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我找一些关于环保的资料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04:12
我来回答
共1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09 05:32
我们应该持一种怎样的生态环保观和资源开发观?环保和资源开发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体吗?我看不是。因为他们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人类的生存。因此科学的生态环保和资源开发是能够做到对立统一的。
我相信所有关注环境问题的人都怀着一颗为了我们的子孙万代能够更好地生存下去的赤诚之心。我们也不应怀疑那些为了让贫困地区的人尽早脱贫致富而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人,他们同样也有着一颗保证和改善贫困地区人民生存的拳拳之心。只不过极力主张保护的人考虑的是整个人类长远的生存问题,而积极主张开发的人要解决的却是当前局部地区人民的生存问题。我们有理由剥夺局部地区人民的生存和发展权吗?
这些年来,在各环保组织的宣传努力下,广大公民已经有了一定环保意识,这是各环保组织和人士的功劳,但有环保意识并不等于懂得了环保。我们还有很多人虽然有了环保意识,但出于对自身眼前利益的的考虑和贪图享受,并不愿意自觉地去遵守环保准则。例如,我们一些已经无需为自己的温饱担忧问题的人,为了尝一尝野味,穿戴高档皮毛时装,显耀自己的富有,于是促成并刺激了野生动植物交易市场的产生和发展,使我们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超出了大自然的承受能力。在这一过程中,真正该受到指责的应是那些衣食无忧的消费者,而不是那些衣食无着,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去索取自然资源的人,也不应去指责那些为了让贫困地区的人民尽快摆脱困境而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人。
为什么环境问题至少在工业*以前并未引起人们的关注,而现在却成了一个越来越影响人类自身生存的全球紧迫性问题?这是因为在过去,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索取及产生的各类垃圾还没有超出大自然的承受力,而现在,人类对大自然的过度开发利用及大量的生活和工业垃圾已经超出了大自然的承受能力。这又是怎么造成的呢?是人类在解决温饱问题后,对物质和精神享受穷奢极欲的不断追求。要彻底解决环境问题就必须遏制人们这一不断膨胀的享乐*。因此我们在宣传环保和揭露环境问题时,最重要的应该是在我们这些衣食无忧,享受着现代文明生活的城市人中提倡一种为富济贫的道德观,过一种简约的生活。那些生活在贫困落后地区的人,他们的生活已经够落后简约了,已经简约到了难以维持生计的地步了。该如何解决他们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呢?
我们应该反对那种教条的,极端的环保思想。这种思想表面看上去很正确,也极能蛊惑人心,实际上却是非常自私和不负责任的,因为他们剥夺了贫困落后地区人民的生存和发展权。
在偏远的贫困落后地区,当地的人打猎,伐树,烧荒,那是为了生存。也正是因为现代文明的曙光还没有照射到他们,所以还沿袭着这一落后的生活方式。在这样的生存状况下,不打猎伐树,请问你让他们吃什么?烧什么?用什么?对这些地区地方*及当地居民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我们的一些环保者总爱不分青红皂白的加以指责,而且常犯一个善意的错误,那就是:你们不能砍伐这的原始森林,不能捕杀野生动物,不能在这的江河上建大坝,保留这的原始风貌,你们可以通过开发绿色旅游来带动经济的发展啊。但是在当前我们国民素质和环保意识还不高的情况下,旅游真是绿色的吗?开发旅游就不会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吗?让我们来看看会出现什么情况吧。1.过去当地人只产生少量的生活垃圾,而且几乎没有不可降解的垃圾;而现在由于大量游客的涌入,带来了大量的生活垃圾,特别是那些过去当地极少见到的塑料食品包装袋;请问这是谁之过?2.由于游客们要品尝当地的野味,原来不存在的野生动植物交易运营而生了;过去当地人只是少量地捕杀和挖掘野生动植物,满足自家食用就行了;现在为了满足游客的需要,也为了增加自己的经济收入,他们开始大量捕杀和挖掘野生动植物了;请问这是谁之过?3.过去当地人,民风淳朴,待人真诚;而现在伴随着各色游客而来的各种光怪陆离的山外文化,及不法商贩带来的各种假冒伪劣商品和花样百出的坑人,骗人的手段,让当地人受益匪浅,从此民风不再淳朴,待人不再真诚;请问这是谁之过?
云南的泸沽湖景区就是这样一个活生生的例子,*电视台曾报道过。然而这个报道仅仅只是简单地指责了当地的有关*部门,有几个人想过这一切是谁带来的呢?这种情况几乎所有景区都未能幸免。在此我并不是反对开发旅游,我想说的是,开发旅游并不是解决环保与发展的万能药,搞不好,开展旅游比开发自然资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更大。而实际上旅游本身也是对自然资源的一种利用,因此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不是能不能和该不该得问题,而是怎样开发的问题。
生态环境的保护不应该是一味地追求原封不动,一丝一毫都不能改变。持这种极端环保观的人在关心环境的同时,忽略了生存和发展问题,特别是偏远的贫困落后地区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他们把环保理想化和教条化了,使环保失去了生命力。这种人自己吃饱喝足,无忧无虑地在城市享受着现代文明带来的种种好处,有几个到过偏远的贫困落后地区,更别说在那生活和工作了。少数人去过,那也不过是坐着豪华越野车蜻蜓点水般去游山玩水而已。他们只不过是想借此,保留下供城市人酒足饭饱后能有个娱乐和寻幽猎奇的后花园罢了。按照他们的观点,人类恐怕要回到原始社会才符合要求。这种思想只能使我们作茧自缚,让社会停滞不前。
一次我到云南省的独龙江旅游拍照。那里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清澈的溪流江水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同时当地居民贫困的生活状况也给我留下了难以泯灭的印象,然而给我印象最深的却是一个边防战士对我说的一段话:“这里对你们旅游者来说是青山绿水,可是对我们这些天天在这的人来说则是穷山恶水。”请注意,这还只是一个只需在此服役两年的人说出的话,那么对于那些世代生活于此的人来说又会如何呢?这句话对我犹如当头棒喝,使我这个也曾大喊环保的人清醒了许多。
我们不能把所有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都视为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这样做真的太自私,太教条。我们反对的因该是那种不顾长远利益,盲目的,过度的毁灭性开发,而对那些能使当地人脱贫致富,步入文明,已做过生态评估,考虑到了开发后的生态恢复,有序的,科学合理的开发不因横加指责和阻止。实际上,只要做到科学合理的开发,那种局部的,暂时性的破坏并不会造成不可逆转的生态灾难,而相反会形成新的生态景观,甚至改善原来恶劣的自然环境。这样的例子并不是没有。远的有四川的都江堰和贯通南北的大运河,近的有浙江的千岛湖和云南的鲁布革水电站。
在环保方面,我们目前最急迫的目标不是简单粗暴地去指责和阻止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而是要提高整个国民的素质,特别是要提高那些住在城市中,生活在文明中,不愁吃穿的现代城市人的环保意识。那些偏远贫困地区没有环保意识的人,他们对环境的破坏是微乎其微的,而且是为了保证自身的生存,有些甚至可以说其行为本身就是当地生态环境中的一个链。反倒是我们这些有文化的现代城市人在吃饱穿暖之余,为了贪图享受,刺激了一些奢侈业如皮毛,高档木制家具,野味餐饮,一次性用具的发展,这些行业的发展才真正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彻底而毁灭性的打击,现代文明的城市人才真正是生态环境直接和间接的杀手。
试想,假如有两个人,一个是不愁吃穿的富人,一个是衣不掩体,食不果腹的穷人,一只珍惜的野生动物出现在他们面前,富人为了享用皮毛和野味而捕杀之,而穷人则是为了御寒,填饱肚子活命而捕杀之,请问两种行为都该受到指责吗?
怎样的环保才“理智”
——兼评Charles Krauthammer的《Saving Nature, But Only for Man》
随着时间范围的普遍的环境恶化,环保已经成了一个热门话题。面对各种各样关于环保的建议、提案、规则、法律,有人提出要对它们进行选择。比如,大学英语书的某篇课文宣扬这样一种被称为“理智环保论”的观点,这种观点“理智”地宣称:人类“不是为大自然,而是为我们自己保护环境”,因此人类应该“仅在居住环境受威胁时再作出紧迫调整”。为了争取支持,该理论“不要求人们为其它生物作出牺牲”。
人类确实是为了“我们自己”而保护环境,但问题在于如何保护。这篇文章宣称我们应该在“居住环境受威胁时再作出紧迫调整”,就是说我们应该等到自己都住不下去了才想到保护环境。是谁让环境糟糕得住不下去的?确实,这其中有地球自身的气候变化周期的因素,但在工业化*以来的短短几百年里,把环境变得不宜于人类居住的,主要还是人类自己。面对一天比一天恶化的环境危机,不检讨自己的错误,不改变视环境为“自由资源”的错误观念,而是借口某些环境问题不紧急而听任环境继续恶化,这绝对不是一个“理智”的人应有的态度。
事实已经证明,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的环境污染治理方式,会造成大量资金的浪费——因为制造污染取得的效益往往小于消除污染要花费的成本。然而,由于这只是“外部不经济”,不用作者自己立即买单,因此他就会对消除这些污染毫无兴趣。于是,我们就会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作者在心甘情愿地为别人的“外部不经济”买单的同时,又采取一种漠不关心的态度,大量地为别人,甚至他的后代,制造着代价巨大的“外部不经济”。
该文的另一个奇怪的观点是“不要求人们为其它生物作出牺牲”。试想一下,如果人们被要求为其它动物作出“牺牲”,那么“牺牲”的会是什么呢——大概仅仅是一些金钱,或者改变食用野味的爱好而已。我们知道,当生物间有冲突的时候,要不两败俱伤,要不总有一个要作出“牺牲”。现在人类不“牺牲”,那只有让其它生物牺牲了。它们应该如何为人类牺牲呢?很简单——献出生命。
作者说,他喜爱北极驯鹿(真不知道他是怎么把这句话说出口的),但是为了能开采到石油,他不惜破坏驯鹿在阿拉斯加的繁殖地——因为这样能避免战争。且不说事实已经证明,开采了阿拉斯加的石油,根本不能避免战争;即使可以避免战争,为了人类的石油便宜一些,而使北极驯鹿无法繁衍后代,这种在种族延续和金钱间选择金钱的做法是否理智,实在值得考量。
类似的,作者喜爱斑枭(但愿他喜爱的生物越少越好),但是为了伐木工的生计,他不惜支持他们砍倒森林灭绝斑枭。我不知道作者怎么会持这样一种奇怪的逻辑——似乎伐木工不伐木就不能找到新工作,并且不伐木就失去了所有经济来源,因此他们不伐木就无法生存,所以为了他们的“生存问题”,只好把斑枭“出卖”了。
在这位作者的眼里,只要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利益发生冲突,哪怕只要牺牲人类的很小的利益就能换回其它生物的宝贵生命,他也会认为人比其它生物更重要。这就是所谓的“理智”的环保观。在这种“理智”的环保观中,我们看不见一点“理智”的影子,透过冠冕堂皇的包装,我们只能看到一种莫名的“唯我独大”的霸气、一种为了一丁点的经济利益可以听任其它生物灭绝的可怕的漠视。
作者说,那些为不会立即对人类的健康和安全构成威胁的事进行的环保是“奢侈环保”,“奢侈环保”仅当只需很小的代价就能达到才是好的。可是,有什么与环保有关的事只需很小的代价就能达到吗?几乎没有。也就是说,作者对那些为不立即对人类的健康和安全构成威胁的事而进行的环保是不会支持的。
我们需要这样的“理智环保论”吗?这种“理智环保”,其实就是坐等环境恶化,直到等不下去了,大家都受不了了,然后齐心协力把某个环境问题缓解一下。一方面环境问题层出不穷,出现的速度越来越快;另一方面,缓解环境问题的速度远远落后于它产生的速度。有些问题,我们本可以把它遏制在萌芽阶段,可“理智环保”者偏要等到污染不可收拾时才出手。可以说,这种“理智”已经超越了常人的理解能力。
怎样的环保才理智?那就是被那个作者看作“感情用事”的环保的办事方式。要环保,就要热爱大自然,而不是把它看作我们“利用”的对象;要环保,就要把环境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而不是听任问题一天天扩大。这样的环保,才是真正理智的环保。
2004年6月5日是第33个世界环境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海洋存亡,匹夫有责(Wanted! Seas and Oceans—— Dead or Alive ),呼吁国际社会重视海洋环境保护积极行动起来,为人类留下清洁的海洋。
中国拥有18000多公里的*岸线,沿海岛屿6500多个,依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制度和*架制度,中国可拥有约300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
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管辖海域辽阔,海岸带和海洋资源丰富,沿海经济发展潜力巨大。沿海地区的快速经济发展和人口的增长,给海岸带和海洋造成巨大环境压力,沿海和海洋环境问题突出,保护海洋环境,促进沿海地区社会经济与海岸带和海洋环境的协调发展是中国的一项重要任务。
我们应该持一种怎样的生态环保观和资源开发观?环保和资源开发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体吗?我看不是。因为他们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人类的生存。因此科学的生态环保和资源开发是能够做到对立统一的。
我相信所有关注环境问题的人都怀着一颗为了我们的子孙万代能够更好地生存下去的赤诚之心。我们也不应怀疑那些为了让贫困地区的人尽早脱贫致富而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人,他们同样也有着一颗保证和改善贫困地区人民生存的拳拳之心。只不过极力主张保护的人考虑的是整个人类长远的生存问题,而积极主张开发的人要解决的却是当前局部地区人民的生存问题。我们有理由剥夺局部地区人民的生存和发展权吗?
这些年来,在各环保组织的宣传努力下,广大公民已经有了一定环保意识,这是各环保组织和人士的功劳,但有环保意识并不等于懂得了环保。我们还有很多人虽然有了环保意识,但出于对自身眼前利益的的考虑和贪图享受,并不愿意自觉地去遵守环保准则。例如,我们一些已经无需为自己的温饱担忧问题的人,为了尝一尝野味,穿戴高档皮毛时装,显耀自己的富有,于是促成并刺激了野生动植物交易市场的产生和发展,使我们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超出了大自然的承受能力。在这一过程中,真正该受到指责的应是那些衣食无忧的消费者,而不是那些衣食无着,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去索取自然资源的人,也不应去指责那些为了让贫困地区的人民尽快摆脱困境而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人。
为什么环境问题至少在工业*以前并未引起人们的关注,而现在却成了一个越来越影响人类自身生存的全球紧迫性问题?这是因为在过去,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索取及产生的各类垃圾还没有超出大自然的承受力,而现在,人类对大自然的过度开发利用及大量的生活和工业垃圾已经超出了大自然的承受能力。这又是怎么造成的呢?是人类在解决温饱问题后,对物质和精神享受穷奢极欲的不断追求。要彻底解决环境问题就必须遏制人们这一不断膨胀的享乐*。因此我们在宣传环保和揭露环境问题时,最重要的应该是在我们这些衣食无忧,享受着现代文明生活的城市人中提倡一种为富济贫的道德观,过一种简约的生活。那些生活在贫困落后地区的人,他们的生活已经够落后简约了,已经简约到了难以维持生计的地步了。该如何解决他们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呢?
我们应该反对那种教条的,极端的环保思想。这种思想表面看上去很正确,也极能蛊惑人心,实际上却是非常自私和不负责任的,因为他们剥夺了贫困落后地区人民的生存和发展权。
在偏远的贫困落后地区,当地的人打猎,伐树,烧荒,那是为了生存。也正是因为现代文明的曙光还没有照射到他们,所以还沿袭着这一落后的生活方式。在这样的生存状况下,不打猎伐树,请问你让他们吃什么?烧什么?用什么?对这些地区地方*及当地居民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我们的一些环保者总爱不分青红皂白的加以指责,而且常犯一个善意的错误,那就是:你们不能砍伐这的原始森林,不能捕杀野生动物,不能在这的江河上建大坝,保留这的原始风貌,你们可以通过开发绿色旅游来带动经济的发展啊。但是在当前我们国民素质和环保意识还不高的情况下,旅游真是绿色的吗?开发旅游就不会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吗?让我们来看看会出现什么情况吧。1.过去当地人只产生少量的生活垃圾,而且几乎没有不可降解的垃圾;而现在由于大量游客的涌入,带来了大量的生活垃圾,特别是那些过去当地极少见到的塑料食品包装袋;请问这是谁之过?2.由于游客们要品尝当地的野味,原来不存在的野生动植物交易运营而生了;过去当地人只是少量地捕杀和挖掘野生动植物,满足自家食用就行了;现在为了满足游客的需要,也为了增加自己的经济收入,他们开始大量捕杀和挖掘野生动植物了;请问这是谁之过?3.过去当地人,民风淳朴,待人真诚;而现在伴随着各色游客而来的各种光怪陆离的山外文化,及不法商贩带来的各种假冒伪劣商品和花样百出的坑人,骗人的手段,让当地人受益匪浅,从此民风不再淳朴,待人不再真诚;请问这是谁之过?
云南的泸沽湖景区就是这样一个活生生的例子,*电视台曾报道过。然而这个报道仅仅只是简单地指责了当地的有关*部门,有几个人想过这一切是谁带来的呢?这种情况几乎所有景区都未能幸免。在此我并不是反对开发旅游,我想说的是,开发旅游并不是解决环保与发展的万能药,搞不好,开展旅游比开发自然资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更大。而实际上旅游本身也是对自然资源的一种利用,因此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不是能不能和该不该得问题,而是怎样开发的问题。
生态环境的保护不应该是一味地追求原封不动,一丝一毫都不能改变。持这种极端环保观的人在关心环境的同时,忽略了生存和发展问题,特别是偏远的贫困落后地区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他们把环保理想化和教条化了,使环保失去了生命力。这种人自己吃饱喝足,无忧无虑地在城市享受着现代文明带来的种种好处,有几个到过偏远的贫困落后地区,更别说在那生活和工作了。少数人去过,那也不过是坐着豪华越野车蜻蜓点水般去游山玩水而已。他们只不过是想借此,保留下供城市人酒足饭饱后能有个娱乐和寻幽猎奇的后花园罢了。按照他们的观点,人类恐怕要回到原始社会才符合要求。这种思想只能使我们作茧自缚,让社会停滞不前。
一次我到云南省的独龙江旅游拍照。那里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清澈的溪流江水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同时当地居民贫困的生活状况也给我留下了难以泯灭的印象,然而给我印象最深的却是一个边防战士对我说的一段话:“这里对你们旅游者来说是青山绿水,可是对我们这些天天在这的人来说则是穷山恶水。”请注意,这还只是一个只需在此服役两年的人说出的话,那么对于那些世代生活于此的人来说又会如何呢?这句话对我犹如当头棒喝,使我这个也曾大喊环保的人清醒了许多。
我们不能把所有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都视为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这样做真的太自私,太教条。我们反对的因该是那种不顾长远利益,盲目的,过度的毁灭性开发,而对那些能使当地人脱贫致富,步入文明,已做过生态评估,考虑到了开发后的生态恢复,有序的,科学合理的开发不因横加指责和阻止。实际上,只要做到科学合理的开发,那种局部的,暂时性的破坏并不会造成不可逆转的生态灾难,而相反会形成新的生态景观,甚至改善原来恶劣的自然环境。这样的例子并不是没有。远的有四川的都江堰和贯通南北的大运河,近的有浙江的千岛湖和云南的鲁布革水电站。
在环保方面,我们目前最急迫的目标不是简单粗暴地去指责和阻止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而是要提高整个国民的素质,特别是要提高那些住在城市中,生活在文明中,不愁吃穿的现代城市人的环保意识。那些偏远贫困地区没有环保意识的人,他们对环境的破坏是微乎其微的,而且是为了保证自身的生存,有些甚至可以说其行为本身就是当地生态环境中的一个链。反倒是我们这些有文化的现代城市人在吃饱穿暖之余,为了贪图享受,刺激了一些奢侈业如皮毛,高档木制家具,野味餐饮,一次性用具的发展,这些行业的发展才真正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彻底而毁灭性的打击,现代文明的城市人才真正是生态环境直接和间接的杀手。
试想,假如有两个人,一个是不愁吃穿的富人,一个是衣不掩体,食不果腹的穷人,一只珍惜的野生动物出现在他们面前,富人为了享用皮毛和野味而捕杀之,而穷人则是为了御寒,填饱肚子活命而捕杀之,请问两种行为都该受到指责吗?
怎样的环保才“理智”
——兼评Charles Krauthammer的《Saving Nature, But Only for Man》
随着时间范围的普遍的环境恶化,环保已经成了一个热门话题。面对各种各样关于环保的建议、提案、规则、法律,有人提出要对它们进行选择。比如,大学英语书的某篇课文宣扬这样一种被称为“理智环保论”的观点,这种观点“理智”地宣称:人类“不是为大自然,而是为我们自己保护环境”,因此人类应该“仅在居住环境受威胁时再作出紧迫调整”。为了争取支持,该理论“不要求人们为其它生物作出牺牲”。
人类确实是为了“我们自己”而保护环境,但问题在于如何保护。这篇文章宣称我们应该在“居住环境受威胁时再作出紧迫调整”,就是说我们应该等到自己都住不下去了才想到保护环境。是谁让环境糟糕得住不下去的?确实,这其中有地球自身的气候变化周期的因素,但在工业化*以来的短短几百年里,把环境变得不宜于人类居住的,主要还是人类自己。面对一天比一天恶化的环境危机,不检讨自己的错误,不改变视环境为“自由资源”的错误观念,而是借口某些环境问题不紧急而听任环境继续恶化,这绝对不是一个“理智”的人应有的态度。
事实已经证明,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的环境污染治理方式,会造成大量资金的浪费——因为制造污染取得的效益往往小于消除污染要花费的成本。然而,由于这只是“外部不经济”,不用作者自己立即买单,因此他就会对消除这些污染毫无兴趣。于是,我们就会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作者在心甘情愿地为别人的“外部不经济”买单的同时,又采取一种漠不关心的态度,大量地为别人,甚至他的后代,制造着代价巨大的“外部不经济”。
该文的另一个奇怪的观点是“不要求人们为其它生物作出牺牲”。试想一下,如果人们被要求为其它动物作出“牺牲”,那么“牺牲”的会是什么呢——大概仅仅是一些金钱,或者改变食用野味的爱好而已。我们知道,当生物间有冲突的时候,要不两败俱伤,要不总有一个要作出“牺牲”。现在人类不“牺牲”,那只有让其它生物牺牲了。它们应该如何为人类牺牲呢?很简单——献出生命。
作者说,他喜爱北极驯鹿(真不知道他是怎么把这句话说出口的),但是为了能开采到石油,他不惜破坏驯鹿在阿拉斯加的繁殖地——因为这样能避免战争。且不说事实已经证明,开采了阿拉斯加的石油,根本不能避免战争;即使可以避免战争,为了人类的石油便宜一些,而使北极驯鹿无法繁衍后代,这种在种族延续和金钱间选择金钱的做法是否理智,实在值得考量。
类似的,作者喜爱斑枭(但愿他喜爱的生物越少越好),但是为了伐木工的生计,他不惜支持他们砍倒森林灭绝斑枭。我不知道作者怎么会持这样一种奇怪的逻辑——似乎伐木工不伐木就不能找到新工作,并且不伐木就失去了所有经济来源,因此他们不伐木就无法生存,所以为了他们的“生存问题”,只好把斑枭“出卖”了。
在这位作者的眼里,只要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利益发生冲突,哪怕只要牺牲人类的很小的利益就能换回其它生物的宝贵生命,他也会认为人比其它生物更重要。这就是所谓的“理智”的环保观。在这种“理智”的环保观中,我们看不见一点“理智”的影子,透过冠冕堂皇的包装,我们只能看到一种莫名的“唯我独大”的霸气、一种为了一丁点的经济利益可以听任其它生物灭绝的可怕的漠视。
作者说,那些为不会立即对人类的健康和安全构成威胁的事进行的环保是“奢侈环保”,“奢侈环保”仅当只需很小的代价就能达到才是好的。可是,有什么与环保有关的事只需很小的代价就能达到吗?几乎没有。也就是说,作者对那些为不立即对人类的健康和安全构成威胁的事而进行的环保是不会支持的。
我们需要这样的“理智环保论”吗?这种“理智环保”,其实就是坐等环境恶化,直到等不下去了,大家都受不了了,然后齐心协力把某个环境问题缓解一下。一方面环境问题层出不穷,出现的速度越来越快;另一方面,缓解环境问题的速度远远落后于它产生的速度。有些问题,我们本可以把它遏制在萌芽阶段,可“理智环保”者偏要等到污染不可收拾时才出手。可以说,这种“理智”已经超越了常人的理解能力。
怎样的环保才理智?那就是被那个作者看作“感情用事”的环保的办事方式。要环保,就要热爱大自然,而不是把它看作我们“利用”的对象;要环保,就要把环境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而不是听任问题一天天扩大。这样的环保,才是真正理智的环保。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757233.html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09 06:50
外国环保有妙招
丹麦 给土壤消毒 丹麦的国土面积很小,为防止受污染的土壤给人造成危害,*制订了一项给污染土壤进行消毒的计划:估计用30年的时间,采用生物分解、水冲洗以及高温处理等办法,对过去和现在的化学、铸钢、采矿企业所在地的土壤,进行消毒清洁,以消除污染。
日本 风车净化湖水 日本第二大湖---霞浦湖的湖边有一高25米、4个叶片直径为20米的荷兰式风车,既是供人观赏的一景,同时也是净化湖水的设施。风车随着叶片转动,内部的一台水泵将湖水不断汲上,再通过过滤器将水中的浮游垃圾及污物除去,然后将这些去污的湖水再排入一座水生植物园,用于灌溉花草和养金鱼等,为湖、园平添了清丽脱俗的气氛。
购新车先交回收费 近年来,“循环经济”的概念颇受关注。日本*从上世纪80年代前后开始,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大力推行循环经济。
报废汽车的回收再利用是日本循环经济的一项重要内容。日本是一个汽车大国,全国拥有7000多万辆汽车,每年淘汰超过500万辆。由于不愿意承担报废汽车所需的回收处理费用,许多人将报废汽车随处乱扔,不仅影响了市容和交通,没有经过处理的有害物质也对环境造成不小的危害。
新加坡 从小事入手 在新加坡,所到之处一尘不染,公园、街边的长凳,甚至马路牙子也可随意落座,无需担心弄脏了裙裤。从一个很小事例便可窥见一斑:新加坡的公交车在下车门扶手处安装有一个无盖的小盒子,下车的乘客都将车票往里扔。从这一点就说明该国*一方面严厉禁止公众扔废弃物,另一方面想方设法给公众制造便利设施,以便更好地保护环境。
爱尔兰 倒垃圾要过秤 只听说收废品要过秤算钱,却没听说过倒垃圾要过秤交费。可是前不久,爱尔兰环境部宣布了一个按量交费的清理垃圾计划。这个计划引进了一种新式收垃圾的系统,所有地方行政当局将对公共设施和住户的垃圾实行计量,要么称重量,要么按体积量,倒垃圾的人必须按实际的垃圾量交纳清理费。
其实,在推出这一计划之前,爱尔兰已经在个别地区进行了试点,结果显示,“按量交费”的垃圾清理计划一实施,试点地区的垃圾排放量就明显减少,人们回收使用物品的意识明显增强,为清理垃圾所付的钱反而少下来了。在非试点地区,每年向垃圾倾倒者收固定的清理费,结果垃圾排放就没有什么节制,许多能再次利用的物品也当垃圾扔掉,市政清理垃圾的任务艰巨。
美国 节约用水会算计 美国人均拥有的水资源量是我们的十几倍,但在宾馆的床头柜上都会放着这样一个卡片:“美国宾馆每年需要1800亿加仑的水,而这些水大都用在了洗涤上。那么,您能否减少床单洗涤的次数?如果您愿意,请将卡片放在床头。”走进浴池,又会看到这样的警示:“如果不是特别脏的话,您能否用毛巾擦拭一下身体而不是拧开龙头?”
亲朋好友聚会,总是闹得欢,新春佳节,家自然成为欢乐的载体:满怀幸福地吃、天马行空的,海阔天空的聊。春节过后,家需要大清扫。亲朋好友聚会团圆、窜门拜年,自然会在家中折腾一番。下面就为读者介绍7种环保的居室清洁方法,这不但可以达到清洁房屋的目的,还可大大降低居室的污染,以满足现代都市人对家的健康与环保的需求。
1.化学制剂请出橱柜
理由:很多人在橱柜里放满了有害的产品而毫不知情。杀虫刹、清洁剂、抛光剂……都是贴着“有毒”、“危险”、“警告”或“注意”标签的化学制剂。从这些瓶瓶罐罐中渗出的液体在厨房里挥发,在空气中飘散,对家人孩子的健康构成了巨大的危害。
方法:把有警示标志的产品从橱柜中取出来,放进特殊的密封箱,然后换上带有环保标志的产品。
好处:让居室更安全,让孩子远离污染。
2.巧选杀菌剂替代品
理由:正如人长期服用抗生素会产生抗药性一样,杀菌剂也是如此。
方法:自制替代性的杀菌清洗活摒。新的研究表明,植物和香精油的古老配方可以杀灭细菌。许多香精油(如薰衣草和百里香)的杀毒效力甚至大于苯酚。另有研究表明,杀菌的植物园里不会像一些常用化学消毒剂那样引起抗药性。下面的香精油洗液既健康又有效,在用完的案板上喷一些是不错的消毒办法。
这里介绍一种简单的淡薰衣草消毒液配制方法:
原料:一杯水,20滴纯薰衣草香精油
方法:将水倒入一个喷雾瓶,将香精油倒入瓶中,摇匀。
使用方法:将药液喷在需消毒的物品上,保留15分钟,或者不清洗让其自然风干。
注意:切莫让药液进入眼睛或接触到皮肤。另外,喷雾瓶必须清洁。
好处:创造健康的居室环境。
3.自来水洗涤剂关乎水质
理由:如果水质较硬,那么建议你选择洗涤剂来替代肥皂,以避免产生皂垢。
方法:许多人都对肥皂和洗涤剂之间的区别不太了解。肥皂和洗涤剂不同,尽管两者都可以去除油渍。肥皂是由脂肪和碱液制成的,而洗涤剂则是人工合成的材料。与肥皂不同的是,洗涤剂是特制的,不会与硬水中的矿物质起反应而生皂垢。用肥皂洗涤的不利之处是,水中的矿物质会与肥皂起反应,形成不能溶解的薄膜,这将使衣物变灰,而薄膜将形成残渣。但洗涤剂就不易与水中的矿物质起反应,是洗涤衣服的较好选择。
好处:选择正确的产品可以节省时间、节省资源。
4.生活垃圾有害物质特别处理
理由:有毒的材料和垃圾不应随意丢弃,因为它们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
方法:废旧电池等有害垃圾可以交到专门的回收部门进行处理。
好处:让更少的有毒废料被掩埋或燃烧。不仅净化自己的家也净化了整个地球。
5.储水节水愉悦身心
理由:节约能源,建立良好的社会道德观。
好处:尽力节约宝贵的水资源。
6.自制健康洗涤剂
理由:避免使用石油产品,既省钱、健康,又可以减少对地球资源的消耗。
方法:花点时间了解化学剂的工作原理,自己制作清洁剂。这里推荐一种最简单的清洁剂配制方法:白醋和柠檬汁。
由于白醋和柠檬计是酸性的,它们可以中和硬水等碱性物质,还可以溶解黏块、去除锈渍和木器表面的灰尘。
好处:安全、简单去除污垢。
7.自制绿色安全清洁工具
理由: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避免潜在的有害产品(如抗菌海绵),将旧衬衣用作抹布,既省资源又省钱!
方法:在购买拖把、纸巾、海绵、篮筐、吸尘器的要考虑到它们的耐用性、是否健康和对环境的影响。使用纸巾,应尽量购实可再生、非漂白的纸巾。
好处:使用可以反复利用的拖把和抹布、安全海绵、高效微粒空气吸尘器,能在彻底打扫居室的同时为家庭环境提供新鲜的空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09 08:25
我们应该持一种怎样的环保观
我们应该持一种怎样的生态环保观和资源开发观?环保和资源开发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体吗?我看不是。因为他们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人类的生存。因此科学的生态环保和资源开发是能够做到对立统一的。
我相信所有关注环境问题的人都怀着一颗为了我们的子孙万代能够更好地生存下去的赤诚之心。我们也不应怀疑那些为了让贫困地区的人尽早脱贫致富而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人,他们同样也有着一颗保证和改善贫困地区人民生存的拳拳之心。只不过极力主张保护的人考虑的是整个人类长远的生存问题,而积极主张开发的人要解决的却是当前局部地区人民的生存问题。我们有理由剥夺局部地区人民的生存和发展权吗?
这些年来,在各环保组织的宣传努力下,广大公民已经有了一定环保意识,这是各环保组织和人士的功劳,但有环保意识并不等于懂得了环保。我们还有很多人虽然有了环保意识,但出于对自身眼前利益的的考虑和贪图享受,并不愿意自觉地去遵守环保准则。例如,我们一些已经无需为自己的温饱担忧问题的人,为了尝一尝野味,穿戴高档皮毛时装,显耀自己的富有,于是促成并刺激了野生动植物交易市场的产生和发展,使我们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超出了大自然的承受能力。在这一过程中,真正该受到指责的应是那些衣食无忧的消费者,而不是那些衣食无着,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去索取自然资源的人,也不应去指责那些为了让贫困地区的人民尽快摆脱困境而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人。
为什么环境问题至少在工业*以前并未引起人们的关注,而现在却成了一个越来越影响人类自身生存的全球紧迫性问题?这是因为在过去,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索取及产生的各类垃圾还没有超出大自然的承受力,而现在,人类对大自然的过度开发利用及大量的生活和工业垃圾已经超出了大自然的承受能力。这又是怎么造成的呢?是人类在解决温饱问题后,对物质和精神享受穷奢极欲的不断追求。要彻底解决环境问题就必须遏制人们这一不断膨胀的享乐*。因此我们在宣传环保和揭露环境问题时,最重要的应该是在我们这些衣食无忧,享受着现代文明生活的城市人中提倡一种为富济贫的道德观,过一种简约的生活。那些生活在贫困落后地区的人,他们的生活已经够落后简约了,已经简约到了难以维持生计的地步了。该如何解决他们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呢?
我们应该反对那种教条的,极端的环保思想。这种思想表面看上去很正确,也极能蛊惑人心,实际上却是非常自私和不负责任的,因为他们剥夺了贫困落后地区人民的生存和发展权。
在偏远的贫困落后地区,当地的人打猎,伐树,烧荒,那是为了生存。也正是因为现代文明的曙光还没有照射到他们,所以还沿袭着这一落后的生活方式。在这样的生存状况下,不打猎伐树,请问你让他们吃什么?烧什么?用什么?对这些地区地方*及当地居民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我们的一些环保者总爱不分青红皂白的加以指责,而且常犯一个善意的错误,那就是:你们不能砍伐这的原始森林,不能捕杀野生动物,不能在这的江河上建大坝,保留这的原始风貌,你们可以通过开发绿色旅游来带动经济的发展啊。但是在当前我们国民素质和环保意识还不高的情况下,旅游真是绿色的吗?开发旅游就不会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吗?让我们来看看会出现什么情况吧。1.过去当地人只产生少量的生活垃圾,而且几乎没有不可降解的垃圾;而现在由于大量游客的涌入,带来了大量的生活垃圾,特别是那些过去当地极少见到的塑料食品包装袋;请问这是谁之过?2.由于游客们要品尝当地的野味,原来不存在的野生动植物交易运营而生了;过去当地人只是少量地捕杀和挖掘野生动植物,满足自家食用就行了;现在为了满足游客的需要,也为了增加自己的经济收入,他们开始大量捕杀和挖掘野生动植物了;请问这是谁之过?3.过去当地人,民风淳朴,待人真诚;而现在伴随着各色游客而来的各种光怪陆离的山外文化,及不法商贩带来的各种假冒伪劣商品和花样百出的坑人,骗人的手段,让当地人受益匪浅,从此民风不再淳朴,待人不再真诚;请问这是谁之过?
云南的泸沽湖景区就是这样一个活生生的例子,*电视台曾报道过。然而这个报道仅仅只是简单地指责了当地的有关*部门,有几个人想过这一切是谁带来的呢?这种情况几乎所有景区都未能幸免。在此我并不是反对开发旅游,我想说的是,开发旅游并不是解决环保与发展的万能药,搞不好,开展旅游比开发自然资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更大。而实际上旅游本身也是对自然资源的一种利用,因此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不是能不能和该不该得问题,而是怎样开发的问题。
生态环境的保护不应该是一味地追求原封不动,一丝一毫都不能改变。持这种极端环保观的人在关心环境的同时,忽略了生存和发展问题,特别是偏远的贫困落后地区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他们把环保理想化和教条化了,使环保失去了生命力。这种人自己吃饱喝足,无忧无虑地在城市享受着现代文明带来的种种好处,有几个到过偏远的贫困落后地区,更别说在那生活和工作了。少数人去过,那也不过是坐着豪华越野车蜻蜓点水般去游山玩水而已。他们只不过是想借此,保留下供城市人酒足饭饱后能有个娱乐和寻幽猎奇的后花园罢了。按照他们的观点,人类恐怕要回到原始社会才符合要求。这种思想只能使我们作茧自缚,让社会停滞不前。
一次我到云南省的独龙江旅游拍照。那里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清澈的溪流江水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同时当地居民贫困的生活状况也给我留下了难以泯灭的印象,然而给我印象最深的却是一个边防战士对我说的一段话:“这里对你们旅游者来说是青山绿水,可是对我们这些天天在这的人来说则是穷山恶水。”请注意,这还只是一个只需在此服役两年的人说出的话,那么对于那些世代生活于此的人来说又会如何呢?这句话对我犹如当头棒喝,使我这个也曾大喊环保的人清醒了许多。
我们不能把所有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都视为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这样做真的太自私,太教条。我们反对的因该是那种不顾长远利益,盲目的,过度的毁灭性开发,而对那些能使当地人脱贫致富,步入文明,已做过生态评估,考虑到了开发后的生态恢复,有序的,科学合理的开发不因横加指责和阻止。实际上,只要做到科学合理的开发,那种局部的,暂时性的破坏并不会造成不可逆转的生态灾难,而相反会形成新的生态景观,甚至改善原来恶劣的自然环境。这样的例子并不是没有。远的有四川的都江堰和贯通南北的大运河,近的有浙江的千岛湖和云南的鲁布革水电站。
在环保方面,我们目前最急迫的目标不是简单粗暴地去指责和阻止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而是要提高整个国民的素质,特别是要提高那些住在城市中,生活在文明中,不愁吃穿的现代城市人的环保意识。那些偏远贫困地区没有环保意识的人,他们对环境的破坏是微乎其微的,而且是为了保证自身的生存,有些甚至可以说其行为本身就是当地生态环境中的一个链。反倒是我们这些有文化的现代城市人在吃饱穿暖之余,为了贪图享受,刺激了一些奢侈业如皮毛,高档木制家具,野味餐饮,一次性用具的发展,这些行业的发展才真正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彻底而毁灭性的打击,现代文明的城市人才真正是生态环境直接和间接的杀手。
试想,假如有两个人,一个是不愁吃穿的富人,一个是衣不掩体,食不果腹的穷人,一只珍惜的野生动物出现在他们面前,富人为了享用皮毛和野味而捕杀之,而穷人则是为了御寒,填饱肚子活命而捕杀之,请问两种行为都该受到指责吗?
怎样的环保才“理智”
——兼评Charles Krauthammer的《Saving Nature, But Only for Man》
随着时间范围的普遍的环境恶化,环保已经成了一个热门话题。面对各种各样关于环保的建议、提案、规则、法律,有人提出要对它们进行选择。比如,大学英语书的某篇课文宣扬这样一种被称为“理智环保论”的观点,这种观点“理智”地宣称:人类“不是为大自然,而是为我们自己保护环境”,因此人类应该“仅在居住环境受威胁时再作出紧迫调整”。为了争取支持,该理论“不要求人们为其它生物作出牺牲”。
人类确实是为了“我们自己”而保护环境,但问题在于如何保护。这篇文章宣称我们应该在“居住环境受威胁时再作出紧迫调整”,就是说我们应该等到自己都住不下去了才想到保护环境。是谁让环境糟糕得住不下去的?确实,这其中有地球自身的气候变化周期的因素,但在工业化*以来的短短几百年里,把环境变得不宜于人类居住的,主要还是人类自己。面对一天比一天恶化的环境危机,不检讨自己的错误,不改变视环境为“自由资源”的错误观念,而是借口某些环境问题不紧急而听任环境继续恶化,这绝对不是一个“理智”的人应有的态度。
事实已经证明,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的环境污染治理方式,会造成大量资金的浪费——因为制造污染取得的效益往往小于消除污染要花费的成本。然而,由于这只是“外部不经济”,不用作者自己立即买单,因此他就会对消除这些污染毫无兴趣。于是,我们就会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作者在心甘情愿地为别人的“外部不经济”买单的同时,又采取一种漠不关心的态度,大量地为别人,甚至他的后代,制造着代价巨大的“外部不经济”。
该文的另一个奇怪的观点是“不要求人们为其它生物作出牺牲”。试想一下,如果人们被要求为其它动物作出“牺牲”,那么“牺牲”的会是什么呢——大概仅仅是一些金钱,或者改变食用野味的爱好而已。我们知道,当生物间有冲突的时候,要不两败俱伤,要不总有一个要作出“牺牲”。现在人类不“牺牲”,那只有让其它生物牺牲了。它们应该如何为人类牺牲呢?很简单——献出生命。
作者说,他喜爱北极驯鹿(真不知道他是怎么把这句话说出口的),但是为了能开采到石油,他不惜破坏驯鹿在阿拉斯加的繁殖地——因为这样能避免战争。且不说事实已经证明,开采了阿拉斯加的石油,根本不能避免战争;即使可以避免战争,为了人类的石油便宜一些,而使北极驯鹿无法繁衍后代,这种在种族延续和金钱间选择金钱的做法是否理智,实在值得考量。
类似的,作者喜爱斑枭(但愿他喜爱的生物越少越好),但是为了伐木工的生计,他不惜支持他们砍倒森林灭绝斑枭。我不知道作者怎么会持这样一种奇怪的逻辑——似乎伐木工不伐木就不能找到新工作,并且不伐木就失去了所有经济来源,因此他们不伐木就无法生存,所以为了他们的“生存问题”,只好把斑枭“出卖”了。
在这位作者的眼里,只要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利益发生冲突,哪怕只要牺牲人类的很小的利益就能换回其它生物的宝贵生命,他也会认为人比其它生物更重要。这就是所谓的“理智”的环保观。在这种“理智”的环保观中,我们看不见一点“理智”的影子,透过冠冕堂皇的包装,我们只能看到一种莫名的“唯我独大”的霸气、一种为了一丁点的经济利益可以听任其它生物灭绝的可怕的漠视。
作者说,那些为不会立即对人类的健康和安全构成威胁的事进行的环保是“奢侈环保”,“奢侈环保”仅当只需很小的代价就能达到才是好的。可是,有什么与环保有关的事只需很小的代价就能达到吗?几乎没有。也就是说,作者对那些为不立即对人类的健康和安全构成威胁的事而进行的环保是不会支持的。
我们需要这样的“理智环保论”吗?这种“理智环保”,其实就是坐等环境恶化,直到等不下去了,大家都受不了了,然后齐心协力把某个环境问题缓解一下。一方面环境问题层出不穷,出现的速度越来越快;另一方面,缓解环境问题的速度远远落后于它产生的速度。有些问题,我们本可以把它遏制在萌芽阶段,可“理智环保”者偏要等到污染不可收拾时才出手。可以说,这种“理智”已经超越了常人的理解能力。
怎样的环保才理智?那就是被那个作者看作“感情用事”的环保的办事方式。要环保,就要热爱大自然,而不是把它看作我们“利用”的对象;要环保,就要把环境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而不是听任问题一天天扩大。这样的环保,才是真正理智的环保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09 10:16
生物圈是一个巨大而又极其复杂的生态系统。它由无数个大小不等的各类生态系统所组成。这些生态系统基本可归为3类:陆地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是指构成陆生动植物的生态环境,比如我国西双版纳的*带丛林,丛林中的亚洲象、华南虎、云豹,加上各种鸟类和其他小动物,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比如我国北方的许多草原,不仅处处可见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那儿也是各种野生动物和鸟类的乐园。高原雪域、沙漠戈壁,看上去十分荒凉,但它们不仅有生命存在,相互之间的依存关系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同样形成自己的生态系统。
淡水生态系统通常指江河、湖泊以及沼泽中淡水生物相互构成的依存关系和由此而形成的自然环境。在这一生态系统中,主体是淡水,其他各种水生动植物都属客体,只要主体的淡水环境不被破坏,客体一般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那么,这个生态系统也就基本上能够保持平衡。
海洋生态系统顾名思义就是指海洋这一主体条件下各类动植物的群体所形成的自然环境。表面上看,大海汹涌澎湃,桀傲不驯,而水下摄影机拍到的海底世界却是那样恬静、祥和、温馨而又奇妙!
构成生物圈的各类生态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都有各自的特点,起着特殊的作用,共同维持着生物圈的正常功能,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生态平衡。
食物链是指生物相互制约、相互依存所形成的食物网络关系。如草原生态的食肉动物??食草动物以及昆虫??鸟类等,它们互相制约,共生共荣。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自然和谐的。在非洲大草原,以狮子、猎豹和猎狗为代表的食肉动物专吃食草动物,它们对角马甚至斑马的猎杀是凶残的,但这种残酷的捕杀既是食肉动物生存繁衍的需要,同时也是保持草原植物繁茂和生态平衡所必不可少的因素。如果没有食肉动物对食草动物的控制,食草动物就会迅速发展起来,当食草动物发展到一定数量,草原就难以承受,当草原退化,食草动物也就失去生存和发展的条件。食肉动物对食草动物捕杀不仅能控制食草动物种群的数量,从某种意义上说同时也是提高食草动物的质量。生物学家经过长期的野外考察证明,食肉动物在猎捕过程中,选择的对象往往是病残弱小的食草动物,这无疑有利于物种的优胜劣汰。从这一点说食肉动物对食草动物的凶残捕杀,就显得自然合理,天经地义了。
食肉动物以食草动物为食,在控制食草动物种群数量的同时保护了草原,各类飞鸟对昆虫的捕食和食肉动物一样,也起到保护草原的作用。而飞禽走兽的粪便则成为上好肥料,促使各种植物的生长,这种以植物为主体,食草动物、食肉动物以及昆虫??鸟类为客体所形成的食物链,对维护草原的生态平衡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呼伦贝尔草原,是我国北方最大的草原之一,那儿牧草丰茂,牛羊成群,是我国最大的牧业基地。可是,历史上由于这儿野狼成群,对牧业的发展构成严重的威胁,为了保护人畜的安全,当地牧民曾经组织过大规模的猎捕野狼活动,使野狼的数量锐减,剩下为数不多的狼再也不敢以草原为家,以牛羊为食,统统搬到深山老林里去了。野狼不见了,畜牧业空前发展,在牛羊种群不断增加的同时,野兔以更加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野兔和牛羊争食牧草,草原难以承载,导致草场急剧退化,使草原面临沙化的危险。
事实使人们认识到,食物链的任何一个环节一旦出现了问题,灾难也就快要降临了。野狼在饥饿的时候,固然偷猎牛羊,但在正常情况下,野狼是以野兔为食的。从这一点上说,是野狼控制了野兔的繁殖和发展,避免了野兔和牛羊争食的现象,保证了草原的正常生态环境。当牧民认识到这一自然规律后,对野狼也就宽容了许多,再也不多谈狼色变、见狼就打了。
人类不仅是生物圈中的一部分,而且对生物圈中的各个生态系统起左右作用。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保护各个生态系统,促进生态平衡,人也能够为了自身的眼前利益掠夺资源,破坏生态平衡。人类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人类不能超自然而存在,保护生态平衡,也是保护人类自己,一旦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危及整个生物圈,人类自身也在劫难逃。
第六集 野生动物——人类的朋友
大约在35亿年前,生命在远古的海洋里产生之后,便逐渐由低级向高级进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各样的动物在海洋和陆地出现,从小小的三叶虫,到巨大的恐龙,地球成了动物的世界。
今天,我们虽然看不到恐龙和三叶虫,但这些地球上早期的动物化石却不难发现,这足以证明,这些动物曾经快乐地在地球上生活过。是什么原因使这些动物成了地球的过客,我们暂不去追述,我们要说明的是在人类出现之前,各类动物已经遍布全球。世界公认的理论认为,人是由古猿进化的。大约在100万年前,经过猿??类人猿到原始人的漫长进化,制造使用工具和智能的发展使人迅速从动物世界中脱颖而出,成了地球上的主人。从人类成为地球上的主人开始,人类同时也就自觉不自觉地成了其他动物的敌人。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对其他动物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到今天,以至发展到我们不得不对自己大声疾呼:“善待野生动物!”
人类对野生动物特别是食肉动物的仇视起源于代代相传的传统观念。当人类发源之初,人和动物还处在同一自然条件和生育水平时,食肉动物的确使人类的一大危害,生存竞争的本能迫使人类杀死动物来保护自己。其实,几乎所有的动物只要人不去招惹它,一般地说它们都是不会伤人的。
自工业*以来,野生动物遭到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劫难,尤其是20世纪,频繁的战争使许多物种死于非命。即使在和平时期,野生动物也未得安宁。人类对野生动物疯狂的猎杀,使野生动物惶惶不可终日,躲无藏身之地。而愚昧无知的人们却以此来显示自身的胜利和荣耀。五六十年代,我们曾宣传过打虎英雄、猎豹能手,正是这些打虎英雄和猎豹能手,几乎打光了盛产于我国的华南虎,捕光了云南豹。
人类对野生动物的影响不仅表现在乱捕滥杀上,更严重的是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所造成的对野生动物生存环境的破坏。对森林过分砍伐和对草原的破坏使许多植被葱绿的原野变成了不毛沙海,水质污染不仅影响了淡水水生动物的生存,也危及了海洋,使海洋生物深受其害。盛产于我国沿海的大小鳊鱼曾经是我国海产品主要鱼类,如今,由于捕捞过量和海水污染,已经形不成鱼汛。带鱼是我国居民餐桌上的主要海产品,可如今这一鱼种越来越少,个体越来越小。1997年春,《人民日报》曾经发表过一篇《渤海湾紧急呼救》的报道,黑体引题这样写道:“渤海湾继同乐鱼绝迹,螃蟹、本鱼、黄花鱼、毛蚶、对虾形不成鱼汛后,特有鱼种棘头鱼今年又不见踪影,而对大自然一连串的报复和惩罚,再也不能沉默了!”其实,渤海湾减少和绝迹的海生生物何止这些,盛产于小清河口的银鱼,早已被污染的河水所吞没,黄河河口的刀鳍鱼也难觅踪迹。
人类是大自然中的一部分,人不能超自然而生存。因此,人类必须重新认识与其他动物的关系。应当看到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无论是飞禽还是走兽,都和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有些动物甚至能帮助我们探索生命进化的奥秘,有着极大的科学价值。有些动物是害虫的天敌,比如蛇和猫头鹰以捕食老鼠为食,一只猫头鹰一年能捕鼠600-1000只,相当于每年人类从鼠口中夺回9000公斤粮食,堪称农民的好帮手,粮食的好卫士。由此可见,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任何一种动物的消失,对人类都是有害无益的。
1988年11月8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把野生动物保护纳入正式的国民*,“野生动物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国家保护野生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非法猎捕或者破坏。随之而相继建成780多处森林公园和600多处自然保护区,为野生动物的繁衍生息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少年儿童要从小培养爱护野生动物的美德,自觉保护人类的朋友———野生动物。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09 12:24
极地冰川融化释放古老病毒正对人类形成威胁
1999年,在"世纪末情结"的笼罩下,在许多光怪陆离的关于地球灾难的呓语中,一种真正对人类形成威胁 的现象,正在悄无声息地接近,它来自寒冷极地的冰川。
由于大量的二氧化碳使地球的温度不断上升,南极和北极的冰川融化速度正在加快。人类对这一情况的担心,以 前只是局限在海平面上升会淹没更多的陆地这方面。但最近的海洋和气候学家的研究表明:冰川的融化,将会释放出被冻结的 许多恐怖病毒。这些病毒眼下被关在那个魔瓶子里,一旦有人启开瓶塞,人类可就要遭殃了。这并非危言耸听,因为多少万年 以来,地球上温暖的季风总是不知疲倦地把热带和温带的海水送往遥远的极地冰带。无数的矿物质、数不清的浮游生物、各种 各样的动物尸体,都被深深冻结在南极和北极渺无边际的冰川里。而与此同时,依附于这些物质上的许多曾经肆虐地球而如今 早就在*上销声匿迹的病毒,也被一同冻结在厚实的冰层之中。由于极其寒冷的气候,这些病毒即使经历几千、几万年可能 依然保持着生命力。这一点不久前在格陵兰岛上得到了证实。当研究冰层物质的科学家们,从冰川和冰原深处取出大约130 00年前的冰层样品时,令人惊骇的事情发生了,这些古老的冰芯中竟然释放出了一种能够攻击植物的细菌病毒。这引起了一 些科学家的极大忧虑,因为这表明一旦环境和温度条件许可,这些冻结在极地冰川中的病毒和细菌就会再度活跃、繁殖、传播 甚至发生变异,引发大规模的疾病和灾难,从而会导致物种灭绝。
当然这种不幸至今还没有发生过,这是因为地球在它将近50亿年的运动中,一直非常稳定地在相对不变的位置 上进行着极有规律的公转和自转,它的环境和气候在较短的时期内发生急剧变化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但不幸的是,人类自身 却以破坏地球环境使地球变暖的方式在给自己的脖子上套吊索。
研究者发现,在这些古老的冰层中所隐藏的病毒种类相当繁杂,如各种怪异的流感病毒、骨髓灰质病毒、天花病 毒等,另外还有众多至今尚未探明的病毒。对这些可能重见天日的病毒,美国纽约州锡拉丘兹大学斯塔摩尔教授指出:"尽管 还不能确定有多少病毒会再次返回到现代文明社会中,也不能确定这些再次飘流到我们身边的病毒中有多少会威胁人类的生存 环境和人类自身健康,但确定无疑的是这一切将会发生。"俄勒冈州立大学的病毒学专家加尔文博士对这些病毒的极大危险性 更是深信不疑,因为"人类健康的自我防御机制,不会预见到那些在人类社会中已经消失了几千年的病毒会重新出现,因此针 对这些病毒和细菌的抵抗能力就很脆弱,在这种情况下,一旦传染发生,就非常可能导致大规模疾病流行"。为了说明这一危 险前景的可能性,加尔文还援引了一种能够引起痢疾状腹泻的病毒,这种病毒每隔几十年便在沿海地带出现一次,而它的栖身 场所就是在南极和北极的冰川。
当然也有一些科学家认为,这些病毒已经在冰底埋藏了很长时间,它们的生命力和传染性不会像从前那样强烈, 真正的危险可能会非常遥远。然而,这些科学家也承认,从理论上讲,谁也不能武断地说,这些重见天日的古老的细菌和病毒 不会再次给这个世界带来灾难。
在地球漫长的历史中,有无数生物物种在极短的时期内神秘地消失,其中最令人瞩目的当然是恐龙了。今天主宰 着地球的人类,会不会因为冰川融化所引发的灾难而重蹈恐龙灭绝的覆辙?
21世纪人类将面临的环境问题
随着高新技术的日新月异,21世纪在给人类社会带来进步繁荣的同时,也会给人类带来一些新的环境问题和隐忧。
首先,"生命伦理"概念受到挑战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用传统的观念看,这本是常识范畴内的问题,但随着神奇的基因工程技术和人工助育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等的日新月异,这些常规概念界限将被打破,"生命理论"的概念问题,将是摆在21世纪日程上的一个令人头痛的新问题。1997年,"克隆绵羊"的出世,就引起人们的广泛争论和忧虑。生物工程技术将"消除一切界限"的后果,究竟是福是祸已引起人们的严重关注:一是新的生物投放自然界后可能不受控制地繁殖、传播,从而影响现有的生态系统平衡;二是改变了的基因遗传特征可能不知不觉地传给其它生物(基因自然转移)并在这些生物中形成不受控制的或者是危险的特性;三是如果用于制造武器,就可能造出比原子弹威力更大的毁灭性武器。
第二,人类遭受新旧传染病的围攻
21世纪人类将有可能遭到新旧传染病围攻的危险,这是由下列因素导致的:1.全球变暖,病菌传播范围扩大,病菌繁殖速度加快。2.随着交通运输和贸易及旅游业的发展,人员在全球范围流动、交往频繁,增加了病菌传播的机率。3.环境污染,缺乏安全、卫生的饮用水和清洁新鲜的空气,现代病和环境怪病增多。4.人畜异体器官移植,病毒可能产生变异,成为人体内的新病原体或者同人体内原有病毒重新结合,形成新病毒菌株。5.人类居住越来越都市化,将成为旧病复发的温床和新病源滋生的理想场所。6.抗菌素和杀虫剂的广泛使用,导致抗药性新病源体的出现。7.食品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的国际化,大大增加了食物源传染病的发病危险。
第三,信息高速公路建设带来的隐患
信息高速公路的启动与延伸,为信息传递,经济和事业等各个领域带来巨大贡献。然而,有些国外环境界的有识之士却认为,信息高速公路将是21世纪最大的环境破坏技术。它将导致森林、空地及野生动植物的大量破坏与消失。
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迅猛发展,人口向大城市流动的趋势将被逆转。人们没有必要再去固守着拥挤、嘈杂、污染严重的都市,他们可以到拥有蓝天、碧水、绿树的乡村原野去建安乐窝。在那里通过信息高速公路,同样可以享受过去在城市里才能享有的一切。但历史已经证明:人类在那里活动,那里的大自然就可能遭殃。
第四,人类活动污染宇宙
人类在太空活动40年来,留在太空的垃圾如废弃卫星、火箭残骸、爆炸碎片等已满布太空,数以百万计。这些大大小小的碎片和残骸,以每小时28000公里的速度在太空轨道上飘游。高速飘游的太空垃圾,已成为危险的太空"飘流*",对在轨道上运转的太空器造成了严重威胁。
随着太空飞行日益频繁,还会污染地球,危及人类。1983年,前苏联一颗核动力间谍卫星烧毁,反应堆中的110磅放射性铀,80%被释放出来,使高层大气中的放射性最强的铀235含量增加了50%。
由于实验的需要,越来越多的地球生物进入太空。这些进入太空的生物,在受到强烈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照射后而发生突变,成为具有强烈毒性的生物。
第五,人类自身隐忧增加
21世纪的人类社会在各种高新技术的装备下,现代化和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人类可以在各种人造环境中舒舒服服地坐享其成,而人类的适应力和抗逆性将会渐渐减弱,英国伦敦大学基因教授史蒂夫.琼斯在1997年初发表的研究报告中惊呼:社会在进步,人种在退化。因为在舒适的环境中自然选择淘汰的机率越来越小,使得大量基因变异产生的素质不高的基因也能够遗传下去,最终导致人种的总体退化。另外,受教育程度高的人生育的子女少,受教育程度低的人生育的子女多,也将导致人口素质的逐步退化。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09 14:49
一次性筷子的确方便,但卫生不达标、浪费林木资源也是不争的事实。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每年消耗一次性筷子450亿双,耗费木材166万立方米,需要砍伐大约2500万棵大树,减少森林面积200万平方米。
兰州每天消耗一次性筷子150万双,一年要“吃”掉2万棵大树。因廉价而普及走进市区中低档餐馆、火锅店及小吃摊点,桌上摆放的大多都是些廉价一次性筷子,如果消费者想用质量稍好的筷子或消毒筷,就只能在少许品牌餐馆或高档餐饮场所了。一位经营炒面馆的朱老板告诉记者,到市场上批发一把六七十双的筷子,算下来每双才0.02元,因为筷子的费用都在成本里核算,属免费为消费者提供,所以价格就是第一位,经营者为了赚钱,当然就去选择那些虽然粗制滥造但很廉价的筷子了。
一家牛肉面馆老板说,选择一次性筷子可以一举两得,第一节约成本,第二筷子使用后还可以生火,不用另外买木材。作为廉价一次性筷子忠实消费群体的小吃摊点,选择的理由除了市面流通的全是一次性筷子外,更重要的是其“价廉物美”,至于消费者的健康和森林资源的保护,大多数经营者的态度是在利益优先的前提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只能使用别无选择在采访中,大多就餐者表示,随着媒体的不断曝光,老百姓也逐步认识到,美其名曰的卫生筷子其实并不卫生,因为每一双一次性筷子的制作加工都要经过树木的砍伐、切断、冲坯等十几道工序,而且为了让筷子看起来洁白干净,成型的筷子还要经过硫磺熏,熏不白的就用双氧水和硫酸钠再次浸泡、漂白,然后用滑石粉抛光。市民朱女士说,虽然应该对这些经过化学处理,并在生产加工包括运输、仓储及流通环节根本达不到卫生标准的一次性筷子绝对禁用,但因种种原因而没有替代品,老百姓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还一直在使用。
一位正在陪孙子吃牛肉面的老大妈告诉让者,孙子经常在外面吃饭,她总是不放心,虽然有了消毒碗,可是筷子很不卫生,另外,如此粗制滥造的一次性筷子也会让响当当的金城品牌牛肉面大打折扣。
倡议市民拒绝一次性筷子
今年4月22日地球日,由兰大、甘工大、西北师大等9所学校的环境保护协会自发组织与绿色环保部门一起向兰州市民发出了“保护环境拒绝一次性筷子”的倡议书,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市民对倡议书的看法不一。一些就餐者告诉记者,如今不能使用一次性筷子的理由大多数人都知道,但他们想从自身做起来保护环境拒绝一次性筷子却很难,希望*部门能出来表个态。对拒绝一次性筷子,牛肉面馆经营者的态度是,如果没有统一禁令谁也不愿带头,因为一旦提升筷子的质量和卫生标准都会增加成本,从而影响生意。(记者 边卫霞)
参考资料:http://www.fzepb.gov.cn/news/list.asp?fileno=12004001535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09 17:30
环保日历
2月2日 国际湿地日
1971年2月2日在伊朗的拉姆萨尔签署了一个全球性*间的湿地保护公约《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它是当时针对一种特定生态系统的自然保护全球性公约。
1996年10月国际湿地公约常委会决定将每年2月2日定为世界湿地日。利用这一天,*机构、组织和公民可以采取大大小小的行动来提高公众对湿地价值和效益的认识,特别是对湿地公约的认识。
3月12日 中国植树节
“植树节”是一些国家为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感情,促进国土绿化,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通过立法确定的节日。
近代最早设立植树节的是美国的内布拉斯加州。1872年4月10日,莫顿在内布拉斯加州园林协会举行的一次会议上,提出了设立重视节的建议。该州采纳了莫顿的建议,把4月10日定为该州的植树节,并于1932年发行世界上首枚植树节邮票,画面为两个儿童在植树。
1979年2月,中国五届*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中国的植树节。
3月22日 世界水日
1993年1月18日,第四十七届联合国大会作出决议,确定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颁布后,水利部即确定每年的7月1日至7日为“中国水周”,考虑到“世界水日”与“中国水周”的主旨和内容基本相同,故从1994年开始,把“中国水周”的时间改为每年的3月22日至28日,时间的重合,使宣传活动更加突出“世界水日”的主题。
4月22日 世界地球日
1970年4月22日,由美国哈佛大学学生丹尼斯·海斯发起并组织的环境保护活动,犹如星火燎原。全美国共有2000多万人参加,约1万所中小学,2000所高等院校和全国的各大团体参加了这次活动,这一天就成了第一个地球日。
1972年全国人类环境会议在斯德哥尔摩召开,1973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成立,此后保护环境的*机构和组织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增加,地球日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地球日也成为了全球性的活动,我国从1990年开始,每年都举行地球日的纪念宣传活动。
5月22日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生物多样性公约》于1993年12月29日正式生效。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的生物在所有形式、层次中生命的多样化,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基因的多样性,是地球上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同时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5月31日 世界无烟日
1987年世界卫生组织把5月31日定为“世界无烟日”,以提醒人们重视香烟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6月5日 世界环境日
1972年6月5~16日,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人类环境会议,来自113个国家的*代表和民间人士就世界当代环境问题以及保护全球环境战略等问题进行了研讨,制定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和109条建议的保护全球环境的“行动计划”,提出了7个共同观点和26项共同原则,以鼓舞和指导世界各国人民保持和改善人类环境,并建议将此次大会的开幕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1972年10月,第2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联合国根据当年的世界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热点,有针对性地制定每年的“世界环境日”的主题。联合国系统和各国*每年都在这一天开展各种活动,宣传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重要性,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时发表《环境现状的年度报告书》,召开表彰“全球500佳”国际会议。
6月11日 中国人口日
6月11日为中国人口日。在中国,人口从建国初期的5亿增加到1964年的7亿,每增加1亿人平均用7年半时间;1964年到1974年,是中国人口高速增长阶段,由7亿增加到9亿,每增加1亿人仅用5年时间;改革开放20年来,随着计划生育*的实行,每增加1亿人口所需时间又延长到7年多。1981年中国人口达到10亿,1988年超过11亿,1995年突破12亿,1998年底为12.48亿,占世界人口的21%。
6月17日 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由于荒漠化造成的严重后果及扩展的趋势,引起了国际社会极大的关注,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防治荒漠化被列为国际社会优先采取行动的领域,大会成立了"《联合国关于在发生严重干旱和荒漠化的国家特别是在非洲防治荒漠化的公约》谈判委员会"。1994年6月17日,《公约》的正式文本完成,包括中国在内的100多个国家在《公约》上签字。1994年12月19日,联合国第四十九届大会又通过决议,宣布从1995年起,每年6月17日为“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7月11日 世界人口日
世界人口增长速度不断加快。1800年为10亿,1930年为20亿,1960年为30亿,1974年为40亿,1987年达到50亿。
联合国从1988起年将每年的7月11日定为“世界人口日”,以提高人们对世界人 口问题的重视。
9月16日 国际保护臭氧层日
1987年9月16日,46个国家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签署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开始采取保护臭氧层的具体行动。联合国设立这一纪念日旨在唤起人们保护臭氧层的意识,并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以保护地球环境和人类的健康。
10月4日 世界动物日
意大利传教士圣·弗朗西斯曾在100多年前倡导在10月4日“向献爱心给人类的动物们致谢”。为了纪念他,人们把10月4日定为“世界动物日”。
爱护动物已成为目前世界大环保工作之一。中国从一九九七年开始纪念“世界动物日”。
10月16日 世界粮食日
全世界的粮食正随着人口的飞速增长而变得越来越供不应求。从1981年起,每年的10月16日被定为“世界粮食日”。
不少人的饭量随着口袋里的钱不断增加而减少。鸡、鸭、鱼、海鲜、蔬菜、水果的极度丰富使得人们对于粮食的感情不断地淡化。也许,没有几个人知道今天———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也许许多人根本就不关心“米袋子”会给他们带来什么影响,但是,在全世界的粮食正随着人口的飞速增长而变得越来越供不应求的时候,我们不得不
参考资料:http://www.people.com.cn/GB/huanbao/41909/42115/3082661.html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09 20:28
1 使用布袋
我们去商店或农贸市场购物,几乎每样物品都会随赠一个塑料袋, 回到家后,这些塑料袋往往立即被扔进垃圾箱。作为垃圾,塑料袋离开了 我们的家,但是它们并没有在这个世界上消失。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都 是随处可见塑料袋,遇到刮凤的天 气,它们就会在空中飞舞,降落在树 枝上、河流中,影响卫生和市容。塑 料袋增加了垃圾的数量,占用耕地, 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更为严重的是塑 料在自然界中上百年不能降解,若进 行焚烧,又会产生有毒气体。仅图一 时方便,却把垃圾遗弃给子孙后代。 这样做合适吗?以北京为例,若人均 每天消费一个塑料袋(约0.4克重),每 天就要扔掉4吨塑料袋,仅原料就价 值4万元。小小塑料袋的害处真够大。 我们从前也是用可以重复使用的菜篮 子和布袋子购物买菜的,普遍使用塑 料袋只是近几年的事。我们应该恢复 既往的优良传统。德国年轻人正以挎 布袋购物为荣,让我们也来追随这种 “绿色时尚”吧。
2 尽量乘坐公共汽车
美国洛杉矶的居民,在1943年发现空气中有一种微白的薄雾,有时 带有黄褐色,刺激人眼疼痛和流泪,这种薄雾日趋严重,但直到10年后才 找到真正的祸首——汽车。1955年和1970年洛杉矶又两度发生光化学烟 雾事件,前者有4000多人因五官中毒、呼吸衰竭而死,后者使全市3/4 的人患病。汽车排放的废气,在每年5-10月份的强烈阳光作用下,形成 光化学烟雾,引起眼病、喉头炎和头疼,还降低了大气能见度,使车祸和 飞机坠毁事件增加。如今,汽车废气的治理已取得相当的成功,但数量的 急剧增长,使汽车仍是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据报道,近年国内某些 大城市也出现过光化学烟雾污染。不仅如此,制造汽车的过程中也要消耗 自然资源,也要排放污染物,汽车还产生噪声等危害。而且日益增加的汽 车给城市交通造成重大压力,造成交通拥堵。这些都严重地困扰着我们的 生活,而解决的办法之一就是少乘小汽车,提倡乘坐公共汽车。
3 不要过分追求穿着的时尚
尽管生产服装和鞋子之类的生活用品比不上重工业对地球产生的损 害大,但为市场提供流行样式也的确导致了一些生态影响。如棉花种植者 是世界上最大的农药和水的使用者之一,一些毛料和皮革来自过度放牧地 区的牲畜,并且纺织厂常常使用作为危险品登记的工业染料。至于合成纤维,它主要来源于石化工业,不仅穿起来舒适程度要差一些,而且对环境的损害也更大一些。如合成纤维的原料——石油,是远古时动植物所吸收和集聚的太阳能,是一种不能再生的能源;在生产合成纤维的过程中,需要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和非同一般的高温燃烧,会污染空气或水源;合成纤维在使用丢弃后,因为难以降解,还会给环境造成压力。所以,我们不要过分追求穿着的时尚、频繁淘汰服装,以减轻对环境的压力。
4 不进入自然保护核心区
中国目前有各类自然保护区900多个,与全球其他的自然保护 区一样,其功能区域分为实验区、缓冲区和核心区,核心区是保护的核心 地带,是各种原生性生态生态系保存最完好的地方,是动植物最后的庇护 所。因此这个区域严禁任何采伐、狩猎和游览活动,以保持其生物的多 样性尽量不受人为干扰。实际上,核心区起着物种的遗传基因库的作用。 现在,许多自然保护区向公众开放,或开展了生态旅游,那神秘的面纱正 在轻轻地撩开,但任何开放活动都必须在核心区之外进行,以突出保护为 主的宗旨。核心区不仅是动物保护之地、水源涵养之地,还是动物们最后 无处可退的家。如果这个家再遭践踏,被人类“私闯民宅”,其中的动植 物就会陷入绝境。近两年,由于不当的旅游活动,使我国22%的自然保护 区遭到生境破坏的压力。应知,人类的生存有赖于动植物生命的延续。因 此。请您怀着敬畏之心参观保护区,切莫闯入保护核心区。
5 倡步行,骑单车
公共交通、自行车和汽车可以方便人的行动。但从保护环境的角度 看,三者之中最有前途的还应是公共交通和自行车。中国人口多土地少, 若建立一套如美国那样以汽车特别是私车为中心的运输体系的话,侵占耕 地,加剧人口过剩,给多数人带来的只能是灾难。提倡使用自行车和公共 交通系统——在*轿车生产的同时,加速扩大自行车的生产——对世界 各地的人们都是大有好处的。自1969年以来,自行车因其健身、休闲、环 保等优势,作为物美价廉的交通工具,普及程度一直在提高。由于对空气 污染、交通堵塞、二氧化碳排放和土地缺乏等等的担心,以及在今后几年 粮食短缺形势的严峻,自行车将因其节省土地和稳定气候的长处而更受欢 迎。特别是当距离不是很远,或时间不是很紧的情况下,步行除有利于环 保外,更有利于身心的康健和调适。
6 不使用非降解塑料餐盒
塑料制品是以石油为原料的,塑料工业的原料本身是石油工业的副 产品,塑料生产不仅消耗大量的不可再生资源,而且产生大量污染。非降 解塑料餐盒的广泛使用,会产生大量废物。废弃后的塑料再利用价值低, 再生产成本高(约3000元/吨),且回收困难。在环境中不易生物降解 (据研究表明,掩埋于地下的塑料需要上百年时间才能降解),焚烧处理又 会造成二次污染。非降解塑料制品的大量使用和不当处置,降低了土地质 量、浪费了资源、增加了环境压力,不仅会使我们这一代生活在垃圾的包 围之中,而且也将使我们的子孙失去生存的土地,面对难以解决的治污问 题。而实际上,塑料餐盒的功能非常有限,人们可以很方便地利用耐用品 来替代它。因此,我们应尽量少用非降解塑料餐盒及其它非降解塑料制品。
7 不燃放烟花爆竹
火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 一。“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 屠苏。”以火药为主要原料制成的 烟花爆竹,曾经是中国人在节日 (尤其是春节)期间必不可少的喜 庆之物。但是,随着人口的日渐膨 胀和集中,以及自然环境的日渐脆 弱,燃放烟花爆竹的弊端越来越显 现出来。今天,在很多大中城市,法 律已明令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在城 市中禁放烟花爆竹,除了安全和防 火方面的考虑外,还有一些重要原 因:烟花爆竹的集中燃放会产生大 量烟尘,产生很多垃圾,造成严重 的环境污染,还会浪费大量资源。 据报道,北京市在禁放烟花爆竹之 前,每年春节期间出动的环卫工人 数和环卫车辆数都相当于禁放后同 期的十几倍。随着社会的发展,我 们应选择更文明的形式欢庆节日, 进而建设起全面的绿色文明。
8 双面使用纸张
据先前一些所谓的“后工业社会”的预言家们预言,电脑的使用将 把纸张打发进历史的陈列馆。但事实正好与预言相反美国每年耗用的书 写与打印纸张从1956年的700万吨增加到了1986年的2200万吨,而且 纸张用量有增无减。当然,纸张是可以再生的,但是废纸的再生过程也会 产生大量的有害废弃物。印刷用纸要回收再制,都必须经过一道脱墨手 续,产生两大产品:一边是不含油墨、可以用来制纸的纤维,另一边则是 大量的淤泥。再生纸通过一系列的使用而有所变化,从高质量的粘合纸到 新闻纸到板箱纸,及至最后用作堆肥或在同一生产厂内作燃料。在这一过 程中,纸张的物质性能是递减的。我们知道,延长物品的使用寿命,可以 降低资源流动的速度。将产品的使用寿命延长1倍,相当于减少了一半的 废物。双面使用纸张,使纸张的使用量减少一半,当然也就减少了一半的 废纸产出。
9 节约粮食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以见到浪费粮食的现象。也许你并未意识到 自己在浪费,也许你认为浪费这一点点算不了什么,也许你仍然以为我们 的祖国地大物博。然而事实是:我国人口己超过12.5亿,每年的净增长是 1200万人;人均耕地面积1.2亩,是世界人均值的1/4;目前耕地面积正 以每年30多万亩的速度递;全国40%的城市人口消耗的粮食依靠进口。 从1981-1995年间,全国共减少了耕地8100万亩,每年因此而减少粮 食生产500亿斤。而且现在这个减少速度仍然在不断加快。乱占耕地、挖沙、土地质量下降、荒漠化等种种现象在蚕食着耕地。现 实绝对不容乐观!!节约粮食,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而不是说你的生活好了,你浪费得起就可以浪费。浪费 是一种可耻的行为。只要存有节约的意识,其实做起来很简单:吃饭时吃 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饭菜;在餐馆用餐时点菜要适量,而不应该摆阔气, 乱点一气。吃不完的饭菜打包带回家。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已经成 为一种新时尚,成为新时代人应该具备的一种品质。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09 23:43
环保日历
2月2日 国际湿地日
1971年2月2日在伊朗的拉姆萨尔签署了一个全球性*间的湿地保护公约《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它是当时针对一种特定生态系统的自然保护全球性公约。
1996年10月国际湿地公约常委会决定将每年2月2日定为世界湿地日。利用这一天,*机构、组织和公民可以采取大大小小的行动来提高公众对湿地价值和效益的认识,特别是对湿地公约的认识。
3月12日 中国植树节
“植树节”是一些国家为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感情,促进国土绿化,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通过立法确定的节日。
近代最早设立植树节的是美国的内布拉斯加州。1872年4月10日,莫顿在内布拉斯加州园林协会举行的一次会议上,提出了设立重视节的建议。该州采纳了莫顿的建议,把4月10日定为该州的植树节,并于1932年发行世界上首枚植树节邮票,画面为两个儿童在植树。
1979年2月,中国五届*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中国的植树节。
3月22日 世界水日
1993年1月18日,第四十七届联合国大会作出决议,确定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颁布后,水利部即确定每年的7月1日至7日为“中国水周”,考虑到“世界水日”与“中国水周”的主旨和内容基本相同,故从1994年开始,把“中国水周”的时间改为每年的3月22日至28日,时间的重合,使宣传活动更加突出“世界水日”的主题。
4月22日 世界地球日
1970年4月22日,由美国哈佛大学学生丹尼斯·海斯发起并组织的环境保护活动,犹如星火燎原。全美国共有2000多万人参加,约1万所中小学,2000所高等院校和全国的各大团体参加了这次活动,这一天就成了第一个地球日。
1972年全国人类环境会议在斯德哥尔摩召开,1973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成立,此后保护环境的*机构和组织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增加,地球日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地球日也成为了全球性的活动,我国从1990年开始,每年都举行地球日的纪念宣传活动。
5月22日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生物多样性公约》于1993年12月29日正式生效。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的生物在所有形式、层次中生命的多样化,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基因的多样性,是地球上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同时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5月31日 世界无烟日
1987年世界卫生组织把5月31日定为“世界无烟日”,以提醒人们重视香烟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6月5日 世界环境日
1972年6月5~16日,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人类环境会议,来自113个国家的*代表和民间人士就世界当代环境问题以及保护全球环境战略等问题进行了研讨,制定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和109条建议的保护全球环境的“行动计划”,提出了7个共同观点和26项共同原则,以鼓舞和指导世界各国人民保持和改善人类环境,并建议将此次大会的开幕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1972年10月,第2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联合国根据当年的世界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热点,有针对性地制定每年的“世界环境日”的主题。联合国系统和各国*每年都在这一天开展各种活动,宣传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重要性,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时发表《环境现状的年度报告书》,召开表彰“全球500佳”国际会议。
6月11日 中国人口日
6月11日为中国人口日。在中国,人口从建国初期的5亿增加到1964年的7亿,每增加1亿人平均用7年半时间;1964年到1974年,是中国人口高速增长阶段,由7亿增加到9亿,每增加1亿人仅用5年时间;改革开放20年来,随着计划生育*的实行,每增加1亿人口所需时间又延长到7年多。1981年中国人口达到10亿,1988年超过11亿,1995年突破12亿,1998年底为12.48亿,占世界人口的21%。
6月17日 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由于荒漠化造成的严重后果及扩展的趋势,引起了国际社会极大的关注,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防治荒漠化被列为国际社会优先采取行动的领域,大会成立了"《联合国关于在发生严重干旱和荒漠化的国家特别是在非洲防治荒漠化的公约》谈判委员会"。1994年6月17日,《公约》的正式文本完成,包括中国在内的100多个国家在《公约》上签字。1994年12月19日,联合国第四十九届大会又通过决议,宣布从1995年起,每年6月17日为“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7月11日 世界人口日
世界人口增长速度不断加快。1800年为10亿,1930年为20亿,1960年为30亿,1974年为40亿,1987年达到50亿。
联合国从1988起年将每年的7月11日定为“世界人口日”,以提高人们对世界人 口问题的重视。
9月16日 国际保护臭氧层日
1987年9月16日,46个国家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签署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开始采取保护臭氧层的具体行动。联合国设立这一纪念日旨在唤起人们保护臭氧层的意识,并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以保护地球环境和人类的健康。
10月4日 世界动物日
意大利传教士圣·弗朗西斯曾在100多年前倡导在10月4日“向献爱心给人类的动物们致谢”。为了纪念他,人们把10月4日定为“世界动物日”。
爱护动物已成为目前世界大环保工作之一。中国从一九九七年开始纪念“世界动物日”。
10月16日 世界粮食日
全世界的粮食正随着人口的飞速增长而变得越来越供不应求。从1981年起,每年的10月16日被定为“世界粮食日”。
不少人的饭量随着口袋里的钱不断增加而减少。鸡、鸭、鱼、海鲜、蔬菜、水果的极度丰富使得人们对于粮食的感情不断地淡化。也许,没有几个人知道今天———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也许许多人根本就不关心“米袋子”会给他们带来什么影响,但是,在全世界的粮食正随着人口的飞速增长而变得越来越供不应求的时候,我们不得不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10 03:14
我的女儿爱哭,每回哭都会流许多眼泪,她流泪的时候我总会想,也许现在我就该拿一只杯子把女儿的眼泪一滴不剩的搜集起来,以备不时之需。至少可以盛满小半杯,虽然喝起来有点咸,但至少眼泪暂时还没有被污染,是可以救命的。
时下中国的河流几乎已经没有一条是干净的,包括大江大河湖泊沼泽以及浅层的地下水几乎都已经不适合人类直接饮用。我们脚下有无数个巨大的漏斗日夜不停地渗漏着地下水。对地下水掠夺性的开采使地下水每年以几米的速度下降。每年都有二十几个天然湖泊从地面消失。沙漠以八比一的速率向我们*近。污染使人们不得不使用种种手段来处理饮用水,不得不打上千米的深井从地层深处取水。
可是深水井和二十七层净化并不能逷止水资源的极度匮乏。
二十世纪工业*的兴起使煤碳、石油、天然气的使用大幅度增加,二氧化碳进入大气造成温室效应,使全球温度平均升高摄氏一度。全球变暖的气候使极地的雪山冰川在萎缩熔化,太平洋沿岸某些城市的海岸线,已经有过数度升高八英寸的纪录。世界顶级的环保科学家们惴惴不安的惊呼,如果这种可怕的厄尔尼若现像得不到有效的遏止,全球温度将会继续升高,届时南极的冰山会全部熔化,仅止南极的冰山熔水就足以将海平面提升二十英尺,倘若全球极地的雪山和冰川都被熔化,那么覆盖地球四分之三的汪洋大海就会将所有的陆地全部淹没。所以我们必须行动了。
科学家们有洞察危机预测未来的能力,然而执掌人类命运的权力却掌握在*家手中。
如果有一天连人类的眼泪都被污染,那人类的生命似乎也就到了尽头。
到哪个时候,悔之晚矣的人类,恐怕焦渴的连悔恨的泪水都流不出来。
所以我一直想和女儿开个玩笑:走遍东西南北,尝尽江河湖海,唯有我女儿的眼泪还算干净?
女儿眯着眼睛笑说:老师说眼泪有两个功能,一是宣泄情感,二是冲洗眼里的脏东西。北方人哪个不是砂眼?早上起来黄绿的眼尿一大把,走到街上黑烟子、黄烟子、灰渣土三番五次的总是迷眼睛,你说这眼泪里什么脏东西没有?平素我爱哭,可哭的时候连我自己都不让眼泪进到嘴里,你还真敢喝它?
我对女儿说,眼泪再脏也得是三类水吧?总比超五类水干净吧?何况眼泪原本就是干净的,它是为了保护眼球不受伤害才把自己弄脏的。天水地水难道不就是地球的眼泪?它们的功能和人类的眼泪是一样的,也是为了保护地球不受伤害。人类不是眼屎也不是灰尘,何以却把地球的这些眼泪给弄脏了?
女儿笑的花枝乱颤:还别说,说不定我们这些人类还真是一些地球的灰尘和眼屎呢!
下面的话我 没有往下说,因为女儿才不过是个初二学生,还有时间做几年天真状。唯愿人类不是地球的灰尘或是眼屎,不洁不雅还有碍观瞻。如果我们坚持要做眼屎,迟早也得让那个大梦醒来迟的上帝老先生打着呵欠伸着懒腰漫不经心的伸手往眼眶这么轻轻一揉,把人类给抹了去!
那天窗外的天空也含糊污浊的像个口齿不清的呆傻老人,吱吱唔唔语焉不详,巳经不能像正常人一样准确表达自已的意思。天高云淡秋高气爽之类已经不适合对时下金秋的描述。
人类在不断肯定自已刷新社会的同时也在不断否定那些属于自然的约定俗成的语汇。然而某些崇尚科学响往未来热爱自己的人类却坚信人工取代自然只是一个时间长短的问题。我却想对人们说,把地球嵌入自己的眼眶,让眼球代替地球旋转,人类便会成为地球的眼泪。
当人类变成地球的眼泪,地球便会像人类的眼睛一样明亮了。
保护环境随手可做的100件小事
1 使用布袋 2 尽量乘坐公共汽车 3 倡步行,骑单车 4 不燃放烟花爆竹 5 双面使用纸张 6 节约粮食 7 拒绝使用一次性用品 8 一水多用 9 随手关灯,节约用电 ,随手关闭水龙头 10 多用肥皂,少用洗涤剂 11 拒食野生动物 12 少用罐装食品、饮品 13 回收废电池 14 少吃口香糖 15 优先购买绿色产品 16 支持环保募捐
17 反对奢侈,简朴生活 18 爱护古树名木
。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10 07:02
鉴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巨大威胁,国际社会自1995年起开始筹备制订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文书以便采取国际行动,其间组织了有138个国家参加的8次区域或次区域专家讨论会,召开了7次关于公约的*谈判委员会会议。2001年5月23日公约外交全权代表大会在斯德哥尔摩召开,127个国家的代表通过了《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并开放供各国签署,旨在通过全球努力共同淘汰和消除POPs污染,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免受POPs的危害。目前公约的签字国已达151个,批准国已达98个。目前公约已于2004年5月17日正式生效。
公约规定,各缔约方应采取必要的法律和行政措施,以禁止和消除有意生产的POPs的生产和使用,并严格管制其进出口;促进最佳实用技术和最佳环境实践的应用,以持续减少并最终消除无意排放的POPs;查明并以安全、有效和对环境无害化方式处置POPs库存及废弃物。
首批列入《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受控名单的12种POPs
有意生产―――有机氯杀虫剂:滴滴涕、氯丹、灭蚁灵、艾氏剂、狄氏剂、异狄氏剂、七氯、毒杀酚;
有意生产―――工业化学品:六氯苯和多氯联苯;
无意排放―――工业生产过程或燃烧生产的副产品:二恶英(多氯二笨并-p-二恶英)、呋喃(多氯二笨并呋喃)
虽然公约已经生效,但是对公约履行过程中的两个核心问题——资金机制和技术转让,以及关于对促进二恶英等副产品减排的最佳适用技术/最佳环境实践(BAT/BEP)的技术标准,以及新POPs的增列等问题,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尚存在较大分歧,需要通过进一步的谈判来解决。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10 11:07
关于环保的资料
为了地球的明天,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努力,要好好地保护环境.于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实行垃圾分类袋装化.这样不仅能减少环卫工人的工作量,还能更好地起到废物利用,减少污染,节约资源.
买菜时,少用塑料袋,尽量用竹篮子.
用笔尽量用可换芯的,减少圆珠笔外壳的浪费与垃圾量.
外出吃饭尽量不用一次性饭盒.
播种绿色就是播种希望 垃圾过剩与环境问题 垃圾的回收及资源化综合利用 垃圾的回收及资源化综合利用(下)海浴室中的科学
从喝纯水想起
时下,饮用水正成为一种潮流.尽管媒介不只一次地介绍过饮用水的种种弊端,但"饮用水"族仍然日益扩大.
饮用水不单单指纯水,还包括矿泉水,蒸馏水甚至太空水等等. 而我们喝着长大的自来水则成了相对的"非饮用水". 我们并不排除目前饮用水风靡,炒作起了一定的作用, 但它反映了当前水体污染的严重已经到了难以下口的程度.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洁净的人能给人们带来葱茏花木,鸟语花香,恬静舒适,美丽如画的优美环境,给人们带来宁静,愉悦和和平.但是今天污染了的水给人们带来的是痛苦,恐怖和灾难.为了使生活更美好,让秀丽的山水永驻人间,让清水长流不断,人们已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防止水污染的重要性.
播种绿色就是播种希望 垃圾过剩与环境问题 从喝纯水想起 垃圾的回收及资源化综合利用垃圾的回收及资源化综合利用浴室中的科学
参考资料:http://www.5264.net/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10 15:28
关于环保的资料
为了地球的明天,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努力,要好好地保护环境.于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实行垃圾分类袋装化.这样不仅能减少环卫工人的工作量,还能更好地起到废物利用,减少污染,节约资源.
买菜时,少用塑料袋,尽量用竹篮子.
用笔尽量用可换芯的,减少圆珠笔外壳的浪费与垃圾量.
外出吃饭尽量不用一次性饭盒.
播种绿色就是播种希望 垃圾过剩与环境问题 垃圾的回收及资源化综合利用 垃圾的回收及资源化综合利用(下)海浴室中的科学
从喝纯水想起
时下,饮用水正成为一种潮流.尽管媒介不只一次地介绍过饮用水的种种弊端,但"饮用水"族仍然日益扩大.
饮用水不单单指纯水,还包括矿泉水,蒸馏水甚至太空水等等. 而我们喝着长大的自来水则成了相对的"非饮用水". 我们并不排除目前饮用水风靡,炒作起了一定的作用, 但它反映了当前水体污染的严重已经到了难以下口的程度.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洁净的人能给人们带来葱茏花木,鸟语花香,恬静舒适,美丽如画的优美环境,给人们带来宁静,愉悦和和平.但是今天污染了的水给人们带来的是痛苦,恐怖和灾难.为了使生活更美好,让秀丽的山水永驻人间,让清水长流不断,人们已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防止水污染的重要性.
播种绿色就是播种希望 垃圾过剩与环境问题 从喝纯水想起 垃圾的回收及资源化综合利用垃圾的回收及资源化综合利用浴室中的科学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10 20:06
面对新世纪的挑战━━人口、资源、环境问题透析 我们更需要怎样的环保行为
2000年12月25日 《中国青年报》
近年来,每当元旦春节到来之际,我们都会听到这样的呼吁:“4000张贺卡=1棵大树”、“少买一张贺卡,拯救我们的森林”;我们还经常听到看到这样的新闻:某地市民买菜、购物重新提竹篮、用布袋;去饭店吃饭自己带餐具;某地举行不用一次性筷子、杯子大签名活动……
这样的新闻让不少人备感欢欣鼓舞,以为民众环保意识大大增强了,可我却怀疑,这样的倡议和活动能有多少效果,能持续多久?君不见,“4000张贺卡=1棵大树,谢绝贺卡”提出3年多了,贺卡依旧满天飞;一次性木筷、塑料泡沫饭盒等白色污染仍随处可见。近年来,环保观念日益深入人心,这是事实,应该说,提倡不寄贺卡、不用一次性筷子等建议呼吁确实有进步的一面,但不可否认,其中有一些就是为了配合形势需要的短期行为,或只是有关部门的官样文章。这样的活动往往都是声势浩大:领导讲话,媒体报道,万*签名……一段时间后回头看,一切却又依旧:菜市场里,塑料袋重新占领市场;快餐店里,一次性筷子收复失地。久而久之,这样的活动,非但无益于环保事业,只能给人留下笑柄,或让民众觉得被愚弄。
相比之下,我更喜欢听到看到这样的新闻:2001年的中国邮政贺年有奖明信片(普通型),采用再生纸印刷;天津市推行可降解环保塑料袋;河北一家企业用植物秸秆、淀粉制作一次性筷子、一次性饭盒。喜欢这样的新闻,因为它们既能满足人们年末贺岁的传统习惯,又能节约森林资源,更因为它们既方便了群众,又减少了污染,是切实可行、实实在在的东西。
国人的环保观念确实要加强,但是我们要循序渐进地做工作,与其试图一蹴而就,还不如静下心来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如何推广可降解塑料饭盒、向大众解释为什么再生纸看上去比较黑,等等。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11 01:01
关于环保的资料
为了地球的明天,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努力,要好好地保护环境.于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实行垃圾分类袋装化.这样不仅能减少环卫工人的工作量,还能更好地起到废物利用,减少污染,节约资源.
买菜时,少用塑料袋,尽量用竹篮子.
用笔尽量用可换芯的,减少圆珠笔外壳的浪费与垃圾量.
外出吃饭尽量不用一次性饭盒.
播种绿色就是播种希望 垃圾过剩与环境问题 垃圾的回收及资源化综合利用 垃圾的回收及资源化综合利用(下)海浴室中的科学
从喝纯水想起
时下,饮用水正成为一种潮流.尽管媒介不只一次地介绍过饮用水的种种弊端,但"饮用水"族仍然日益扩大.
饮用水不单单指纯水,还包括矿泉水,蒸馏水甚至太空水等等. 而我们喝着长大的自来水则成了相对的"非饮用水". 我们并不排除目前饮用水风靡,炒作起了一定的作用, 但它反映了当前水体污染的严重已经到了难以下口的程度.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洁净的人能给人们带来葱茏花木,鸟语花香,恬静舒适,美丽如画的优美环境,给人们带来宁静,愉悦和和平.但是今天污染了的水给人们带来的是痛苦,恐怖和灾难.为了使生活更美好,让秀丽的山水永驻人间,让清水长流不断,人们已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防止水污染的重要性.
播种绿色就是播种希望 垃圾过剩与环境问题 从喝纯水想起 垃圾的回收及资源化综合利用垃圾的回收及资源化综合利用浴室中的科学
参考资料:http://www.5264.net/
老师要我们做一份环保小报,请大家帮帮忙,找点资料,最好字少点,要快...
5.废物再用:环保现今已成为一种崭新的生活方式,在平时生活中,如果稍加点心思的话,就能做到:“少一分破坏,多一分建设。”优越的生活环境很容易使孩子形成随意浪费的坏习惯,这其实也是一个浪费资源的问题。可以利用一些废旧材料,如小麻绳、塑料瓶、纸筒、包装纸、瓦楞纸等,学习做成小笔筒、相框、...
环保手抄报可以写什么内容
.喝过的茶叶渣,把它晒干,做一个茶叶枕头,又舒适,还能帮助改善睡眠。.出门购物,自己带环保袋,无论是免费或者收费的塑料袋,都减少使用。.出门自带喝水杯,减少使用一次性杯子。.多用永久性的筷子、饭盒,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的惨剧。.养成随手关闭电器电源的习惯,避免浪费用电。 经过手工DIY的再...
保护环境的资料
我参与了“红领巾植绿护绿队”的网站建设,在上面发布大量的环保图片和环保知识,以及关于环保的各方面的法律知识,我国在环保方面发展动向、世界各国的环境保护情况;每个月我都利用网络、报纸,查找一些最新的不同的专题和板块“环保资讯”来告诉大家;还定期制作一些宣传板来宣传环保知识和生活中的环保常识。提高了大家的环...
求一些生活中关于环境保护的信息
全国各地青蛙千千万万,帮助人类消灭的害虫是多么可观啊。青蛙是当之无愧的农田卫士。所以要呼吁大家“爱护动物,人人有责!”2.少开车,多绿色出行,既能锻炼身体又能环保,减少碳排放的污染。还可以减少石油的消耗,可谓是一举三得,如果有1/3的人用自行车替代开车出行,那么每年将节省汽油消耗约1280万...
关于绿色环保低碳生活的小知识
7.关于绿色环保低碳生活的资料 低碳生活,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讲,是一种生活态度,昨天看一部关于《猞猁》的纪录片,很多物种现在濒临灭绝,如果这世界上只剩下人类的时候,会是多么可怕的事情。 在中国,年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2.7吨,但一个城市白领即便只有40平方米的居住面积,开1.6L车上下班,一年乘飞机12次,碳排放量也...
保护绿色家园的资料
我参与了“红领巾植绿护绿队”的网站建设,在上面发布大量的环保图片和环保知识,以及关于环保的各方面的法律知识,我国在环保方面发展动向、世界各国的环境保护情况;每个月我都利用网络、报纸,查找一些最新的不同的专题和板块“环保资讯”来告诉大家;还定期制作一些宣传板来宣传环保知识和生活中的环保常识。提高了大家的...
关于环境保护的资料或网站帮帮忙找找看告诉我,谢谢各位.
[2]解振华.我国环保事业的回顾与展望.中国环境报,1999-09-09 [3]解振华.全面开创新世纪我国环保工作的新局面.环境保护,2001(1)[4]解振华.中国环境保护战略与对策.中国环境管理,2001(1):4~7 [5]上海第一医学院环境卫生病教研室.环境与健康.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1 [6]姚...
帮我找一下环保的资料
1.关于环保的资料 环保是现代生活中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基础做起. 首先,要大量宣传,提高人们的觉悟与认识,加强环保意识. 其次,要进行废物回收利用,减少对森林树木的砍伐.还要加强对白色污染的处理,少使用塑料制品. 最后,要对清洁方面作改进.使市容更整洁. 为了地球的明天,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努...
我们到底该如何保护环境?
“纸张是用植物纤维制造的。爱惜纸张就是节约树木和植被,就是保护环境,爱护地球妈妈。”资料显示,制造一吨纸需要砍掉17棵大树、用掉1500升燃油。树木不仅可以为我们遮风挡雨还能帮助我们产生氧气,净化空气。如果没有树木,我们的空气也会变得混浊不堪,难以维系生命!三、珍惜能源 煤、石油、天然气是人类...
小学生手抄报设计内容。十万火急,等答案呢。最好有一些环保的内容。
首先,学校加大环保资金投入,图书馆、阅览室每年都订阅大量环境保护宣传内容的图书、报刊,学校的电教中心有专门的环境保护录象资料,每个班的计算机里都装有环境保护的资料软件,利用课余时间定期组织学生观看,使学生了解环境现状、学习环保知识,从而用自己的行动保护环境。另外,学校还设有专门的环保橱窗,定期向学生们宣传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