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钱钟书《围城》,是一种什么感觉?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04:34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4 05:29
围城 钱钟书 看完钱钟书《围城》,是一种什么感觉?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我的态度是保持独立思考,不必尽信书上所言。
围城里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我的理解是,无趣婚姻是爱情的坟墓。
钱钟书和杨绛的婚姻就是文中这段话最好的反例。
”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
杨绛有一本小说《洗澡》,是仿围城的写法。
看后不禁感慨,他们真真是一对志趣相投,言辞相称的璧人。
语言风格和《围城》相似,字里行间都是那种貌似玩世不恭的潇洒,阳春白雪的冷幽默,从容不迫的戏谑…
携手灵魂共通的爱人兼知己,这才是快意人生啊。
钟书常自叹“拙手笨脚”。我只知道他不会打蝴蝶结,分不清左脚右脚,拿筷子只会像小孩儿那样一把抓。我并不知道其他方面他是怎样的笨,怎样的拙。
1972年的早春,我们从干校回北京不久,北京开始用煤气罐代替蜂窝煤。早起,钟书照常端上早饭,还有他爱吃的猪油年糕,满面得色。我称赞他能蒸年糕,他也不说什么,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儿。我吃着吃着,忽然诧异说:“谁给你点的火呀?”钟书等着我问呢,他得意说:“我会划火柴了”这是他生平第一次划火柴,为的是做早饭。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4 05:30
初读《围城》,便被它细致,生动,诙谐幽默的语言描写给吸引住了,经典之句信手拈来——如描写陆子潇鼻子的一句:“鼻子短而阔,仿佛原有笔直下来的趋势,给人迎鼻孔打了一拳,阻止前进,这鼻子后退不迭,向两旁横溢。”再如描写一位女明星的歌声:“那位女明星的娇声尖锐里含着浑浊,一大半像鼻子里哼出来的,又腻又粘,又软弱无力,跟鼻子的主产品鼻涕具有同样的品性。”等等不胜枚举,让人读起来都忍俊不禁,这也正是《围城》语言的最大特点,句句都暗含着讽刺。
《围城》讲述的是主人公方鸿渐留洋回国后与苏文纨,唐晓芙之间发生的事以及去三闾大学旅途的经过,在三闾大学当副教授的经历和后来与孙柔嘉结婚的故事。有人说,《围城》写的就是婚姻就像围城,“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也“说是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但在我看来,里面的围城不止一个,婚姻生活只是其中的一个,大围城套小围城,小围城里再套围城,人生就是由这些大大小小的围城组成。譬如方鸿渐的大家庭里妯娌之间明争暗斗,封建迂腐的繁文缛节,正是方鸿渐一直想要逃出来的一个围城;再譬如在三闾大学教书期间所见所闻所亲身经历的教授们之间的勾心斗角,更是一座到处布满机关的围城,幸而最后方鸿渐冲了出来,但是,冲出来的同时,他又步入了另一个围城——与孙柔嘉结婚。就这样无休止的出城,进程…..
由此,我不得不想到我自己,我是一个学生,我的那座城堡有是什么?是学校吧,我是城内的人,拼命地想逃出去,城外的人呢?是那些学龄前儿童,他们正无比兴奋地期待着进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1333337613866入这座华丽的城堡,就像十几年前的我一样。这是一座坚不可摧的城,在扣留我们十几年后才放我们出来,不,应该说出去,然后,我们再满怀希望地步入下一个城堡——工作。
人生,城堡,我们就在这一个个城堡间,进而出,出而进,周而复始,没有止境。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4 05:30
读完钱钟书《围城》后的感觉:
每个人都想获得自己人生的自主权,想掐住命运的咽喉,去击败自己的宿命,但是大文学家钱钟书笔下的方鸿渐在自己的人生里,却仿佛走入了一座又一座围城之中,在城中渐渐扭曲了自己,变成了一个悲哀的存在。从“克莱登大学”到苏文纨、唐晓芙,再到“情敌”赵辛楣、妻子孙柔嘉,这一座座“围城”使他失去了对未来的希望, 最终也不知自己应该走向何方。“没有梦,也没有感觉人生最原始的睡,同时也是死的样品。”在失去柔嘉之后,万念俱灰的他走向麻木,丧失了生命最基础的感觉,更不用说对未来的憧憬。读完《围城》,我进入了作者作品内部,试着去体味那一种深沉的悲哀。
从全书第一章,主人公坐船回到家乡江南某镇的1937年开始,《围城》主人公方鸿渐做的事几乎没有一件是成功的。可以说,他不过是个一个庸常的读书人。他的特点是平庸,而他的悲剧也来源于他自身的平庸。鸿渐软弱,被动而*。他的“软弱”体现在在他放弃了爱慕自己的苏文纨,却没有也不会勇敢地追求自己深爱的唐晓芙,“被动”表现在在当他去三闾大学教书却在“信任危机”出现后没有坚持自我,而是被动挨打,最终遭到众人排挤,含恨离去。至于“*”,最好的体现就是他在香港成婚后没能“镇住”自己的妻子,柔嘉不满意方家的“古板”,最终一气之下选择独自离开。他的性格弱点,为最终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在生活的围城里,方鸿渐的无助和凄惶,和贾宝玉简直如出一辙。“世上*第一,古今不肖无双”的贾宝玉在大观园里也是这般的软弱。他爱着黛玉,又不能与她长相厮守;他不爱官场,最终又和贾兰一起“金榜题名”。这两人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又在现实的阻力之下选择了屈服。他们的经历虽不甚相似,但他们的性格却同样令人感叹。大观园固然是围城,《围城》里的世界又何尝不是围城呢?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4 05:31
围城》里面塑造的人物我都不喜欢。刚开始看的时候真的觉得进行不下去,读不懂,看不下去。只怪自己太年轻(太蠢)阅历浅薄。(捂脸哭)
钱钟书的文字是真好!锦词佳句,妙语连珠。正如很多人说过,书中方鸿渐的人生经历跟他很像,老家都是无锡,留过洋,在上海谋生过,也都去湖南教过书等等。不得不说,书中很多东西就是钱钟书把现实中的见闻加以修饰写进书里,但说方鸿渐就是钱钟书我真的不想承认,也肯定不能承认!没去过西天取经的吴承恩都能写出《西游记》,有个幸福婚姻的钱钟书就不能写出个《围城》么?我真的不喜欢方鸿渐,但我真的喜欢钱钟书和杨绛。
为什么不喜欢《围城》里面的人呢,因为他们没有被美化,完全没有,当然他们的缺点也没有被放大,他们就是那个年代里最普通的一些人,或者说,看到的他们就是在那个年代的我们自己。嗯。
《围城》当然是一座城,不仅仅是婚姻之城,也是人性之城。我们都囿于其中。
我们是不是该庆幸,方鸿渐最后不是跟唐晓芙在一起,不然两个非常相爱的人结婚之后,柴米油盐浸淫久了,他们不再耳鬓厮磨相敬如宾,而是看透彼此反目成仇,每天为了鸡毛蒜皮吵个不休,什么修养啊爱情啊都丢到一边,都想着怎么从这座城里翻出去。这才是真正的悲剧和不幸是么?
可是两个不那么相爱的人却走到了婚姻这个节点上,从一开始不就是个悲剧了么?你不要跟我说找个结婚的人不一定要有多爱,不爱,要怎么度过以后的每一天。生活已经足够艰难了,我还得每天面对一个不是我最爱的人那是不是也太悲催了!
我不觉得方鸿渐多喜欢孙柔嘉。
我不喜欢方鸿渐。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4 05:31
1、《围城》包含着深厚的思想意蕴。一是社会批判层面。作品通过主人公方鸿渐的人生历程,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国统区的国政时弊和众生相进行了抨击,包括对上海洋化商埠的*堕落、对内地农村的落后闭塞,对教育界、知识界的*现象的讥讽。二是文化批判的层面。这一点,主要是通过对“新儒林”的描写和对一批归国留学生或高级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来实现的。
2、《围城》的直接时代背景是1937年及以后的若干年,正是中国遭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时期。但要理解《围城》,必须追溯到近代特别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在帝国主义列强大炮军舰之下,*地、却历史性地开始了与世界的接触。
3、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与西方文明开始了前所未有的交锋、碰撞、冲突以至交汇、融合。这种文化现象在一大批留学生——钱钟书正是他们中的一员——的身上具体地、活生生地体现出来,因而具有值得解剖的典型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