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幼为商任设置,财禄盈丰不可求,若是进身谋望事。秀才出去状元回。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04:52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06:30
这两句话出自观音灵签第九二签、上签酉宫:【蔡卿报恩】。自幼为商任设谋,财禄盈丰不用求;若是只身谋望事,秀才出去状元回。诗意:此卦自小为商之象。凡事勤俭无忧也。解曰:自小至大。无阻无碍。作意营谋。功名顺遂。故事:蔡卿即蔡伯喈(蔡邕)。上京赴考。其妻赵五娘。因家贫以糟糠果腹。乡邻张广才时加接济。蔡伯喈中了状元。回家得知其妻获张广才相帮。夫妻便到张家拜谢。并赠银两。
拓展资料:
1、秀才别称茂才,原指才之秀者,始见于《管子·小匡》。汉以来成荐举人才的科目之一。亦曾作为学校生员的专称。汉武帝元封四年(前107),下诏求贤,云:“其令州郡察吏民有茂材异等可为将相及使绝国者。”“茂”本作“秀”,东汉避光武讳,改作“茂”。举秀才始此。南北朝最重此科。当时虽出自荐举,也有策问。《北堂书钞》引《晋令》,“策秀才,必五策皆通,拜为郎中。”隋、唐科举制亦有秀才科。后玄宗、代宗时,几次恢复,旋即停止,所得之人极少。明太祖时,曾举秀才数人,如洪武四年(1371)以秀才丁士梅为苏州知府,十五年以秀才曾泰为户部尚书,此均系辟举,不是科举之士。后乃专用以称府、州、县学的生员。
2、秀才原本指称才能秀异之士,与《礼记》所称「秀士」相近,是一种泛称,并不限於饱读经书。及至汉晋南北朝,秀才变成荐举人才的科目之一。唐初科举考试科目繁多,秀才只是其中一科,不久即废。与此同时,秀才也习惯地成了读书人的通称。宋代各府向朝廷贡举人才应礼部会试,沿用唐代後期之法,先进行选拔考试,其中凡应举选拔考试,以争取举荐的,都称为秀才。《水浒传》以王伦为「不第秀才」,有轻蔑的意思,指他觅举未成,在选拔考试中名落孙山。宋代秀才名衔,无论经过考试取得;但明清时代则不同,秀才得来不易,必须通过几重考试关隘才可,而且秀才最後也不一定能够应举。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06:30
出自观音灵签第九二签、上签酉宫:
【蔡卿报恩】
自幼为商任设谋,财禄盈丰不用求;若是只身谋望事,秀才出去状元回。
诗意:此卦自小为商之象。凡事勤俭无忧也。
解曰:自小至大。无阻无碍。作意营谋。功名顺遂。
故事:蔡卿即蔡伯喈(蔡邕)。上京赴考。其妻赵五娘。因家贫以糟糠果腹。乡邻张广才时加接济。蔡伯喈中了状元。回家得知其妻获张广才相帮。夫妻便到张家拜谢。并赠银两。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06:31
诗意
此卦自小为商之象。凡事勤俭无忧也。
解曰
自小至大,无阻无碍,作意营谋,功名顺遂。
蔡卿报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