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问洋合笋种植技术有哪些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10:20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4 18:15
整地方式:一般平缓之地,最好全面开垦,翻耕深度约30厘米,地形复杂,也可挖单株栽植穴。每穴施充分腐熟的农家厩肥10公斤、竹园四周要开深沟,以利排水防涝。
造林密度:按株行距3-4米挖穴(每亩50-75株),穴长60-80厘米,宽40-50厘米左右。
造林时间:雷竹移栽时间宜早春或梅雨季节及冬季10月至12月进行,移栽的种竹应以1年至2年生、胸径在3厘米至4厘米、生长健壮、分枝较低、枝叶茂盛无病虫富的为最好。竹种来鞭为20厘米,去鞭为40厘米,且带土挖出包扎好。
栽植方式:种植时应来鞭与来鞭、去鞭与去鞭方向一致。栽植应浅栽深埋,竹鞭平放,深度为20厘米至25厘米,浇足定根水并培土。新建雷竹园经两、三年管理,即可成园。
幼林管理:
1.及时补植:若母竹栽植后出现死亡,应及时补植。
2.水分管理:新栽竹林如遇久旱不雨、土壤干燥,要适时适量浇水灌溉。而当久雨不晴、林地积水时,必须及时排水。
3.除草松土:在新造竹林郁闭前,每年应除草松土3次,第一次在5-6月份,深翻25厘米左右,将表土翻入底层,底土翻到表层,第二次在9-10月份,在有鞭部位,锄深15厘米左右,第三次在2月份,以浅松为好。以上除草松土可与施肥结合进行。
4.合理施肥:1年中施肥3次,时间是2月、6月、9月。当年每株母竹可施化肥50-150克,人粪尿5-10公斤。先将化肥用水冲稀,然后直接浇灌在竹蔸附近,以利鞭根吸收。冬季宜施缓效的有机肥。
5.合理挖笋:新造林当年出笋尽量不留或留养少量的壮笋培养木竹。造林后的第2年也应合理疏除弱笋,要留远挖近、留强挖弱、留稀挖密。这样,可以提高母竹质量,促进地下竹鞭生长。
6.护竹留笋:新竹栽植后由于尚未扎根,要及时加以加固,并防止牲畜践踏破坏;笋期要特别看护,不准进入林地挖笋。第1年出笋,每株母竹留养1-2株健壮的笋培育新母竹,其他笋应及时疏去。留养的新竹应及时钩梢,砍去1/4的竹梢,以减少水分蒸发,防止风雪危害。
7.合理套种:新造的竹林在未成林郁闭前均可以实行竹农间作,以耕代抚,这是一种抚育幼林的好办法,可以充分利用光能和地力。有利于保持水土;防止杂草竞争,减少病虫为害;既可增加农作物收入,又能促进新竹生长。间种作物要选择很少与竹林生长争肥、争水和攀绕竹株的品种,最好是豆科植物、绿肥和油菜等。间作物收获时,把秸秆留于林地耕入土中,以增加林地有机肥料,提高土壤能力。
成林管理:
1.覆盖增温保温:覆盖材料可用竹叶、谷壳、稻草等,一般现在用的较多的是双层覆盖法,即下层采用竹叶、稻草、新鲜猪牛肥等发热增温材料,上层为木屑、谷壳等保温材料。覆盖选择在连续降雨2-3天后土壤湿度较大时进行,若天气干旱,覆盖前每亩用20-25公斤尿素与水混合泼浇,使林地湿润。覆盖前首先在竹林周围每隔1-2米打下长50厘米长的小木桩或竹桩,地上部分留35厘米,用塑料绳在桩地上部分30厘米处将竹林围成一圈,再用塑料薄膜或编织袋沿绳将竹林围住,最后盖发热保温材料。覆盖厚度一般在30厘米左右,上下各15厘米。覆盖后的地表温度可达10℃以上,并且可以保持2个月以上,在肥水条件适宜的情况下,30-40天即开始出笋,覆盖后可用温度计测定,达到雷竹出笋的起点温度即可,达不到可再加覆盖物。覆盖的最佳时间为12月上旬至中旬,因为此时覆盖的竹林一般在春节前后出笋,价格较高。竹园覆盖后,竹鞭的鞭芽全部分化为竹笋,消耗了母体大量营养。因此,覆盖的竹园应该轮作,并注意留养母竹,以恢复母竹的再生能力和增强母体抗逆能力。竹园覆盖1-2年后,应该间歇2年,进行轮换,以恢复林地生产力。
2.水份管理:一般竹林一年应浇2次水,8-9月份笋芽分化期,此时气温较高,蒸发量大,土壤易干旱缺水,应灌透一次水,使雷竹在生产冬季出笋;12月至翌年2月是全年降水量最少的季节,覆盖前必须进行人工浇灌,浇水量每亩至少15吨。
3.施肥:一年分四次肥,第1次施肥在5月底6月初,每亩施尿素50公斤,厩肥1000公斤,先撒于地表,然后结合松土,深翻入土。这次施肥以速效肥为主,施厩肥等有机肥要经过腐熟,以迅速补充竹林养分,恢复竹林生长,促进提早行鞭;第2次施肥在8月底9初,每亩以复合肥100公斤,冲水5000公斤浇施,或撒于地表,再进行浇水,以低浓度液肥缓减旱情,并使竹林充分吸收,促进笋芽提早分化;第3次施肥在10月底11月初,每亩施厩肥4000公斤,浅翻入土,这次施肥以有机肥为主,保持土壤疏松湿润,提高地温,促进笋体膨大。为早出高产打下基础;第4次施肥在12月中旬覆盖保温时进行,每亩施尿素
60公斤,冲水15-25吨,浇透竹林,这次施速效氮肥,目的在于促进竹笋出土,提高产量。
4.挖笋养竹:一般在覆盖40天后就可挖笋,人在覆盖物上走过,如脚下有顶硬的感觉,就可拨开覆盖物,挖出竹笋,将土回盖原处,再盖好覆盖物。预计挖笋过半时,就可减少覆盖物的厚度,或全部撤除覆盖物,以降低土层温度和湿度,延迟竹笋出土期,便于留养母竹。撤下的覆盖物可堆成一堆,翌年再用,如覆盖物已腐烂,可在5-6月松土时作有机肥施入竹林,采用早笋技术后,雷竹可提早出笋2个月左右,产笋高峰期不宜留养母竹,应在出笋后期合理留养,或成条块状地提早除去部分林地覆盖物,保留部分竹笋,待气温回升时留养母竹。一般每亩留养150-200株。留养母竹较早的,要采取套尼龙袋或在周围覆盖竹叶、稻草等措施防霜冻或低温危害,保护留养母竹。
5.加土:有条件的地方,可每年加一些客土,加土时间以冬季11-12月为好,可与施有机肥结合进行,每亩加土15-25吨。
6.合理砍伐:雷竹的立竹密度以每亩600株为宜,每年每亩留养150株母竹,1-3年的竹株正是壮龄阶段,生理代谢旺盛,抽鞭发笋力强,是竹林更新发展的基础,不能砍伐。1-3年生的母竹应占70%以上,六年以上的老竹应删去更新。砍伐竹的季节以6月份最好,可结合松土连竹蔸一起挖去。
7.适当整枝:整枝应在6月新竹展枝后进行。每株留枝数不少于8-12盘为宜。
8.病虫害防治:雷竹的主要病虫害有煤污病、蚜虫、介壳虫和竹螟。蚜虫可用50%乐果乳剂1000倍至2000倍液喷杀;蚣壳虫可用人工抹杀或TTW乳剂1000倍液,在幼介期喷杀;竹螟可采取赤眼蜂进行生物防治。只要对上述3种虫害进行了防治,煤污病也就得到了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