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湿地保护条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7-28 01:01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03 21:32
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了加强湿地保护,维护和改善湿地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促进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湿地保护和管理等活动,适用本条例。
位于自然保护区等特别保护区域内的湿地,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保护和管理。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湿地,是指常年或者季节性积水地带、水域和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包括滨海湿地、库塘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原生地等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第四条 湿地保护和管理应当遵循全面保护、合理利用、科学修复、持续发展的原则。
湿地保护和管理应当妥善处理与当地经济建设和居民生产生活的关系,对因湿地保护需要实施搬迁或者*生产的居民应当做好补偿、安置等相关工作。第五条 省和市、县、自治县*应当加强对湿地保护工作的领导,将湿地保护纳入省和市、县、自治县总体规划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计划,建立*主导和社会共同参与的湿地保护机制。第六条 省和市、县、自治县*应当建立健全由林业、海洋与渔业、水务、环境保护、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国土资源、农业、发展和改革、财政、交通运输、旅游以及其他有关部门参与的湿地保护协调机制,明确有关部门的湿地管理职责,协同推进湿地保护与管理,日常工作由同级*林业主管部门负责。第七条 省和市、县、自治县*林业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湿地保护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
省和市、县、自治县*林业、海洋与渔业、水务、农业、国土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等有关湿地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分别负责有关湿地的保护管理工作。
省和市、县、自治县*规划、环境保护、发展和改革、财政、交通运输、旅游等有关部门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本条例的规定,做好湿地保护管理相关工作。
有关湿地保护管理机构负责所管理湿地的具体保护管理。主要职责是:严格执行有关湿地保护规划;开展日常巡护和监测,预防、制止和依照有关规定调查处理破坏湿地的行为;组织实施或者参与组织实施湿地修复;开展湿地保护宣传教育等工作。第八条 湿地所在地乡镇*、*事处应当协助有关湿地主管部门做好辖区内的湿地保护管理工作,并组织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做好湿地保护管理工作。
湿地所在地的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结合当地实际,在村规民约或者居民公约中规定湿地的保护责任,协助*和有关湿地主管部门做好湿地保护管理的相关工作。第九条 省和市、县、自治县*应当建立多元化的湿地保护和修复资金投入机制,形成以财政投入为引导、社会投入为主体、金融支持为辅助的多元投入体系。
省和市、县、自治县*应当保障规划编制、人员配备、装备保障等湿地管理工作所需的资金,并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省和市、县、自治县*应当建立健全湿地生态补偿制度和机制。第十条 省*林业主管部门应当组织成立湿地保护专家委员会,对湿地保护规划和名录编制、生态修复等活动提供技术支持。
湿地保护专家委员会由林业、海洋与渔业、水务、环境保护、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国土资源、农业、旅游等方面的专家组成。第十一条 省和市、县、自治县*林业、海洋与渔业、水务等有关湿地主管部门及有关湿地保护管理机构应当加强湿地保护宣传教育和培训,结合世界湿地日、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等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以及互联网、移动媒体等手段普及湿地保护知识,提高公众湿地保护意识。第十二条 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以志愿服务、捐赠等形式参与湿地保护。第二章 湿地规划编制和名录管理第十三条 省*规划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林业、海洋与渔业、水务、环境保护、住房和城乡建设、国土资源、农业、交通运输、旅游等有关部门根据海南省总体规划和国家湿地保护规划,组织编制全省湿地保护规划,报省*批准后实施。
市、县、自治县*规划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林业、海洋与渔业、水务、环境保护、住房和城乡建设、国土资源、农业、交通运输、旅游等有关部门根据本市、县、自治县总体规划和全省湿地保护规划,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湿地保护规划,报本级*批准后实施,同时报省*规划主管部门和有关湿地主管部门备案。
重要湿地的保护规划应当由其主管部门或者保护管理机构根据省和市、县、自治县总体规划以及湿地保护规划组织编制,按照管理权限逐级报批,并报同级林业主管部门备案。
经批准的湿地保护规划是湿地保护、管理、利用等相关工作的依据,未经法定程序不得修改;确需修改的,应当按照原编制和批准程序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