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的优点及缺点是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04:25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18:46
宋江历来是争议颇多的一个人物形象,也有学者因为宋江性格的矛盾性而否定施耐庵的写作才能,我对此不以为然。
茅盾先生曾经说过:“人物的性格必须通过人物来表现。作者在构思过程中,人物的形象和做事安排好像是同时成熟的;但事实上,一定是心中先有了呼之欲出的人物,这才组织起故事来。如果不是这样,作品就难免(甚至一定会)是概念化”。④我对这一论说深信不疑,而且,我还认为,施耐庵在写《水浒传》时心中一定已经有了各个英雄人物的形象。至于宋江,我想施耐庵也一定看到了他的矛盾性和多重性,他把这个有着多重性格且矛盾重重的人物写下来,让读者去读去说去评,也未尝不是另一种高明。
施耐庵塑造的宋江是一个多重性格的人物。但他的一生中,我们会时常看到他身上的矛盾性,但他的一生中,我们会时常看到他身上的矛盾性,施耐庵抓住这一系列的矛盾来刻画宋江性格的多重性。
一般读者都认为宋江是个忠义双全的人。《水浒传》中也用了相当多的笔墨塑造宋江的“忠义”。但实际上,宋江在相当于现在的县*当一般干部时,便有意放走官府要捉拿的晁盖等人,并继续与那些人保持良好关系,甚至还上过梁山,单纯从这几个方面看,我们可以讲宋江很够“义气”,但讲宋江忠,就有些难为情了。而且,放走晁盖后,宋江似乎不讲忠,也不讲什么“国家法度”,而发配江州时,梁山好汉劫得他,欲放下他的枷锁时,他却说要不得,“此乃国家法度”;江州酒楼的反诗,更是“白纸黑字,铁证如山”,“他日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宋江笑黄巢,造反心态跃然纸上,等到上了梁山,他又一心忙于招安,还说“宁可朝庭负我,我忠心不负朝庭”。
《水浒传》写宋江“仗义疏财”,很讲义气,但遍览全书,并没有几个穷苦人家得到宋江救济。倒是许多贪官强人,土豪劣绅笑纳过宋江奉上的大绽银两,铁牛初见宋江时,曾受过他几绽银子,但那银子却似乎整整管了铁牛一辈子。宋江好几次讲要取铁牛的头,铁牛却并不跳将下来,两板斧下去,到后来被宋江害死,也心甘情愿。
以上所述正是《水浒传》中宋江的矛盾性所在,这些矛盾其实源于宋江性格的多重性。作为封建社会不得志的文人,宋江有着满腔报负却无处施展。他疏财仗义、济弱扶贫、孝亲敬友,这是他性格的温柔敦厚的一面,他孝忠皇帝,讲义气,这是他性格中正统思想的一面,他明处为大家办事,暗处结交江湖大盗,这是他性格中虚伪狡诈的一面,他聚众反国,题诗言志,这是他性格中反叛的一面......施耐庵通过描写宋江充满矛盾的行为,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多重性性格的人物。追答宋江性格很复杂,不像其他好汉那样棱角分明。
宋江为人仗义疏财,爱好结交,注重贤才,这些是肯定的,还有就是孝顺,被人称作“孝义黑三郎”。
城府深,喜怒不行于色。他的人生目标就是报效朝廷,封妻荫子,为祖上争光,所以他三番两次推阻而不上梁山就是怕上山为贼会为他人生抹上污点,以后朝廷不要他。
北宋末年*极其*,人民生活水深火热,宋江最终也不得不因为现实投奔了梁山,但是他报效朝廷的想法一直在,所以后来力排众意,主张受招安,结果梁山大军由草寇变成了*,帮北宋朝廷东征西讨,死伤惨重,令人伤感的同时也怨恨宋江。
后来打了胜仗凯旋也只剩下为数不多的二十多个兄弟(大部分死了,有的半路走了),剩下这些人还被奸臣害死了。宋江报效国家的想法没有错,错就错在他没认清这个昏庸*的*现实是无法满足他的人生理想的。朝廷赐他毒酒,他自己还愿意忠于朝廷的决策去死,唯独怕自己死后李逵去造反又坏了自己的名声,所以死之前亲手先把李逵毒死了。所以说他愚忠也是对的,说他自私也是对的,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有些不负责任,总之我不喜欢这个人物。
他的故事是贯穿全书的,整本书以他的行踪为线索,他的经典故事是私放晁天王,和怒杀阎婆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