我们不去追究躲避天灾的责任。这里我们不去就人祸作更深的评价,我们只为那么多无辜的生命深深痛惜,从而想起我们是否对生命的尊重已然淡漠。当一个民族被急迫的功利心压倒之日,就是它对生命漠视之日时;当一个社会上下交相征利而罔顾公义之时,就是志士仁人发出哀莫大于心死的慨叹之际。
《香巴拉信使》重新点燃了我们对生命得到尊重的信心,尽管尊重生命并非《香巴拉信使》的主题。对于整部影片来说,尊重生命只是故事背后的文化底蕴。如果没有结尾的一行字幕,我们不会联想太多。电影是有效的传播媒体,在传媒几乎能与*生活平分秋色地影响人们观念的今天,我们希望更多的电影编剧、导演能意识到这个问题,在我们的电影中更多地宣扬关爱生命、尊重生命、视生命为至高的神圣,而不要侮辱生命、戗害生命、视生命为儿戏。我们需要更多刻划生命的真善美的电影,而不需要那些渲染生命的阴暗、黑暗,展现生命的无耻与堕落的电影。我们如今都大谈环保了,但没有人性与生命意识的环保,还会有什么真正的环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