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之问:中国真的造不出圆珠笔头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8-05 00:16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7 01:07
上游钢企无动力,下游企业攻坚也没用。
不管下游的圆珠笔制造企业再怎么努力,也不可能越俎代庖地去做钢企做的事情。那么,既然技术都有了,钢铁为何不愿意生产这种高端的钢铁呢?答案之一是——需求太少了。3000多家制笔企业、20余万从业人口、年产圆珠笔400多亿支……这些数据看起来是非常唬人。但是,高端圆珠笔并非大众需求,而对于更多混战中的圆珠笔厂家来讲,他们希望的是薄利多销,好用不好用,好看不好看都不是那么重要的事情,所以他们根本不需要高端钢材,其他廉价材料足矣。中国制笔协会副理事长陈三元说,“相对于钢铁产业,制笔是个体量很小的行业。比如,一家钢铁厂一天的产量,可能就够制笔行业消化一年。对钢厂而言,这点利润微不足道,它没有动力去搞研发生产,制笔企业也没有足够力量,因而依赖进口。”
而根据《对话》节目中的数据,从日本进口一吨造高端笔尖用的钢材是12万,龙头企业一年需要860吨,算下来也仅仅是1个多亿,谈不上是巨大的需求。
如此一看,倘若只是为了造完全中国造的圆珠笔,实在没有必要做相应的材料研发与制造。
*补贴扶持中国高端制造是良方吗?
圆珠笔的制造尴尬又被称之为“圆珠笔现象”,甚至被赋予了期待与意义。如2011年的《宁波文具业牵头破解“圆珠笔现象”》写道,“实际上,不仅仅是文具业有尴尬的‘圆珠笔现象’,在我国的手机制造业、小家电制造业、汽车零部件制造业、服装设备制造和服装加工等众多领域,都存在着‘规模大、利润附加值低、缺乏核心技术、只赚取微薄加工费’的状况,‘大而不强’成为许多竞争性行业的真实写照……在这种背景下,针对‘圆珠笔现象’的科技攻关之路就有着较为典型的借鉴和示范意义。国家科技部立项,国家及相关企业3年投入1.8亿元对小小一支圆珠笔搞科技攻关,力图破解令人尴尬的‘圆珠笔现象’,推动中国制笔业掌握核心技术。这种模式能否‘复制’到其他产业中?值得思索和探讨。”
4年之后,答案来了。想要单纯靠官方补贴和扶持企业,是出不了高端中国制造的。毕竟,养活一个产业的只能是市场。市场太小,成不了气候,企业没有动力。高端圆珠笔也并非必需品,受众是小群体,看的也是牌子,并且没有理由期待他们为了一支圆珠笔无限提价。
高端中国制造,到底该靠什么来推动?
既然制造圆珠笔的高端钢材这么小众,为何日本有动力制造呢?答案在于规模经济四个字。
缺乏规模经济的问题,不仅仅圆珠笔原材料的制造存在,也是我国高端制造业的缩影。经济学家海闻在《时代周报》一次采访中强调了规模化对于中国制造的重要,可资借鉴:“以人们熟知的马桶盖为例。普通马桶盖的生产商可能只需要拥有几台机器,而生产目前广受欢迎的健康又舒适的马桶盖,生产商就需要组建科研团队研发新产品,并通过反复实验来保证质量,同时需要购置精密机器来替代原来的简单机器,这都需要投入。因此,企业的固定投入规模和整体成本都大大增加了——这样的投入和成本都不是一般的中小企业能够负担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7 01:08
在2011年的*后,科技部启动了“制笔行业关键材料及制备技术研发与产业化”这一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
通过对笔头球座体原材料、加工设备和墨水制造这三项关键内容进行科技攻关,困扰中国制笔行业多年的“进口依赖”终于开始逐渐扭转。
所以说,现在不能说造不出了,而是制造量还比较小,不能满足需求,短时间内大部分还是依赖进口,但相信以中国的制造发展水平,这个局面很快就会改观。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7 01:08
答圆珠笔之问:世界首创简单实用的弹性全针管圆珠笔头。国家知识产权局始终编造证据:“即对比文件1公开了D=0.25mm这一具体实施例(US2008/0199243A1)”,而且有错不改以此为由驳回201610313911.9专利申请。小学算数没学好导致小于头发丝径的弹簧细孔无法通过中性墨水如何实现科技创新?
谁讲科学:国家知识产权局真的“不知”国家机械制图标准?历经五年针对申请号201610147001.8的“认真”审查,始终坚持错误认定“对比文件1并不存在‘卷状件的端部封闭’的明确表述。”客观事实,对比文件1(JP2012-179751A)的说明书附图2和附图3中清楚描绘:卷状件16上部左侧端面两圈并紧。因而“墨水沿着螺距空间流动”的通道形成封闭结构。13109850220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7 01:09
科普 :为什么我国之前一直造不出圆珠笔头?真的有那么难吗?