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7-27 23:2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8 19:55
激光清洗不但可以用来清洗有机的污染物,也可以用来清洗无机物,包括金属的锈蚀、金属微粒、灰尘等。下面介绍一些实际应用情况,这些技术已非常成熟,已被广泛应用。
4.1 模具的清洗:
每年全世界的轮胎生产企业制造数亿个轮胎,生产过程中轮胎模具的清洗必须迅速可靠,以节省停机的时间。传统的清洗方法包括喷沙、超声波或二氧化碳清洗等,但这些方法通常必须在高热的模具经数小时冷却后,再移往清洗设备进行清洁,清洁所需的时间长,并容易损害模具的精度,化学溶剂及噪声还会产生安全和环保等问题。利用激光清洗方式,由于激光可利用光纤来传输,因此在使用上深具弹性;由于激光清洗方式可用光纤连接而将光导至模具的死角或不易清除的部位进行清洗,因此使用方便;由于橡胶并无气化,因此不会产生有毒害的气体,影响工作环境的安全。激光清洗轮胎模具的技术已经大量在欧美的轮胎工业中被采用,虽然初期投资成本较高,但可在节省待机时间、避免模具损坏、工作安全及节省原材料上所获得的收益迅速得到回收。根据Quantel公司的LASERLASTE 激光清洗系在上海双钱载重轮胎公司生产线上进行的清洗试验表明,仅需2个小时就可以在线清洗一套大型载重轮胎的模具。和常规清洗方法相比,经济效益是显而易见的。
食品工业模具上防粘的弹性膜层需要定期更换以保证卫生,不用化学试剂而使用激光清洗也特别适合这种应用。
4.2武器装备的清洗:
激光清洗技术在武器维护保养上广泛应用。采用激光清洗系统,可以高效、快捷地清除锈蚀、污染物,并可以对清除部位进行选择,实现清洗的自动化。采用激光清洗,不但清洁度高于化学清洗工艺,而且对于物体表面几乎无损害。Quantel公司的LASERLASTE通过设定不同参数,还可以在金属物体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或金属熔融层,提高表面强度和耐腐蚀性。激光清除的废料对环境基本上不构成污染,还可以进行远距离操作,有效减少了对操作人员的健康损害。
4.3飞机旧漆的清除:
在欧洲激光清洗系统早已应用在航空工业中。飞机的表面过一定时间后要重新喷漆,但是喷漆之前需要将原来的旧漆完全除去。传统的机械清除油漆法容易对飞机的金属表面造成损伤,给安全飞行带来隐患。如采用多个激光清洗系统,可在两天之内将一架A320空中客车表面的漆层完全除掉,且不会损伤到金属表面。
4.4楼宇外墙的清洗: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摩天大楼被建立起来,大楼外墙的清洁问题日益凸现,LASERLASTE激光清洗系统通过最长70米的光纤对建筑物外墙的清洗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法,它可以对各种石材、金属、玻璃上的各种污染物进行有效清洗,且比常规清洗效率高很多倍。还可以对建筑物的各种石材上的黑斑、色斑进行清除。LASERLASTE激光清洗系统在嵩山少林寺对建筑物、石碑进行的清洗试验表明,采用激光清洗对保护古建筑恢复外观效果非常好。
4.5电子工业中的清洗
电子工业使用激光去除氧化物:电子工业需要高精度地去污,特别适合采用激光去氧化物。在电路板焊接前,元件针脚必须彻底去氧化物以保证最佳的电接触,在去污过程中还不能损坏针脚。激光清洗可以满足使用要求,且效率很高,一个针脚只需照射一次激光。
4.6精密机械工业中的精确去酯清洗:
精密机械工业常常需对零件上用来润滑和抗腐蚀的酯类及矿物油加以清除,通常是用化学方法,而化学清洗往往仍有残留物。激光去酯可以将酯类及矿物油完全去除,不损伤零件表面。其污染物去除是由冲击波完成,零件表面氧化物薄层爆炸性气化形成了冲击波,导致污物去除,而非机械互作用。材料彻底去酯用于航天工业机械零件的清理。机械零件加工中的油酯去除同样可采用激光清洗。
4.7核电站反应堆内管道清洗:
激光清洗系统还应用于核电站反应堆内管道的清洗。它采用光导纤维,将高功率激光束引入反应堆内部,直接清除放射性粉尘,清洗下来的物质清理方便。而且由于是远距离操作,可以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
综上所述,激光清洗在很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在汽车制造、半导体晶圆片清洗、精密零件加工制造、军事装备清洗、建筑物外墙清洗、文物保护、电路板清洗、精密零件加工制造、液晶显示器清洗、口香糖残迹去除等领域均可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简介:付冰 男 (1978--)2000年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佛克斯激光设备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 法国福玛斯公司北京代表处商务经理
参考文献:
1.“A theoretical model for laser removed of particles from solid surfaces”,Y.FLu W.D.Song, B.W.Ang,M.H.Hong,D.S.H.Chan,T.S.Low,Appl.Phys.A65,p9-13(1997)
2.“laser cleaning” removes partilces from surfaces, W.Zapka, W.Ziemlich, W.P. Leung and A.C. Tam, Microelectronic Engineering 20(1993)171-1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