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的原谅 是一味的忍让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7-24 16:17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4 07:52
原谅世人的说法是对佛法的误解!
佛法对于世人的态度不是停留在原谅或不原谅上,是要求我们要去慈悲包括世人在内的所有众生!
概括起来慈悲之中有: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大类慈悲方式,学术上叫六度。
也就是说所谓的慈悲众生就是要度众生,不是机械的原谅与不原谅、忍让与不忍让,而是以六度的方式去度众生,所谓的度众生就是让众生得到真实的利益!
与众生互相布施就是布施度,与众生互相持戒就是持戒度,与众生互相忍辱就是忍辱度,与众生互相精进就是精进度,与众生互相禅定就是禅定度,与众生互相智慧就是智慧度。
如果只是自己一味忍让的话,一来证明自己除了忍让就没有了其它办法可用,二来证明自己还是处在学心忍让、体会忍让的份儿上还没有使用忍让的能力,还根本顾及不到与众生互相忍让呢,何谈忍让度!
如果忍让得到*的话随后跟进的就一定是精进。
因为最先完成的应当是布施,所谓持戒,戒的就是自私,不肯布施就是自私,因此布施没有*时的持戒不算是真持戒。持戒*后就是忍辱,因为保持不住无私就必定无法忍让,忍辱*后才能精进,否则只要对方来损害自己的利益则自己心中必生杂念,就永远无法*精进。不精进就得不到禅定,定不下来智慧就无处而生,没有了智慧的话又凭什么与众生互相六度呢?
恐怕连相信佛法都做不到!
因此,不能一味的忍让,一定要把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有机的结合使用,还要配以四摄:布施、爱语、利行、同事!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4 07:52
所谓的忍让,是因为有一个小我的存在,说到底也就是私心在做怪,说张三对不起我,李四对我不公平,这些都是从自私的角度出发的。
佛法的境界是让你把这个小我无限的扩大,就象《礼记》上说的: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个不需要去佛法里寻求,在我们中国古已有之,包括现在的公德心,也是这样的。
只不过现在是我们自己的修养不够,便要靠一些法律、制度,或者是社会道德在约束自己而已。
而佛法的精妙之处在于,它直接通过内心的修养来提升自己,让自己能做到内外一致,行为上这样做了,并且在心态上同样也是这样,心态和行为一致起来,互相之间不产生冲突。
这样你也就不会再有什么忍让、不公平之类的想法了。
比如自私就样是一种病,而忍让就是治疗这种病的药,如果你的病好了,那这个药对你也就没用了。
如果我们的“自私”这种病通过佛法的修行给治好了,那我们也就不再需要“忍让”这味药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4 07:53
出世间法不能解决所有世间问题,佛教的原理原则并不能很好的解决某些社会性问题,所以我们不要妄想懂了佛教一切问题都会搞定。佛法教你看得清楚,不是无所不能!佛法讲因缘,什么是因缘,因缘就是条件,不同的条件和情况,办法当然也不同。人们一定要有分辨能力,例如该忍让时忍让,不该忍让时就不能忍让!国土问题能忍让吗?侵略我们能忍让吗?生命受到威胁能忍让吗?没有这个分辨能力,佛法学得糊里糊涂,人世间的事也做不明白。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4 07:53
阿弥陀佛!
忍,忍得过要忍,忍不过还是要忍!
因果告诉我们,事实的*就是:凡是我们所遇到的一切困苦,都是我们在累生累世曾造下过不善的因;凡是伤害我们的众生,在累生累世都曾经被我们所伤害。如今因果循环回来,我们怎么能够不认命呢?怎么还能够怨天尤人?
要知道天上绝不会平空的掉下一块砖头咋了我们的头,任何的灾难都不是平空而来,从天而降。
我们累生累世曾造过无数的恶业,如今让我们吃一点点苦头,我们怎么就不能够敢于直面呢?
真正看破了,忍就不那么难了。因为忍的不是别人,就是我们自己啊!我们真正原谅的也是我们自己啊!
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原谅别人,宽恕的是自己。
用感恩的心对待一切人,这才是最真实的智慧。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4 07:54
原谅不是忍。
原谅是理解,是一种换位思考后对已发生的状况的深层次理解,原谅也是一个理性沟通的结果。
忍让,是一种分割。将自己从已发生的事情中摘离开,是一种不愿进行换位思考的心态,是一种不愿进行理性沟通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