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10:2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26 14:09
《*工作报告》提出,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姚景源认为,扩大消费需求,首先要增加居民收入。“只有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多渠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同时构筑牢固的社会保障安全网,消费增长才有坚实基础。”这段话中,有两个关键词现在非常时髦,一是“扩大内需”,二是“增加收入”。我觉得,首先要搞清楚,什么叫“内需”?为了叙述方便,我把它定义为“内在需求”,估计应该差不多。那么,既然是人的内在需求,那就是必须要做到的,谈何要“拉”要“扩”呢?比如一个人一天吃三顿饭是他的“内在需求”,你现在要去“拉动”他,尽在他眼前放上美食,勾引他的食欲,让他每天改成吃五餐?或者是某个人每周过两次性生活是他的“内在需求”,你现在把他拉去看*舞表演,或是直接给他吃伟哥,好让他每周过七次性生活?下面来谈正题。为什么中国改革开放搞了三十多年了,GDP都世界老二了,居然还会出现消费需求不足?学者秦晖最近有篇文章谈到这方面的内容。他说,1987年,当时的青年学者王建提出“国际大循环”经济发展战略,这实际上就是后来的外向型出口拉动经济模式。但是当时中国“内需”正旺,王建为实现他的主张而提出的四项建议中的一项就是要求*“控制国内消费水平上升速度”,以便腾出产能用于出口。这个建议被采纳。但是在1980年代末的*宽松空气下,内需并不容易压抑,“控制”两年后消费率反而从49.89%微升到50.91%。然而1989年后*条件明显变化,消费率即从这年开始掉头向下,从1989年的50.9%,连续5年急跌后,到1994年就跌到了43.5%。这个时期的市场化进程,在许多阶层(主要是弱势阶层)1989年后失去讨价还价能力的情况下明显加快,“原始积累”高歌猛进,几年前王建想压也压不下来的消费率,如今不用压就掉了下来,而且很快变得“拉”也拉不上去了。整个国民经济这时也历史性地由短缺转为过剩,而且过剩的程度发展很快,在1994年已经出现了过剩危机导致经济“硬着陆”的危险。但是恰在这时“外需”大显身手,1994年人民币汇率大调整后中国外贸由逆差转为顺差,而且从此一发而不可收地走向了“双顺差”大国。大量外需消化了过剩危机导致“硬着陆”的危险,保证了经济平稳发展,也使中国的增长模式具有了越来越明显的出口导向型特点。1997年东亚经济危机后中国的出口面临压力,从此“拉动内需”之说响亮起来,到现在已经响了10多年。这个时期虽然拉动很吃力,但内需大体还能维持一个稳定水平,2000年居民消费率为46.4%,还略高于1994年。2001年中国成功加入WTO后,“低*优势”的巨大“竞争力”使中国在全球化中如鱼得水。经济进一步加速,“中国奇迹”更加耀眼,而经济的外向型特征也大大突出。外资潮水般进入,出口爆炸式增长,“双顺差”乃至“三顺差”(经常项目、资本项目连同“误差与遗漏”项)越来越突出。然而在这一切成就背后,居民消费占GDP的比率却前所未有地大幅下滑,从2000年的46.4%滑到了2006年的36.2%,2007年更跌到了35%的新低!很少消费的中国人把越来越多的产品送到世界市场,尤其是美国市场去换“绿纸”,到“全球海啸”时已经累积换了两万多个亿!“绿纸”不知放在哪里好,于是大买美国国债。中国成了美国在全球最大的债主,为填补美国“过度消费”的窟窿作出了最大贡献。他最后说,显然,在这种情况下,“拉动内需”就不能仅仅在经济*上做文章。最近陈志武教授指出:民主才能拉动内需。我以为这个说法很有道理。如果我们能够在“为自由而限权,为福利而问责”这两个方向上不断取得进展,逐步改变如今这种依靠“低*优势”展现“竞争力”、GDP增长虽然迅速但成果分享方面的缺陷却日益严重的状况,我们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内有凝聚力、外有感召力的大国。中国香港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最近在一次演讲中说,企业家去年交的直接税加上间接税,占到了中国企业税前利润的70%;个人交的所有税高达平均所得税的81.6%;是全世界有人类以来最高的税。尚若国家收取的税,能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收再多也不怕。而我们却是取之于民,却大量用之于官。养官耗去的银子世界第一,三公消费花掉的钱在全世界遥遥领先,而在民生、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花钱却总是吝啬得很。这是其一。其二,就是秦晖提到的中国人把越来越多的产品送到世界市场,尤其是美国市场去换“绿纸”,到“全球海啸”时已经累积换了两万多个亿!“绿纸”不知放在哪里好,于是大买美国国债。中国成了美国在全球最大的债主,为填补美国“过度消费”的窟窿作出了最大贡献。而为此却大大压缩了国民的消费空间。其三,传销的股市、房市成为社会财富的绞肉机。目前,一套最便宜的商品房,其价格也在好几十万,有的人一辈子的收入不吃不喝也买不起一套房。而住房又是人的生活必需品,这就*着人们省吃俭用甚至背债贷款。家有一套房,变成穷光蛋的家庭比比皆是。为了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还债还贷,人们*节衣缩食,这将使其它消费需求被冻结,被挤占。买一套房子,实际上是等于买一根锁链,将一家人的生活与债务*,这无论是从现实上,还是心理上,都是对人们生活的一种摧残。反动的股市、房市榨干了多少百姓的血汗?还有贪官污吏巧取豪夺,哪一样不是“内需”头上的一把刀?由于这些年通过滥发货币“拉动内需”,导致CPI急剧上涨,在这种情况下,所谓的“增加收入”还有什么实际意义?假如你收入增加了百分之十,但物价却涨了好几倍,相比而言,可能不增加收入,而物价也不上涨,居民购买力反而还强点。所以说,那些什么“只有多渠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同时构筑牢固的社会保障安全网,消费增长才有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